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169章

作者:沉坞 标签: 天之骄子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那可是彻侯!勋贵中的顶级,麾下势力不计其数!

  从此以后,郅都声名大噪,心里有鬼的勋贵们,很长时间都躲着他走。

  很快,梅花司司长迎来猛烈的攻击与倾轧,郅都凭借才智一一挺了过来。最危难的时刻,他雇佣的仆人偷偷在家中藏了制式兵器,随即指责他窝藏利器,意欲对天子不利!

  郅都差些百口莫辩,还是中尉陈平拉了他一把,在公堂上说,那把兵器是中尉操演的装备,因为天子莅临巡视,梅花司需要检查其是否安全。

  至此之后,郅都的手段变得圆融了许多,也沉淀了许多。

  法家张恢后悔不已,他光是教弟子如何当好这个官,却忘了教他收敛过分冷酷的秉性,以致四面皆敌——好在为时不晚。

  渐渐的,长安城流传出“苍鹰郅都”的外号,既是褒扬又是讽刺,讽刺他权势再过滔天,也只能当帝王鹰犬。

  帝王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不过无根浮萍罢了!

  只要陛下厌弃了他,多得是人落井下石。

  可刘越知道,郅都的潜力不止梅花司司长,更不止那所谓的帝王鹰犬,他可以是对百姓秋毫无犯的郡守,也可以是阻挡万敌的将军。

  母后告诉他,正因为郅都年轻,之后的几年内,都不能轻易挪动位置——同样年轻的张不疑有各方支持,而郅都只有自己。

  过刚易催折,只有打磨过的璞玉,才能绽放出真正的光彩。

  七年过去,郅都的阅历、手段与军事素养,已经到达了很高的境地,刘越觉得是时候给他的司长安排新官职,锻炼几年随后外放了。

  由御史大夫领衔,御史中丞直辖的御史台,掌管图籍,监察百官,会是很好的起点。

  “陛下。”郅都站到了帝王身侧,熟练地等候吩咐。

  宣室殿日光明亮,刘越俊秀的眉眼有些深:“用尽一切手段,绘制匈奴的大萨满画像。朕要知道他长什么样,描述越清晰越好,你有办法做到吗?”

  郅都浑身一凛。

  匈奴大萨满的情报,梅花司已然竭尽全力地在搜集,可陛下如此出言,显然不能寻常以待。

  他没有丝毫迟疑地道:“臣奉诏。”

  刘越呼出一口气,能知道他对胡椒、苜蓿等物拥有执着的人,全大汉不超过两百数,要么是他亲近的臣子,要么混迹梁园墨苑,譬如农学家与化学家。

  刘越不相信巧合,种种巧合混在一起,汇成了唯一的可能性。如今只有将其验证,才知道心底猜测的真假,不过需要时间罢了,他等得起。

  如果为真,那将是能单独谱成话剧的奇迹……

  皇帝陛下有些不淡定了,他绕着大殿走了一圈,扭过头看向郅都。

  嗯,他的面前也是奇迹潜力股,一只展翅若飞的苍鹰。

  欣慰的情绪弥漫,刘越放松下来,塞给郅都一杯蜜水,盘起腿,开始和他说闲话。

  皇帝陛下若有所思:“……方才陈买盯着我的长靴看,难不成他是馋了?不如我叫绣娘做一双一样的,给他当奖励?”

  郅都:“……”

  这不是馋了,是欠了。

  陛下在民间的风评,他作为梅花司司长,显然心知肚明,光是减轻赋税,建造太学,让话剧“下乡”这三项,就足以让人拥戴。

  这些年,官府仓库的丰盈、秩序的好转肉眼可见,尤其关中,都快成为吹皇帝的大本营了。

  关中人说,太后和天子是苍天派来拯救百姓的。尤其帝王年少,往后还有数十年,天下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可没想到传言越来越离谱,什么勤俭朴素,温和待人,生而知之,甚至擅长预测未来……传闻中圣人的品格,全都扣在了陛下头上,太后更是功德圆满的圣人之母!

