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20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女儿既已和离,卢师傅不打算回颜山了,眼下马上要过年,林月白也愿意留孙氏和阿兰母女在家里暂住。

卢师傅为了表示对陈家人的感激,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弹珠管够,想要多少他就烧多少,反正西山的石英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是希望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陈老爷,既然烧玻璃已成绝技,那必然不能用金钱计量,他除了这一身技艺无以为报了。

陈老爷被他撵得满胡同跑,一路气喘吁吁地跑回家。

烧玻璃是辛苦活,赚的是血汗钱,与他平日里修补文玩古董可不是一回事儿,他怕自己累着,并不想学,只想看个热闹,卢师傅却硬要教他,逼得他三天没出屋门。

平安看着躺平的祖父就着急,多难得的机会啊,赶紧去学!用心学!

被孙子强拉着去课外班的陈老爷,一脸生无可恋,搬了个小板凳,在卢三江的院子里坐下来。

卢三江大喜过望,打赤膊就要开干。

陈老爷却说:“不要生火,太热;不要扬草木灰,太呛;不要吹玻璃,太累……”

卢师傅束手呆立在院中:“那该怎么教?”

陈老爷掏出一个小本本:“您口头说,我记下来,要是我孙儿日后有用,我就拿给他自己琢磨。”

卢师傅:“……”

平安散学回来,拿过祖父的学习笔记一看,恍然大悟。

难怪卢师傅不怕被人偷师,原来操作经验只是其中之一,核心技术有三步:

首先要将草木灰溶于水中,用纱布和漏斗过滤,滤出的水放在火上一边煮,一边搅拌,直至完全蒸干,碗底会出现琥珀色的结晶,这种物质就是助熔的“引子”;

其次是要将石英砂倒在木盆里,加入磁石翻搅,洗走砂中的铁,然后经过清洗,才能烧制;

最后就是加入芒硝,最好是选择豫州离县的芒硝,更能提高透度。

“原来烧玻璃有这么多门道。”平安喃喃道。

他盘算着,下次有机会机会面圣,要商量一下玻璃的生产问题,是允许民间私营,还是重启料器厂,为朝廷专营,这涉及到卢三江一家的安置问题。

……

自打胡学士失去了晚节,整个人都松弛了不少,非但自己沉迷跳棋之中,还到处宣传。

但当人家让他拿出来看看跳棋到底为何物时,他却拿不出来,毕竟他不好随身携带个满是洞洞的杌子到处溜达,搞得人家想玩玩不到,心里直痒痒。

胡学士,根本不顾他人死活,照例汇报皇子皇孙的学业进度时,居然还在圣驾面前提了一嘴。

“说起这跳棋,还是陈平安发明的,用带有坑洞的木板做棋盘,用晶莹剔透的琉璃珠子做棋子,赏心悦目,甚是有趣。”

皇帝登时就乐了,谁不知道胡学士绰号“臭棋篓子”,如今居然满口棋道,还叫什么“跳棋”,他还头一次听说。

胡学士这种讲经起家的词臣,一奏对就容易犯职业病,浑不在意皇帝眼里的嘲弄之色,只顾侃侃而谈:“跳棋的要领,一是要做走一步看三步,掌握全局,二是要利用对手的过错替自己搭桥……可见这棋虽小技,然和大道。”

“嚯。”皇帝道:“还有微言大义呢。”

胡学士前脚出门,皇帝又批了几本奏疏,有些累了,闭目休息了片刻。

吴公公上前替他揉捏肩膀,风池穴,太阳穴……

“去把平安叫来。”皇帝道。

平安就知道,人越缺什么,就越要炫耀什么,臭棋篓子是一定会把自己新学会的棋类捅到御前的。

所以他提前画图,用上好的木料定制了棋盘,让卢师傅重新烧制出六色珠子各十颗,装在分成十格的小木匣里,就等着被召见时献给陛下了。

吴公公嘿嘿一笑:“这孩子,上道得很!”

