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绿豆红汤
“家里在插秧,耽误了一日,明天肯定开门。”杨柳见她忙得过来,就让程石先过去,“记得买些礼提上。我待会儿把蛋卖完了你要是还没回来,我就去找我姐说说话,你去布庄接我。”她娘家的侄女快满月了,杨柳想去找她姐商量商量送满月礼的事。
杨絮也早就琢磨上了这事,等小妹一开口,她就说:“娘家就这一个侄女,还长得随我,我稀罕得紧,我打算买个银项圈,反正手里也不缺银子,上面也没把持我的人。”
“行,那我买对银镯子。”夫家和娘家条件不对等,杨柳心想她要是按她老娘的想法做事,你来我往的还三尺棉布,等她嫂子回娘家,人家娘家人一问,还要笑两个姑抠搜,穿金戴银的姑奶奶,侄女满月送三尺布头。
两人想法一致,随即就出门去银楼。等程石赶马车到绸缎铺,女掌柜瞧见出来传话:“我家太太跟她妹子去银楼了,您进来喝口水等一等。”
铺子里多是彩衣轻薄的富家太太小姐,程石进去碰巧撞见有人从后罩屋的隔间出来,对方正在跟绣娘说尺寸,看见他立马止了话,脸上也带了些扫兴的意味。他又转身出去,跟被客绊住的女掌柜说:“我去银楼迎一迎,要是走岔道了,你让我太太在布庄等我。”
银楼就在同一条街上,走到拐角程石就看到了举着油纸伞低头说笑的姐妹俩,他喊了一声,先跟姨姐打招呼:“大姐,坐车一起到我家吃饭,下午我再送你回来。”
“到镇上来了合该你们去我家吃饭的。”杨絮撑着伞遮阳还是嫌晒,走到墙根说:“小柳说家里在插秧,你家也一摊子事,我家又有个败兴的,也不留你们了,天热,赶紧回去。”
杨柳坐上马车,从窗户伸出手摆了摆,“我们走了。”
杨絮点头,不等马车拐过弯,她先耐不住热提脚往铺子里走。
“怎么说的?”杨柳推开车门问,门一开,晒人的光线就透了进来,她埋怨程石不听话,“你把车篷套上你不挨晒不好?”
“不好,男人黑点才有味道。”
“我不喜欢黑的。”杨柳老调重弹,但已经不管用了,程石无赖地说他又不是脱光了站大太阳底下晒,“你放心,你喜欢的还是该粉的粉,该白的白。”
杨柳咬牙掐他腰间的肉,红了脸,呸他没脸没皮,满口胡咧咧。
程石大笑,扭过头不怀好意地问:“我说的是我嘴唇粉,你想到哪儿去了?嗯?”
“说正经的,张老头怎么跟你说的?”杨柳避开他的目光,啪的一下关上车门。
“他把他家卤肉的食方给我了,回去了让春婶去买卤料,按方煮卤蛋,看看味道如何。”路过一口野堰,里面的水晒得只剩个底,程石停车下去折了顶藕叶顶头上,继续说:“作为条件,咱家出售的肉蛋以及松乳菇,在镇上只卖他一家。”
杨柳想到了一直在她家偷偷买蛋的八方酒楼。
“也不能再卖给八方酒楼。”程石补充,“从明日起,八方酒楼的伙计再来,我们不卖他了。”
这倒合理,杨柳撑着下巴说:“希望这个食方能做出味道好的卤蛋。”
“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但家里事忙,一时半会儿的春婶也腾不开身,光是给短工煮消暑的茶饮她都要在厨房耗小半天,只能等秧插完了才能接手这活儿。
送信的信客也赶着他的驴车进了杨家庄,在村口停了停,“大嫂子,你儿子给你捎了东西。”
杨母擦了擦手上的皂角水,喜笑颜开的快步出去,进屋一看,是树根给他侄女送的满月礼,一顶大红色的小帽和一个红肚兜。
