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89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刚才,你爸妈也说了。你们谈恋爱我同意,但是,我希望你能信守承诺,发乎情,止乎礼。我不管港城的风气如何,你们俩不许胡来。否则,让我知道,我不会管咱们是至亲,我只站在宁宁身边,她是我女儿。”莫维文脸色肃然。

  乔君贤连连点头,他用最真诚的心表示:“小姨夫放心,我绝对不会。我等她大学毕业,等她拿到硕士学位,我再跟她求婚,婚前,一定是发乎情,止乎礼,不会逾矩。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宁宁爸爸的坟上,告诉她爸爸一声。我希望婚礼上,小姨夫能陪伴着宁宁走向我,把她放心地交给我。”

  莫维文看着他,他也知道自己未免太过于紧张,乔家人的品性,自己应该放心。

  “好,我相信你。”

第94章 欢迎宴

  战争年代,香江和南洋的不少豪门,送孩子去远离战火的美国避祸,庄宝如在港城也有二十多年未见的同学玩伴,叶应漪跟姐妹一起商量了,把这些人也都请了。

  二三十年了,中间有多少惊涛骇浪?那些败落的,也就不想再见故人了,来得大多是门庭依旧的人。

  故而,尚未开张的宁宴大酒楼门前停车场,来了不少豪车。

  这些年穿惯了布衫长裤的庄宝如在姐姐妹妹们的陪伴下,换上漂亮的连衣裙,化了妆,盘了头发,莫维文也重新穿上了西装。

  两人带着女儿们,辨认着一张张记忆中脸,转眼青丝成白发,千言万语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

  “一起坐下,我们先吃饭,边吃边聊。”叶应漪揽着妹妹坐下。

  崔慧仪作为乔君慎的女友出席这次宴会,刚落座就忍不住对着乔君慎笑。

  乔君慎被她笑得莫名其妙,她说:“这个萝卜开会,是不是要成宁宴的招牌了?”

  今天岳宁的萝卜开会,特邀嘉宾是海参,各色萝卜围着海参。

  其他菜倒是没有重样的,酱红色和白卤的鸭子拼成了阴阳两鱼的形状,透明啫喱杯装着一只带着酱汁的虾仁,脆皮做成小船里面装了红色的草莓粒、白色浇了蓝莓果酱的山药泥、绿色哈密瓜粒,黄瓜拼接成翻开的书本,里面用了四种烧腊拼盘,青山宝塔和斜阳之下是剔除了鱼骨鱼皮的洁白鳗鲞,毛豆、鸭舌、肚尖和半剥开的蟹钳组成了糟味四拼,边上是一只振翅的丹顶鹤与松树,红色裙边拌白色的云耳,红白相间摆出了牡丹花造型。这是今天的八道凉菜。

  “好漂亮!”小雅轻轻说一声。

  莫维文说:“宁宁在偷懒。”

  “啊?”小颖不解。

  “这些又没什么技巧,是最最简单的摆盘方式。你志荣叔能用萝卜雕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飞龙,宁宁也会。”莫维文指着那个青山宝塔说,“这个顶顶简单,切几片黄瓜,这个宝塔,你志荣叔自己做了个工具,一根萝卜去了头尾,四面用那个凹凸的刀一切就出来,这个丹顶鹤,萝卜切片,他有竹片制成的丹顶鹤样板,照着画一下。今天这么多桌她一个人,来不及,她的手艺,能把画用在菜上。”

  “是啊!宁宁给我们做过,我记得最深的,是那道断桥残雪……”乔君贤一起头,其他人也跟着说起。

  叶家大姐夫余嘉鸿站起来举杯,大家一起跟着站起来,余嘉鸿说:“二十四年前,宝如从美国辗转回到新加坡,拜别祖父母,辞别家人,我和应澜送她到港城,她一个人提着箱子,走过了口岸,回到祖国。二十多年了,她回来了,我们欢迎宝如回家。”

  庄宝如带着家人举杯:“谢谢大家!”

  她能说会道,此刻却不想多说,往事不可追,行业里,国内与国外差距犹如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年选择回来,是不想给他国造航母,想要为祖国造军舰。今时今日,她依旧是这个目标,雨过天晴了,没必要再提。

  举杯之后落座,余嘉鸿夹了一块鸭子,吃进嘴里,他惊喜地跟太太说:“应澜,重庆的卤鸭子。”

  叶应澜也夹了一块,吃了一口:“是,味道大差不差了。”

  “这是樟茶鸭。”乔启明吃着鸭子,“这一红一白尽是巴蜀风味。”

  小雅吃了一个琉璃盏虾球,她仰着头,眼泪都要出来了。

  叶应漪给外甥女喝茶:“虾球有芥末,第一次吃不习惯吧?”

