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246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而放烟花这种乐趣,她还从未体验过。

  吃过饭,三个人来到门口的街上。岳宁把十来个小烟花一字排开,岳宝华点燃了一支线香递给她。

  岳宁点燃一个烟花,烟花噼里啪啦的声响引来了这条街上的孩子。

  “看烟花喽!看烟花喽!”孩子们欢呼着。

  岳宁喊:“爷爷,拿糖出来,分给大家伙吃。”

  岳宝华进门去拿了一袋什锦糖和一袋巧克力,倒在糖果盒里,又拿了一张方凳到门口,把糖果盒放在上面。

  岳宁对着看烟花的孩子说:“快去拿糖呀。”

  小朋友们听见后,一边侧头看着烟花,一边兴奋地跑过去拿糖。大人们则在一旁叮嘱:

  “走路当心,看着脚下。”

  “拿了糖有没有谢谢阿公和姐姐呀?”

  “谢谢阿公!谢谢姐姐!”

  “怎么不知道说新年好呢?”

  “阿公新年好,姐姐新年好……”

  此起彼伏的童声祝福在夜色中回荡。

  岳宁点燃了最后一个烟花,彩色火星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在绚烂的火光中,她看向爷爷的笑脸,那笑容,跟爸爸好像。

  刚才她还在想,爸爸在那边一定过得很好很好,但即便她在这里过得再好,也无比希望爸爸能在身边,像爷爷一样看着她放烟花。

  *

  新年假期转瞬即逝,岳宁很快回到港城。她不在的几天里,港城的难民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起因是美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里记者采访了多位越南难民,采访内容再次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弦。

  难民们挤在狭小的船舱里,历经千难万险。尤其是其中一位难民讲述了他从越南来到港城的经历:第一批海盗搜刮了他们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第二批海盗不仅劫财还劫色,他的姐姐就是这样不幸遇难。有位太太因手指上的金戒指过紧无法摘下,海盗竟直接剁下了她的手指,最后这位太太因天热伤口感染而死。

  这艘船到达马来西亚后,还遭到了驱离,只能再次返回海上,朝着港城驶来。沿途依旧艰险重重,等他们到达港城时,难民们早已衣不蔽体。

  这部纪录片得出结论:能安全上岸的难民不过半数,另外一半人都死在了艰险的航程中。

  难民们在纪录片中一再提起港城,称港城是他们历尽险阻后唯一能到达的口岸,是唯一有生机的地方。

  如今港城传出要设立禁闭式难民营并限制难民人数的消息,这是否意味着要断绝这些人的生路?

  世界各国富有同情心的人们纷纷指责港城在这种情况下关上大门。

  岳宁被邀请参加一档面对公众的社会访谈,一同被邀请的还有几家上市企业的董事会主席,像乔君慎和崔慧仪这样实际掌权的年轻一代,以及PN的驻港代表等。

  他们坐在台下,台上则坐着蔡美月、另一位社会名流以及两位学者,马教授也在其中。

  主持人向大家提问:对港府近期传出要设立禁闭式难民营却遭到全世界指责一事,各位怎么看?

  蔡美月率先开口:“我的伯父蔡皓年先生,早年从潮汕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来到港城,我们家和这些越南华人一样,都是坐着红头船过番的一员。他们经历的磨难我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人道与现实的天平。港城迄今为止已经接收了超过十万人,是第一收容港里接收难民最多的地区。原本说好的第一收容港,是让难民来港城等待去往接收国,可最后所有压力都落到了港城头上。世界舆论在同情难民的时候,却指责接收难民最多的地区……”

  蔡美月说完,另一位名流开始细数那些难民接收地承诺与实际的差异,并列出数据说明:如果这些接收地能按照承诺接收难民,两万的人员额度其实已经足够高了。

  马教授接着说:“港府目前考虑的方案,已经充分考虑了人道与现实的平衡。我们不是要放弃难民,反而是在为难民争取去往目的国的机会。另外,还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马教授将在难民营设立工厂和培训班的举措详细说了出来。

