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238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但有些工作有了托人的痕迹,是不是就不太好了?

  金禄觉得,“我想去试试!”年跟前领导频繁慰问,总会有机会的。

  四爷把他放在冬学班门口,叫他自己去问。去了十来分钟,人家答应了。金福又回他的单位,跟同事说好了,他们这边有值班宿舍。完了又把屠宰场那边家里的钥匙给金禄,“回头给你送点粮食跟菜来,要是时间早,你就走三四里路回屠宰场家里去住;要是时间晚,天气不好,就去我单位的值班室凑活一晚上。”

  “嗳!”

  四爷给了钱,拿着吧!

  饭店食堂那边就更好处理了,路子早铺好了。套到兔子扒皮之后,自家几乎就没咋吃,除了少数的送人之外,都给这边送来了。他们也有他们的人情要送,不管是公私方的经理还是后厨的大师傅,这都是说好的。过了正月十五就能来上班。

  连住宿四爷都帮着看好了,单身或是另一口子不在城里的,都住店里后院,有男女宿舍各一间。这店里拢共就十三个人,不缺柴不缺煤,能吃饱能穿暖。

  哪里饿肚子这地方都不会饿肚子,做饭的人若是饿了,就一定会偷吃的。所以,吃的可以粗糙,但一定能吃饱。

  都到腊月二十七了,大队上陆续收到通知,请生产大队予以配合,办理相关手续,正月十六去单位报到。

  东河湾大队收到两份,一份是润叶的,去布店做营业员;一份是金禄的,金禄被东城街道办要去,做宣传干事了。

  虽然跟四爷要送去的地方不一样,但这个地方是金禄靠他自己的本事拿下来了。东城街道办在县城,金禄回来了,他考虑的是:“街道办说要是两口子都在县城,会给分一明一暗两间房。”

  要安家呀!

  四爷只夸:“办的好!”根据你的能力,走你自己的路。

  而西河湾大队收到了关家媳妇金如的招工通知,去合营食堂。

  这个得叫关家知道,但却不能把这个通知给关家。大队派人找到收购站,叫小如去办手续。这个时候关小海才知道,老丈人都给办好了。

  一下子送走三个,还不知道啥意思吗?

  这要是自己再有哪里没办好,小如就真的飞了。人家也不提离婚,反正一个在县城,一个在生产队种地,这咋弄?

  他得高高兴兴的跟小如回去,先办手续。咱得说:这真是个好事。

  小如不回关家了,等金禄和润叶办完了,她跟这两口子回公社。

  关小海低声说:“我得回家说一声,你先回,我赶饭时就回来。”

  “小心挨打!”

  放心!

  挨打那倒是不至于,关小海拉着个脸,说父母:“现在不生事了,我的家也散了,都安生了。”

  关家父母对视一眼,没想拆老二的家,谁能想到走到这一步了。

  关父说:“找个中人,我亲自去给你老丈人赔礼去。”

第1356章 世俗烟火(25)二更

  关家这次来, 拿了五斤皮棉,就是弹好的新棉花。又拿了染好的布,足够做一身衣裳了。

  老两口子, 再带上村里的执事, 这人跟金镇熟悉, 算是能搭上话的朋友。

  进了这家属院,打听了地方, 到了屋子外面就能听见里面念报纸的声音。执事敲门,门从里面打开了,是金福。

  伸手不打笑脸人呀!人家上门了,金福就把人往里面让,“爸妈,关家叔婶来了。”

  人一进来, 这就看见了。

  亲家坐在外间的炕头上,边上是炕桌, 金家的四个孩子坐在炕桌边上。练字的练字, 念报的念报。

  金家这老大跟自家这儿子在炕下, 一个在拾掇板凳,一个在编筐子,顺便看着火。

  亲家母跟自家这儿媳妇站在案板边上, 搅拌了一盆的面糊糊, 也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通往里间的门帘子挑起,金家的两个儿媳妇坐在里面,一个在纳鞋底, 一个不知道在缝啥。

