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王不在家
这次阿妩回来明显感觉身量更高了,容貌越发出挑,眉眼间更添几分娇艳,这让宁荫槐隐隐感觉到,自己女儿必是经历了一些事,应是有了郎君吧……
只是女儿一直不曾提及,他难免往坏处想了,这郎君自然不是叶寒,或许也不是什么正经婚配。
其实想想也是,像阿妩这样娇美女子,离开父兄的庇护,便是遭遇了什么,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他此时并不愿意直接问起,免得引了伤心罢了。
用膳之后一家子又牵着手说了番话,宁大郎唯恐妹妹劳累,便让她先行歇息,好不容易回到家,早就累得要命,赶紧睡一觉。
宁大郎又道:“等妹妹睡好了,我们兄弟几个陪着妹妹去街道上,看妹妹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你买,如今阿兄有的是银子,你便是买一屋子我们都有钱!”
阿妩听得心花怒放:“好,等晚间时候我们去街道上看,最好买一些新鲜的鱼虾烤了吃。”
宁大郎见妹妹说笑间娇软可人,一时心都要醉了,想到妹妹可能的遭遇更是心痛难当,连忙轻声哄着道:“快,去睡吧。”
阿妩走进兄长们为自己准备好的闺房,一进去便看到,这床榻,这被褥都是簇新的,是这里能买到的最好的了,而且床榻旁竟然还挂了香囊!
阿妩拿过来那香囊闻了闻,知道这是海外带来的,之前在琅华殿就有,味道差不多,听说是贡品,反正不容易得到,结果回到家,父兄竟然给自己用上了。
……这必是不舍得卖,好东西都留着给自己用。
她躺在榻上,闻着这轻淡的香,感受着被褥的柔软,心里却想着,几位兄长都是大男人,素来粗糙的,如今能想得如此周到也是不容易,想必早早便为自己准备了。
固然这家常物件怎么拼命布置也不如皇室的讲究,可阿妩就是觉得好。
回到家中见到亲人,她的心是踏实的,再也不怕了,没有人会要她殉葬,没有人会扼住她的颈子,更没有人把她送给贵人。
她永远不必惧怕谁会变心背叛了她,更不需要刻意讨好,虚以委蛇。
这么想着,她摸了摸藏在衣襟中的扳指。
其实事到如今,她也明白,那一日在御书房中看舆图时,这个男人便知道了,知道她的家乡已经成为一片沙滩,早就没了。
可他当时并没有言明,似乎那时候的他眼底还有一丝悲悯。
他不愿意戳穿自己的梦想。
之后,自己父兄归来了,他应该是得了消息,才要叶寒送自己回来的。
想起这些,她未尝不感动。
她也隐隐感觉,他做这些不是真的放下,而是满足自己所有的愿望,当自己得到极致的满足后,才开始释然,才可能回头。
可是,她终究不能忘记过去的一些片段……
以至于后来无论他对自己多么珍惜,哪怕他跪在她面前把心肝捧给她,她都觉得,不过贪图她美色罢了。
其实她也知道自己想歪了,钻了牛角尖,可是她一时半刻,却是做不到。
她摩挲着那扳指,玉扳指本来是沁凉的,但因为日夜熨帖着自己身子,便也暖和起来了。
玉扳指能捂热,那人心呢?
她闭上眼睛,用脸颊轻贴着锦枕,心里酸楚又绵软。
她经历了这么多事,但是情爱上到底是懵懂的,又有些钻牛角尖儿,如今有了家人,心里踏实下来,再回想这些,竟别有一番滋味。
不过最后也只是轻轻喟叹一声。
过去的那些其实并不重要,如今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她回到家了,有父兄疼爱,要踏踏实实陪着家人,也享受着家人的陪伴,要把过去失去的几年补回来。
***********
此时的宁家父子四人正围着叶寒逼问,阿妩经历了三年的颠沛流离,这其间经历了什么,他们都不愿意问阿妩,免得引起她的伤心,可是怎么也要知道的,再是揪心他们也必须知道。
叶寒其实并不想说,不过面对宁家父子的逼问,他到底是把事情经过大致说了。
可以说,在叶寒开口前,宁家父子也想过最不济的可能,比如流落烟花之类的。
大家已经深吸口气,抱着最惨的心思。
不过当叶寒说完后,宁家父子四人依然被震惊到了。
宁大郎:“你是说……皇帝?就是皇都那位天子,皇帝?”
叶寒点头:“是,这次就是皇帝放我们离开的,所以之前官府通知阿妩即将回来,应该也是他吩咐下来的。”
宁三郎拧着眉:“你意思是,几个月前,天子喜得龙凤双子,大赦天下,当时生下那对皇嗣的,是阿妩?”
第95章 他突然出现了
天子得龙凤双子, 大赦天下时,他们虽然依然在海外,但也得到消息, 知道大晖帝王添丁进口, 海外同喜。
他们听了后也只是听了, 毕竟距离他们很遥远的事,万没想到, 生孩子的竟然是自己妹妹?
叶寒:“是。”
宁二郎却问道:“那太子, 太子那里——”
对此, 叶寒也不好多说什么:“阿妩对此并无牵挂,太子已经是前一茬的事了。”
太子还帮着老皇帝捉拿自己,父子倒是齐心协力。
但阿妩和太子早无瓜葛,看来是断了。
宁家几位郎君脸色有些铁青, 这听起来太乱了。
宁大郎又问:“如此说来, 最可恨的便是镇安侯了!”
宁二郎:“对, 那个陆允鉴, 竟然如此对待阿妩!”
宁荫槐阴沉着脸, 盯着窗外的天:“没有什么最可恨, 一个个都不是好东西。”
宁三郎一想也对, 自己妹妹短短三年时间, 竟经历了这么多!