  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岳宁提议的,但她认为,即便公众知道这些举措是出自她这样一个小姑娘之手,大概率也就是听过就算了。而且,还有可能存在一些人不喜欢她过多涉入此类事务,反而会因此产生反感。因此,不如说是港府征集了社会名流和学者的意见后,给出的初步方案。

  当然总有人会记得,这是她的提议,这些都会变成她积累的资源,有钱到有地位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

  由于是蔡美月提出的提案,在这个风口浪尖之际,政府让蔡美月来试探公众的反应。

  蔡美月的目光扫过台下众人,似是在寻找共鸣:“各家企业是港城的中坚力量,如今港城面临困境,也需要各位伸出援手。我们计划在禁闭式难民营内设立职业培训中心,让难民掌握一技之长,而这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她把目光落在岳宁身上:“我之前已经和宝华楼的岳宁小姐沟通过,她答应旗下宁小厨在难民营开设烹饪和面点培训班。难民学成后,未来到了接收国,还能将东方美食文化传播出去,这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而言也是难得的机遇。”

  蔡美月转向PN的驻港代表:“电子制造、机械加工等企业,可以将一些基础生产线搬进难民营。让难民参与生产,他们既能获得劳动报酬存入专属账户,也能学习现代工业技术。这些掌握技能的劳动力,未来会成为港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人才储备。”

  蔡美月顿了顿,语气转为恳切:“我知道这对企业来说是额外的负担,但这也是各位为这片土地做一些事。”

  这时,崔慧仪接过话筒,站起身来:“如果真的建立禁闭式难民营,立德食品将在难民营附近开设一家食品加工厂,招收符合条件的难民为员工。就像当年我们的祖辈,在困境中相互扶持,才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如今,我们也有责任为这些漂泊的人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其他几位嘉宾也纷纷表示支持政府的这一决定,认为这一举措既能顾及港城的实际困境,又不失人情味。

  这档节目播出后,对于反对难民的公众来说,只要把难民关进去,就好像问题解决了大半;对于那些富有同情心的民众而言,这样的方式倒也可以接受。港城的舆论逐渐平息下来。

  对外,蔡致远联系了关心难民问题的德国电视台和记者,进行了详细采访,向他们讲述了港城面临的困境以及港城采取的各项措施。

第300章 厨王大赛决赛开始

  船民的生存困境,各类难民转移审批程序明显提速,特别是针对滞留港城难民的审批大幅加快,这让饱受煎熬的难民们终于看到一线希望。

  启德机场附近那座废弃多年的旧监狱重新启用,多家慈善机构联合租下难民营周边的一栋工业大厦,将其改造为专门的难民营工业厂房。首家入驻的企业是为立德和崔记供货的纸箱厂,随后赵家的服装厂也顺利进驻。

  港城存在着大量有生意就开工、没订单就关门的小型加工厂,只需几台简易设备就能运营的玩具厂、电子零件组装厂比比皆是;更多企业依赖从海外进口整柜货物,在港城进行分装后再销往特定市场。

  难民营工业厂房的租金低廉,人工成本仅需每日八小时三十五港币。相较于港城这两年来飞涨的人力成本,雇佣打黑工的内地或越南工人存在诸多风险。直接聘用难民营工人则由管理方承担用工责任,风险大为降低。厂房提供短期(两至三个月起租)和长期两种租赁方案,这种灵活性为众多小微企业创造了机会。这座工业大厦转眼间竟成了抢手的“旺铺“。

  岳宁在营区内开办的技能培训班面临尴尬局面:白天青壮年难民都忙于工作无暇上课,只得将培训时间调整为每晚六点至八点。这实在让人没想到。

  屯门难民营的难民们开始抗议,他们外出求职,遇到了重重困难,港城敢给他们工作的小作坊待遇极差,每天工作十小时、全年无休仅能换取七八百港币收入。而难民营规定每周工作六天、每日八小时就能获得九百多港币报酬。

  越来越多难民提出要求:“干脆把我们也关起来算了!”

