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72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在甘明兰等人吭哧吭哧挥着大铲子,不停的炒着发芽小麦时。

  一首民谣,在陆山县的流民队伍中传唱着:

  “洪水滔天白茫茫,百姓哭嚎无家当,

  县衙常平仓应开,救急粮米盼如光。

  谁料仓中粒粒无,贪官污吏心真毒,

  粮入私囊换金银,不顾民间生死途。

  大地主们笑哈哈,囤积居奇待高价,

  洪水过后民更苦,他们却把黄金抓。

  仁义道德抛脑后,为富不仁人人骂,

  呼唤正义来归位,惩治恶霸与奸诈......”

  黄姓头目等人听明白民谣的内容后,催促众人:

  “快,加快速度,今晚熬夜把那些炒熟的麦子磨成粉!陆山县怕是要乱了......”

  石头寨这两天也买了不少发芽的麦子,同样忙得团团转。

  他们还置办了锅碗瓢盆和手推车若干。

  终于凑齐了逃荒路上所用的家当。

  带头大哥是个急性子。

  还未等民谣往外县发酵,就迫不及待打响了陆山县民变的第一炮。

  他们直接杀了两个,不肯开仓卖平价粮的地主来祭旗。

  并振臂高呼:

  “民以食为天,地主断我天,正义讨公道,还我活路权!”

  “......讨公道,还我活路权!”

  “还我活路权!”

  五千多流民喊完口号,在带头大哥的率领下冲进这两个地主家中。

  既然不卖平价粮,咱也不买了!

  抢吧,白抢的都不用花银钱。

  遇到粮仓,抢粮食。

  开了库房,见啥拿啥。

  五千多个流民如蝗虫过境。

  两个地主家的耗子们,连夜搬了家......

  以上是三十六只山耗子小弟,从第一现场发回了报道。

  阿土大王自打杀死那只倒霉黑熊后,已经在彻底放飞自我了。

  好些天都不回空间。

  到了陆山县后,每晚都领着小弟们去地主家偷嘴。

  不吃到嗓子眼都不肯罢休。

  山耗子们鼠生五个月。

  从未听说,山耗子能过上躺在粮食堆上打滚的日子!

  跟对了老大就是不一样!

  对阿土大王的崇拜之心绵绵不绝。

  什么?大王的主人想要糯米!

  虽然陆山县种稻子的不多,但它们翻遍整个县城也得找出来。

  费尽心思,方不负重托。

  阿土大王一次就给人家包圆了。

  凭着自身巨力,连拖带拽扛回了一袋五十斤重的糯米!

  甘明兰给了它好一通表扬:

  “阿土大王真厉害,这么多糯米,要全部做成麦芽糖,肥仔吃到边城都吃不完呐!”

  阿土:“吱吱吱,终究是错付了!”

  甘明兰:“大王,咱要做一只有格局的鼠,有句人话叫做,爱屋及乌!”

  阿土:“本大王是独生鼠......”

第69章 关卡

  为了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官差们再次让流放犯们轻装上阵。

  刚还未亮就出发了。

  得亏他们跑得快。

  抢疯了的流民们不满足于眼下的温饱。

  他们还想住那,靠自己努力三代人都买不起的大宅院。

  当天上午就与县城居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那些二进、三进院子的青砖大院,很快就被这些流民给强占了。

  主家几乎都被“净身出户”,还找不到人伸冤......

  这个时间点。

  流放队伍,已经跑到了三十多里之外。

  太阳当空照,热得不得了!

  “呼哧......呼哧......”

  “官爷,不行了!老婆子是真走不动了!”

  “唉哟,我的脚,我的草鞋磨穿啦......”

  大部分的男囚身上或挂着全家人的包袱,又或背着孩子。

  急慌慌的赶了这么远的路,都累得不轻。

  上了年纪的小脚妇人们,好多人脚上的茧子又被磨破了。

  汗流如瀑布,衣衫尽潮湿!

  只想歇息片刻再继续前行。

  左文康把胖儿子从背上放下来的那一刻,差点没闪断老腰。

  被颠得不怎么舒服的肥仔,嚼碎了嘴里还剩下的一点点麦芽糖,又用袖子胡乱的擦了擦嘴。

  看他爹一副累瘫了的模样,小胖子微微有些心虚。

  小声嘀咕道:“娘说窝还没有一个倭瓜重嘞!”

  娘背他的时候可是走得又稳又快,身上也不出汗。

  嗯嗯,不是他太胖,是爹爹不太行。

  左文康受到了胖儿子的鄙视,揉着老腰无语道:“你娘背的倭瓜是金子做的吧?”

  肥仔嘟嘴。

  听爹爹的语气,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

  但,金子比银子贵,他是知道的。

  所以,他爹到底是甚意思鸭?

  某人也不管这父子俩的言语官司,只招呼他们赶紧喝浓缩版的功能饮料。

  之后又让肥仔给罗氏和佘氏等人送水去。

  跑一趟腿能得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麦芽糖,小家伙现在帮他娘干活的积极性暴涨。

  甘明兰逮着机会就问便宜男人:

  “陆山县的流民怎就没人管?县令跑了还有衙役,再不行还有地方驻军呐!他们这么多人继续这般劫富济贫下去,陆山县都不够他们折腾了。”

  原身过去二十来年的生活常识不缺,但对国情和地方政府、驻军的认知,就没多少概念了。

  甘明兰穿来这两个多月不是在牢狱中,就是流放路上。

  同样对邶国的国家机器了解不多。

  左文康左右看了看,低头小声给她解释到:

  “卫所制,在邶高宗元年开始确定并执行。

  除了九关重镇,从京城商都到十三个布政司(行省),分别设置了都司(省军区)、卫(市军区)、所(县武装部)。

  都司指挥使掌一方军政事务,各率所属卫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听命于兵部。

  正常情况下,一个布政司(行省)的驻军约莫有两卫。每卫统兵五千左右,下设千户所,千户下辖百户所。

  陆山县的驻军也就百户,普通驻军,非战时状态三分守城七分还要屯田......”

  听到这里,甘明兰总算了然:“所以,这一百户驻军里面大多都是种田的,能打的没几个?”

  左文康点头,声音压得更低:

  “这还没算那些吃空饷的,真正的兵丁有个七成就不错了!只盼那些流民赶快把事情闹大,茹州府的卫军就有机会平乱了。”

  甘明兰粗略了解了一遍。

  发现处于架空历史的邶国,其行政制度和前世的明朝很是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