杨柳也拿到了姜霸王给的回信,信上说月底她带三个侄女过来。
“娘来信了?我回来时碰到信客了。”程石戴着草帽进屋,往廊下的青石砖台阶上一坐,取下草帽扇风,说:“这马上就傍晚了,还这么热。田里的秧插完了,我让短工去给我老丈人家帮忙去了。”
杨柳把信递给他,“你看看,有些字我不认识。”
程石囫囵看过一遍,捏着信纸说:“河沙打听到了,往县南二十余里有条河,那里有沙……嗯,有点远,天不亮动身,天黑还到不了……大舅问咱这儿还缺不缺人,有个老镖师想过来,刘婶也想来。”
“刘婶来了就让她负责做饭,她也好安排,跟刘叔住一屋就是了。”杨柳说,“至于另一个老镖师,来了就让他负责放羊,反正山里不缺活儿。”
“成。”程石折起信纸扇风,两腿一摊,肩抵杨柳腿上望天,“真是要人命,这要旱到什么时候?要热死人。”
他在愁热,靠天吃饭的农人在愁庄稼,再这么干下去,麦子和菜籽都要减产,就差那么一口气就能收了。
作者有话说:
明天开始能恢复日更!这个年终于过完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依山傍水, 鸡鸣时分起床,村庄上空还有些雾蒙蒙的,但等日头一露头, 雾气消散得比狗撵的还快。
程石跟杨柳赶着马车出村时,看到村里人从井里挑水, 趁着还凉快去花生地里浇水, 他仰头望了眼天,自言自语道:“咱家的花生地可咋办?”种了七八亩花生,挨个舀水浇多费事, 他也不可能去受那个罪。
杨柳把手探出窗,捕捉游荡的风, 没接话。
近两个月没下雨,镇上赶集卖菜的人也少了, 赶集买肉的人更少。眼瞅着庄稼要减产,靠种地为生的农人都抠着手里的铜板数着花,猪肉佬的儿媳妇来买鸡蛋时还在问杨柳要不要买排骨。
“这几天来买肉的都要肥肉,好不容易买一次还只买拳头大一坨, 我公爹宰一头猪一天还卖不完。”挺着肚子的年轻妇人付了蛋钱也不急着走, 站在墙根唠嗑, “你家要是这个时候熏肉多好, 我家那没卖完的肉都要腌臭了。”
杨柳想到早上吃饭时春婶说要卤鸡蛋,她收过一把铜板扔钱箱,抽空搭话说:“那我待会儿过去称一二十斤瘦肉,排骨也给我留个七八根。”
“好,待会儿让我男人给你送过来。”
“老板娘, 给我数六十个鸡蛋四十个鸭蛋二十个鹅蛋。”
耳熟的话响起, 杨柳抬眼, 桌前站了个面貌普通的男人。她推开递过来的竹篮,在他疑惑的眼神里摇头,“从今天起,铺子里的东西不朝八方酒楼售卖。”
因为太过意外,男人愣住,反应过来动了动嘴,到底没能出声说自己不是八方酒楼的,板着个脸转身大步离开铺子。
“怎么回事?”铺子里有人问,“银子送上门还往外推?”
“跟悦来食馆签了契,肉蛋只卖他家。”程石不咸不淡的接话。
他这句话一出,不消一柱香的功夫就传进黄传宗的耳朵里,他阴沉着脸摔碎了茶盏,这话明目张胆的说出来,以后哪怕是他从旁的路子搞到了程家卖的肉蛋,端到饭桌上都要遭食客笑话。
“东家,那我再去联系以前送鸡蛋的人?”负责采买的男人汗水津津地问:“这马上要晌午了,后厨该准备开火了。”
“买,我就不信离了他家的东西我的酒楼就败落了。”黄传宗气得团团转,程家他不敢动,只能逮着张家撒火,“老龟孙活够了,鼻子眼都埋黄土了还在折腾,就他那个破楼馆子还想来称霸称雄?”