  这种众口难调的局面,有人愿意被关,大多数拒绝放弃自由,不愿被禁闭在营区内。

  港府顺势设立第二家禁闭式难民营,允许开放式难民营的难民自愿申请转入。此后开放式难民营不再接收新难民,同时分批转移部分原有住民。随着难民陆续前往目的国,开放式难民营的人数将持续减少,相关社会问题也将逐步缓解。

  马教授发表的最新论文,赢得了学术声誉,蔡美月则是做了实际的工作,进一步推高了声望。

  岳宁再度获邀参加里昂国际厨师交流会,这次她端出了改良版越南红烧牛肉,加入椰子水和香茅的烹制方法,搭配法棍面包,完美呈现越南最经典的饮食文化。

  这道菜品巧妙提醒着世人:越南曾经历法国七十年的殖民统治。尽管法国人撤离不足三十年,大量越南侨民仍生活在法国,这个前宗主国至今仍是众多越南难民的首选目的地。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高峰期,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的越南,发生这样的事,本就会被聚焦,要求援助越南难民的民间声浪非常大,岳宁此次在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场合展示越南美食,恰如其分地呼应了舆论关切。

  这段时期,黑松露餐厅联盟新增四家成员:西班牙一家、美国福苑餐厅,以及两家法国餐厅,至此联盟旗下法国餐厅总数达到五家。借此契机,联盟发起就业倡议:将为具备法语基础、且在港城接受过培训的越南难民提供工作机会,指定培训机构正是岳宁的宁宴厨艺学校。

  虽然五家高级餐厅能提供的岗位有限,但这一举措传递出重要信号,在倡导种族文化多样性、推崇社会包容的当下具有特殊意义。

  结束里昂之行后,岳宁又参加了一场高端慈善晚宴,港城政商名流悉数出席。岳宁本来在这个圈子里也算是受欢迎,这次跟年轻一代合影,她被拱到了C位。

  港城的洋鬼子不少,以前她在华人圈子里吃得开,这次在蔡美月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个个的英国人。岳宁在港城上流社会的地位愈发稳固,先富后贵,富到贵要走很长一段路,她已不再仅是依靠乔家和蔡家的背景,而是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现在的位置。

  岳宁认为自己在港城的价值不小,但是她在大陆的价值更大,他们一起创办的公司已经招收了三十多号人了。就算是采用共享工位,原本那间办公室,都不够用了,刚刚换了办公室。

  粤城春交会开始了,这次组队回去也不算是支援了,那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意,跟内地的企业合作。手里有客户的,陪着外宾回去,新加入公司的,分组去现场翻译,顺带联络生意。

  这次春交会,上面已经把权限下放给各省的进出口公司,开始接受生产单位报名,像乔谨行之前的开关四厂,就不用偷偷摸摸进来,可以报名参加了,这届交易会的规模比去年又大了。

  他们公司可谓收获满满,胖强大呼简直弯腰就能捡钱。

  “做好大陆和世界的窗口,港城这样的好日子可以过二十年。”岳宁说道。

  “那二十年后呢?”胖强问。

  “有二十年还不够啊?”周明轩无所谓。

  “二十年以后优势还有,就是赚钱没现在这么简单了。”岳宁说道,“如果从长远考虑,港城确实需要考虑二十年后,会有什么产业来支撑这么大一个城市。我们毕竟不是澳城,靠着娱乐赌博就能过得很好。这就是我们研究经济的意义呀!”

