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241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春秋战国,彼时周王室衰落,礼乐崩坏,外族入侵,自此诸侯争霸开始。于是百家争鸣,若是从周王室东迁开始算,到始皇帝一统天下,这中间经历了五百年。这才有了后来两千年间的主流思想,道家、儒家、法家。”

  桐桐点头,越想越觉得有点味道了。

  “而后是汉末,儒家礼教僵化,它的学说并不能解决当时的问题,例如豪强兼并、阶层固化,这就导致了汉末天下大乱。

  儒家的礼教强化的是等级,等级分明,意味着不平等现象严重。那个时期道家衍生出玄学。也是那个时期,佛家给了答案,佛家说众生平等。

  于是,才有了隋唐打破门阀世家的科举制度,而佛、道也在那个时期大兴!

  如果非要界定的话,这次思想碰撞持续的时间应该从魏晋南北朝算起,到隋朝的建立,这中间间隔了三百八十年左右。”

  桐桐拍打了一下水花:“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能面临的是第三次思想碰撞?”

  四爷看着家里亮着的台灯,新生事物、新生的经济变革,自然会带来一系列变化,但是:“不是现在才有了这个碰撞,而是这个碰撞已经持续了一百七十多年了。而今只是当初的一个延续而已!”

  事实上,从新明的建立,这种碰撞已经开始了。

  说到底,这些事情的起因,不外乎是格物的兴起产生的。

  若是没有格物,一味的蒙昧,很多争论就不会发生。自然就没有而今的这个现象了!

  桐桐便明白了,“汉武帝罢辍了百家,独尊儒术,他取了当时有利于大汉的学说;而后,隋唐时期,玄学和佛家被百姓所欢迎,于是,掌权者便兴了道教与佛教。”

  四爷赞赏的看了桐桐一眼:“争论就争论,对错哪有那么绝对?主政者最重要的便是记住宗旨,你要解决的是天下面临的问题,谁的理论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就取哪一部分!

  优胜劣汰,在格物上没有错。不管是育种还是育苗,不都是优胜劣汰吗?所以,这个词看用在什么地方了。你取这一部分用,就没问题。争论的越激烈,越能给你提供更多的依据。

  所以,支持争论,理可以辩,只管去辩。能解决问题的理就是真理!哪怕只是在这一阶段是真理。你若是把自己放在争论中的任何一方,那你就被裹挟,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桐桐点头,她就是这么想的:罗君如有她的主张,这不是坏事!但她受常青莲的影响,跳不出男女争执的这个圈子,这也是她现阶段的不足。

  之后她会不会改变,现在不好说!但我不能跟她在这种事一直打转。

  我只要坚持,不论男女,谁有才用谁,谁合适用谁就可以了。做好自己的事,选他们的理念,择优而用即可。她就说:“所以,最后我这不是就没跟她再吵吵吗?吵来吵去,再吵三年都没结果。这从来也不是谁说服说的问题,而是谁的理念能被更多人支持的问题。”

  就像是玄学的出现,百姓觉得解决了很多想不通的困惑,所以接纳了它。

  就像是佛学在民间被认可,那一定是佛学中的一些点叫更多的人接受。

  她这次又说,“总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此次我才真的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这个话的意思。天下的未来从不是谁一言而定的……”

  就像是新明之初,急切的解决问题,但却有一个东西没做好,那便是思想上的统一。当时的情况紧急,以君权驾驭,硬生生的拐了弯了。可理念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扎下更深的根来,或者说,理念与制度相悖,这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和出现的问题,追朔起来一定与这个有关。

  天下的发展不应该是帝王或是当权者选择哪条路,朝哪个方向发展,而是天下更多人选择什么样的路,要朝哪个方向走。

  天下人才是天下的主宰!唯有如此,朝前的路才是健康的。

  如果说,百姓心中的太祖和祖娘娘如神祗造就了一个奇迹,那么而今,谁也不能是神祗,不管是自己还是四爷,都只是大浪潮席卷下的一份子。

  只能说站在船头上,掌舵而已。掌舵嘛,它永远得是左右不停的调整,如此,船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而各种思想的碰撞,就像是风和潮水,它们推着船一时这样摆,一时那样摇,一会子这边力大,过会子那边力大。

  罗君如她们的想法就属于其中的一股力量,而自己不管是跟她站在一起,还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加剧的都是船体的动荡。

  此行为,智者不取!

