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138章

作者:沉坞 标签: 天之骄子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要怪就怪铜矿太重,搬不上大殿,也展示不到众臣面前。

  怎的,这马还能说话不成?

  文武百官都被吊起了好奇,等一棕一黑两匹马驹入殿,太仆夏侯婴率先变得严肃。

  无他,这模样,这鬃毛,不是纯正的汉马,便是拥有一半汉马血统。

  而与普遍瘦弱、矮小的汉马不同,它们的四肢健壮有力,幼年就有这般高度,可见长成之后高大的身躯;尤其是堪比西域马的宽背,头一次颠覆了人们对汉马的看法。

  夏侯婴掌管马政,对各种马再熟悉不过,此时激动了起来,对刘恒作揖:“代王殿下所献,可是改良的汉马?”

  大殿寂静之后,又是哗然。

  大汉从前在匈奴手上吃过的亏,弱在骑兵,更若在马匹。汉马矮小,连带着战斗力低,他们虽能拉出一支全是乌孙马的骑兵,但烧钱啊,君不见这么多年来,只养出了梁王卫队一个。

  战斗在一线的将军们,都知道改良马种有多难。这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需要肥沃的养马地,更重要的是人才!

  就像伯乐找千里马一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肥沃的养马地,将军们公认乃是匈奴掠去的河南地;能改良马种的人才,一到长安便能被奉为上宾,如董公那般封个博士也不是不行。

  难不成,代国也适合养马,至于人才,这是被代王找着了?

  刘恒承认下来,对夏侯婴说:“正是。”

  又对上首的天子、太后道:“恒担心它们不服水土,牵了许多匹马驹入长安,愿一同养在上林苑,只是献给陛下要最好的,故而选了其中之二。它们还未长成,以后也要仰仗太仆的帮助,等长成之后,再衡量它们的战力……”

  刘越觉得哭包四哥给他的惊喜太大了。

  不仅敬业,还行动力强,这就是动一动口,就能收获成果的快乐吗?

  谁人不知代王献马,就是把整个改良配方献给长安的意思。仔细思量,这可比献矿的意义更深,若改良的马种能让汉军战斗力突飞猛进,可是大功中的大功。

  吕雉不是不懂军略的妇人,她神色温和,语调带着赞赏:“恒儿这些年辛苦了。薄太后也教导的好,哀家这里有几匹珍贵的布料,待你返程,捎带给你的母亲。”

  刘恒高兴道:“谢母后!”

  夏侯婴也眉开眼笑,改良马种啊,太仆衙署这可就有活干了。

  给众臣的震撼终于过去,沉默之后,大殿上其乐融融。数不尽的目光飘向诸王,唯有淮南王刘长和齐王刘肥不高兴,不快乐。

  只不过理由不同。

  齐王刘肥在心底骂娘,他的这些弟弟不知道发什么疯,献个礼全下血本了。

  这是把大哥我架在火上烤!!

  他不能再安静下去,殊不知后头的更惊人呢,刘肥咽了一口唾沫,出列大声道:“肥愿献水晶玛瑙八百颗,五彩文锦三百匹,稷下学宫先生二十,少府工匠一百——”

  众臣:“…………”

  单凭前两种特产的价值,就让他们心跳上浮,呼吸困难。

  何况后两种人才,简直是拍马拍到了陛下的心底,谁不知道梁国要办雎阳学宫,而新登基的天子又重视百工呢?

  齐国丝织业与手工业发达,天下皆知。刘越迅速换算了一下水晶玛瑙与五彩文锦的价值,得出自己的小金库要暴富的结论,看向大兄刘肥的目光,一下子很是温暖。

  如果大兄要和他抵足而眠,不是不可以,他低头看了看面前桌案,决心学母后的做法,给齐王来顿亲切的加餐。

  至今尚未献礼的诸侯王们:“……”

  淮阳王刘友的面色有些涨红,燕王刘恢比他冷静,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心态最好的要数临江王刘建,他或许早知准备的礼物比不过哥哥们,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陛下喜不喜欢,此时害羞地出列:“建惶恐,愿献临江特产一种,贺陛下登位之喜。”