  忙活完这些,又迎来了考试周,日子过得可真快,大一就过去了,港大三年制,杨志杰和陈征他们几个毕业了,两人毕业进宝华楼,杨志杰接替苏菲的大部分工作,陈征专职在宁小厨。

  苏菲申请了东京大学的商科研究生,本来岳宁建议她申请英国或者美国的商科,苏菲考虑再三,认为东大的这个商科最适合她。

  东大这两年在东亚确实是留学的热门选择,而且日本是发展最快的时候,各种理念,各种创新。

  苏菲的另外一个想法是,港城地域太小,就算是消费能力高,再在九龙开一家宁宴,港城有三家宁宴就到顶了。但是日本不一样,日本那么大,几个大城市消费能力那么强。公司想要赚大钱,那肯定靠日本市场,所以趁着去念书的时候,和梁泽一起,加速宝华楼在日本市场的布局。

  陆哥和苏菲已经注册了,他们在港城办了一个小范围的婚宴,等年底再回北京办婚礼。

  陆哥在港城没亲戚,苏菲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爸把她送到了元朗,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上次她带陆培德回家见爷爷奶奶,刚好碰见她爸和后妈。亲爸和后妈知道他们要结婚,兴致勃勃,问她是不是在宁宴陆府办婚宴?还没等苏菲回答,后妈已经开始盘算着要请那些亲友,甚至连后妈的表兄弟姊妹都算上了。

  苏菲越听越觉得离谱,她这些年跟后妈见面不超过十次,跟后妈完全没有感情,结婚请后妈来,就已经是给他们面子了。还要请后妈的表亲,没搞错吧?

  而且他后妈还问她,她亲妈会出席婚礼吗?她爸立刻说,不希望她亲妈在婚礼上出席。否则他就不去了。

  她爷爷奶奶一听,她爸不去,立刻就劝她,让她不要请亲妈了。

  她原本就没想请亲妈,毕竟亲妈离开后,刚开始还来看她,后来又有了孩子,一年想不到一回。

  苏菲跟她爸说:“我没打算请我妈,也没打算请你们。”

  这件事闹得不欢而散。爷爷奶奶说她爸不出席婚礼,他们也不会来。逼着她去给她爸服软。

  苏菲索性说了一声:“你们不来就不来了。”

  所以两人的婚宴范围很小,多是HTV和宝华楼的同事,蔡致远是苏菲在HTV最重要的同事,自然收到了请柬。

  蔡致远过来很平静地看着苏菲嫁给了陆培德。

  岳宁还怕他会很难过,想要劝劝他,他只问:“《厨王大赛》决赛,你一定要出席,这半年,你都没去现场看过。”

  “去的去的,肯定去。”岳宁连忙答应他。

  《厨王大赛》放在港城国际食品展期间。

  初赛的时候,粤城东风楼和美国的福苑惨遭淘汰,经过观众电话投票复活,粤城东风楼真的运气很背,第一次碰上陈锦莹,复活之后又碰上上海锦华宾馆,依旧被淘汰了。

  但是,福苑却一路运气爆棚,直到半决赛遇到了陈锦莹才败下阵来。另外,一边是上海锦华饭店对阵北京裕丰楼。最终锦华饭店进入决赛,而三四名,这次又是福苑和裕丰楼。

  孙女再次进入半决赛,朱莉玲又飞了港城,这次半决赛的比试,朱莉玲看到了孙女和刘易巨大的进步。

  朱莉玲再度飞抵港城观战。看到孙女与刘易的显著进步,这位靠独门调味技艺和中餐文化底蕴立足的资深厨师欣慰不已,她深知孙女已踏上超越自己的征程。

  裕丰楼这次董大厨陪着队伍一起来,陈锦莹这些日子一直跟哥哥们通信,如今内地跟台湾关系还很微妙,她没办法去内地,哥哥们出来一趟也不容易。

  这次大哥能来,陈锦莹真的太高兴了,陪着大哥一起看三四名比赛。

  孙毓可和刘易一上台,看见周师傅师徒,那个高兴,孙毓可先上去把周师傅抱了个结结实实:“周师傅,我可想您了!”

  大闺女就是这个性子,周师傅一回生二回熟,抱就抱了。再被刘易这个大小伙子抱了一下。两组队伍开始比赛。

第301章 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