鸡蛋鸭蛋什么的可有可无,毕竟能来他酒楼的不会专点一盘炒蛋或是炖蛋,黄传宗急的是肉,再过几个月入秋入冬了,来吃饭的多是点个热锅子焖壶小酒,而程家山上养的鸡鸭鹅炖着很出味,去年冬天他凭借五百只鸡鸭多赚了大几百两。
他急匆匆离开酒楼,回家差人把他小舅子喊来,难得的问起了他开春买的山开的堰,“买了多少鸡鸭鹅?可是能下蛋了?”
“早几天才下蛋,姐夫你要?我这就过去给你拉过来。”男人说的大声,就是眼神飘忽。
黄传宗没注意到,他看了眼屋外火辣辣的日头,打消了要过去转转的打算,“那你明早吩咐人把蛋拉到酒楼去。”
“哎,你放心,也不要别人,我亲自帮你盯着。”
*
刚到辰时末,程石跟杨柳就赶车回村了,见村里的人围了一堆说的热闹,他抹了把汗问:“怎么都站外面?不嫌热?”
“下来说会儿话。”杨柳堂叔招手,“我们在说后齐村的事,之前不是说镇上有人在后齐村包山开堰,昨儿夜里不知道谁把放水口挖通了,水都流到水田里了。这不,今儿就有人过来借牛回去犁田准备插秧。”
这倒是稀奇事,程石勒停了马,支着腿问:“就没有守夜的人?”
人群里有人笑了一声,看热闹似的说:“守什么?鸡仔鸭仔鹅苗买回去病死的病死,被偷的被偷,还有被黄鼠狼咬死的,早就什么都不剩了。”
也就是程石在村里住着,还有会武的老镖师在山上守着,再加上杨柳是村里的姑娘,杨家的族人又不少,所以当初他们在山上养鸡养鸭才只有零星几个人做贼。换个外来的人家,后齐村的事早在杨家庄上演了。就像夜里挖堰偷水,后齐村里肯定有人知道是谁挖的,甚至很大可能是村里人商量好的,这种情况就是报官,县令来了都查不明白。
“柳丫头,这啥时候得下雨?”外村的事看看热闹也就罢了,跟自己关系不大,村里的人还是更关心地里的庄稼,“这贼老天,别这时候憋着不下雨,等收麦的时候又阴雨连绵。”
杨柳摊手,“下不下雨要看老天,我也不知道啥时候会落雨。”
“往后几天还没雨?”
“我感觉是没雨。”杨柳问起附近其他村插秧的情况,“可有还没插秧的?”
“我娘家还在等下雨,秧苗都快干死了,天天从堰坑里挑水倒田里。”一个抱娃的小媳妇满脸忧愁,她娘家村小人也少,连口深堰都没,全村就两口水井和一个堰坑,水牛下去卧泥都能搅浑一堰的水。
老天不下雨,再愁也没法。
枣红马撂起蹶子,程石跟人点了点头,“我先回去了,马要饮水。”
欲言又止的几个男人见状把话咽进去,目送马车向村尾走,目光越过马车往西看,隐约能看见一片白,庄稼地都干裂口了,鸭鹅还能下堰洗澡降暑。
“不得行,你想保庄稼糊口,人家也要靠鸡鸭鹅赚钱。”头发花白的老头沉声开口,伸手碾死一只蚂蚁,谁也没看继续说:“从去年包山雇人挖坑种树,入冬挖堰,开春种花生,入夏插秧,样样他都雇人干活,往外掏的都是银子。散了,人家的家业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吃了饭我去挖车前草跟益母草,可有人一起?”有妇人问,她改蹲为站,伸了个懒腰,眯眼说:“该做饭了,我回去做饭。”
“兰花嫂,下午喊上我,我也去。”之前抱娃的小媳妇说。
“我也去我也去。”又有人离开人堆,往家走的时候大声嘀咕:“人家已经给你找了好几条财路,丧了良心了还去盯着人家的东西,给狗扔块儿臭肉狗还记个好,不知足。”
“就你话多,快回来做饭。”她男人瞄了眼胀红脸的几个人,虎着脸说话。
“你话少,你话少就别说话,省点劲,待会儿少吃点饭。”进家门了,妇人冲她男人踢了一腿,斜眼呸他一口。
……
转天就是杨大嫂出月子,这天早上程石是一个人去镇上开铺,杨柳吃过早饭就去娘家帮忙择菜切肉,春婶昨晚卤的一锅鸡蛋和卤肉也分了一半提来。
“味道如何?”杨柳问吃卤蛋的几个人,“准备卤了送到县里卖的,你们提提意见。”
“没意见,味道特别好。”杨大嫂说。
“入味。”杨大哥面露赞赏,听到门外有说话声,他咽下嘴里咸香的蛋沫,大步出去,“小婉,是娘跟哥嫂来了。”
杨柳也擦了擦手迎出去,热情地说:“这天热的很,婶子过来一趟可受热了,快进来坐。”
“你们村里还凉快些。”
“靠山,风没那么热。”杨母说,她从井里提了绿豆水起来,舀了四碗端过去,“亲家公咋没来?大儿,你赶牛车去一趟,把你老丈人接来。”
“别别别。”满脸汗的老妇人赶忙起身拦,“他不来,他在家挑水浇地,之前跟下河村为了抢水打过架,两村商量的是上午我们村挑水,下午轮下河村。你们村里的秧可插上了?”
