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兮
刁钻又狡猾。
她到底是怎么就能入得了太后的法眼,让太后如此看重。
徐兆海愤愤不平:“说来说去,还不是要怪姨父!要不是他非得要帮朱元写那个什么救母记,怎么会惹出这么多事来,之前那些御史们还闹死闹活的,不肯让朱元封县主,就是这本救母记,引得那些人一个个跟疯了似地,都说其情可悯……
徐老太太沉得住气,她扬手打断儿子的喋喋不休,阴沉着脸冷声斥责道:“好了!你在这里义愤填膺有什么用?事已至此,还不如想想账本到底在哪儿是正事!”
账本账本账本。
徐兆海忍不住有些沮丧:“那个死丫头跟个泥鳅似地滑不溜丢,他们家里上下被她守得密不透风,谁知道她到底是把账本给弄哪儿去了,咱们也不能明着去抢,就怕她突然把账本送去了官府……
卫老太太冷笑了一声。
她倒是希望朱元把账本给送到官府去,送到官府,事情反而简单了-----谁敢来查英国公府,不仅是英国公府,还有那么多牵扯其中的人。
朱元真的敢送,那朱元就得死。
不能再这么被朱元牵着鼻子走了。
第647章 长辈
不仅是徐家,听见卫家老太太要带着两个儿子回金陵,京城的故旧们都觉得惊奇。
卫家内讧不和的事儿其实早已经不是秘密了,但是因为卫皇后的关系,卫家其余两房虽然势弱,却也没有真的吃过什么大亏,反而还隐隐的压了卫大夫人一头------毕竟卫大夫人是个寡妇,许多事寡妇就是不方面出头。
比如说婚宴这种喜事,家里只有寡妇当家的话,人家讲究一点儿的人家就会犹豫到底该不该请你们家,该不该下帖子。
卫家老太太都时常拿这个出来说事的,怎么现在卫皇后竟然松口答应让老母亲带着亲弟弟们回老家去了?
这还不是一个两个的回去,是二房三房全体出动。
这哪儿像是回乡养病,倒更像是灰溜溜的出了什么事去逃难的。
苏付氏跟那些胡乱猜测的人不同,她是压根儿没心思关注这些事了,为什么?因为册封朱元为县主的旨意下来了啊!
原本过完年那一阵儿其实就已经定了这事儿,可是圣旨却一直没下来,朝廷里那些老头子闹腾的厉害。
害的朱元很长一段时间还成了别人的笑柄,许多目下无尘的姑娘就拿这事儿取笑朱元,笑她山鸡变不成凤凰。
苏付氏嘴上不说,心里一直为了这件事着急上火,生怕这事儿最后真的不能成,那朱元就真是要背一辈子的包袱了。
幸好范大儒的救母记实在写的太好……
想起这件事,苏付氏等到朱元从丰乐楼回来,便收起了手里的笸箩,笑着对朱元道:“太后娘娘和圣上准你不必特意进宫去谢恩,你过些天就要回宫去了,不如趁着这几天,什么时候有空,便去拜见拜见范夫人?”
虽然范夫人是徐老太太的妹妹,但是却半点没有徐老太太的惹人厌恶,很是开明,苏付氏跟范夫人也算是见了几次,彼此志趣相投。
范夫人也不在意苏付氏是寡妇的身份,特意邀请了苏付氏上门做客。
苏付氏原本是不欲去的,可是范夫人下了几次帖子,她去了一趟范家,范夫人也始终待她客气周到,她便从此真的当范夫人是朋友了。
朱元早知道苏付氏跟范夫人最近私交甚好,既然苏付氏如此喜欢范夫人,就算是没有范大儒帮忙,上门去谢过范夫人的关照也本就是应当的,何况范大儒还帮了她这么大的忙,她点了点头答应下来,想了想,还特意让绿衣去丰乐楼里取了几样新研制出来还并未对外发售的点心,第二天便跟苏付氏一同去了范家。
范大儒不在,他一年中总是有大部分时间都在河东书院上课的,范夫人和她的儿媳范大奶奶亲自招待苏付氏和朱元,范夫人还笑着要让范大奶奶给朱元行礼。
范大爷身上并没有功名,所以范大奶奶也没有诰命,按理来说遇上朱元的确是该行礼的,可不管是苏付氏还是朱元,都坚决的给拦住了。
苏付氏跟范夫人很熟稔了,急忙笑着阻拦道:“关系如此亲近,您跟我结交,元元便是后辈,怎么能让大奶奶给她行礼?真是折煞她了!”
