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63章

作者:王廿七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科举 团宠 穿越重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平安默默拿出一张纸,将自己家的主院画下来,对李寅道:“我们在玩画图游戏。”

珉王将图纸拿来看:“你去过我家,我还没去过你家。”

“哪有皇子往大臣家跑的。”平安道。

“也是。”珉王道。

连三哥都不敢随意去臣子家里,生怕有人说他结党营私、干涉朝政。

“平安哥哥,我家比你家也大。”李寅道。

“那是自然啊,”平安笑道:”你家是王府嘛。”

“小老四,没凭没据就是吹牛。”珉王又道。

“我!没!吹!牛!”李寅站在椅子上,平视着小叔叔吵架。

平安道:“小王子平时不是爱吹牛的孩子。”

“就是。”李寅委屈巴巴的。

“小叔叔不信,你画给他看。”平安道。

“画就画!”李寅在桌面上铺了一张很大的宣纸,用稚嫩的笔触框出一个院子。

正房五开间,是她和娘亲的住所,正中为明间,东次间和稍间是小老四的地盘,西次间和暖阁是侧妃的卧室。

“画得真不错啊。”平安点评道。

虽然歪歪扭扭,但能画出家里的大致格局,记得每个房间的功能,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容易了。

“可是大在哪里?”珉王继续挑衅。

小老四鼓着腮帮子,在西暖阁开了一个小洞,往西边扩展出一个狭长的通道,然后画了一个大大的框。

“这是什么?”珉王问。

小老四昂着脑袋,一脸骄傲:“这是我家用来探险的地方!”

第156章 学到了,学到了。……

“谁在家里探险?”珉王不屑地笑道。

“我啊,”小老四指着那条通道:“从这个地方下去,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宫殿,里面特别黑。”

“然后呢?”

“然后我就被人抱出来了。”小老四道。

珉王和平安错愕地对视,璐王府里竟然有密室!

当然,这年头普通大户人家尚且要挖几条密道暗渠以备不时之需,相传皇宫里暗道密室更是不知凡几,随着时代变迁,有些已经不为人知了,偌大的一间王府,有几间密室也是很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这间密室有博兼堂那么大……那还是密室吗?那叫地宫。

珉王拽过侄子:“小老四,你家可以探险的事,还告诉过谁?”

小老四道:“我娘说这件事情要保密,所以我只告诉了大哥、二哥和母妃,你们可别告诉别人啊。”

平安:“……”

珉王:“……”

防火防盗防孩子,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时丁公公进来提醒:“殿下,该上课了。”

几人放下手头的东西,去了博兼堂。

半堂课,平安都在发呆。

恰好胡学士在讲萧何强买民田、自污保身的典故,珉王听得津津有味,侧头见平安目光空洞,用胳膊肘撞他:“想什么呢?”

“我在想璐王殿下为什么要放出密室的消息?”平安道。

“放出?”珉王道。

“不然呢?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发现密室?”

“你是说他安排小老四故意骗咱们?”珉王道:“不会吧,他才几岁?”

“也许小王子说得是实话,璐王殿下有意引他进去,就是为了把这件事宣扬出去。”平安道。

珉王皱皱眉头:“他图什么呢?”

“珉王殿下,”胡学士突然点名道,“您来说一下。”

珉王一脸错愕地起身,说什么啊?

平安还没来得及给他对口型,便听胡学士道:“出去站着。”

珉王无奈地走出课堂。

“陈平安。”胡学士再次点名。

平安其实听到了胡学士的问题,但他一脸茫然地站起身,摇摇头。

“你也出去!”

平安如愿溜走,还听到胡学士在背后严厉地说:“不要觉得自己是天潢贵胄就不需要读书了,百姓无知,祸及本家,尔等无知,贻害万民……”

好在廊下不太热,珉王惊奇地问:“你怎么也出来了?”

