大国日化1981 第73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王建是自己人,而且现在自己不在省城,一号店就得王建和张小翠支撑,周渔就得把话说的更明白,掰扯的更稀碎一些。

  “这是一个专题,全国的百货大楼都被批评了,只有我们一个刚开业十几天的个体户被表扬了,我们的确是做的不错。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报纸的,都会对我们印象深刻,说不定出差来南河,也会想办法来看看,买点东西。”

  “可老祖宗还有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我们为什么只开在南河,对于2号店,没有主动出击,而是等待邀请。是因为南河这边的日报发过的报道,也就是说省厅甚至省领导,对我们都是支持的。”

  “但其实,你也知道,市场经济全国都在摸索中,南河省是走的快的。如今报道出来,个体户做的这么大,想都知道,肯定有反对的。反对就要抨击,我们必定要遭受舆论的冲击。”

  “所以,我对你要求的第一点是,看好手下的人,认真服务,不要乱说话。”

  王建本身笑不拢嘴,这会儿也严肃起来,他可真没想到这些,他连忙应道:“好,我马上开会去说。”

  周渔叫住他:“别着急,还有呢。”

  “第二点就是让大家打好精神,包括保安队。一方面是跟顾客,论事不论人,但要注意处理方法,不要起冲突,不行就报警。一方面是注意店里会发生的事,偷钱的偷东西的甚至丢孩子的,一定要好好处理。”

  这个,王建觉得有点过于谨慎:“不至于吧。”

  周渔叹口气,“怎么不至于,你知道全国的百货大楼有多少从业人员,他们有多少亲朋好友。就跟你说的一样,国家日报一报道,我可以肯定,我们的名声将传遍大江南北,那么同样,这些点了名的被批评的,也会因此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甚至没有点名的,也会因为我们的出现倍感压力。”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整个夏国有多少人,谁能保证就没人走个偏门呢。防范比不防范好。”

  王建这会儿是真服了周渔了,可这想的太周到了,这次,他没有立刻想挂断电话去安排事儿,而是接着问:“还有吗?”

  “有,要维护好供货商。我们很多供货商都是国营工厂,他们不仅仅供货给我们,还给这些百货大楼。万一舆论压力大,百货大楼那边再给压力,很有可能他们会放弃我们。”

  “所以,一方面你要让他们知道,货品在我们家,会有怎样的好处。另一方面,你还得赶紧物色备选供货商,这一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

  “不过这个不算难办,这篇文章一发,会有慧眼识珠的商人们找上门来的。因为我们是国家日报认证的典范,只要我们顶住压力,就一定会更好。他们又不是国营厂,进不去百货大楼,我们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你和张小翠要擦亮眼睛。总的来说,这是个来的比较早的机遇,但凡晚半年,我们为供货商卖半年货,他们就知道我们的可贵,就没有这么被动了。”

  “所以,这一仗可不好打。过去了,我们就立住了。加油!”

  王建本来被周渔考虑的全面,说得有些心慌慌了,可听到了她最后一段话,立时希望又燃了起来。

  可不是吗?

  一号店可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他们是因为足够好才被报道的,怕什么?!

  王建的声音都高了:“放心吧,我立刻安排下去。经理,您什么时候过来?”

  周渔就说:“我要晚一些,我先去南州给他们开个会,恐怕也有不少人会来这边的门市部,我先给他们交代交代。”

  王建立刻说:“这边交给我和张小翠,我们一定守好。”

  等着挂了电话,外面村民还在商量着,周渔就小声跟老村长说要去市里,老村长讶异地看着她:“出事了?”

  这会儿也不方便说,周渔就说:“比较麻烦的好事,晚一些我给您打电话。这边正常进行就行。”

  就这样,她先去了南州,对着新提拔上来的梅树村门市部南州分公司的经理秦月书一样交代了一番,这才和周三春坐着火车往省城赶。

  而与此同时,更多的人看到了日报,反应各不相同。

  普通人看到都一个反应:“还有这么好的门市部呢?要是咱们这里开的可太好了,也不用买个东西还受白眼。”

  “可不是吗?你看这上面写着为什么京市百货大楼发生了打架事件,人家想买衣服,结果让人家等了半个小时也不来人,来了催她,还把衣服扔人家脸上去了,哪里有这样的。挨打活该!”

  还有热心的读者直接写信批评现在的国营商店:“原先大家是不知道什么好,但现在知道了,请问国营商店,你们是不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个体户能做到,公家单位就做不到?你们不惭愧吗?”

