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103章

作者:一七令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徐尧叟此番从发疯到被贬官也不过只有五日功夫而已,可却让所有官员再次认识到张丞相权势之盛。别管张戚的手腕是否厉害,单就是他结党的功夫,便不是一般人能对付得了的。

  没有张戚的人脉,最好不要与之对上。

  就连齐霆也警醒了几分,原本他见张戚几次三番在裴杼手上受挫,多少有些轻视他,如今想来,自己还是轻敌了。张戚本身或许不算太厉害,厉害的是他身后密密麻麻的关系网,还有坚不可摧的□□。

  有这些人在,便是这个张戚倒了,还会有下一个张戚被拥挤上来。

  京城风起云涌,裴杼很快也收到了张茂行送过来的消息。得知陶仁跟张戚闹掰了,裴杼暗自欣喜;又听说师兄被贬去了登州,那更是喜上加喜!

  虽然这么想有些对不住师兄,但是登州在裴杼看来真是个好地方。此处虽然距京城较远,但地理位置绝对优越,处山东半岛北部,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且境内还有登州港,在沟通南北海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日后肯定是要发展海运,等到师兄就任之后,可以让他重建登州港作为其中一个中转站。

  不过师兄被贬官之后肯定有些小脾气,还是先哄一哄为好,裴杼立马拿起纸笔开始哄人。

  大概是陶仁与黄维凭的离开带走了霉运,反正裴杼最近运气格外得好。刚得到了京城来的好消息,转头又收到赫连他们从草原上千里迢迢送来的信。

  阿尔普找到族人了。

  他这位大王子在西骨族名望颇高,即便已经“死了”一年有余,却还是有不少人惦记着他。阿尔普一露面,便将族人们的心给勾了过去。

  几个还在内斗争权的小王子见状,只能暂时摒弃前嫌,联合一块针对阿尔普,奈何追随阿尔普的族人众多,又有幽州的士兵相助,没过多久,几个小王子便陆续战败,阿尔普被拥立为新一任大汗。

  不过阿尔普即便赢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西骨族经东胡扫荡过一回,粮食跟牛羊都失了一大半,若再没有进项,今年冬天又该有不少族人会被活活饿死。

  东西是胡人抢过去的,如今自然要抢回来,阿尔普跟族人们已经等不及了。

  他托赫连写信,问裴杼现在进攻东胡是否合适,再有便是,两边若真打起来,幽州能够给予援助?哪怕阿尔普雄心壮志要歼灭东胡,但他也知道,仅靠自己跟族人肯定是不够的,关键时候还得幽州出兵才行。

  裴杼其实觉得,现在不是最好的作战时机,但是江舟等一群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从前对东胡最了解的是郑兴成,如今则换成了成了江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江舟早就琢磨过要怎么打东胡了。如今等到了机会,江舟当然不想错过:“东胡对外宣称有四十万兵力,但其实里面大多都是后勤兵,真正能打仗的不过只有区区二十万而已。”

  这可不是区区,裴杼比较了一番,西骨族最多能凑齐八万多的兵力,这还是除老弱妇孺之外全员上战场才有的兵力,除去一部分后勤,能作战的撑死只有六万,兴许都还不到。

  幽州这边只有三万多,但若要征兵,可随时补足兵力。

  裴杼谨慎道:“就目前来看,两边兵力过于悬殊,幽州与西骨族加在一块也不及对面的一半儿。”

  谢邈立即道:“可行军作战,也不仅仅只看兵力多少。”

  “兵力确实不是决定项,但是以少打多的风险还是太大了。况且,咱们缺的不仅仅是兵力,还有战马跟铁甲。”裴杼得对那些将士们负责,若是毫无准备,损伤肯定是他无法承受的。

  江舟他们想的是赢,裴杼偏向保守,想的是如何将伤亡降到最低。其实,幽州战马已经在培育了,只是即便培育得再快,也要四年左右才能初具规模,再有便是铠甲了,他们缺铁,缺得紧。

  江舟道:“其实缺少这些并不打紧,我们可以边打边抢,以战养战。我率领一批精锐开道,将战利品丢给后方做补给,配合着西骨族必能打得东胡猝不及防。”

