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庐浅
这些话慧莺方才已经来说了一声,大可不必再跑来说一遍,林杏月就猜着慧莺肯定还有其他的话说。
等慧莺说完这些客套的,就开口说起来她此次过来的目的:“这话我也不知如何说出口,只是到底我和巧燕也在一个屋子里许多年,她的事我又不能不管。如今她看你能说在老太太跟前说上话,就想着托你在老太太说说情,说还想回府里走一趟。”
林杏月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慧莺一看她这样子,赶紧就说:“你也别恼,我知道这事说出来是极不合适的,只是她这般求了我,我才想着试一试,你要是不答应,直接回绝就是。”
林杏月和巧燕的来往并不多,只是老太太这人,她也算是看出来了,虽说看着很好说话,可要是拿定主意的事情,绝不改变。
巧燕的事,巧燕本就一而再地拂了老太太的面子,又听说巧燕当初是不想出去,想做了大老爷的通房,这中间就又隔了大娘子和大老爷两个人,老太太能答应才怪。
林杏月直接回绝了:“姐姐,这事我办不合适,我说来道去,不过是个做吃食的,上不得台面。”
慧莺笑了笑,脸上看不出多少失望,反倒是有了完成事情的轻松:“那我回头同她说上一声。你记着我说的话,到时候我派了小丫鬟去找你。”
林杏月送走了她,没多远就撞上了李妈妈。
李妈妈方才把事情听得一清二楚,看见林杏月来,就拉着她的手,皱着眉头压低声音说:“刚才我都听见了,这慧莺是怎么回事?他们房里的事情,何苦找上你?”
林杏月也觉得这事情不像慧莺能做出来的,即便巧燕开口让她帮忙,慧莺那边也该一口回绝的:“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咱们谁知道。”
李妈妈也不再去想这事,亲亲热热拉着林杏月的手:“总算是回来了,咱们见天的不知有多想你。”
“是想我,还是想我那手艺?”
“这还用说,自然是都想的。”
官家走之后,杨管家也放松下来,先去找了杨奶奶请安。
他来这里也不是别的目的,是想看看还有没有那些新鲜的吃食。
这府里都知道林杏月的手艺极好,花样又多,可也不是谁都能吃上她做的那些东西,尤其是那些点心,都精贵着呢。倒是杨宏娘偶尔会做了给杨奶奶送一些来。
杨奶奶看见他来,先念叨了几句,不过见他这段时间比以往消瘦了几分,也知道他辛苦,念叨了几句就闭了嘴。
“娘,姐姐最近是怎么回事,一直没给送来吃食?”
杨管家扫了一圈,没看到自个儿要找的东西,颇有些失望。
杨奶奶也觉得杨宏娘这段时间不像之前那样总是过来,只是嘴上不承认,推脱着说:“那个林小娘子一直在老太太这边的膳房,她们又没学做新花样,今儿给其他府里做吃食,根本顾不上。”
杨管家怅然若失:“上次吃的那几个味道都是极好的,还以为能再吃着。”
一听说儿子想吃,杨奶奶立刻坐不住了:“我这就让人去问问,让她赶紧给做一些出来。”
杨管家点点头,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就在杨奶奶这里边喝茶水边等着。
原以为最多一个时辰左右,东西也应该送过来了,可是信是送过去了,东西迟迟不见。
杨奶奶坐不住,怕儿子等的时间长了,又派了一个小丫鬟过去问。
这次小丫鬟直接回来说了杨宏娘让转达的话:“这几日忙,顾不上,怕是得等哪天得空了才能做了。”
一句话就把他们两个给打发了。
杨奶奶自觉失了面子,这女儿从前可一直过来巴结她,说软和话的诶:“真是翅膀硬了,不是求着我给她擦屁股的时候了。”
杨管家心里失望,也觉得该让杨宏娘得上几分教训,说了几句就走了。
林杏月把这事看了个来龙去脉,往杨宏娘那边看了好几眼,见她像是没事的人一般,继续在那边跟着学做东西。
柳娘子就在一旁笑着说:“这不是那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这一走好多天,是不是发现咱们都变了?”