  小雅喝了一口茶,仔细砸吧了一下味道:“其实,还蛮好吃的。”

  这时一股带着酒味的奇香袭来,

  乔启明猛吸一口气:“这是糟钵头?”

  庄宝如点头:“好像是。”

  莫维文笑:“肯定是。志荣让囡囡背过这个菜谱。”

  乔启明伸出筷子夹起了一块油豆腐泡,吸饱了汤汁的油豆腐进嘴里,肥浓的汤汁出来,香气都能从口腔反向到鼻腔,他咽下连说:“鲜,鲜,鲜!有德兴馆的味道。”

  莫维文恨不能为这一块猪肺拍案叫绝,柔润鲜香,一口之后停不下来。

  庄宝如索性用汤勺,连汤带料舀进碗里,切成片的猪肝和猪心一起吃进嘴里,也是赞不绝口。

  在场的那些出身上海的人,吃到一口久违的家乡味道。

  在港城或是南洋出身的人,也吃得很欢。糟钵头只要做得好,除去那些不接受内脏的人,是很受欢迎的一道菜。毕竟猪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人喜欢,潮汕的猪杂粥,北京卤煮,炒肝儿,川渝的毛血旺……数都数不完。

  既然是欢迎大妈妈,她就要做一道上海风味,但是上海已经很难吃到的菜,而且乔家人和叶家人都是宁波人,早年也在上海生活。

  糟醉风味,本是起源于绍兴一带,伴随浙江商帮在上海呼风唤雨,而风靡上海。

  岳宁上辈子看到的糟钵头,都做成了冷糟。查菜谱,五六十年代的老菜谱上是热糟,是个汤菜。用内脏做汤菜,在热气腾腾中,就有内脏的那一股子味道。

  北京的炒肝儿、卤煮,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市井之内,热腾腾的一碗炒肝儿,就要那一点脏腥味儿。四川的毛血旺则是香辣压住了那股子味道。

  上海的这个糟钵头,里面有猪肺、大肠、猪肚、猪心、猪肝,又不会用大量的蒜末去腥,又得热食,要求是汤汁浓、鲜、热、香,不能有腥臭味。

  大约也是这个难题,大多数酒家,放弃了热糟,渐渐把这一道汤菜变成了一道凉菜,岳宁就想问,那和糟货有什么区别?

  上辈子,有个科技界的上海富豪吃到她做的糟货,在饭桌上说起典故来,解放前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佬,四九年去了港城,想念德兴馆的糟钵头。派了账房先生回到上海,要请德兴馆为他做这道菜。

  最后厨师辗转第三国抵达港城,为他做了这道菜。

  那位老兄吃着冷糟的肚条说:“不知道这糟钵头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他大费周章,把厨师弄到港城做菜?”

  自己回他:“你别看我,你把我弄到上海,我也不会。”

  “我也请不动啊!”

  这事本来就过去了,对岳宁来说,他算是个富豪,可如今科技发展太快,今日在风口,春风得意,明天指不定就倒了,就成了负翁。

  大家交情不深,开这种玩笑,其实并不合适,岳宁只当他是个普通的食客,也不想多深交,给他的定位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的客人。

  后来,这老兄的公司被国外打压,他异常强硬,在重重困境之下,来她这里约了一顿饭,他在电话里很颓丧:“这一关过不了,兴许我再也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再也吃不到你亲手做的菜了。”

  岳宁在电话里跟他说:“我来组个局?我请你!”

  这顿宴席,她为他做了糟钵头,还替他找来了几位大佬,给他注入资金,给了他可以残喘的市场。

  当时他大为感动,渡过难关之后……之后就不对了。他居然大张旗鼓地追求起她来,岳宁无奈,很多男人不管普不普,信是肯定信的,她只能拉黑,他连预约都预约不了了。

  岳宁安慰自己,好歹经过这么一茬,她给这人投资,也赚了点钱,还把糟钵头给研究了出来。

  这辈子,爸爸让她背了这个菜谱,菜谱里有一条,肺、肠、肚、心,清洗干净,焯水之后,要和白萝卜炖上二十来分钟,去除异味。

  岳宁试过之后,发现清甜的白萝卜果然有去除残留异味的功效。

  然后再将这些料,放入鸡架、猪骨和火腿猪爪炖煮出来白汤里,继续炖透。

  炖透了的原料捞出来,浸泡在她自己吊的香糟卤里,让酒糟的香气被这些原料完全吸收,再切片。

  那肥浓的汤汁则是过滤干净,烧开,再加笋片,油豆腐泡和浸过糟卤的猪下水片,汤汁翻滚之间,加入生的猪肝片,最后再添一勺香糟卤,一把清蒜叶。

  这一道热烫,只有鲜香没有异味的糟钵头才算大功告成。

  “都在说好吃呢!”外头传来消息。

  岳宁看着在何运邦锅里翻滚的大龙虾说:“上菜。”

  这道三葱爆大龙虾,猛火爆炒,大葱、洋葱和小葱激发出不同的香味,配合何运邦那精湛的炒菜手艺,岳宁主打的就是高档酒楼要吃出大排档的烟火气。

  出了这道菜,下面就是本次宴席的大菜,昆仑鲍甫。

  昆仑鲍甫按位上,有位太太看见这道菜,很干脆地摇头跟边上的男士说:“我不吃这个鱼皮,你替我吃了吧!”

