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妾为后 第167章

作者:女王不在家 标签: 宫廷侯爵 破镜重圆 天之骄子 古代言情

  他紧紧抱着自己妹妹,哄着道:“不怕,不怕,阿爹,大哥,三弟,我们都回来了,我们这次带了很多货,已经卖了不少,卖了好价钱,已经挣了大钱,咱们家在镇子上买了宅院,咱们以后就可以过好日子!”

  阿妩听着,如同做梦一般,这就是她曾经的梦啊。

  一直都是这么做梦的,遥不可及的梦,发疯一样渴盼的梦,结果竟然成真了。

  宁二郎:“以后阿妩要什么,阿兄就给你买什么,还会给你准备很多嫁妆,咱们家的好东西全都给阿妩,都是阿妩的!”

  阿妩听着自是心花怒放,喜欢得要命,可还是想哭。

  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实在太过甜蜜,犹如大口大口地灌着糖浆,她需要慢一些,慢一些感受,怎么会这么好,阿爹阿兄都回来了,发财了!

  她不敢相信,昔日渴盼了这么久的,就轻易来了。

  她反抱住自己的哥哥,心尖都在颤:“阿妩盼了好久,你们终于回来了!”

  兄妹两个抱头痛哭,叶寒单膝跪在一旁,也忍不住抹眼泪。

  阿妩埋在哥哥怀中,呜呜呜地哭了好久,最后终于情绪稍微平息。

  她抽噎着,睁着发红的眼睛,仰脸看着二哥:“阿爹呢,还有大哥三哥呢,你们都去哪儿了?”

  宁二郎搂着阿妩:“我们这几年在海外经历了很多事,靠岸后,知道村里出事了,本来说要打探你们的消息,谁知便遇到当地官府的信使,说你已经在州府那里登记造册,要寻亲人,他们送来消息,你被好心人救了,不日即将回来,要我们好生候着你。”

  阿妩听着,隐约明白,这是景熙帝派人知会的?

  所以……景熙帝放自己离开时,他便已经知道自己父兄的消息?

  或者说,他知道自己父兄消息,才放自己回来的?

  宁二郎:“我们听着自然半信半疑,但既是州府传来的消息,也不敢乱跑,又因如今搬家了,唯恐和你错过,所以我和你大哥三哥便轮流守在这里,想着总要有一个人待着,免得错过了,我刚才回家用了些膳食,匆忙赶回来,可不曾想,便看到了你和叶寒!”

  这时宁二郎和叶寒也见过了,两个人都是自小一起长大的,犹如亲兄弟一般,此时见到自是激动万分。

  之后宁二郎便带着阿妩和叶寒要赶紧回去家中了。

  因着急,干脆宁二郎带着阿妩骑马,叶寒徒步跑着,一行人来到附近的镇子。

  这镇子其实也就百户人家,因过往行人多,大多为旅舍,也有当地州府驻扎此地的官方驿站,当然还有许多摊贩等。

  阿妩才踏入镇子口便看到自己大哥。

  宁大郎见到阿妩也是激动万分,一时赶紧呼叫着,大声喊着,没多久阿爹和宁三郎也都赶紧迎了出来。

  阿妩父亲名荫槐,这宁荫槐见了女儿,激动万分,口中喊着阿妩,急走几步迎过来。

  阿妩扑到宁荫槐怀中,哭着道:“阿爹,阿爹!”

第94章 幸福家人

  阿妩哭得颤巍巍, 几乎喘不过气来。

  一旁几位兄长也都抹眼泪,大哥三哥从旁拍抚着阿妩背,二哥也从旁护着。

  有那过往海客见到, 不免都看过来, 一个中年男子, 三个彪悍的年轻渔民,就这么将哭泣的小娘子围在中间一脸心疼的样子, 旁边还杵着一个精壮的少年。

  这一看便知经历了什么生离死别。

  阿妩趴在父亲的肩头, 哭道:“阿娘已经不在了……”

  她打了一个哭嗝, 抽抽噎噎地说起往昔,村里人帮自己把阿娘埋了,坟地已经被泥沙淹没,寻不到了。

  宁荫槐其实之前已经打听到一些消息, 此时听得阿妩这么说, 想起妻子, 自是愧疚万分。

  “当日东海寇乱, 我等牵连其中, 由此断了科举之路, 是你们母亲变卖嫁妆首饰, 凑了几十两银子, 我才能辍儒从贾, 经商养家!不曾想三年前就此一别,便是阴阳两隔, 再不能相见!”

