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743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荆轲往下一跪,看着姬丹:“太子,之前我等便有刺杀嬴政之心,只是恰逢战事,这才罢了。而今,既然情势以至此,荆轲请命,赴秦刺杀嬴政。”

  “不可!此万分凶险!姬丹岂能让公子因我送命?何况,你不知嬴政之能!我早年于咸阳宫于嬴政同学,他之剑法极为高明,秦将中未曾见对手。”

  荆轲便笑了:“秦人安敢赢嬴政?”

  “非也!”姬丹摇头,“赢蚕与嬴政幼年便有杀狼之能!后屡遭磨难,因而,此二人习武从不间断。若以武杀嬴政,近身之搏万万不行。”

  荆轲:“……太子可有良策?”

  姬丹沉吟:“我这府邸未必干净!赢蚕于各国皆有密探,因而,我断定,你若去秦行刺,一入秦境必被捕获。”

  所以呢?

  “所以,若杀嬴政,需得从长计议。”姬丹扶了荆轲起身:“公子有心为天下除暴君,我姬丹以身为饵,未为不可。”

  说着,他便沉吟:“不若,你们扮作我的护卫,随我入秦为质!刺杀之事,不能心急。需得寻时机而动!此次,我再为质,嬴政必怜惜。我与他为友,他若有情分,与昔年一样,留我常出入咸阳宫!彼时,难道无刺杀之机?”

  荆轲忙点头:“诺!荆轲随太子,万死不辞。”

  “为质?”嬴政看向燕国使臣:“送太子前来为质子?”何必呢?

  燕国太傅被秦国君臣戏谑的注视着,亦是赧然:“此乃我大王之诚意,请秦王勿要推辞!”

  嬴政:“……”魏王宁死不降,拼死抵抗,寡人高看几眼!而这位燕王喜,当真是不堪为君,不堪为父!

  他心有戚戚,当年在赵,自己也无父庇护,心中对父亲自是有仰慕又有埋怨。后来归秦,方知有父可依仗是何等滋味。

  此一生,最踏实的日子尽皆父亲在世时。

  想当年的自己,再看而今的姬丹!

  他当年亦在赵为质,可结果呢?他有父不如无父。

  嬴政因此事而想起先王,难免动了恻隐之心:“既然要送,那便送来吧。”无碍的!

第809章 秦时风韵(136)一更

  燕国,国祚八百余年。

  桐桐将密报焚毁,转眼看向地舆图。

  四爷说这一份舆图:“不详尽!”

  哪里?

  四爷的手在舆图上一直划拉:“燕国从燕昭王时期便开始修建北长城……”

  桐桐在心里算,燕昭王是什么时候的事。

  排了一遍: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姬丹。

  “燕王喜的高祖父?”

  四爷点头:“对!燕昭王是燕王喜的高祖父!燕昭王时期,有个叫秦开的将领……”

  一说将领,桐桐就知道了!

  这个秦开是燕国的将领,他在东胡为人质。但此人聪慧,很快得到了东胡人的信任。后来,东胡人放了他,他归燕国之后,率兵突袭东胡,使得燕国的疆域向东延伸了一千余里,燕国疆域因此而扩大。

  她这么说了就看四爷:应该就是这个人吧。

  “就是此人!”但要说的不是秦开,而是燕国的疆域,“燕国与东胡这一战,边境线的延展,使得燕国不得不考量胡人扰边,侵扰国土。于是,自那个时期起,燕国就在修筑北长城。长城最西在造阳……”

  造阳?桐桐了然,应该在河北宣化附近。

  她就问:“最东到什么地方?”

  四爷往东划拉:“汉城。”

  “哪儿?”桐桐一时没反应过来:“哪个城?”

  就是半岛上那个国家的首都。

  桐桐:“……”首尔?

  四爷在舆图上敲了敲:“……”所以,懂了吗?这是没有主权争议的。

  若在古籍里找国土边界,找去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写实的。

  桐桐有点明白这个意思了:“应当收回诸国的固有领土。”别管现在边界在哪,以前的,最强盛时期的边界,就该是以后大秦的边界。

  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个边界的界定非常重要。

  这是给后来者画出的线,越过线的是雄主,守住线的叫守成之君,丢了这条线的……子子孙孙得记着,那地儿是咱的,没收回呢。

  先拿回来,关键是书同文、车同轨也得在这些地方施行!

  一旦施行,烙印就算是打上了,再挣扎也没用。

  桐桐把这一点记在心里,而后才跟四爷说:“燕王喜并无阴谋,不过是天真了些。倒是姬丹,此次所带的护卫里,有个叫荆轲的,还有个叫秦舞阳的。

  而之前救姬丹的人里,有个叫田光的。田光送姬丹回燕国之后,便消失了。我怀疑此人潜伏在秦,却一直未能查到。”

  有武艺傍身之人,未必走官道,查不到踪迹很正常。

  “不过,带荆轲来,九成要行刺杀之事。这个田光会不会因此而露面?”若以姬丹为饵,此人必露面。

  留着这么个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的人为祸,就不如借此将这人给钓出来。

  她给嬴政禀报的时候,没法说荆轲是刺客。只能将这些人的履历经历规整好,而后递过去。

  嬴政翻了两页,而后目光一凝。

  田光、荆轲、秦舞阳曾早一步出发来咸阳,可随即在战场上救走了姬丹。此事阿姊当时是不知道的,只是她一惯谨慎,对姬丹如何逃回燕国,着意叫人调查。

  而此事在燕国并非秘密!