第112章 钱是被大风刮来的。……

皇帝看到跳棋,心中甚是满意,嘴上却开玩笑地逗他:“有这等好东西,居然先给胡学士?那个臭棋篓子……”

又觉得对着学生骂师傅有点不礼貌,话音戛然而止。

“真是个意外!那天胡师傅上课,金生不小心把琉璃珠子撒了一地,我怕他挨打,只能站起来说,是我给他的。”

皇帝反问:“你怕他挨打,就不怕自己挨打?”

“更怕呀,所以我灵机一动,只能先拿跳棋搪塞胡师傅了。”平安一脸“我好机智”的表情:“还真别说,不但免于挨打,还验证了跳棋多么受欢迎。”

皇帝被他逗笑了:“看来你真的找到了料器工匠。”

平安捣蒜似的点头。

“仔细说说。”皇帝道。

平安刚准备开口,突然对吴公公道:“我有一点饿了。”

“……”

吴用一脸无奈,还得是陈平安啊,陛下垂询,他说他饿了……可孩子饿了也不能饿着,忙命人拿新送来的豌豆黄给他吃,还陪着。

这就是皇帝最喜欢平安的地方,旁人只当他是天子,却忽略了天子也是人,而平安不仅拿他当人,还不拿他当外人……

平安便将发现玻璃葫芦,到罗指挥使派人去颜山寻工匠,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讲到卢三江烧莲花灯盏时,眼睛里的流光都要溢出来了。

“太惊艳了,我从没见过那么美的灯盏。”平安道:“而且我祖父把烧玻璃的技艺学到手了,还做了详细笔记,再也不怕失传了。”

“玻璃?”皇帝问。

“就是料器,有颜色的叫料器,全透明的叫玻璃,玻璃不但可以做摆件、器皿、叆叇,还能做望远镜、显微镜。”平安环视东暖阁内用高丽纸糊起来的门窗,对皇帝道:“还有啊,您想,这些窗纸一旦换成玻璃,会怎样?”

会被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皇帝想。

“一定是又亮堂,又暖和。”平安道:“卢师傅已经在尝试烧制大块平板玻璃了,相信不久就会实现!”

皇帝沉吟良久,对吴用道:“去召集内官监、御用监的掌印去实地看一看,重开料器厂需要多少钱,做个预算上来。”

“是。”

“我可以带卢师傅一起去看看吗?”平安问。

“准。”

……

珉王这段时日每逢学堂休沐,都会去太医院待着,跟着医学生们听课。

太医院不但要为皇家成员看诊治病,还有培养医学生的责任,这些医学生年纪虽然不大,但经过严格的考选,几乎都是医药世家或医官子弟出身,早已有了一定基础。

珉王混迹其中就显得格格不入,总问一些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譬如华佗如果真的把曹操的脑袋打开,到底能不能取出风痫?扁鹊给公扈和齐婴换心会不会产生排异反应?

“排异反应”这四个字还是从平安嘴里蹦出来的,太医哪里听得明白,细想之下也只得出了一个结论,华佗或许真的要弄死曹操……

料器厂之行特意定在腊月之前,珉王“百忙之中”也抽时间跟着去瞧热闹,太医们这才松一口气,忙趁着珉王殿下不在的空挡,把落下的功课讲完。

去料器厂旧址的路上,平安问珉王:“最近总泡在太医院干什么?”

珉王道:“我得尽快找到办法把我父皇治好,不然他一发病就找茬揍我,我总有一天要走在他前头。”

珉王越惨,平安越想笑,太离奇了,揍儿子居然能治病。

“我认识一个学医的小妹妹,医药世家,像我们开蒙读书一样,从四五岁就开始学医了,你都这么大了,每十天只有一天空暇,还经常被很多事占用,还来得及吗?”

“尽人事,听天命吧。”珉王又道:“你说的小妹妹,有没有兴趣考医学生?”

平安好奇地问:“太医院招收女医了?”