  便有宦者小跑着过去,接过临江王内侍手捧的陶罐,两罐分别呈给天子太后阅览。

  吕雉瞧了瞧,没认出里头装的是什么,只觉一股涩意夹杂着清香袭来,令人头脑清明。刘越一愣,认出这是上一世在书中见过的茶叶,令他惊奇的是八哥还懂得将摘下来的嫩叶炒制,晒干。

  末世的他麻木于生存,最渴望地就是尝一尝新鲜果蔬的味道,茶也包括其中,刘越弯起了眼睛。

  刘建解释说:“此物本是嫩叶,生吃没什么味道……”

  “……”众臣明白了,临江王想必是真的生吃过。

  临江国相轻咳一声,他们大王就是个痴迷西域胡椒与牛肉干的吃货。刘建哼哧起来:“恰有侍厨不小心把它放进锅中,谁知炒制出来,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愿请陛下与太后赐名。”

  宴席的氛围变得平淡,因为临江王所献普普通通。但出乎他们意料,八岁的陛下捧着陶罐,显得很是喜欢,还郑重地为之赐名:“此物为茶。”

  茶!

  陛下喜欢,那就是千金不换的好东西。刘越高兴吕雉就高兴,还叮嘱大长秋抱着陶罐,回头放寝宫里去,这下,所有人都对茶好奇起来,连普普通通的临江王,都隐隐炙手可热了。

  刘建坐下的时候,脸颊都兴奋地红了。

  这一下,打得旁边的淮阳王刘友措手不及。他深吸一口气,原本就在意自己的礼比不上前头,现在恐怕连临江王都比不过了,心态一拧巴,献礼的时候,便显得有些气弱。

  有大臣在心里摇头,不认可淮阳王的心性。

  临江王献茶的时候,谁都认为此物寻常,但又有谁露出嘲笑了呢?

  尽到心意,彰显对天子、太后的臣服,才是献礼的本质!

第156章

  诸侯王集一国之力, 送出的礼无论如何都与寒酸搭不上边,但继淮南王刘友之后,宴席热烈的气氛不复从前。

  吴王病体沉疴, 不能凭借十足的中气抢在前列, 故而最后一个奉上宝物——呈现在刘越面前的, 是泛着透明光芒, 说是海岸打捞上来的、上天赐予的盐晶。

  吴王恭敬道:“此物乃濞偶然所得, 不敢据己, 今献给陛下。”

  无论是洁白的颜色, 还是剔透的质地,都与现下泛黄的粗糙食盐大不相同!

  实在是众臣都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盐晶, 当即相信了吴王那句“偶然所得”, 这不是大海赠与天子的登位礼物, 又是什么呢?

  吴王对待新帝的态度,让众臣满意了起来。

  ——作为一个盖了戳被天罚的诸侯王, 吴王的名声,注定了他不会聚集过多的声望与民心。刘濞怎么看都是病入膏肓了, 但册立的世子才刚满两岁, 所以吴国之后的归属, 也是众臣关心的话题。

  当下, 陈平眯着眼暗忖, 吴王多活几年也不错。

  这样级别的宝物多献几遭,也能让陛下太后高兴不是?

  吴王刘濞并不知道九卿之一的陈平在想些什么。他强撑着坐下,还要笑着回答周边人的关怀, 只有越发轰鸣的头脑告诉他,自己的身子是真不好了。

  神医……他派人寻了那么久,都没有神医的踪迹, 从前治好他的神医究竟在哪里??

  -

  宴席过半,太后示意钟鼓暂停。

  刘越放下腿,正襟危坐,知道自己露面的时刻来了。

  母后拟定,丞相府起草的诏书,他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当着满殿的宾客颁布——

  诏书以新天子的名义,由谒者宣读,共有三份。设明年为新历元年,赐民爵,每户一级;设孝悌力田官俸禄两千石一人,以推广德治、奖励农桑;最后,田租调整为大汉刚立国时的三十税一!

  新帝登基,泽被天下,已经是君臣心照不宣的流程了。然而诏书中的变革,还是让不知情的臣子失语一瞬,他们读出了太后扶持、教养幼天子的决心与魄力。

  无论是赐民爵还是降田租,都将获得农人的效忠与感激,尤其本就支持老刘家的关中各地!