  于是,田光、荆轲、秦舞阳便被阿姊注意到了。田光失踪,荆轲秦舞阳陪姬丹为质……贵为一国太子的姬丹随身带护卫,此不为奇!

  可带任侠为护卫,此便不合理。

  任侠之人,难以约束。就像是自己进出带蒙毅,但绝不会招揽一任侠留于身侧。

  姬丹乃一国之太子,国事难免涉猎。任侠之人游历天下,哪有家国之念?

  他们散漫,不懂朝事。若是国事被其知晓,偏有不知厉害宣扬的人尽皆知,当如何?

  他便是来秦国为质,亦有秦律当守。带军中将领为护卫,少是非!怎选任侠?

  嬴政看着被特意送来的几页纸:阿姊怀疑姬丹心怀不轨。

  他自袖手划出短刃,放在手里把玩。此物乃文渊侯打造,阿姊所赠,这许多年从未离身。

  杀寡人吗?

  要杀寡人吗?

  嬴政问蒙毅:“寡人该有子了?”

  蒙毅:“……”是,“大秦需得后继有人。”

  姬丹一行来咸阳时,咸阳一如当年。

  嬴政未来迎,桐桐亦未去,去的是甘罗。甘罗在城门口接到了姬丹:“燕国太子,久不见面。”

  “上卿。”姬丹回礼后不由的笑:“昔年上卿大人才这般高……”

  甘罗哈哈大笑,“少年得意,难免高人一等。”

  说着,便问姬丹:“太子……倒是清瘦许多。您见了我王便知,我王胃口极好,高硕挺拔!”

  姬丹:“……”似在讥讽于我?

  嬴政吞韩灭赵,胃口是好,自然也长的高硕挺拔!反之,燕国国小力弱,正如己身,清瘦。

  他就问甘罗:“赵国灭,赵人恨,何以解?秦王夜里可安枕?”

  “我王近日常说,’灭国者,外敌乎?非也!自灭而已‘。”甘罗陪着姬丹上车,“韩国如何?若以仁政,其国即便灭,民亦难治!然则,韩王以民为草芥,我长公主涉险得种子以救韩之民,于是,韩顺。

  赵国又如何?赵王任用奸相,娶倡后,自毁根基!李牧亡,赵国灭,此乃秦之故?非也!祸福自招。民或许愚,但民不蠢。愚者,可教化!而今,我王正遣送儒者入赵,教化黎庶何为’仁‘,何为’义‘。通晓仁义,自知赵国之亡非秦之故。

  文渊君又提议,设立’卸甲田‘!卸甲乃是秦国之所需,又恰为赵人之所愿。两方虽有世仇,但只要共利益,仇怨便有可解之日。而今,赵之境,将士卸甲归土,我王为何不能安枕?”

  不仅如此,在跟嬴政私下议事时,四爷还提出一点:“赵郡之赋税,只用于赵郡,朝廷不取分毫。”

  赵乃北边境,修筑长城、抵御外族,赵国境内驰道的修建,你便是把赋税收上来,你干的还是这些事。

  而今秦国兴修水利,若是赵郡赋税归朝廷,赵人以为盘剥。

  那便不如,赵郡之赋税只用于赵郡。

  “由朝廷派遣官员主持,由赵郡所选贤达耄耋以监督。”必须有这个过度时期,否则,秦王朝还得走老路。

  等天灾遇人祸,必然反叛四起,此不可避免。

  与其花费大代价平叛,那便不如利益不沾。赋税由郡县收,但全程在赵人监督之下。如何用,朝廷有指向,执行者为赵人。

  不论是修筑长城亦或是驰道,皆乃利赵人之事。

  利你,你无法拒绝。执行中难免矛盾,但此矛盾非秦与赵人之间的直接矛盾。

  四爷朝上指:“大王和朝廷为判官,而非直接管辖者。如此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后,双方摩擦,矛盾积攒,此时朝廷再去改革,未为不可。”

  避开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接触,将矛盾转移?

  四爷朝嬴政点头,正是此意:“驻军,官员遣派在朝廷之手,执行朝廷政策,其他的一盖不管。”

  嬴政:“……”此乃法之改革。

  自来从无这般施政!它不同于郡县制,又不同于分封制。

  桐桐在一边默默的磨豆子,其实此法行不行,谁也不知道!四爷不也是在尝试吗?若不然怎么办?

  秦的问题,其实是个无解的问题。

  人心之偏见,无可解。

  就像是燕国,国祚八百余年。燕人就是燕人,此根深蒂固。换言之,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便是三国时期,张飞喊的不也是:燕人张翼德吗?

  哪怕过去很多年很多年,他们依旧记得,他们是燕人。

  粘合在一起的过度是没有归属感的!你侵占了我,你就是我的敌人,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