  加上陛下尤其得军心,经将士们狂热的宣传,人们愈加笃定这个传闻,于是兴高采烈地继续拥戴。

  平心而论,郅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不过舞到陛下面前,就是别人的错了。

  尤其是陈买,身为彻侯之子而不能自省其身,陛下俭朴归俭朴,是他能光明正大冒犯的借口吗?

  曲逆侯虽帮了他,他也很是感激,但父是父,子是子,郅都向来恩怨分明。

  梅花司司长诡异地沉默着,刘越察觉到不对,疑问地看向他。

  郅都嘴角往下压了压,委婉道:“陈世子出身侯府,怕是不缺一双长靴。”

  臣缺。

  刘越与他长久地对视着,半晌,皇帝懂了。

  刘越鼓励道:“赶明我让绣娘给你做两双。”

第186章

  与此同时, 陈平也在和人谈论郅都。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排名不显的彻侯,虽在长安没什么存在感,吃喝玩乐却是极为精通, 还擅长棋艺与钓鱼。他与陈平有些交情, 当下两人你来我往地落子, 不知怎么的, 提到了“勋贵公敌”梅花司司长。

  那彻侯嘶了一声:“你不知道, 前日我在街巷惊马, 不小心绊倒了老人家, 没过多久,梅花司来了, 领头的就是他。”

  “没记错的话, 他才二十出头吧?”

  “那眼神叫人心惊胆战, 我原本想着给钱便罢,这下好了, 紧赶慢赶地把人送去医学院,生怕出了意外, 让他在陛下面前告我的状。”

  说到这里, 彻侯苦笑, 也亏郅都出身法家, 依律办事还算公正, 否则当街冲撞这个罪名,够他喝一壶的。

  想他身为侯爵,居然还怕一个毛头小子, 唉,曲逆侯就不一样了。谁不知道他对梅花司司长有恩?

  在讲求义气的当下,恩将仇报乃是大忌, 彻侯说罢,看向陈平的眼底有着说不出的羡慕。

  陈平微微静默:“……”

  当年他替郅都解围,实则是陛下的示意。

  他便是权势再大,在彻侯里头排行再前,能大的过太后天子?都涉及到利器行刺了,谁敢出头,他向来是个谨慎的人,没必要为一个后辈惹来两宫猜忌。

  但陛下遣人暗示了他——于是陈平明白了,从始至终,天子就没有动摇对郅都的信任。

  他差点就眼红了,心想这小子可真好命,转念一想,这不也是陛下对自己好的证明?

  这小子一看就不是池中物,日后他发达了,万一曲逆侯府犯了事,郅都或许会网开一面,而不是狠到极致,赶尽杀绝。

  想到这里,陈师傅感动坏了,心甘情愿地拉了郅都一把……

  不过这等真相,就不必和面前的好友叙说了,需烂在肚子里头,带进地底才好。

  陈平笑而不语,眼睛盯着棋盘道:“该轮到你落子了。”

  .

  未央宫前,公车署旁,坐落着一幢恢弘的建筑。由灰砖砌成的台阶延伸到入口,上书“太学”二字,凝目望去,锋芒与文意交融一体,数不尽的风流大气。

  这是长安最高学府,如今已创办了七个年头。

  前几届的太学毕业生,都被各大衙署争相竞抢,似一块大肥肉,谁都想去啃一口。若不是上头有令,毕业学子若是为官,必须从基层小吏做起,如在中央直属郡县,时限至少三年;如在直属之外的郡国,时限至少两年,或许会出现更多的,像郅都那样一步登天的奇迹。

  诸子百家对于他们施教的成果,既欣慰,又痛苦。

  没办法,为了不让自己的学派无人问津,他们必须卷,拼命卷,卷到欲生欲死的境界……

  谁能忍受死对头踩在身上耀武扬威呢?