  跟罗君如拍了半晚上的桌子之后,一下子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二天早起再看各种报纸,她从心态上来说,就放平整了。

  像是李青山这样的儒学生,他在报纸上的理论就是:为什么出现这种争执呢?为什么之前的两千年没有出现过这种无礼的事了呢?无外乎是礼乐的废弛。儒家‘三从四德’,需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对天下的安定是有好处。

  对此,他还对‘三从’进行了新的解释,就像是说,‘从’并非附属,它不是听从、依顺的意思。若是这个意思,那夫死从子岂不是与孝道相违背。所以,‘从’的意思应该是‘参与其事’。

  换言之,女子在家,可以管理家中事务;女子嫁人,也应该从事夫家事务。

  桐桐一边看一边笑,别管他怎么解释的,但是对儒家的一些东西有了新的诠释。而今看着很牵强,但随后多翻翻典籍,一点点完善,未必不能有一个更新的理念出来。

  四爷推了另一份报纸过来,“这个也有意思,你瞧瞧。”

  桐桐接过来放在边上,这个作者名字最近常见:“曾远?”

  嗯!不知道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名。之前在一些小报上写些风月文章,可现在瞧着,文章倒是越发的有见地了。

  桐桐看了看,此人引的是《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仁,不是不仁义,不仁爱。它的意思是说,天地是没有好恶的!

  既然没有好恶,那么就不会对任何人有偏爱,只能说天地对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残酷。

  这天地之间,物种万千,为何独独只有人比其他物种更优秀呢?这并不是天地偏私人类,而是只有如此,才符合天地的规律。

  桐桐拿着这个反复的看,怎么说呢?此人的想法有了一点点别样的苗头,他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

  比如,他说,天地没有偏好,既然如此,那么,存在君权神授吗?君王还是天子吗?

  再比如,他说,万物一样,万物平等。可既然如此,又怎么会出现不平等的现象呢?往下引申,这是不是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呢?

  而事实上,道家讲究的道法自然,不就是遵循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吗?

  桐桐就笑了,“瞧着吧,过几天就有人写文章反驳他!”儒家的董仲舒说‘君权天授’,他则说,没有谁特殊,天地对谁都一样。

  这一驳斥,可能很快就促成了他的思想和主张逐渐的成熟。

  所以,辩,真的是好事。

  报纸放下,她继续吃饭。这种事以后是常态了,得注意,但咱还有正事呢!

  四爷问说:“今儿要干点什么?”

  “抓紧把大案审核完,趁着入冬以前,还是想各地看看去!看看各地的情况……从去年到今年,都整整一年了。若是再有什么问题……朝廷也可以引入‘优胜劣汰’了!”

  四爷就笑:这不就对了嘛!该吵叫他们吵,务实的干事,少打嘴仗永远不会吃亏!

第278章 万里扶摇(177)二更

  江南的秋,是没有那么些凉意的。

  桐桐走在街道上,身后跟着是当地的知府盛满。

  此人是前任刑部尚书盛运的女儿,不足四十岁的年纪,她跟在边上,说话很温和,“这是以前的铺面,它们占据的位置最好,而今产业收归衙门。衙门将其出租,收益用在学堂和慈幼局。”

  “何人监管?”怎么保证钱财能用到合适的地方?

  盛满朝这位上官看了一眼,年轻是真年轻,犀利也是真犀利。她马上解释道,“由各个书院的先生以及学生领袖监管。”

  可谁又能说这些先生和学生就一定不会作假呢?

  桐桐笑了笑,显见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一地是如此,地地只怕都是如此。一个监管不好,这笔进账就从指缝了露走了。

  但她只管刑部,一地的民政事务并不需要跟她禀报。

  她没表态,不说好或是不好,但是此事却放在了心上。

  也有点明白了,盛满背后有她父亲,为什么她的官职一直没升上去。虽说治理清明,但有些方面,难免小有瑕疵。在一个地方,这样的小瑕疵叫瑕不掩瑜,可要是放在高处,事怕是就不大好了。

  桐桐就提出说,“去看看安置所。”

  “您请。”

  南方多蚕桑,而这些多是女子能做的。织机的改良是省了人力,但依旧多是以女子为主。这里的女子手上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机器的速度。她们吊儿郎当在撞钟,也不在乎织造出来的东西是否合格。

  可若是不合格,浪费的难道不是蚕丝。

  桐桐转了一圈就站住脚了,说盛满盛大人:“若是干不了技术工种,那就种桑养蚕嘛!一人几颗桑树,需得养多少蚕,给个具体的数目。不够的,饮食穿戴上扣除!够了的,正常吃穿。多出来的,卖了银子交给她们自己。而今这么混着,太糟践了!盛大人,您同情她们,这是好的!但是呢……同情心不能泛滥!”