  边上的男士也兴致一般:“那就放着吧!”

  有些东西珍贵稀有又怎么样?不合胃口,就是不合胃口。这对夫妻前两日去了御龙轩,在侍应生竭力推荐下点了这道六八八一份的昆仑鲍甫。

  等东西端上来,女士兴致勃勃地切了一块鱼皮,吃进嘴里,不至于说是腥味重到想要吐,她就是吃不下。

  老婆说御龙轩的昆仑鲍甫有腥味,不好吃。男士没觉得有腥味,只觉得实在不值,还不如一八八吃一个吉品溏心鲍,等下两盘的鲍鱼他都吃了,这块皮就不吃了。

  他切开鲍鱼,鲍鱼确实很好,有溏心,塞进嘴里,发现不是平时吃的鲍鱼味道,甚至不是宝华楼鲍鱼的味道,有海鱼的鲜香,还有果香和清香,

  他看见同桌先吃龙趸皮的人,已经眯起了眼:“不愧是满汉全席里最顶级的菜。”

  他将信将疑地切了一块龙趸皮,软糯弹,丝毫没有御龙轩那块龙趸皮的腻,那个腻就是老婆说的腥?他转头轻声对老婆说:“很好吃,你尝尝?”

  这位太太也听见其他人在赞叹这道菜,老公这么说了,她就勉为其难试试吧!

第95章 崔家昌出车祸

  这位太太将信将疑地切了鱼皮的一个小角,指甲盖大的鱼皮入嘴,Q弹软糯的鱼皮,丝毫没有那天吃到的腥味,这一点点哪儿够吃?她继续来下一口,好吃得停不下来。

  这时侍应生上了一盘油炸鬼。

  这宁宴可是高端酒楼,连油炸鬼都上来了?

  “油炸鬼蘸昆仑鲍甫的汤汁。”侍应生说。

  对昆仑鲍甫完全转了印象的太太,立刻夹了一块寸长的油炸鬼,油炸鬼蘸了汤汁,进嘴里,这一口简直太满足了。

  岳宁听到了前面的反馈,盘子里的汁水都被吃完了,这才是她要的效果。

  这一道浓郁的大菜之后,上来一道百花酿带子,百花就是虾滑,虾滑酿在鲜带子里,这道菜清淡鲜美,老少咸宜。

  有了这道菜过度,下一道,一个长方形的瓷碟,一头是一个小碗,小碗里团了一团面团上头盖了红油臊子,中间一口一个的肉夹馍,尾端是脆壳里装了乒乓球大小的一段洋芋擦擦。

  挑起一筷子红油臊子面,那股子熟悉的味道先进鼻腔,再进嘴里,明明那些日子他吃了不少苦,却依然怀念。

  只是只有一口,莫维文回忆了这么久,来了这么一口,这能过瘾吗?

  乔启明也抱怨:“宁宁这丫头怎么回事,其他的给得少也就算了,连这个都只给一点点。”

  余嘉鸿跟岳宁还是初次见面,不太好说,他也没吃过瘾,当年他和乔启明一起去陕北,而且当年他堂弟在宝鸡开橡胶厂,他都有三十多年没去西北了,也想啊!

  就在这时,侍应生上了一大碗臊子面和一大碗洋芋擦擦,侍应生说:“宁宁给几位加的,还加重了味道。”

  “这孩子就是懂事。”乔启明很开心地说。

  莫维文脸上挂上了笑容,挑了面条进碗里,吃了起来。

  余嘉鸿给自己老婆打了半碗面条,自己又打了半碗,夫妻俩吃得正欢,这时服务生拿来一个炭火底座,点了火,一个铜锅端上去。

  那香辣四溢的味道,叶应澜惊喜地跟余嘉鸿说:“保山的火塘牛肉?”

  “对,云南保山的牛肉锅。”侍应生拿来一碗薄荷,放在桌上,“需要加薄荷吗?”

  叶应澜连忙说:“要!”

  当年她到滇缅公路上,做汽车修理工,一开始就是在云南保山的维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