  裴杼也知道,江舟他们有这个本事,这位从前在西北战场便打得胡人四出逃窜。

  江舟请求道:“大人,机不可失啊。”

  谢邈等人也眼巴巴地望着裴杼:“大人,尽快打吧,西骨族那边也等着抢些粮草过冬呢,即便咱们不出兵,他们也是要打的。”

  裴杼陷入了挣扎,幽州从来都是被动防守,还没有深入敌营打过一场,他倒是不害怕战败,只是担心将士的伤亡,想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武装好。思虑再三,裴杼终于做了决定:“可以打,但是要等一等。”

  江舟立刻追问:“等多久啊?”

  裴杼估摸着永宁县修路的进程,回道:“最多等三个月。”

  虽然不知道这次修路的奖励是什么,但裴杼还是抱有期待,万一是对这场战事有利的东西呢?若真如此,他们便能攒一张底牌了。

  江舟等人算了算,三个月而已,不算太晚,就当是放缓三个月,让他们好好练一练身手。

  商量好后,裴杼又让人带了一封信带给阿尔普,告诉他幽州三个月后便可派兵增援,让他也先练练兵,稍安勿躁。

  裴杼倒是不担心齐霆会不让打,只要西骨族一马当先,且尝到了甜头,齐霆跟朝中那些人肯定会眼馋,幽州作战又不要朝廷派兵增援,他们只要等着捞钱即可。这样无本万利的好事,齐霆如何会拒绝?

  此事暂且告一段落,不多时,裴杼又收到了狱卒的消息。

  停药之后,周若水的脑子似乎有些清明了,想到朝廷对周若水的安排,裴杼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第132章 如愿

  周若水吃下去的药其实并没有黄维凭多, 裴杼本意不是想毒死他们,只是想堵住二者的嘴。他们若是不闭嘴,幽州这些人都得跟着咽气。

  这次再见周若水后, 对方的确清醒了不少,他似乎意识到前些天发生过什么, 在看到裴杼走近后便对他龇牙咧嘴,但却没有攻击的意思,大概也是知道动手的后果。

  裴杼无心看他的惨状, 他来这里,只是为了确认周若水的情况究竟适不适合去外头干活。如今看他确实有几份清明, 想来将他拉出去自力更生也是可以的。

  衙门不养闲人, 大牢里面也一样。

  裴杼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交代了对他的安排:“黄维凭虽被带回京城治疗,但于张戚而言已是一步废旗,如今官职也停了, 不久之后会有一位新的副使顶替他。至于你,蓄意陷害黄维凭的罪名也成了定局, 朝廷原本要判你死刑,但考虑到你行迹疯癫也算得了报应, 便免了死罪,判徒三年。”

  周若水眼神癫狂, 好像是听懂的样子。

  裴杼继续道:“幽州尚有不少刑犯在北边屯田,今日你也会被送过去。那里有军队驻扎,你给我好生种地, 别想着再闹事或者伤人,否则,你这条小命保不保得住, 便难说了。”

  军中士兵多脾气急躁,同行的囚犯更是不好惹,周若水若想耍花招恐怕是难了。朝廷是只判了周若水三年徒刑,但裴杼准备将他一直关下去,直到周若水对他、对王绰等人都不再是个威胁。

  交代完,裴杼也不等周若水如何反应,直接让人将他押送到北边种地去了。

  看他挣扎时那一身蛮力,应当能犁不少田吧,正好杨怀安这阵子改进了不少农具,耕地播种都方便了许多,等周若水去了北边,有的是活给他干。

  周若水大抵还想再说什么,但是狱卒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一把捂住口鼻便将人拖出去了。

  能离开牢房,周若水当然求之不得,但代价是去北边给裴杼开荒,这谁能受得了?他不仅要跟那些作奸犯科的囚犯为伍,还要在已经跟裴杼撕破脸的情况下继续为裴杼做苦力,真是奇耻大辱!