  盛满张口打算说话,那边却见这位上官已经走了。

  这位就住在衙门的客院,别的倒是极好对付,从没有说过哪里招待的不好。但是对她管的事,那是相当严苛。

  晚上盛满回到内衙就叹气,跟丈夫郑河东说,“怪不得爹说,跟这位大人打交道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此人干练,雷厉风行……手段凌厉干脆……”

  “是!岳父是说过,此人不喜欢黏黏糊糊的!也不喜欢沽名钓誉那一套。”

  所谓的沽名钓誉,就是官员治理的时候多一些‘仁爱’,比如:资助贫寒学子、对牢里的犯人能给予一定的照顾。同样的,就像这些妓女,尽可能做到了面面俱到。

  自家这位夫人是真的慈悲,是真的想以宽仁感化对方。

  但看在那位大人的眼里,是不是就觉得这是假慈悲,只为了官声呢?

  郑河东就说:“她有棱有角,是她做官的方式;你圆润通达,这是你做官的方式。对那些妓女,镇压是她的办法,怀柔是你的办法。孰优孰劣,现在是看不出来的。她要是回京就参你,那这官咱也别做了。回去正好陪长辈和孩子……”

  盛满朝他笑了一下,“你呀……我这把岁数只是四品而已。人家那么点年纪,已经是我爹一辈子才能到达的高度了。你倒是好意思拿我跟人家比……”

  “咱谁也不比,要是这官能做,你就做。做不了,那就算了。我就算是不当这医官了,咱自己去京城开个药铺,你当掌柜我瞧病,咱家这日子都要比别人的好……”

  这一打岔,盛满倒是真没往心里去。

  直到那位上官要离开了,在离开之前,就见这位大人站住脚,扭过来看着她说话,“盛大人……”

  “下官在!”

  桐桐叹气了一声,但到底还是道,“你给了她们一盏敬酒,她们不接。我再给她们一杯罚酒,她们不得不接。一年之后,你再她们一杯敬酒,她们会感恩戴德的。我知你有感化之意,能对百姓如子女,一视同仁,此为大善。

  回京之后,本官会上折子如实禀报的!关于一些没收回来的产业,各地都有自己的办法。本官不是说你的办法一定不对,或者一定出问题。没有什么制度是一定不出问题的。我只是想探寻一个更好的将这些产业能好好利用的办法,并非对阁下不满。”

  盛满:“……是下官小人之心了。”

  桐桐朝她点头,“后会有期!”

  “一路顺风。”

  回程走的并不快,哪怕过小镇子她也会停下来看看情况。

  要说多干净,那真不至于。

  在小饭馆里坐着听听就知道了,有些在骂小吏的,说这些小吏盯上人了就使劲的罚。这是各地官府的办法!只要逮住了,罚款他们可以私留一半。

  拍手叫好的,主要是对恶霸的惩罚。朝廷杀的下面真怕了,便是有那混账一些的人而今也老实起来了,就怕谁告官,非把他跟那种人联系到一块 。路不拾遗那不至于,但至少没有欺行霸市的,没有欺老凌幼的。

  赌嘛,这个还是有。小数额的很多,路边都常见。但是大的,这不敢明目张胆了。便是有,也都是躲起来,有放风的,有把守的,衙门也管,被逮住了,赌资没收还得另外罚。

  像是过河坐船,有些人就说,“现在好多了,以前那都有河霸,船到河中间了,叫加钱。不给钱能给晃下船去!而今没人敢这么干了,官府说这叫谋财害命,报到朝廷上,刑部可有杀神坐镇,一报上去别无二话,杀就完了。”

  秦敏就说:“你这个老人家,怎么还叫人家杀神呢?能杀自然是……”

  桐桐给拉住了,给她使眼色:人家要说就叫他说嘛!

  她跟老人家道歉:“我这姐妹爱抬杠,您别介意。”

  老人当然不介意,只问说,“听口音是京城来的吧?”

  “啊!是啊!走亲。”

  “那可见过那林伯爷?她当真是纵目横眉的杀神模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