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809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桐桐:”……”

  四爷就是鸡脖子,还有一起炖的鸡胗之类的东西,“行了!吃了吧。”想吃肉再想别的办法。“能有啥办法?”桐桐撕扯下一些肉来另外放在别的盘子里,明儿还能拿这个肉给孩子们包几个鸡肉小笼包:“自己养得交税纳征,如今吧,这物资再一涨价,咱就说,只喂草猪能不能长起来。”

  野猪这都是杂食动物,啥都吃的。家养只给吃草,肯定不成。一般就是麸子,红薯之类的。但粮食涨成这个德行,直接在黑市卖粮食赚的比卖猪肉赚的多,那为啥要费这个工序呢?

  养猪是如此,养其他的牲畜也是如此,于是,市面上很多东西便买不到了。像是各种肉类蛋类,别想了。

  想吃个糕点,那可真是买不到。店家一天也买不到三五斤面粉,咋做糕点?做出来也没人买得起。

  面馆八成都关门了,没啥可经营了。

  四爷这口鸡胗也是咽的艰难,现在长安这物价,在全国来说,排在第二高。第一高的应该是太原,比沪市,比北平,比其他地方的大城市都高。

  他就说:“省内没有轻工业基础,基本全靠陇海线运输。从津市运来,想想这个价钱。”大城市物价已经高的吃不消了,运来加上运费,到秦省这个物价再涨两三成。

  桐桐啃着骨头:“全长安五十多万人口吧?”差不多!

  早起,孩子上学,四爷上班。桐桐把儿子绑在前面,背着篓子,得去面粉供应站排队买粮食。是的!现在长安的粮食在一般的粮店里已经买不到了,统一的设置面粉供应站!东门里就设有一个,好家伙,乌泱泱的这么多人,桐桐感觉这会子三千人都不止了。

  这个面粉不止是小麦面,还包括玉米面。

  就算是有红薯吃,但不能一点主粮也没有吧。

  桐桐挤在人群里,护着孩子,听着那边喊:“我要半斤面粉……半斤就行……”这玩意哪遭得住呀!

  桐桐被挤的东倒西歪的,花费了四个小时,才到了跟前。眼前就轮到了,桐桐看见人家的价码牌又擦了重写:

  面粉:两万五千元斤。苞谷面:一万二千元斤。

  本来打算买半斤面粉的人,现在这个钱不够买一斤苞谷面的。

  桐桐买了两斤面粉,她不缺粮食,但她得叫人知道她是缺粮的,跟大家的日子是一样的。

  挤的狼狈不堪的出来,孩子也等的饿了。一出来,桐桐就掏了红薯干先给孩子啃着,这才一路跟街坊聊着。

  别觉得这周围警察多,他们的日子就好过。并不,薪水现在都发的是法币,那个钱不要说温饱了,家里没饿死的就算是好了。

  老人拄着拐在门口坐着呢:“比遭了年景还难!这是咋了嘛。”是啊!咋了嘛。

  园子里今年大半都种的是红薯,种的算好的,能出几千斤,这玩意现在都瞧着馋人,有这个打底,一家子饿不着呀。

  桐桐隔上好几天才去买一次粮,平时在家就是淘洗红薯,给红薯切片,晒干红薯片,然后用石磨给磨成红薯面。

  城外的一些树好容易长出了皮,现在又重新的被人揭了树皮,榆树皮面黑市上已经有卖的了,人家不要法币,只要铜元。

  花生壳、玉米芯这些也都开始磨成粉在售卖了,这玩意吃了拉不下,孩子蹲着疼的嗷嗷嗷的叫唤,家里的大人用钥匙,老式的铜片钥匙前面带个勾子,用那个勾子给孩子往出掏。

  桐桐也感觉到了不方便,因为早在十年前,当局就进行货币改革,禁用黄金,白银全部国有,这在当时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的。当时就限期,所有银元得兑换成法币。

  但是官僚资本下场,借着这个政策,搜刮白银三点七亿盎司,相当于十多万吨的白银。后来,这不是抗战嘛,整个系统乱套了,各种货币充斥着,很乱。

  金条、银元、铜元,美金、英镑,这就成了硬通货。

  而今呢,胜利了,当局还是老政策,禁用黄金,白银国有,通行法币。虽然大家都知道法币不保险,但普通百姓去人家设点的地方买面粉,不用法币,金银会被没收的。

  硬通货只能在黑市流通,大家私下交易,用硬通货是不禁的。

  这样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所有拿国家薪水的人,拿到的工资都是法币。物价涨了,工资给你们涨。

  可往往工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涨幅,市场这东西,下午和上午都不是一个价了,但工资是一月一发,这怎么匹配?