  停了药后,周若水渐渐地也想明白了,他意识到审案期间那个王师爷一直没有露过面,便知道自己猜得没错,对方的身份定然不能见人。

  但可恨得是,他当时脑子像是塞了浆糊,根本想不到要揭发裴杼,反而因为对黄维凭的恨意洗刷了裴杼的嫌疑。

  周若水本来打算去了屯田处再想办法将这件事捅到京城,可等真去了后他才发现,此处看守的力度比幽州牢房要严多了,兵卒远比狱卒凶悍,逼着他们日复一日地开荒、施肥、种地……

  他们一直在开荒种地,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周若水不明白,裴杼要这么多的耕地跟粮食到底要干什么?难道幽州就这么缺粮?

  繁重的劳作之下,周若水但凡有点休息时间便倒床大睡,压根提不起精力去坑害裴杼。

  开始那些日子,裴杼还让人盯着点周若水,但后来发现这家伙忙到根本没精力想东想西,便彻底将这人给放下了。还是种地能够改造人,他若是安安分分种几年地,勉强还能算他一功。

  等到六月下旬,古道口关附近大批的棉花开始采收,采完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制作冬衣。

  去年采摘的棉花赶制成了数千件冬衣,不少立过功的士兵都分到了。一件棉衣不知道流转过多少手,士兵们试穿后,都感受到这棉衣有多保暖,似柳絮、芦苇那等根本没得比。正因为知道棉衣是个好宝贝,众人才更加望眼欲穿,就等着这批棉花收上来,届时他们也能分到一件。

  杨怀安刚从改进农具的安排中抽身,转头又被裴杼薅去琢磨棉纺织机了。

  裴杼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但是纺织机具体是什么构造、如何运行他便不知道了。但没关系,杨怀安知道就行,裴杼如此这般地形容过后,期待地看着杨怀安:“你听明白了吗?”

  杨怀安诡异地沉默了。

  裴大人的描述过于笼统,以至于他到现在都明白纺纱机的构成。但大致的意思他听懂了,无非是将这些棉花防成纱线,再改进织布机,将其纺成布匹,还要求速度快,产量多,生产效率高。

  听起来是个庞大的工程,且杨怀安从来没有接触过纺纱织布。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愿意试一试,只因裴大人方才话中提及,如今的布匹太贵了,穷人根本买不起,他希望日后能通过推广棉花、改进纺织工艺,织出更廉价的土布,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穿得起新衣裳。

  杨怀安从小脑袋聪慧能挣钱,他家中没有揭不开锅的时候,却也一直目睹着穷苦人家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他点了点头,郑重道:“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会早日将这纺织机造出来的。”

  “我已让魏平给你找了一批善于纺纱织布的工匠,你同他们切磋交流一番,合众人之长,应当不成问题。”裴杼说完,又想起来另一件事,遂补充道:“开销不是问题,研制过程中所有经费依旧由州衙统揽,有什么要置办的只管去找秦阿明。”

  这家伙从前只是跟着沈璎打打下手,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杨怀安会心一笑,这也是他愿意跟着裴大人的原因。裴大人给钱太大方了,要什么给什么,从前省吃俭用只为买点材料的杨怀安哪能抵抗得了这种架势?不就是棉纺织机吗,三个月内,他非必得给裴大人弄出来。

  棉花采摘虽然轰轰烈烈,但也只有军营中的人知道,周围没有泄露多少风声。不管是军中还是永宁县百姓,口风都是一等一的严实。

  齐鸣知道裴杼最近忙得很,但他这个县令比裴杼还要忙。也不知道裴杼究竟怎么想的,分明之前还让他加紧发展养殖业来着,齐鸣也一直在照做,几个水产工坊也打开了对京城的销路,养殖的鱼虾不愁换不到钱。

  谁不喜欢挣钱?哪怕是齐鸣这个富贵小少爷都不能免俗,他正一心奔着挣钱去,半道上却被裴杼扯了回来,让他尽快重修永宁县境内的所有主路,并且要在三个月之内全部完工。

  着急也没有这个急法,攒了不少家底的齐鸣又开始心疼自己还没捂热的钱袋子了。他们用的水泥虽然暂时不用在京城买,但原料也是要花钱的,这一条条水泥路修下来,必然是花钱如流水。也亏得衙门每个月都有一大笔进项,否则根本禁不住这样的花销。

  裴杼安慰他:“钱是挣出来的,又不是省出来的。”

