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62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还小,不能有非分之想,可陈师傅说得不无道理,如果三哥真如他猜测的那样,他该如何保护自己在意的人呢?

带不走母妃该怎么办,谁给她颐养天年?父皇要是再发病,揍不着他死过去可怎么办?平安一直想做光禄寺卿,那么高远的志向,受人打压排挤可怎么办?还有博兼堂的伴读们,早被打上他的烙印了,以后在官场上不会得意的。

一夜雷雨,竹林里的夏笋拔了丈许高,珉王摩挲着一株比他还高的竹笋,青褐色的笋衣上沾着新鲜的泥土,下部已经能看出明显的竹节儿。他以前看三哥,就像刚刚破土的新笋仰望修竹,却未曾想过,有朝一日,竹笋也是会长高的。

“师傅,我该做些什么?”

他想明白了,也是真心求教。

大哥的本事,他学不来;三哥邀结人心的戏码,他更学不来,而且事实证明一点用也没有。

“做好自己,不用学任何人。”陈敬时道:“既不用揣摩陛下的喜好,也不用奉迎拉拢大臣,也无须刻意藏拙。陛下知道殿下的长处,有良知、有善心,赤诚、孝顺,做事也很果决,你只要把书读好,把陛下交给你的事办好,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两人说完这番话,珉王心里敞亮多了,眼里也有了点光亮。

“师傅此去齐州,也有一场硬仗要打,一定要当心。”珉王道。

陈敬时道:“陛下从京卫抽调了二十名扈从给我,都是年轻力壮的精锐,这可是二品大员的待遇。”

珉王略略放心一些。

……

距走马上任还有段日子,陈敬时除了交接好翰林院的差事,给学生们上好最后几堂课外,白天泡在典籍厅查阅齐州沿海一带的相关资料,散衙后约上几个有过齐州任职经历的同僚交换信息。

凌砚与陈敬时差不多,除了与继任交接工作,就是在为赴任齐州做准备。

平安每天从文渊阁借阅书籍给小叔公看,散学后偶尔也跟着老爹和小叔公出门应酬,大家按部就班地忙碌着,凌小师兄的心态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第155章 这孩子八成要坏。……

凌砚在前院接待为他践行的关系要好的同僚,平安跟着老爹也来了,大人们正在讨论齐州的情况,只有他一个人一边吃东西,一边竖着耳朵听八卦。

他今天下午有骑射课,身上还穿着青金色的窄袖曳撒,头发用网巾束起,觉得自己特别英姿飒爽,结果进门就被一众长辈们数落了一顿,小孩子讲究“天然去雕饰”,哪有这么早束发的?

“是是是是……”平安干巴巴地答应着。

说话间,堂屋门被人推开,老仆在后头拦不住,眼睁睁看着凌瑞跌跌撞撞地闯进来。

“小师兄。”平安赶紧过去掺他,一身酒气熏得他皱起眉头,小声问他:“怎么喝成这样?”

凌瑞甩袖拂开他的手,笑道:“微醺微醺。”

“小师兄,别闹了!”平安看一眼堂上瞠目结舌的官员们,有兵部的、吏部的、三法司的,还有他在庶常馆的班主任……简直替他捏一把汗。

凌砚沉着脸:“瑞儿,没看到客人在吗?快来拜见诸位大人。”

凌瑞这时才堪堪站稳,茫然四顾,然后如梦初醒一般上前作揖行礼:“严部堂、赵部堂、周部堂、王少卿……老师。”

陈琰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这种严父最见不得小孩子没规矩,这也就是学生,要是儿子,腿都打折两条了……得亏是平安乖巧懂事。

凌砚道:“平安,扶小师兄去后面洗把脸吧。”

平安常出入凌家的内宅,闻言便扶着小师兄下去,将他交给了他娘。

许佑娘正忧心忡忡地等在二院,满目担忧地看着凌瑞:“儿啊,怎么又喝这么多,还闯到前面去胡闹?”

凌瑞只是笑笑:“高,兴。”

许佑娘又问:“你这天天在外头喝酒,哪来的钱啊?”

凌瑞将食指竖在唇边,晃晃悠悠道:“别提钱……俗。”

“小师兄!”平安瞪他一眼,怎么可以这么跟娘亲说话。

许佑娘叹了口气,令丫鬟先将大爷扶到东厢房休息。

平安问:“伯母,小师兄这是怎么了?”

许佑娘一脸郁色:“太常寺的官员子弟,还有几个齐州籍的官员子弟,还有什么绅商家的,听说你凌伯伯即将出任巡抚,天天围着他,捧着他,一散衙就混在一起——大多是些读不进书的纨绔,能混出什么好来,不就剩搅在一起吃酒听戏了。”

平安皱皱眉头,按说十六七岁年纪,爹又这么能干,偶尔出去休闲娱乐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可这事儿放在小师兄身上怎么那么违和呢?

许佑娘轻拍他的脑袋:“平安乖啊,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切不可学你小师兄。”

平安点头应着,回到前院。

宾客们都散了,只有老爹还在等他,凌伯伯明日要启程,以茶代酒敬了老爹一杯。

“愚兄我还有个不情之请,厚颜向贤弟提出来。”凌砚道:“我们欠这个孩子的,这辈子也弥补不了,且一晃眼已经这么大了,管也管不住,打骂又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天天出去胡混。

“照理说来日方长,该潜移默化,慢慢教导,可是时间不等人,他娘如今说一句他就跑,愚兄又要巡抚齐州,没个两三年回不来。齐州凶险,不敢再带着他母子上任了,可是少年人心性未定,万一走了歪路,这孩子就废了。

“所以,还想拜托贤弟替愚兄管束他几年,为人父母,不图他位极人臣,但求不要自甘堕落。”

陈琰不过撞见凌瑞醉一次酒,有些失礼而已,不明白怎么就到自甘堕落的地步了。

反劝他说:“听说他养父从小对他严加管束,连酒都没碰过一滴,乍一回到父母身边,跟朋友出去松快松快也是人之常情。”

凌瑞便将儿子这段时日的表现对陈琰讲述一番,结交狐朋狗友啦,出入价格昂贵的酒楼戏馆啦,经常散衙不着家深夜方归啦……

陈琰听着也有些惊讶,这还是从前的门生吗?