  这是要把皇位更迭的动荡下降到最小。从前没有调整田租,不是长安不愿意,而是国力不支持,而在亩产四石的当下,这一举措再也无法成为朝廷的负担。

  大汉,正在蒸蒸日上啊。

  所有人整顿仪容,下拜在地:“臣顿首。伏惟陛下绍休圣绪,绳厥祖武!”

  -

  宏大而又热闹的宴席,于太阳从最高处下落之前宣告结束。

  对于朝廷来说,还有数不尽的事务要运转,譬如两千石重臣的调动、迁徙,譬如对襄侯维棘侯等功臣的官职授予,只不过在今日之前,再重要的政事也要为登基大典让路。

  对于刚刚当上皇帝的刘越来说,当务之急是搬家,不,迁宫。

  迁宫同样是大事,不仅仅只是从长乐宫搬进未央宫的区别,而是象征着梁王到天子的身份转,但这些琐事,并不必八岁的小陛下烦忧。宴席结束后,刘越的车辇在太仆夏侯婴的驱使下,绕宫墙一圈,意为巡视大好河山,接着晃晃悠悠往宣室殿而去。

  宣室殿乃未央宫的主殿,好比长信宫乃长乐宫的主殿。帝王在前殿召开朝会,内殿处理政务、接见宠臣,后殿连同旁边的偏宫,一道作休憩玩乐之用。

  刘越顶着沉重的冠冕,以不同的眼光,再一次打量从前哥哥所住的地方,堪堪得出一个结论。

  腿都会走断的吧。

  高台楼阁,游廊殿宇,从前殿到后殿,乘辇都要乘上一刻钟!

  一众宦官谒者并不知道他们的陛下在想什么,受太后所托,前来帮助皇帝熟悉新住处的大长秋道:“太后将陛下从小到大收到的礼物,都一一整理出来,放在了库房。”

  礼物?

  刘越:“那泥瓦罐……”

  大长秋笑着道:“陛下喜欢的话,臣这就吩咐人从库房挑上几件,放在陛下的寝殿。”

  刘越沉思:“还是不必了。”

  这时候,两位宫人抱着嗷呜嗷呜的狼崽走出来,为了陛下的新宠,宣室殿还开辟了专门的宠物房,遣了熟识狗性(……)的宫人照料。

  也正如刘越所想,满朝无人谈论他玩宠丧志,他回长安的那天,还清楚地看见丞相曹参的眼睛亮了!

  太后吕雉对宠物没有特别的偏好,却一眼喜欢上了它们的毛色。对于小儿子要把两只送给她的请求,太后摇摇头,继而笑道:“从小养在身边的狼,才会忠诚。越儿一人住偌大的未央宫,难免会觉得孤独,不如就让它们陪着你。”

  母后的关怀,刘越哪能不接受呢,于是一来二去,狼崽就在未央宫安了家。

  他在赵安的服侍下沐浴,换上轻便的赤色常服,伸出手,戳了戳其中一只鼓鼓的肚子。

  一股困意上涌,刘越耷拉下脸,打了个哈欠。

  该睡回笼觉了。

  把被子拉上之前,刘越没有忘记他的茶罐,扭过头,对周围的内侍道:“牛奶混入茶叶,可以去腥。再加几颗饴糖……”

  内侍全都懂了陛下的意思,恭敬伏身,然后轻手轻脚地退下。

  等刘越起床,递到跟前的是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脱颖而出的调配师同样是赵安,在卷这一块,赵安在未央宫称得上名列前茅。不等刘越开口,赵安立马道:“奴婢已派人把另一碗送至长信宫,奉给太后品尝。”

  得到的是陛下一枚赞赏的眼神,赵安心里美滋滋,怪不得临江王殿下讨了陛下的好了,茶真是个好东西!

  刘越心里同样甜滋滋,五点起床的怨念,都被奶茶的甜意给安抚。

  虽然皇帝不是咸鱼干的活,但好歹有美食,一吃就是一辈子。

  成功被安抚了的皇帝陛下,开始履行上岗的第一项职责。被萧师傅灌输这么久,刘越早就对各种流程牢记于心,诸侯王与各郡大臣汇聚长安,除参加大典与大宴之外,自然是排队等候,等待新帝召见。

  按理他才八岁,头一次接见重臣需要母后陪同,但母后摸了摸他的头,只让他放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