  就这么一闪面, 还没等桐桐说话呢。润叶就先笑着问候:“叔、婶儿, 你们可是稀客。快坐!”说着话, 就从炕上下来了,“冷不冷,我给你们倒水。”

  说着就催金禄,“招呼人呀。”

  金禄请执事坐,然后说润叶:“这是李叔,跟爸是多年的朋友了,咱结婚的时候你还敬酒了,你忘了。”

  “看我这记性,不记事。”

  金福没言语,却已经把人请的坐下,提了茶壶去舀水了。

  桐桐笑着去取茶叶,四爷也打着招呼从炕上下来了。

  润叶提了泡好的茶去倒,亲热的不得了。就好像那天去关家闹事,打了关家人的不是她。

  关父说:“亲家,也不怕你笑话!孩子多,小的得娶媳妇,人一急,难免就委屈了大了。小如受了委屈了,她是好孩子,亲家好家教……”

  关母跟着说:“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你放心,亲家母,以后委屈谁都不会委屈小如。”

  一般就是这边公婆一低头,又亲自上门了。女方的父母应该说她闺女:“你收拾收拾,回家去吧。”

  但执事看金镇这两口子,人家没这么说,只道:“你们是长辈,无不是的父母。咋还这么兴师动众干啥?太多心了。”

  反正不吐口叫他家姑娘回关家去。

  自来没有出嫁的姑娘在娘家过年的道理!关家之前不来,就是知道你金家不可能留你姑娘在家过年,最多到大年三十,你还得乖乖叫姑娘回来。

  现在知道媳妇娘家硬气,那就上门,咱亲自接儿媳妇回去,这还不成吗?

  结果人家就是不吐口,就是不说叫小如回关家。人家甚至没有说一句关家的不对,没给人难堪。上门了,笑脸相迎,热情周到,不像恼了。

  可没恼,又不放人。

  执事都挠头,这啥意思呀?这两亲家因为儿女婚事动辄拍桌子,干架的多了去了,打的血海里捞人的都有。可回头不还得叫姑娘回去继续过日子。

  想怎么样,商量着办嘛!

  他看关小海:你小子倒是说句话呀!跟着说点软话,把媳妇哄回去好好过日子去。回头你媳妇上班去了,你咋办?还赖在你老丈人家?

  关小海不言语,把编筐剩下的秸秆放在灶膛前,等会子烙煎饼得用这种秸秆。丈母娘在教自家媳妇烙杂粮煎饼,用煎饼卷上凉拌的红萝卜丝或是清炒的土豆丝,哪怕是卷上咸菜泡菜,那味道都是一绝。

  这玩意做的好了,等闲谁都替换不了。杂粮这么好的口感,比细粮都不差,肯定能卖的好。

  反正他忙着不叫灶下的火灭了,然后抬头说了一句:“吃了饭了么?要不,留下吃点?”

  现在这……粮食紧缺,人家一说吃饭,那就自觉点,该告辞了。

  关父关母能气死,拿来了五斤棉花,一身布料子,啥回话没有,你叫我们回去?

  小如扭过头,差点没笑出来。

  关小海看着自家爸:看啥!回去吧!我俩在这里吃的好、穿的暖,这不挺好吗?回去能咋?你能给我烙煎饼吃?大年三十能见荤腥不?

  意思到了就行了,赶紧回去呗!

  然后关父和关母跟执事都走了,家里烙煎饼,杂粮的,不咋金贵的东西,但这么做就是好吃呀。

  关家以为大年三十两口子能回来,结果并不。金家没撵人,两口子就没回,真就在老丈人家过年了。

  大年三十了,家里热热闹闹。还有村里的老人上这边来,想做和事佬。意思是,到底是父母,咋能不回去陪老人过年呢?叫人笑话。

  润叶笑盈盈的,像是说笑一样的问人家:“您这是收了我二叔几碗苞米面呀,这么大冷天的也不嫌冷,跑来说这个话?要回去也行,您把苞米面给我,我去拜年去。”