以平安的记忆力,即便在画画,在折纸,在传纸条,也没有答不上师傅问题的时候。

“话说一半憋得慌。”平安接着道:“今天这件事,无非有两种可能:第一,密室是真的,小王子无意撞见也是真的,但既然被撞见了,这个密室一定会被封起来;第二,璐王殿下在放烟雾弹,至于目的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珉王若有所思。

“所以这件事,暂且不要跟陛下提,免得中了他们的计,倒成了咱们诬告。”平安又道。

“你说得有道理。”结合陈师傅临行前让他什么也不要做的叮嘱,珉王决定按兵不动。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两人正讨论得很开心,只见郭尚书从远处经过,应该是去内阁办事。

珉王不及反应,只见平安转向墙壁开始念咒语:“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郭恒朝他们走过来,给珉王行礼:“珉王殿下。”

珉王笑道:“郭部堂早哇。”

平安转身,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二师祖。”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郭恒问。

“久坐伤身,师傅让我俩出来歇歇。”珉王话接得可快了。

平安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让他把小嘴巴闭起来。

“……”

“后天去我家练字。”这话是对平安说的。

平安点头如捣蒜,目送二师祖去了内阁。

……

滇州“改土归流”的施行并非一帆风顺,依照陈琰奏疏中的提议,先将滇州几个大土司的辖地分封给多个子弟继承,然后设立土知府,在土知府下设汉官同知,土司绝嗣可以由兄弟向朝廷请袭,没有兄弟由妻继承,母系部族按照“夷俗”,由女儿继承,没有继承人,则改派流官充任知府,借机推进改土归流的政策。

现任滇州巡抚虽然一直落实的不错,但威慑有余怀柔不足,不慎逼反了滇州实力最强的土司,朝廷不得不再次派大军南下镇压。

到了七月底,叛乱基本平定,滇州也只剩几个势力稍弱的土司,其中之一就是淑妃娘娘的娘家。

军事威慑之后,照旧要施行“改土归流”,朝廷将现任巡抚调离滇州后,需要派遣新的巡抚接手这个烂摊子。

为此临时举行廷推,最终,严括以一票的优势胜出,以兵部左侍郎巡抚滇州。

差遣不夺本职,左侍郎差遣至地方,右侍郎就要接管其事务,只有重大军务才会通过公文沟通决策。

严括一走,陈琰更忙了,一边听属下汇报,手上还在批复公文,忙得分身乏术。

阿蛮敲门进来,说刑部的王侍郎有事要见他。

陈琰令她将王侍郎请进来,在最后一本公文上批了一个削金断玉的“准”字,才起身相迎。

王侍郎是个率性人,两人私交尚可,见到他直截了当地说道:“知道你忙,我也忙,我来告个状就走。”

陈琰一脸习以为常:“陈平安把你们刑部怎么了?”

“平安?”王侍郎道:“不是平安。是你那好学生凌瑞,整天浑浑噩噩,屡次三番地出差错,你要是不管,我就给他个劣等的评语送回翰林院了。”

陈琰闻言眉头微皱,亲自从窗边的小茶炉上提起茶壶,斟了一杯茶递给他,表示自己一定会约束,让他多担待。

王侍郎叹了口气:“也就是看在你和凌前辈的份儿上。”

如今凡是出身督察院的官员,科举在凌砚之后的,都尊他一声前辈。

到了下晌,平安散了学,来兵部蹭老爹的马车回家。

陈琰忙着处理公务,让他先去刑部知会凌瑞一声,明日休沐,去家里吃饭。

“怎么了?”平安问。

阿蛮小声对他说:“王部堂刚刚过来告状了,凌庶常最近总犯错。”

平安一脸要吃大瓜的紧张感:“爹,小师兄是不是要学坏了?”

“坏不了,爹会跟他好好谈谈。”陈琰道。

回到家,平安听爹娘说起此事,老爹还信誓旦旦地跟娘亲说:“凌瑞这个年纪,越是疾言厉色,越容易适得其反,还是要多加疏导。”

他连平安都能教好,区区一个凌瑞,担保把他教育得痛哭流涕,痛改前非。

结果到了次日,师生二人刚进书房没多久,就传出陈琰声色俱厉的斥骂声,骂他如今酒色财气无一不沾,自甘堕落,自毁前程。

平安还没见过老爹发这么大脾气呢。

陈琰本打算这次休沐去衙门里加班的,为了在家等凌瑞,公务都暂且搁下了,谁料凌瑞才思敏捷,抬起杠来一套接着一套,态度还毕恭毕敬,活活把陈琰气得破防了。

平安:学到了,学到了。

待到凌瑞从家里离开,陈琰整个人撒发着戾气,平安对娘亲道:“我那文弱的爹终于有几分少司马的气质了。”

少司马是兵部侍郎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