“插上了,已经扎根了。”杨老汉说。
“我想也是,你们村里有口大堰。”
庄稼人坐一起谈的都是地里的事,豆姐儿抱出来给姥姥舅舅看了一圈又抱进屋,杨老汉跟他大儿子领着亲家去地里田里转悠,杨柳在厨房给她娘和嫂子打下手,热得后背和前襟的衣裳都湿了。程石赶车接了姨姐母子三个过来,见了她这模样心疼的皱眉,又不好说什么,只好拿着蒲扇跟前跟后。
背着小两口,杨母她们就眨眼偷笑。
又过一会儿,杨柳大爹一家也来了,杨大娘是个爱打趣的,直接推了杨柳出去,“别在这儿惹祸,你俩再转悠一会儿,不等回家我跟你大爹就要干仗。”
杨柳的脸越发滚烫,接过扇子让程石出去,嘴硬说不热。
“没多少菜,你们都出去。”杨母打发儿媳跟俩闺女都出去乘凉,问起妯娌,“叶儿的嫁妆准备差不多了吧?可还差什么?今儿我家两个丫头都在,让她俩帮着参谋一二。”
杨大娘脸上的笑淡了三分,“不差啥了,嫁衣穿柳丫头的,其他的都按桃丫头的嫁妆置办的。”没法,俩妯娌都俩闺女,在嫁闺女上她是落了下风。她见大侄女进来给席哥儿切卤肉,脸上的笑又变了个样,“絮丫头,席哥儿他爹如何了?可还能治。”
“还是那模样,治不治都那样了。”杨絮切了两刀卤肉就走,不掺和这妯娌俩之间的机锋。
出门见妹妹妹夫没了影,杨絮洗了洗手进屋看侄女,从带来的包袱里掏个银项圈戴侄女脖子上,“小柳回去了?”
屋里还有木氏她嫂子,在杨絮掏出银项圈时就抽了口气,羡慕小姑子好命,生个丫头还有姑子送银项圈。
“姐,你怎么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木氏慌忙摆手,又不好再摘下来,只能复杂地叹口气,“太让你破费了,我代豆姐儿谢谢大姑了。”
“就这一个侄女,合该稀罕点。”杨絮摸摸小丫头的手,琢磨道:“小妹家的闺女是莺姐儿,你家的叫豆姐儿,我家的是芸姐儿,小丫头也该取个草字头的字。”
“是她爹取的名,我们不识字,胡乱取的。”木氏说,她想起大姑姐之前问的,说:“小妹说是回去拿个东西,我估计就是回去换衣裳了。”
等杨柳跟程石再踏进杨家的门,之前的一身荷粉色衣裙换成莲青色,她捏着一对银镯进屋给小侄女戴上。
“豆姐儿好福气,有两个阔绰的姑。”木氏的大嫂笑得像只老母鸡,替小姑子讨好处,“赶紧再生个儿子,侄子满月,两个姑怕不是要给换成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