  他眼圈通红:“是我对不住你娘, 也对不住你!”

  几位兄长听到阿娘临终前的种种,自然难受,一时间都低头抹眼泪, 叶寒从旁眼圈也红了。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几年海外飘荡,终于游子归来却已是物是人非,哪个能不难受?

  外出经商,历经艰辛,原也是为了家中娘子能过好日子,如今钱挣到,人却没了。

  最后反倒是阿妩先平静下来,她擦了擦眼泪道:“阿爹,哥哥,我们哭也无济于事,阿娘不会回来,我们一家团聚,只盼着能好好过日子,再为阿娘修衣冠冢,我们好好祭奠她,她在天之灵想必也能安慰了。”

  这时大家情绪也逐渐缓和下来,大家见阿妩和叶寒风尘仆仆,连忙领着他们归家。

  这房舍是宁家父子四人匆忙置办的,虽不甚讲究,但在镇子上也算阔绰,竟是两进的房舍,宁家父子带着阿妩和叶寒入了院中,要他们先洗漱,再用些膳食。

  宁父领着阿妩坐下,几个儿子分别忙碌,宁大郎连忙去拿水盆巾帕,宁二郎则去灶房提来新烧好的热水,宁三郎则去拎来一个包袱,包袱中都是簇新的衣裙。

  他一股脑塞给阿妩:“这些都是给妹妹的,你看看是否合身。”

  阿妩打开一看,都是好衣裙,很是讲究,有些贴身小衣竟是上等生丝做成的,往日他们家可没见过这个。

  她有些意外。

  宁三郎:“我们知道你即将归来,便跑去各处购置了许多,你回来之后用得也方便。还有一些在海外得来的脂粉头面,全都是稀罕好物,都给你留着,我们都没舍得卖呢!”

  宁二郎把热水准备好了,擦了擦汗:“阿妹,我们这里还有银盘子银叉子,那些银货都是锃亮锃亮的,在外面也是有钱人家才用的,咱们都弄来了,这些咱也不卖,就留着给你当嫁妆。”

  阿妩听着,只觉满满的呵护和疼爱扑面而来,这都是真真切切的,不求回报的。

  这是她的家人,恨不得掏出所有来保护她、疼爱她。

  她一下子抱住宁二郎:“真好,都是我的!”

  家里只有他一个女儿,没有人和她抢,全都是她的!

  *************

  沐浴过后,阿妩换上了簇新柔软的衣裙,走出浴房时,迎面的阳光温柔地落下来。

  她突然感觉,这一刻她幸福到了极致!

  日头是如此和煦,身子洗得香喷喷的,衣裙是柔软的,房舍是自己的家。

  而此时,堂屋中,阿爹兄长已经摆好了膳食,摆了满满一桌子,等着她吃。

  她满心的舒畅,就仿佛躺在了柔软的云朵中,甚至觉得这个世间全都在围绕着她转。

  这个时候会羡慕德宁公主吗?会嫉妒别人拥有的疼爱吗?

  她谁都不羡慕,此时此刻她所拥有的,便是世间最好的。

  阿妩刚走到堂屋,宁大郎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盒子,那盒子是掐丝珐琅的,在宫廷中自然并不稀罕,不过于宁家这样的人家来说,简直是罕见的好物。

  宁大郎打开来,给阿妩看:“阿妩,快看,喜欢吗?”

  阿妩凑过去看,却见里面都是异域之风的头面,有带着金嵌玛瑙摩羯纹戒指,有带有铭文的金手镯,另外竟然也有一个坠儿,是红剌子石的!

  阿妩惊喜万分,不敢置信:“这么多?”

  金头面,哪怕在海外都是很贵重的,他们怎么弄了这么多!

  还有这红剌子石,更是稀罕物了!

  这可真是发财了?

  宁二郎便笑了:“阿妩不知,这次我们在海外买了一批货,都是胡椒,这胡椒我们买的价钱低,一两白银可以买一百斤,可是这胡椒运到大晖后,一斤可以卖十几两银子,便是给官府抽成后,我们依然赚了很多!”

  阿妩听着,简直笑出声:“竟赚这么多。”

  听那意思,竟是千倍的利呢!