  当然,也有人开始批评一号店,“虽然说是发展市场经济,但是我认为一号店并不符合国家政策,国家规定,个人雇工不得超过15人。我瞧着文章中报道,一号店就有三层,每层营业面积一千平米,而且还有体验式服务,这需要的工作人员更多,按着我的估计,最少得七十人靠上。”

  “请问国家日报,你们做出报道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一号店并不合法,请问南河省商业厅,你们根据什么批准的一号店开业?”

  听说,当时那位跟京市百货大楼打架的顾客,还专门买了一百份国家日报,跑到了百货大楼服装柜台,一边分发给顾客们看,一边当众朗读,并嘲弄他们:“你们这样的,比人家一号店差远了,等一号店开到了京市,我看你们还有什么生意。”

  可以这么说,一个专题,持各种观点的都有,外面风风雨雨,一号店这边到真的客流如潮。

  好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开始几天还不明显,后来渐渐地人就多了,周渔过来看,张小翠小声跟她说:“好多人都是看到报道后来的,最多的就是来南河各地出差的,看到报纸后知道咱们这里服务态度好,东西多又便宜,就过来了。”

  “你看!”

  张小翠给周渔看的是留言簿,这也是这会儿的特色,邮电局,医院,百货大楼等都有,很多人消费过后,会留下自己的感想。

  一号店也有,周渔这会儿翻开看,他们才开业不到一个月,如今居然已经写满了好几本了,上面几乎都是对他们的夸奖,而且这会儿都是自报家门的。

  “我是浙东人,来这里出差,我的钢笔坏了,听说了一号店后,就过来看了看,虽然没有碰到张晓红售货员,但夏美售货员的服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对钢笔要求比较高,试用比较麻烦,可你们并没有任何不耐烦,我这才相信了国家日报上的报道,你们的服务名不虚传!”

  “我是西江人,我的母亲是南河人,我这次是陪着母亲回家探亲,在省城中转,从国家日报上看到过一号店的报道,所以过来逛了逛。没想到这里品种多,样式多,售货员也非常为顾客着想,帮我用预算的价格配置了得体的礼物,我很满意。”

  这样的还很多,张小翠说:“我感觉,咱们在全国都有名了。还有十几家民营厂找来了,都是南方的,有服装也有百货,王建正在考察!”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不知道是人为的,还是客流量上来了,事儿多了起来。

  就这七八天的功夫,丢钱的五起,丢小孩的一起,还有偷衣服的三起,更有各种退货的七八起,理由都特别的奇怪,譬如买了饼干回去吃了拿回来,说他们的饼干是陈的,不酥脆了。或者说他们的衣服质量不好,一穿就开档。

  还好王建处理的好,饼干是好滋味的,现场比对,根本不是他们厂的。至于衣服,则现场拿了同样的,当场用手撕,根本就斯不开,趁机找了个裁缝过来,从开档的地方挑出了线头,发现整整齐齐的,根本就是剪断的。

  送了派出所两次,也没消停下来。

  但周渔认定,这肯定本地人干的,外地的不会这么针对他们。她让王建找人去打听这两个人的亲朋好友,社会关系,“用钱砸,我就不信,四邻没有一个想挣钱的。”

  钱砸下去,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两人都有亲戚是百货大楼的工作人员,一个是服装柜台的组长,一个是销售科科长。

  周渔直接告到了省厅刘厅长那里去,这些邪□□儿才没了。

  但很快王建就来报告了,“这几天顾客太多了,人流量比开业还多,东西卖的也快,尤其是服装鞋帽,很多人愿意买回去送人,日销量是过去的一倍。我跟各大供应厂都说了,让他们尽快补货,可是,有的回复了,有的到现在都没回复。”

  周渔就问:“谁回复了,谁没回复?”

  “卖的最好的是海市服装厂的飘然服饰和粤东服装公司的佳人服装,后者是咱自己的公司,一直在补货。海市服装厂那边,许科长倒是回话了,不过说的是她尽量。”

  “咱们可是有供货合同的,怎么就尽量了呢,不应该是立刻发货吗?”

  “还有卖得好的是海市皮鞋厂的喜乐皮鞋,夏天到了,他们的凉鞋特别受欢迎,两天前库存就见底了,我就已经发了电报过去,但是一直没有回应。”

  “这两天我给他们王端文科长打电话,一直没人接。刚刚好不容易接通了,是个业务员接的,他跟我说知道了,会转告王端文的,我问他们王科长干什么去了,什么时候能回话?对方说,不知道不清楚,就给我挂了。”

  周渔问:“还有吗?海市日化和食品厂怎么样?”

  “海市日化和食品厂的存货比较多,目前还不需要。其他的倒还好,可是服饰鞋帽本就是咱们的主打产品,也是大家最愿意买的,如果这个地方空了,咱们品类齐全的牌子不就砸了吗?”