范大奶奶就忍不住笑:“不折煞,不折煞,这是该当的。”
范夫人也跟着笑起来,和苏付氏并排坐了,就招手让朱元到眼前来,端详了朱元一阵便忍不住感叹:“的确是长得跟过世的夫人长得很像,只可惜了夫人这么好的人。”
提起已经过世了的妹妹,苏付氏心里不好受,略微叹了一声气:“是啊,要是我妹妹不是所嫁非人,元元也不会过的这么艰难,这两个孩子,是多亏了范大儒,要不是范大儒帮忙,先儿也拜不了师傅,元元更是……”
苏付氏长出了一口气:“外头都说元元狡猾精明,不是会吃亏的性子,睚眦必报,可是好好一个女孩儿,为什么给养成这幅样子?说到底还不是朱家实在是不像话,都是被他们给逼成了这样的!要不是范大儒帮忙,元元背着那样的名声,真是要一辈子都被牵累了。”
说起来也真是笑话,分明朱正松干的不是人事,对朱元也没尽过当父亲的责任,任由她自生自灭,可是就因为朱元出面告了他,就成了大逆不道。
范夫人拍了拍苏付氏的手,温和的安慰她:“好了好了,这不是都过去了吗?元元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她聪明着呢,聪明的人,就算是没有人帮,她自己也是会走出一条路来的。”
范大奶奶看气氛有些沉重,也笑着打趣:“可不是,救母记里头不是都写了吗?以后呀苦尽甘来了,往后都只有好事儿没有坏事了。”
苏付氏扑哧一声笑出来。
范夫人就又拉着朱元笑:“对了,这个东西你收起来,头回见面,就当是我给的见面礼了。”
范大奶奶知机的从丫头手里接过一个匣子递给范夫人,范夫人接在手里,又转交给朱元。
朱元打开便看见一枚双鱼玉佩静静地躺在里面,阴阳鱼雕刻得栩栩如生,不管正面还是背面都毫无区别,连上面的鳞片都历历在目,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这种东西是极为贵重的,所谓贵重还不止在于玉料的值钱与否,看这个玉的色泽,分明是养了许久的了。
她急忙推辞。
范夫人握住她的手,很坚定温柔的对她摇了摇头:“接着罢,这玉不是什么顶好的东西,可是我带在身上也有二十余年了,从前你母亲替我儿媳接生过,那时候我就想送给她了,只是一错过就没了机会。这东西跟着我,我总觉得从有了它之后就诸事顺遂,你不要嫌弃便好。”
苏付氏有些动容:“太贵重了,您随身的东西……”
“只是对小辈的祝愿罢了。”范夫人摇头:“她母亲于我们家有恩,你又是我的忘年交,既然如此,她自然也是我的晚辈……送些东西,又值得什么?”
范大奶奶笑盈盈的将玉佩塞到朱元手里。
第648章 老姜
朱元只好将玉佩握在手里,有些仓皇也有些感动。
她一直只想好好的活着,除此之外什么都无法顾及,她原本就不敢祈求别的什么东西,只想要带着姨母和弟弟好好的活着,尽量的保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可是一路走来,她固然失去了不少东西,得到的东西却也无数。
陈家、王家……
陈老太太前些天还派人送庄子上的水果过来,王嫱更是什么事都顾念着她,现在还有范家……
她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家族都喜欢彼此联姻稳固关系了,原来摔倒时有人搀扶顾念的滋味的确是很好。
范夫人随即就把话题给岔开:“元元还没见过我的几个孙女儿,趁着今天过来,和她们彼此见一见,往后就都是亲戚了。”
范家的几个姑娘们都是好脾气,温柔可爱,一点儿没有别的姑娘的趾高气扬,见了朱元,反而还问她救母记里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范莹年纪最大,比朱元还大上两岁,已经定了亲事,在家里待嫁,比别的妹妹们都更温柔,笑盈盈的问朱元:“后天我们外祖家要去白马寺点灯办法会,朱姑娘也来吗?”