林杏月回嘴:“别以为我没听出来,你这张嘴闭嘴都是嫌我去了好多天了。”
柳娘子大方点头:“是嘞,你这一去,咱们大厨房吃东西的人也少了不少,可让咱们知道当时小厨房的那些人是如何不乐意你来的了。”
林杏月一回来,何娘子那边就点了饭,说是昌哥儿近日有些火大,吃东西都不利索。
林杏月就打算做一份扬州炒饭来。
这扬州炒饭相传源于碎金饭,炒出来之后颜色很好看:白的米饭、黄的鸡子、红的火腿、绿的青豆。
做这个就需要家里早就腌制好的火腿,上次宋石头和徐叔出门的时候带了些,留着路上吃,左右也放不坏。
剩下府里的其他人,倒是可以做些麻婆豆腐、鱼香肉丝这些来下饭,有陈妈妈她们来搭把手,做起来很快。
老太太膳房那边,在她走的时候还把新买回来的蚝油给了她,这是上次做海参的时候提到过的,有了这东西,林杏月已经盼着一会儿熬些蚝油来。
到时候不管做什么菜,放上一勺,整个味道都能提鲜不少。
做扬州炒饭之前,得先把那米饭给抓散。
等油热了之后,把鸡子放到锅里炒松散,之后盛出来,再往锅中依次放入火腿丁、胡萝卜丁和青豆,放进去翻炒一阵,最后放米饭便可。
哪怕是做这种最简单的饭,大厨房里的人也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有些时候,这种最简单的饭反而做起来最难,要想出色,非得是有真本事才行。
林杏月在做的时候,并没有放入过多提味的香菇、海参等,只是选了一些常见的食材。
第一步要紧的就是那米饭,煮好之后要放凉打散,这样炒出来的米粒才能颗颗分明。
直接用隔夜的饭自然也是好的,不过这些都是给昌哥儿做,大厨房里不能留隔夜的饭。
在炒制的过程中,也要快速翻炒,不然米饭里的淀粉会使米粒稍微粘连,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还有关键的是,要在翻炒出来的米饭上放些胡椒,不仅能去腥,还能增香,量也要控制好。
这一份炒饭做好,看上去米饭粒粒分明,金黄的油光分布在上面,热气裹挟着各种香味扑鼻而来,整个灶间都是香气弥漫。
林杏月炒好之后,就让小丫鬟装着,剩下的一些给几个妈妈们分别尝一尝。
“好多天没吃着了。”陈妈妈差点喜极而泣,扯了自个儿的女儿过来,“这孩子见天在家的时候念叨着你还不回来,今儿你来了,她倒是害羞起来。”
林杏月也还记得她家姐儿,朝她笑了笑,递过去一个勺子:“方才你也看了是如何做,等会儿尝尝味道,再做一份来。”
宋二娘拿着勺子赶紧点头:“我知道了。”
说完就舀了一大勺,直接送到嘴里。
那饱满的米粒先是在齿间碾碎,略微有些弹牙,接着就是鸡子、火腿、虾仁的口感依次绽放开来。
宋二娘脸上露了几分笑容,神情很是满足:“好好吃。”
原来厉害的厨子,能把一份简单的炒饭也做成这般滋味。
那边的几个妈妈也都尝了一口,要不是只这一盘,恨不得都多吃上几口,个个一脸意犹未尽。
林杏月已经开始准备做起那麻婆豆腐了。
这道麻婆豆腐要想做的香,少不了得用些牛肉和花椒来,里面再放些豆豉煸炒出香味,混合在那牛肉沫中。
肉香和豆豉的香味浓郁之后,往里面加些清水,把切好的豆腐放进去煮几分钟,让豆腐入味。汤汁浓稠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
这麻婆豆腐的口感也很是鲜明,先是那麻,吃到嘴里的时候,舌尖上像是有许多针一样,刺激着味蕾产生轻微的麻痒感,这种麻慢慢在口中散开。
接着是辣,这辣很是醇厚,并不会让人觉得辣得苦涩或灼烧。
再接着就是豆腐本身的鲜,豆腐极为嫩滑,入口就化,在舌尖上丝滑地滚动,就被划入到了唇齿间。里头的牛肉沫也肉香十足。
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同样是好吃得让人舍不得放下筷子。
却说安亲王妃身边的嬷嬷,端着那碗山药粥回了府里。
安亲王妃早已盼望多时,看见她来,就忙不迭地让人把食盒送去安娘子那边。
嬷嬷却犹豫了一下,没有着急送过去,而是把食盒的盖子打开,把里头的粥让王妃看了几眼。
“也不知那厨娘是怎生想的,熬了这一碗白粥来。”
安亲王妃也是一愣,没想到他们盼了这么久,得来的竟是这一碗粥。
要说熬粥,哪个厨子不会?府里熬出来的还要更好,去找林杏月,图的也是她会做一些新鲜有趣的吃食。
安亲王妃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你可是见了他们府里的老太太,她是怎么说?”