  所以,吃财政饭的普通人,过的并不比谁更优越。都活不下去了,那怎么办呢?

  收税的来了,低声说:“林先生,您拿两个银元,法币您给两万意思一下就行。”意思是,这个银元他们私下分,两万交上去糊弄上面的。

  桐桐拿了两个银元,给了两万法币,对方的态度极好:“你放心,院子里只管种,只管养,没事的。”

  这么一折腾,就叫而今运往秦北的物资严重不足。

  棉花、棉布、纱布这些很要紧的,棉花是武器弹药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对棉花的质量要求极高。尤其是秦北现在并不能自己制造子弹,子弹极其精密,并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而今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复装子弹。

  复装子弹就是用旧的弹壳,重新回填。

  打扫战场还包括捡回弹壳,武器自然就是五花八门,啥玩意都有。

  虽然秦北能产棉花,但棉花的质量不同,就会影响复装后的子弹。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秦北的棉花也能用。但总得试试吧!

  尤其是在对秦北封锁一天高于一天的情况下,要把物资运进去,特别艰难。每家涉及这些物资的商户,都会被严查。

  “查封?”四爷急匆匆的出来,看了门口停着的吉普一眼。

  从吉普上下来一穿着黄绿色军呢子大衣的人,这人四十许岁人,脚上的皮鞋尘土不染。扬着下巴看了看厂子的招牌:“你就是发电机厂管事的。”

  “是!”四爷看对方,“不知老总是哪位?”

  边上的副官轻哼了一声:“金厂长不知道呀?这是咱们军备师秦师长。”失敬!失敬。”四爷看对方:“但不知我们厂哪里违禁了?”

  “又是钢又是铁,还问为什么违禁?”秦河上下打量这个年轻人:“我不为难你,这是张家的买卖,参股的人多,我都知道!但是,此事关党国大事,谁的面子也不好使。”

  说着,一罢手,而后一对人马直冲里面,所有的办公室都给贴上封条。

  “给你们三天时间清理,三天后,这里全面停工,谁敢擅自开工,此罪等同通工。”说完,便有副官打开了车门,秦河转身上了吉普,这一行人这才浩浩荡荡离开。

  叶熊正来送料,这会子从里面出来,低声道:“整顿开始了?要求停业。”

  四爷说他:“你带人马上回去!矿场估计也会被查封。”“好!”

  四爷返回给张家打了电话,张家给予了方便,但张家甚至更多人家也因此而赚到钱了。现在突然停产,第一时间当然是要让这些人知道的。

  张大权在电话那边骂骂咧咧:“秦河他妈的,胃口太大!给了一成干股还不知足。你先挂了,我再跟其他股东商量商量。”

  四爷顺势就把电话挂了,这个局不好破。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他坐下,写了封信,投递进了一处邮箱。当天晚上,邮箱被人打开,取走了信件。

  杨主任拿着破解过的信件,这种困境,‘青龙’提了一个方案:美国的飞行大队在长安驻扎,他的意思是可以借助这个飞行大队。

  可想跟这个大队的人熟悉起来,达到借力的目的,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第879章 秋叶胜花(59)二更

  四爷的建议,杨主任思来想去,还是没有采纳。这天晚上,四爷收听广播,杨主任约他面谈。

  桐桐将煤油灯挪过去,四爷将手里的纸条点燃,看着他烧成灰烬。“面谈?”桐桐看四爷:“飞行大队……你打算亲自去办这件事?”“嗯!”只要处理的好,它的用处很大。

  杨青约的地方是十里铺,十里铺工厂林立,纱厂,纺织厂、面粉厂等等。这里每天骡车驴车卡车来往,生人极多。

  两人戴着礼帽坐在路边,看着繁华的街道。

  杨青就说:“秦豫两省所产棉花极好,铁路贯通之后,棉花棉布外销。后来,战争爆发,资源西迁国党八成的军服出自秦省。这最大的棉纺厂的东家,是蒋的儿女亲家。厂子大,工人多,咱们在工人中有支部。”

  四爷听懂这个话的意思了,他觉得以个人的力量去撬动那个飞行大队,那就不如动用集体的力量,去制衡对方。

  这里是对方的军备生产基地,一旦完不成任务,难道蒋的亲家来承担这个责任吗?之前没有误过,为啥你秦河一上任,就出问题了呢?

  请问,谁的错?

  换言之,你想顺利的当你的官,就别处处跟大家较真!否则,咱谁都别想好过。四爷懂他的意思了,只问说:“就怕对工人组织带来危险。”不会的!”要相信集体的智慧,也要相信团结的力量。

  杨青又说个人接触那边的风险:“被军统和中统严密的保护,任何一个接触他们的人都在被调查之列。他们喜欢开着吉普满城的玩,吉普女郎有些是被他们安排的,有些是那些人自己找的,但凡自己找的,都必须调查一遍。所以,无论多机巧的安排,但凡靠近,必然引起对方警觉。”

  所以,不能采取你的建议,这件事你静等就是了。会有人处理和安排!