范若急忙也跟着邀请:“朱姐姐也一道来吧,听说那天是菩萨出世的日子,那天去寺里许愿,一定能心想事成的。”
这事儿朱元隐约知道,她已经听苏付氏提起过了,说是到时候要去白马寺上香,替外祖父和舅舅们祈求平安。
既然姨母要去,她自然也去的,便点点头。
不一会儿范大儒回来,朱元才跟她们告辞,去拜见范大儒。
范大儒才换了衣裳,见了她便一笑:“百闻不如一见,原来朱姑娘是这个样子。”
他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看上去却还很年轻,伸手让朱元坐,自己背对着朱元在书桌上翻找了一会儿,便抽出一本书来递过去:“这是救母记的全本了,往后便是朱姑娘的,朱姑娘想怎么处置,便怎么处置。”
当初范大儒只负责写本子,但是这本子并不卖,楚庭川吩咐承岚让那些酒楼茶楼都请说书先生去说,戏班子那边也只是给了他们先唱着,后来也都收了回来,虽然仍旧是不免有很多被抄录了出去,且京城几乎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但是要是朱元想拿着本子做其他用途,比如说拿着去南直隶一带接着用,那也是用的上的。
朱元郑重的谢过。
范大儒摆摆手,很是潇洒随意的笑了一声:“不必谢,我自来最是烦那些老学究,还有我那个连襟……”
提起英国公,范大儒冷笑了一声:“他也是越活越回去了,一大把年纪了,手底下号令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竟然跟一个小丫头计较,非得把人逼到死路上去,我也是看不惯。”
他说完,又问朱元朱景先:“这个孩子天资倒是不错,之前说是要拜在我门下的,但是奈何阴差阳错,是我那位大姨子来递的口信,我便给一口回绝了,倒是损失了一个好徒弟。”
范大儒果然跟承岚和锦常说的一样,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
怪不得他跟英国公他们合不来了。
她笑起来:“托您的福,他拜在王先生门下,王先生说他还算是用功。”
范大儒点头,又道:“这样便好,有天资又肯用功,往后总能出头的。”
才说了没几句话,外头就有范夫人那边的人过来了,说是请朱元过去。
已经致过谢了,朱元便跟范大儒告辞,到了花厅便见范夫人正面色有些难看的跟范大奶奶吩咐些什么。
见了朱元过来,范夫人便没再说,拍了拍苏付氏的手:“实在是对不住了,原本是想留你们吃饭的,现在出了这样的事儿……也不好再留你们了,后天到了寺里再见罢。”
苏付氏嗯了一声,反过来安慰她:“您也别太着急,或许也不是什么大事,若是……若是到时候能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可一定要开口。”
范夫人和范大奶奶都点头。
等到上了马车,苏付氏便跟满头雾水的朱元说:“唉,听说是范夫人的母亲病了……家里的人过来报了信,范夫人得带着孩子们回去探视。”
范夫人的母亲?
朱元想了想才反应过来:“也就是徐老太太的母亲了?”
徐老太太都五十多了,那赵老太太的年纪怕是不小了,怪不得说一声病了,范夫人紧张成这样。
赵老太太的确是病了,不过说是多严重也犯不上,她靠在枕头上,精神头儿还很是不错的看着徐老太太,不明白大女儿怎么非得让人去把小女儿和小姑爷都给叫来:“你这到底又是闹什么呢,就是一点儿风寒罢了,太医也说养着便是了,也吃着药呢,何必闹的兴师动众的……”
徐老太太慢条斯理的将手里的药碗拿给边上的丫头,见赵老太太抱怨,便怒气冲冲的道:“怎么,您病了,他们连知道都不能知道一声儿?您就这么怕让他们过来,耽误了他们的好日子?”
赵老太太被噎的无法回话,忍不住叹了声气。
生大女儿的时候正逢上他们放外任,她那时候是新媳妇儿,哪里放心丈夫一个人去外地做官,只好迫于无奈将大女儿交给了大伯子夫妇照看。
从此以后大女儿就认定了他们偏心,跟他们素来不怎么亲近,多有怨怪之意。
她为了这件事也愧疚不已,便处处都迁就她,谁知道大女儿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如此记恨,什么事都能扯得上她偏心小女儿头上去。
她半响才颤颤巍巍举着手往大女儿头上点了点,无奈摇头道:“你啊你,自己都是当祖母的人了,怎么还是如此不饶人?我说了什么,你便要扯到别的上头去?这不过就是一件小事……”
徐老太太咬着牙恼怒道:“我在你眼里做什么都是错的,说什么话都是错的!只有她才是好的,是吧?!”
又扯到哪里去了?徐老太太忍不住抚额。
第649章 退婚
赵老封君不知道大女儿是出了什么事,伸手拉住女儿的手:“你这又是怎么了?你是做姐姐的,若是你妹妹有什么不对的,你便好好教导她,也不要生气。”
她说的好好的,徐老太太却听的很不顺耳,从小到大,但凡是有事,家里的人总是更偏向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