  把人直接给撅回去了。

  桐桐:“……”这才住了几天,单位上没有人不知道自家有个厉害的媳妇子,泼的不得了。

  泼就泼吧,有时候去看,这真不是啥缺点。

  大过年的,儿媳妇得回娘家。今年聚在一块,那这回娘家的礼桐桐给准备!一般就是回娘家带花馍馍,带八个是一份礼。娘家要是讲究人,就会掏四个出来,留四个,然后再回礼四个拳头大小的小馒头。

  花馍馍一般比较大,得有小碗那么大。具体多大,看各家的情况,但是太小了人家笑话。

  这种馍要做出造型来,要好看,就必须是细粮。面粉越白越好,越是拿得出手。有些人为了过年蒸上几个好馍馍不叫亲戚笑话,那都得把粮食多过几遍,麦麸越出的多,面粉越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桐桐也不给做的太大,就说有男人的拳头大就可以了。

  润叶和牡丹都不乐意,不是嫌弃做的小,他们嫌全用面粉。于是,两人上手,跟做包子似得,薄薄的擀一层皮,然后把苞米面团子塞到里面,用麦面裹在外面,这不是一样吗?

  桐桐:“……”行吧!你们的娘家,你们说了算。

  年三十晚上吃了一顿酸菜大肉的饺子,最多用了一斤肉。

  大年初一开了两个肉罐头,一人能分两片肉,用兔子炖土豆,半锅,吃的个干干净净。

  大年初二一大早,把老大老二都打发走了,回娘家去吧。

  过了今天其实就都该忙了,要重新置办一个家,不容易。白天这些孩子得回村里的院子,打家具的打家具,捡柴火的捡柴火,弄去能省不少钱的。

  润叶在路上说:“炕桌咱只有一个小的,我觉得得一个大点的。”

  嗯!看看吧,看看哪里找点板子,凑活着订一个先用着。

  然后润叶就盯上她娘家棚在猪圈上的一块木板了,这不是非用木板的,用荆条编一个跟门一样大小的板子,上面用泥抹,再盖上草顶,这就可以的。

  她想要那块木板,她嫂子不愿意:“那是有用的。”

  “有用你放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我不说用,你也不用。

  她姐秋叶来的迟点,一进来就打量润叶:“哟!这又添新衣裳了。”

  头巾是今年冬天新买的,棉袄棉裤是今年新做的,棉花是新的。这棉袄棉裤上面还套上了外衣,劳动布的外罩跟裤子,黑条绒的棉鞋。

  在厨房也没外人,润叶把衣服一撩:“我婆婆给买的。”然后又从裤腰上翻裤衩,“看!我婆婆给的布,说里面穿的比外面穿的还得讲究。外面旧的浆洗浆洗,里面一定得新。把能做衬衫的布料给我,非叫我做成新裤衩穿……”

  然后她说秋叶:“姐,你这棉袄都三四年了,也该换了。这内衣穿着得劲,叫你婆婆给你买!”

  吃饭的时候,润叶把红薯苞米面的饼子给金禄递了一个,还故意说:“凑活吃点!妈说今晚熬肉粥……”

  金禄:“……”其实是麻雀粥。

  “我想着肉汤子做疙瘩汤也好吃,比粥好吃。”

  “那你跟妈说想吃疙瘩汤就行,比粥好做。”

  “行!今晚吃疙瘩汤。”

  女人回娘家,吃饭穿衣亮家当,就是叫人看的:我嫁的很好,日子过的富!我男人很好,我公公婆婆也很好,我过的别提多顺心了。

  往这里一坐,就能看出来,秋叶家得男人畏畏缩缩,说话磕磕巴巴的。金禄呢?真会说话,润叶能把人气死,他就能把人哄的懒的跟润叶计较。

  再看看人家这穿戴,两口子多体面的。

  秋叶上次回来穿的还是新的,今儿倒是旧的。不用问都知道,上次回来是借了别人的新衣服,可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家都穿的很体面,人家也要穿新的,她没处借去。

  这么一比,润叶可真是里里外外都是新的。

  金禄陪着润叶炫耀了一天,老丈人把木板子给了两人,两人抬着往回走。他问说:“你咋不说你去县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