  四爷就不再勉强了,他回家,拉了板凳坐在边上跟桐桐一块处理红薯片,然后低声说今儿的事。桐桐:“……”这就是差别!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就是集体、团结、协作。每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环,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做自己的事。

  所以,这挺好的!

  于是,两人对而今的情况表现的很平淡,就是小人物抗拒不了命运的那种感觉,努力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冬季需要棉服,但是今年的货却总也跟不上。

  厂子里用煤炭自己发电,但不知为什么,一直不出问题的发电设备频频出故障,严重影响了生产。

  三人军事小组成立,当局毫无诚意。美国掺和其中,一边劝和,一边卖武器给当局,所为何来?不外乎是当局还没有做好万全的NEI战准备。

  积极备战之中,军服军被不能按时就位,这是要耽搁大事的。

  秦河真急了,解封了发电机厂,下了生产任务,必须保障用电企业的用电。可以说,没有叫技术人员冒一点点人身风险。

  于是,年跟前了,四爷按时上班去了。年关了,多少人家过不起年。上自家借粮的人多了,不要别的,就红薯面借给几斤就行,今年年前借你五斤红薯面,来年秋后愿意还五斤苞米面。

  这不跟高利贷一样么?

  桐桐不那么借,只道:“咱谁跟谁呀?借多少还多少,啥时候有了,啥时候还吧。”而后又给五丫送了些苞谷面和红薯面,真就是年关难过。这般的粮食价钱百姓承受不起呀,怎么办?

  百姓反映问题,然后面粉协会说了:绝对再不涨价。

  可腊月二十八,粮价又翻了一番,这简直就不给人留活路呀。顿时一片哀嚎之声,媒体上尽皆叫骂之言。

  大过年的,四爷和桐桐打算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可这一出巷子,看见风雪里堵在面粉站门口的人群,乌泱泱的,根本就过不去。

  今儿不出售面粉了,也不出售苞谷面,就是糠,带皮的小米,三万二一斤。破衣烂衫,棉絮掉在外面的都算是穿的好的!有些大冬天了,还穿的单衣。家里的棉袄抵押给当铺了,忍一时的冻死不了,但饿下去会死人的。金枝将头抵在爹爹腰上:“爹,咱不去看电影。”

  她不敢睁眼去看,这就像是逃难的时候看到的放粥的情形差不多。

  四爷摸了摸孩子的头,“那就回吧!”这不是谁振臂一呼就能改天换地的,这个过程痛苦,但必须经历。

  两人牵着俩孩子往回走,大年下的,没有欢声笑语,大白天烟囱都少有冒烟的。而今连烧炕都得省着,柴不好买呀!

  在家里王友良倒是上门拜年,也跟着骂:“不是个东西!粮食押在手里,就是不往出放!”不过:“听说姜律师已经联系律师协会了,要把面粉协会告上法庭。”

  四爷摇头:“没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上面是聋子还是瞎子?你忘了军统盘亘于各地,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不利于安定的事,他们报上去,可又能怎么样?谁藏在后面,你心里没数?”

  别忘了,蒋的亲家就在长安,还有那么大的产业,他们什么不知道!?

  结果怎么样呢?青黄不接的时候,真给告到了法院了。法院受理了,并且让检察官去查面粉厂的账目。

  王友良还专门打电话给四爷:“金兄,有戏!法院接了这个案子。”四爷就笑:“再等等看!看结果怎么样。”

  结果是账还没查呢,省里的几个大佬出面调停,督促双方和解。王友良接到消息的时候,骂了一声娘,“都没一个好鸟。”

  和解的结果是,面粉公会非常的‘深明大义’,他们愿意给配给面粉。

  什么是配给面粉呢?就是配给给特殊人士。像是律师行业的律师们,每月能买到三十斤平价面粉;像是法院系统,每月每人有五十斤的额度。像是新闻媒体,每月也得有个三十斤的量。

  包括他这个警局局长,人家送来了每月一百斤的量,“不用您管,有专人给您配送!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能办到的一定给您办到。”

  王友良:“……”这他娘的哪里是面粉,这分明就是‘塞嘴粉’。

  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拿了人家的好处,就再对这件事说不起什么话了。

  他看着也给送了八十斤量的黄行健:“都是些王八蛋!包括我在内。长安五十多万百姓的利益,就这么葬送了。”

  只要上面不发声,这五十多万人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