  周渔就说:“我来联系一下他们。”

  周渔没直接给他们打电话,而是打给了李晓明,电话拨过去,嘟嘟嘟的响着,周渔对李晓明有信心,但在这样的时刻,任何的信心也不会百分百。

  所以,电话接通,李晓明的声音传出的时候,周渔其实是松了口气的,她是个坦荡的人,直接就说了:“我是真怕你也不接我电话。”

  李晓明坦言:“你们最近被讨论的很热烈啊。”

  “是,顾客喜欢我们,百货大楼恐怕不怎么喜欢我们。可我就是不明白,我们的顾客是一天比一天多,卖货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为什么有的厂却不肯给我们供货了呢。”

  周渔没点名,但李晓明是个聪明人,他一听就明白周渔的电话为什么这个时候打过来,他直接说:“自然有人施压了。”

  周渔猜到是这样:“很多吗?”

  “起码京市百货大楼是放出了不满的风声。”

  “你要知道,你们一号店的确出货量大,可是京市百货大楼的销售量也不少,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是京市的市场啊,没有人会放弃的。”

  “更何况,服务态度不好的,被点名的,或者没点名因为你们的报道被批评的,可是不少,大市场和一个店孰轻孰重,很多人是分得清的。”

  周渔说:“你也收到了吗?你们也不会供货了吗?”

  李晓明的回答是:“隐晦地传达到我们这里了。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更看好你!”

  周渔忍不住就笑了:“谢谢!”

  可纵然李晓明更看好一号店,但不是所有的厂家都认为一号店更重要的。

  很快,一直沉默的王端文终于回复了:“我们最近产量减少,暂时供不了货了。”

  海市服饰厂的许丽华则更诚恳一些:“我发了一批不小的货,你们可以限量卖一阵子,赶紧找其他供货厂,但只能如此了,我尽力了,但对不住,我无法说服他们。”

  当然,还有更可恶的,周渔放下电话,出去找王建说事儿,就听见王建跟人吵架:“你们当时合同签的好好的,如今才一个月不到,就要撤柜,没有你们这样的?”

  周渔一看,好家伙,熟人啊,南河日化厂的那个业务员王一。

  王一这会儿说:“我们当时签合同,也没想到你们会名声差到这样啊,全国人民上赶着批评,这对我们厂产品的名声是有影响的。你们要是不愿意,我也没办法,但我们也不会供货了,等着卖完了,你们还是没货!”

  “所以我劝你们,不如现在退给我们,也算不撕破脸。”

  “再说了,现在想留着我们了,早干什么去了。你们把海市日化放中间就算了,南州肥皂厂你们都要放中间,你们有尊重我们厂吗?”

  “你们这样就是……”

  “王建?!”周渔直接叫了一声。

  王建气的要死,要不是知道这会儿是多事之秋,他非得揍一顿对方不可。

  听见周渔叫,他才发现周渔来了,一想到周渔也听到了,就挺着急的,“经理,他胡咧咧,你别当回事。”

  王一瞧见周渔来了,直接说:“周经理,我们这也是合理要求对不对?您也不不把我们当回事,出了事也不需要我们帮着吧。”

  他以为周渔肯定要挽留两句,他可是听说了,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厂子要撤,这个一号店明明顾客如潮,却干不了,谁不急啊。

  哪里想到,周渔根本就没搭理他,冲着王建说:“撤,不就是撤吗?现在就撤!”

  王建说:“这还营业呢,好多顾客呢。”

  周渔笑:“怕什么?有人问就告诉大家实话,我们老老实实卖货搞好服务,有人嫌弃我们,背信弃义了,我们成全!撤,马上搬,一个不留。”

  王一哪里想到,周渔这么干,立时急了,这要说出去了,他们还能有好名声吗?

  “你不能!”

  周渔都往外走了,扭头回来看着他:“我能!”

第55章

  王一没见过周渔这样的人, 如今一号店外热内冷,不应该好好维护他们这些供货厂吗?

  事实上,他最近感觉也是这样的, 王建还专门请他们南河的厂子吃了饭, 饭局上跟他们称兄道弟。

  也是因为这个,薛处长跟他们说:“一号店这是撑不住了, 我听说不少厂子已经不再供货了。”

  王一对一号店没什么感情,但是一号店的销量可以让他年底奖金多发,那就重要了:“那怎么办?咱们在梅树村卖的比百货大楼好多了,一个梅树村的销售量, 顶大半个城市的总销售量。”

  一个城市可不止百货大楼, 还有分散在各街道城镇的供销社, 后者才是大头,像是他们日化厂, 硫磺皂每年的销售量是1000吨,也就是400万块。这里面,外省的销量只能有50万块, 大部分都是在省内销售的。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