嬷嬷就一五一十地把话说了出来:“倒是没想到那厨娘这般张扬,我说见个面,也没见着。”
安亲王妃思索了片刻,觉得国公府就算再狂妄,也不该因着这么点小事得罪他们。
上次去,不还是欢欢喜喜地给他们带了许多点心出来?
难不成这粥真那么好喝?
安亲王妃狐疑地看了过去,让嬷嬷端到她跟前,仔细地闻了闻。
这一闻,先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米香,和平日里的米香有些不同,热气裹挟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山药清香。
安亲王妃想了想,拿起一把小勺子,舀了一口,轻轻送入嘴边。
入口的瞬间,安亲王妃的神情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那醇厚的米香很是绵长,山药的清甜味若有若无地隐藏在其中,温润回甘。
只尝一口,唇齿间就萦绕着这股子香,她让嬷嬷再拿个勺子,要亲自给安娘子送去。
嬷嬷一脸惊讶地看着安亲王妃,在那粥上来来回回地看了好几眼,也觉得这粥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只是她就算再想尝一尝有什么不一样,也说不出口,只能忙按照王妃的吩咐,换了个勺子,跟在了王妃的身后。
安娘子今儿起来,靠着大迎枕坐了一会儿。
天气冷了之后,窗户也不大开了,屋子里就要比外头沉闷许多。
不过她身边的丫鬟看见她能坐起来,心中已是欢喜得不行,还问她今儿要吃些什么点心。
老是吃那些,安娘子也有些腻歪了,只是其他的东西还是吃不下去,看见了就想作呕。
要是不吃那些点心的话,怕又要喝那些参汤,安娘子也不想喝,想了想,就随便应了个。
丫鬟们却是欢天喜地地下去准备,生怕晚一会儿,安娘子就后悔了。
这几日,安二娘子也总来安娘子这边陪她说说话,逗着她开心。
见安二娘子来了,安娘子主动问起来:“国公府的三娘子,可是定了亲?”
安二娘子立刻就明白安娘子这么问是为了什么,摇摇头说:“原本就要定了,只是官家来他们府中,听说两家商量着把日子往后推了推。”
安娘子可有可无地点点头,她主要是想问那厨娘什么时候得空,只是她一个得了厌食症的人,主动去问一个厨子,怎么想怎么奇怪,就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虽说比之前有了些力气,可是说了这么一会儿的话,也觉得身上没劲儿得很。
安二娘子见状,就准备告辞,却见安亲王妃领着嬷嬷来了。
“我的儿,可是好些了?”
安亲王妃一看到安娘子,眼圈就要红,想着嬷嬷先前提点的话,强忍住了,又把那粥端出来,“这是才去国公府那边,找了那厨娘给熬的。”
安娘子一听是去找国公府的那个厨娘,眼睛先是亮了一亮,听说只是一碗粥,神情就暗淡下去了。
她不吃东西之后,下面的人给她端上来最多的东西就是各种粥,不少人说这粥好消化、容易下咽,可真正吃的人就知道,光喝这粥有多寡淡无味。
安亲王妃看见安娘子脸上这略带嫌弃的小表情,心里只有欢喜的份,总算不是木讷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