“快了。”珉王道:“我母后入冬以后久病不愈,太医又不便在坤宁宫值守,我在父皇案头看到了刘院正拟征召女医官的条陈,想必是为了我母妃的病。坊间的女医,大多只管妇人生产,所以我看刘院正的意思,大抵要挑选几个年轻的医学生自己培养。”

“这是好事啊。”平安道。

珉王告诉他,都知道是好事,可很难招到人,即便是医官家的女儿,也极少有从小学医的机会,根本达不到太医院的招生标准。

“那就放低标准。”平安道。

“放低了人家也不愿意来。”珉王道。

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过不了几年就要开始议亲了,出来当太医还怎么嫁人。

“当太医和嫁人有什么关系?”平安问。

珉王也说不清楚,人家都这样想,皇家又不能像采秀女那样强制征召女医学生,那成什么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城西,料器厂的旧址在琉璃厂的尽头,尽管已经破败不堪,但规模之大,仍超出了平安的想象。

前后四进的大院子,前院是整整三间四面通风的大工棚,类似于后世的大车间,几个工部的官员迎出来,带着他们穿过一间工棚。

这里是熔制工棚,有十八口废弃的窑,还有工匠的操作台,中间只留出两人并排而行的通道,平安轻轻拂去台面上厚厚的灰尘和干枯的树叶,仿佛尚有余温。

卢三江触景生情,对他们讲述当年的盛况。

一行人穿过工棚,二院和三院为上下官吏的办公之所,满屋泛黄的稿图,还有东西两个单独的跨院,虽然树木假山已经垮败,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雅致精美,轩敞的大厅中有一道大理石屏风,屏风之后是一整排陈列架。

经过工部官员的讲解,平安才知道,这里是专门接待外国商人的地方,料器厂生产的料器,类似于官窑烧制的瓷器,不仅是满足内廷使用,还有可能流入市场甚至远销海外。

卢三江黝黑的脸上堆满骄傲的笑:“说来也是有趣,这料器的手艺是从海外带回来的,可经咱们之手再销往海外,却是供不应求。”

只可惜后来朝廷海禁,市舶司陆续关闭,料器没了销路,变成朝廷的财政负担,这才逐渐没落的。

他们又来到四院,一大排后罩房,包括左右厢房,共隔出二三十间,想必是工人的宿舍,东西两个大跨院,可以住七八户人家,里面有很多奇怪的陈设,想必是当年泰西匠人住过的。

据卢三江描述,当年料器厂工匠待遇优厚,隔壁还有一套里外四进的大院子,专门安置携家带口的工匠,薪俸要高过三品大员,当然,他们的手艺摆在那里,赚的也都是血汗钱,工棚里的高温窑一旦火力全开,普通人走进去连半个时辰都待不住。

工棚里又吵又热,飞尘过量,空气浑浊,长期在里面做工的人,因肺疾而死的比比皆是,更不用说那些被飞溅的碎玻璃划伤皮肤甚至扎伤眼睛的情况。

料器厂开与不开,什么时候开,平安说了可不算,但他回去就设计了护目镜,硬逼着老卢烧出来给他看,还将厚纱布口罩及粗帆布制成的围裙挂在他身上。

老卢扯下口罩扔还给他:“这也太闷了,回头没得肺病,再被这玩意儿给闷死……”

平安拿在手里反复看看:“好吧,我再让刘厦他们想想办法。”

……

因为临近年关,重开料器厂的事暂且搁置,但研究所的进度丝毫不受影响——刘厦和金生用价值不菲的东海水晶做出了世上第一台显微镜,尽管是简易的,只能放大一百倍左右,那也是从零到一的一大步了!

然后就被平安用一副崭新的跳棋骗走了……

恰好刘厦又改进了一些细节,金生日夜赶工,终于在年前做出了第二台——升级版显微镜。

谁知升级版刚刚诞生,被珉王拿到太医院炫耀,又被刘院正无情借走,打算给医学生们上课之用……

金生自己还没玩呢,又哭了一场。

刘厦告诉他,没关系,别气馁,他还画了第三版。

金生哭得更惨了。

平安安慰他,虽然望远镜和显微镜是被大风刮走的,但钱是被大风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