  不过海外经商原是如此,利润惊人,只是这其中太多艰难,要置办船只,要远航,要经历海上种种险阻,跑到原产地,人生地不熟之处顺利购置到货品,之后再运回来,运回来时还得防着海寇,若是一个大意,别说货,便是人命都搭进去了!

  自己父兄能顺利回来,赚了大钱,这是交上好运了。

  阿妩便取了那红剌子石的坠儿给自己戴上。

  景熙帝曾经送给自己许多,后来她和德宁公主要好了,她当然可以随便戴,但是她却并不愿意戴了。

  现在,她家阿爹和阿兄也给她买了红剌子的首饰,虽然成色并不如皇帝的,但也很好看。

  阿妩戴上去后,怎么看怎么好看。

  旁边宁家几位郎君围着自己妹妹端详,沐浴过后,面上粉扑扑的,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和几年前也没什么差别,还是那么一个娇憨可人的妹妹,当下揉揉她的脑袋,拉着她的手,恨不得把她抱在怀中。

  叶寒也重新沐浴过了,于是是一家人坐在那里用膳。

  这么吃着间,自然也说起这几年各自的经历。

  原来阿爹和几位兄长出海之后,便遭遇海寇,险些死于非命,幸好父子四人互相扶持着侥幸逃了,逃命后流落到了爪哇国附近的一处偏僻所在。

  当时所有的银钱本钱都没了,为了谋生,他们父子只能在码头做苦力,努力挣了银子,之后慢慢地积攒着,又去了别处,开始试着倒腾些货品来。

  最后积攒了本钱,终于购置到了船只,便买了犀牙、珊瑚、玛瑙、鼊皮以及大量的胡椒,偷偷运回来,绕过了海寇,这才终于回来。

  这话说来简单,其实一来一去,竟是三年光阴了。

  阿妩听着,道:“阿爹和兄长们经商艰难,也是因为我们大晖和海上诸国不通商船,又有海禁,所以一路行来千难万难,但以后倒是不必怕了,朝廷放开海禁,我们又和诸国都有了通商协定,只要回帆时由官府进行抽解,便能正经卖货,不必东躲西藏了。”

  她说这话,本就是顺嘴一说,谁知宁家父子听了意外不已:“阿妩怎么知道的?”

  要知道这是大消息,他们也是接触着海船消息灵通才知道,可阿妩怎么知道的。

  阿妩看父亲阿兄都惊诧,自己也是意外,还没传出去消息吗?

  旁边叶寒自然明白其中缘故,不过他见阿妩不想提,也就道:“外面是有些传闻,阿妩也是听说的。”

  宁家父子也就说起来通商以及官府的抽解,这次他们挣钱了,也给官府抽解了。

  其实官府要抽成不怕,怕的是没规矩,说不清道不明的,如今放开海禁,有例可依就不怕了。

  宁家父子又说起接下来打算,要去城里,要开一个铺子,雇几个伙计,说如今临海的舰船厂也在造船,听说寻常百姓也可以购置船只,不过只能购买两百料的舰船,且需要申请批文,那批文不容易拿到,怕是有的等了。

  阿妩便笑起来:“开铺子?极好,阿妩如今也学会记账,到时候阿爹哥哥做买卖,我就算账!”

  宁三郎一听,惊喜:“阿妩越发出息了!”

  宁二郎却提起来,原来这次他们自海外归来,不但带了各样货品,还带了一些苗圃。

  他们曾经滞留在吕宋一带,这吕宋在前朝时唤作麻逸,昔年也曾奉大晖为宗主国,后来佛朗机入侵吕宋,占领吕宋,因当时佛朗机常患粮米不足,便从遥远海外引用了一种庄稼,唤作番薯的,那番薯耐旱易活,生熟可食。

  宁家父子几个便偷偷揣了几截番薯苗,想着回来种植,历经千辛万苦,倒是带回来了,如今已经在院落中栽培,眼看着长势喜人。

  阿妩听父子几个说起这番薯的详细,倒是惊讶,她想起那一日御书房中,景熙帝所说过的话,关于盛世的,关于粮米的。

  她蹙眉想了好一番:“若是能够栽培,就此推广开来,岂不是大家不必烦恼粮米了?”

  宁二郎:“本就是这么想的,只是到底能不能成,还未可知呢。”

  一时又说起别的,一家子热火朝天的,不过就在说笑中,宁荫槐看着女儿,也是心痛。

上一篇:娘娘颇得圣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