陈琰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凌兄放心上任,就算你不开口,我也会一直看顾着他的。”

凌砚总算放心了一些。

聊完这件事,陈琰便带着平安离开了,回家里的路上,平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在想什么?”陈琰问。

“我在想,您都做到兵部侍郎了,怎么没人巴结我,请我去喝酒听戏?”平安问。

陈琰一阵头疼,还以为他在思考小师兄的变化,居然在琢磨这个。

朝他脑袋上拍一下笑骂:“半大点孩子,还喝酒听戏。瞧瞧你平时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等闲纨绔恶少敢接靠近你吗?”

平安揉着脑袋笑笑:“也有道理。”

唯一一个敢靠近他的纨绔恶少,现在已经流放到滇州了……

陈琰认真跟他说:“长大了,要用银子向家里要,来路不正的钱不许碰。”

“知道啦!”平安道。

……

他们回家时,陈敬时也在收拾行李,满院子的箱笼,单是书籍、文移之类的就装了一整箱。

知府上任,家眷、幕僚、仆役零零总总至少数十人,陈敬时没有家眷,老钱大人替他在当地物色了有名的师爷直接去了任上,从家里带了几个得力的小厮长随,再就是卫所抽调的二十名兵卒,单这套班底就要征调一艘可容纳三十人的官船。

巡抚则更不必说,凌砚此次上任,配置了一艘主船,两艘僚属船,一艘物资船,还有一艘护卫船。

翌日,平安去码头送行,看到遮天蔽日的旗帜和船帆,真是安全感十足,小叔公跟着巡抚一起上任,至少不用担心路上的安危。

前来送行的各个衙门的官员不消提,还有代表天子前来送行的珉王殿下,一般来说只有蕃国使节出使才有这样的待遇,皇帝做此姿态,也是表达对齐州的重视,和打击帮派行动的决心。

一众朝廷大员众星捧月搬簇拥着珉王和凌巡抚,使凌砚再没什么机会对凌瑞多交代一些话,而后者远远坠在后面,半垂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凌砚心中更加不是滋味,临行前儿子醒了酒,忍不住多说了他几句,就这样没精打采地走了一路,与两个月前在码头迎接他们的少年判若两人。

他甚至都有些自我怀疑,自己难道真不如他的养父?

平安故意落后几步,推了推小师兄,让他主动上前跟父亲告个别,小师兄却只朝他笑笑,无动于衷。

旁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只在心里暗哂,“微寒乍贵”,“少年登科”,两件事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孩子八成要坏。

众人各自登船,河面上巨大的船只渐次起锚,人们作揖挥手相送,尤七索性将平安扛在肩头举了起来,让他的视野更加广阔。

平安也朝小叔公挥手作别,目送船队缓缓驶离码头,消失在宽阔的运河上。

……

次日回到博兼堂,珉王趁着午后空闲,在研究所找了个空置的角落,将新王府的平面图铺在地上,规划空置的宫殿和屋舍。

他没有妻妾子嗣,整个王府除了长史司签押之所,和他燕居的宫殿外全是空地,足够研究所使用。

“不过这件事,还是要跟陛下报备一下才可以。”平安道。

“有道理。”珉王道:“哪天趁父皇心情好,我去说。”

“我父皇的病,沈姑娘有新章程了吗?”珉王又问。

“清儿的意思是,把旧伤位置切开看看,剔除腐肉和异物,用盐水冲洗,然后再缝合起来。”平安道:“这个手术过程她完全可以胜任,只是目前卡在麻醉和术后的用药上。”

珉王“啧”地一声:“我说什么来着,还得靠'刮骨疗毒'。”

平安笑道:“理论上都是清创,但不能五花大绑直接下刀子,术前术后的准备一定要做足。”

珉王概念不足,只是瞎答应,又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十几枚令牌,与王府官员纹路一样,刻有“珉王邸”三个字,但背面没有官职,只刻了名字,凭借令牌可以随意出入王府。

珉王从中挑出两枚:“这是你和沈姑娘的,许多事在太医院不方便,我给她腾出一间制药房,配了几个机灵的太监宫女做帮手,有时间帮我送过去。”

平安应着,将令牌收进荷包里。

“哒哒哒”的脚步声响起,璐王家的小老四李寅不知什么时候跑进来。

“不要乱冲乱撞!”珉王凶了他一句。

小老四站定,瘪嘴想哭。

平安上前牵着他的手慢慢走进来:“以后进这间屋子不可以跑跳,这些瓶瓶罐罐很危险。”

“知道了。”小老四还是很乖的。

珉王继续规划他的王府。

李寅打眼一看:“这不是我家吗?”

珉王道:“亲王府规制相同,格局几乎一致,所以这不是你家,是我家。”

小老四仔细看看,果然不是他家,指着最西北边西三所的一处院落道:“这是我和我娘住的地方,但比你家要大。”

“能有多大?”珉王不以为意。

小老四道:“比博兼堂还要大。”

珉王更觉好笑:“吹牛。”

李寅是璐王侧妃所生,他们居住的屋子比博兼堂大?

“我没吹牛!”

珉王趁他三个哥哥不在,故意逗他,惹得小孩儿又气又恼原地直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