  反正黄儒法墨都不能忍。

  太学创办的第一年,大家轰轰烈烈地扫盲识字,第二年,一位由大贤共同举荐、在民间颇有名望的儒家学者,于教学途中出现了原则性错误,被学生质疑歪曲孔师之言,最后面红耳赤,无法自圆其说。

  等到第三年,选修儒课的唯有寥寥数人,奉常叔孙通上朝的时候,脸都臊红了,差点掩面而去。

  丢人啊!

  这选的什么狗屁老师?

  他一怒之下亲自上阵,只这些还不够,日后老师的人选,都要全体儒门投票、把关,管他公羊还是谷梁,只要能说服全天下的儒生,那就你上。

  儒家的遭遇给各大门派都敲醒了警钟,黄老学派一扫往日傲然,变得越发谨慎了起来。

  别提本就紧绷的墨家,迫切需要吸纳弟子的农家……他们使出了十八般解数,向太学生推销本事,其间,创新火花接连闪耀,知识碰撞层出不穷。

  老师们渐渐发觉自己变了。学生如饥似渴,他们同样在学,当今之世,不被帝王喜欢的思想唯有淘汰,譬如忠君、大复仇主义盛行的当下,谷梁学说强调的“亲亲相隐”,让人越发嗤之以鼻。

  第四年,阴阳学派竟然大放光彩。

  他们与太史官合作发明了新的历法,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能够更好地利用农时、指导农桑,同时以正月为岁首,而不是旧历的冬十月。新历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往日的“春种秋收”,也化为更清晰的概念,短短五日,阴阳家的魁首三次获得天子与太后的召见。

  翌年,大汉更改历法,将新历立为正统汉历。为了更好地纪年,也为了区分前几个帝王,在阴阳家与史官的联合提议下,十二岁的天子正式启用年号,称为“元初”。

  于是新《汉历》又被称作《元初历》。

  新历启用带来的震动无与伦比,阴阳学派一扫半死不活的状态,吸引了众多生源。

  太学生渐渐发现,阴阳学并不如他们所认为的那般无用,老师也并不是与方士齐名的神棍,成天只会神神叨叨,而是连北平侯张苍都夸赞的、极为优秀的算学家。星象,天文,历法……无一不是最神秘的存在,它们包容万象,且与缜密的计算分不开关联。

  这下,诸子百家傻眼了。

  这都能让阴阳学翻身?

  于是捏人中的捏人中,改教案的改教案,他们铆足了劲,准备憋个大的出来,起码不能输给新汉历,让天下人刮目相看。

  黄老学家倒是有了些许思绪,据说正与擅经济的重臣密谋,对大汉如今的货币体系下手。不过这到底是小道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除了激起别家的紧迫感,没有别的用处。

  将军们倒是上课上的很快活,尤其围观太学生军训,跑操,他们表面深沉,内心十分快乐。

  随着招生源源不断,军事课教师的名额也扩充为五。遵循两年一轮换的制度,除却次次胜出的陈平与韩信,剩下三个位置,叫其余将军抢破了头。

  去年年初,樊哙终于凭努力当上了老师,据传舞阳侯大将军当场喜极而泣,回程泪洒灞河。

  他对同僚说:“想俺当年帮先帝打赢了天下,都没这么高兴过……”

  同僚:“……”

  要不是他咖位比不过樊哙,就要当场骂人了,我也参加了竞争的好不好?

  他皮笑肉不笑道:“恭喜大将军。”

  樊哙:“同喜,同喜!”

  最后他们差点打起来,还是太后调停了许久,天子一人塞了一杯奶茶,才把斗殴的惨案化为无形。

  总而言之一句话,太学老师难当,学生也不容易!

  作为旁听的一员,郅都对太学很是熟悉。

  得到陛下给他送两双长靴的承诺,郅都随后离宫,恰恰碰见了候在廊下的未央宫内侍。得知内侍奉赵安之令,需前往太学一趟,与赵安相处还算融洽的郅都便捎了他一程。

  马车停在正门旁的角落,内侍千恩万谢,郅都道:“不过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