  他将“要想富,先修路”这套理论给搬了出来,好歹哄得齐鸣没有那么心疼了。

  永宁县外头的一条主干道已经修好,后续便是围着这条路连接几条分支,书院那边的路肯定是要修的,城中的几个主要集市也得连接,还有周边稍大一些的村落不能落下,另外,通往古道口关的那条路,这才是重中之重。不过这条路不能全让永宁县出钱,永宁县修一小半,余下的军中出钱。

  裴杼规划好后立马拿给齐鸣分享:“看吧,其实也没有多少路要修,而且通往古道口的那边只用修一半儿。”

  裴杼觉得自己太体贴了。

  齐鸣:“……?”

  这还不多?看来衙门是注定要出血了,年底也不能再过什么肥年。本来他还想年底再给大家发一笔钱,如今看来是没这个指望了。

  齐鸣心疼,永宁县百姓却乐见其成。裴大人开了个好头,县衙如今招募百姓办事都会给钱,而不是从前那样让他们无偿服徭役。

  虽然工钱不多,但胜在长久,县衙这回足足要修三个月,许多村子也能跟着沾光,修上水泥路之后,下雨天就不会再走得那样狼狈了。

  其他各县虽然不知道永宁县忽然之间发什么疯,但都默默跟上了。

  尽管他们看不上永宁县总抱裴大人的大腿,还格外得裴大人的偏爱,但多少次事实证明,跟着永宁县总不会错。不就是多花点钱在修路这件事上吗?他们花就是,自己又不是比永宁县穷,不至于连这点钱都出不来。

  于是裴杼甚至都还未动员,整个幽州忽然便开始争相修路了,而且修的路一点不比永宁县少。

  就在各县即将完工之际,京城忽然发来一道昭谕。水泥工坊已经建成,今后各处若要用到水泥,需前往京城采买,地方官府与民间不得私自制作水泥。

  与此同时,齐霆又派了自己人去各地兴建水泥厂,以便来日各地富商能够就近购买。

  听到这则消息,幽州众人瞬间就悟了,原来裴大人跟永宁县忙着修路是因为提前看破了京城的打算。幸好他们跟着永宁县的步调,早早地将县城各处的路都重修了一遍。若不然,现在怕是只能去京城买了,价格贵不说,一来一去还要花费一个多月的功夫,多耽误时间。

  裴大人果真远见卓识!

  就连齐鸣也惊奇地望着裴杼:“真想不到,你对京城的消息竟然把握得这么准?”

  就连他爹都没传消息过来,裴杼却能提前预知,齐鸣怎能不佩服?

  忙昏了头,压根忘了有这回事的裴杼犹豫了一会儿,而后高深莫测地点了点头:“不错,我一早就知道了,只是这事儿不能宣扬。若不是为了给你们省钱,我何至于这般着急?”

  齐鸣闻言甚至还有些羞愧,之前是他错怪裴杼了,还以为裴杼是要故意折腾他呢。他反省了一下,小声道:“那这次是我的不对,以后你让我做什么事情,我再也不会抱怨了。”

  “这话可是你说的。”

  齐鸣傻乎乎:“是我说的!你以后有什么事直接吩咐。我再也不会多问了。”

  来日他让燕王府举家搬迁,齐鸣若敢不从,裴杼就拿今儿的话来堵他。

  永宁县最先修路,也是最先收尾。古道口关的守军们也没闲着,练兵之余早晚都派人前来修路,很快便将水泥路同永宁县连接起来。

  这路一通,日后不论是运送军粮还是物资都能快上许多。

  通路的当日,裴杼顾不上同县衙的人一道庆祝,满怀期待地打开了系统面板,果不其然看到任务已经完成的提示,还有一旁待开启的奖励宝箱。平平无奇的箱子,却拥有无限可能,这便是裴杼最大的金手指。

  算算日子,距离他一开始应下的三月之期已经只剩两天,阿尔普等人没准已经在琢磨如何行动了,希望这次拿到的奖励能够对他们有利。

  裴杼已经不怎么缺钱了,粮食跟衣物也在按部就班地囤着,唯有军备一时半会儿还囤不了。老天保佑,系统保佑,一定要让他心想事成!

上一篇:这王是非当不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