关键是, 先侍子,再侍父, 这都叫什么事?
一时之间, 房中沉默了,宁大郎眼圈红了,宁二郎低头皱眉。
宁三郎握着拳头:“妹妹竟遭此屈辱, 我们若不为她报仇雪恨,岂为男儿,我去和他们拼了!”
说完人就往外冲,宁大郎赶紧抓住他:“你去找哪个?”
宁三郎:“皇帝和太子天高皇帝远,我们想杀都杀不得,那个镇安侯府的陆允鉴不就在东海吗,听说他投了海寇,我们先杀了他给妹妹出气!”
宁荫槐冷冷地道:“你闹什么闹?那人昔日贵为镇安侯,统领东海前艘战舰,如今便是投身海寇,身边也是侍卫如云,你又凭什么能去杀了人家?你往日见了海寇不是躲着做吗,怎么今日竟有胆量去杀海寇了?”
宁三郎一时无言,他确实不敢招惹海寇。
旁边叶寒听着,却是说起景熙帝对镇安侯府的种种,以及他们过往的恩怨。
他没说明的是,以景熙帝对阿妩的疼爱,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陆允鉴,必是要将他碎尸万段了。
只是这涉及太多复杂过往,也不便多说了。
此时宁三郎望向自己父亲:“阿爹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难道我等就吃了这哑巴亏,硬憋着不成?”
宁三郎此话一出,房舍中一下子安静下来。
宁荫槐眯起眼,透过窗户,他看着外面的阳光。
他当然明白,自己千娇百宠的女儿是受了大委屈的,不过此时他的反应却格外平淡。
在大晖任何人看来,一个女子先侍子,再侍父,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会引以为耻。
但是宁荫槐自小读万卷书,又曾经游历海外诸国,所以就这件事来说,他并不在意。
比起流落烟花巷,比如遇到强梁流入匪寇之中,女儿如今的遭遇也还算能接受,不就是三个男人吗?
所以宁荫槐冷静而隐忍地接受了这一切。
人生于世自然会世俗风气影响,宁荫槐有此想法,也是因为此地风气。
万牛山一带旧俗,女子居家缝补,侍奉老幼,男子则外出渔猎行商。男子归家将赚取财物交付妻室,由妻子掌理家计,他们世代如此,经年累月下来,竟多少有些母系之风。
甚至有些男子回到家中,知道家中娘子已经怀上身孕,或者已经生了一胎,大多也就认了,左右是挂在自己名下的子嗣,又有什么可或者不可?
只要娘子在家安心抚养幼儿,并赡养老人,倒也不必如此苛求。
所谓穷义夫,富节妇,那些富足权贵之家才有余资讲究什么贞操,并衍生出许多大道理来,若是人都要穷死了,谁还讲究这个?
所以风俗传统也和当地的经济民生有关,这样的日子延续了数百年,大家也就习惯了。
其实就宁荫槐所想,皇都附近的州府,最重儒家之说,尚贞洁烈女,越是远离皇都,这些束缚越为松散,各地自有各地风俗民情。
如今听得女儿这番经历,他更多关注于女儿的心思。
比如她流转于这三个男人间,有没有遭受什么大罪过,有没有被太多逼迫,以后是什么打算?
至于报复,心里自然也想报复的,可是他也明白,这三个男人,一个是东海陆家的嫡子,掌控东海水师,投靠海寇后,俨然东海一霸,一个是当今的储君,另外一个更是九五至尊的帝王。
这些人随便伸出一根手指头,都能把他们一家子直接碾碎。
面对这样的人家,又何谈报复?
他们父子四人冲过去,不过是白白葬送性命,最后反而惹得女儿越发无依无靠。
所以在这么一番思量之后,他沉着脸,很是平淡地扫过几个儿子,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把这个事记在心里,但是现如今最要紧的还是要照顾好阿妩,安抚好她的心思,陪着她自过去的伤痛中走出,要让她过着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他略想了想:“至于以后要不要嫁人,看她的心思吧。”
宁大郎听得,自然赞同,宁二郎皱眉,不过也没说什么,宁三郎心中不甘,攥着拳头,勉强忍耐下了。
旁边的叶寒道:“宁叔,我和阿妩自小一起长大,又曾经有过婚约,这三年分离,我心里对她一直念念不忘,如今我们重新相聚,若是阿妩愿意,我自当迎娶她,以后也会对她呵护一生。”
宁大郎听这话,犹豫了下。
宁二郎道:“你我兄弟,我自是信你,不过——”
他略想了想:“阿妩招惹的那几个男人并不是好相与的,我怕牵连了你。”
宁荫槐:“二郎说的是,此事不必急在一时,可从长计议。”
叶寒听这话,却是单膝跪下,掷地有声地道:“我和阿妩经历九死一生,如今若有机会,我们便是做一日夫妻也都愿意,又谈何连累?况且皇帝既愿意放我们离开,想必也是默许了,他若出尔反尔,我和阿妩已经成亲,或许还能阻他一二。”
对此,宁荫槐依然没松口:“阿寒,我知道你对阿妩的心意,不过阿妩刚刚回来,我们也不急于让她出嫁,凡事慢慢来吧。”
叶寒低下头,咬牙道:“阿叔,好,我明白了。”
待到叶寒先去歇息,父子四人又是一番商议。
父子四人都认为,阿妩嫁不嫁人倒也没什么要紧,一家子好好做买卖,自然能养着女儿,只是要处处小心,可不能戳了阿妩心里的痛楚。
其实叶寒自然是极好,父子四人都信得过,他也对阿妩好,可也得看阿妩心里是不是有什么牵挂,之后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