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袖里春
“还请姑娘到偏殿等着,奴婢去通报小爷。”
话音未落,远远隔着窗户,隐约传来一男一女的笑闹声。
“小爷,这局棋您输了。”荷回侧耳细听,发觉竟是姚司司的声音。
“你说,罚什么。”
“臣没想好。”
“好姑娘,我同你讲个笑话听,如何?话说从前黄山下有个老汉......”
小宫女见荷回跟木头似的杵在那里,心中不满,转身催促,“沈姑娘?”
荷回回过神来,愣愣点头,心头却浮现一丝疑惑。
是她幻听了不成,怎么里头那人的声音,听着那样耳熟,像是在哪里听过似的。
提裙上两级台阶,忽然心头一跳,住了脚,猛然回头。
恰巧这时,宁王微往前探身,去剐姚司司的翘鼻,一张带笑的侧脸透过半开的窗棂,准确落入荷回瞳孔。
荷回渐渐睁大双眼,手中食盒险些脱落。
她想起来了。
是那位在月余前,助她脱险的恩人。
第4章
再遇。
太素殿里,窗户半开,和风酥酥,扑在面颊上,带来阵阵月季花香。
姚司司捡起一枚黑子搁在紫檀棋盘上,指尖葱葱,阳光一照,莹莹如美玉光华,瞧得宁王心漏了两拍。
“小爷可欢喜些了?”
听她如此说,李元净刚扬起的唇角瞬间又落回去,随手将两人间放置棋盘的矮桌移开,脑袋枕在美人膝上。
姚司司有些羞恼,“小爷越矩了,叫人家瞧见......”
李元净心疼她如此小心,拉过她的手,刚想叫她别怕,挣扎片刻,最终还是起了身。
想起两个时辰前,在玉熙宫里站着的那半炷香,李元净仍觉心有余悸,腿肚子下意识打颤。
他从未见自己的父皇如此生气的模样。
可他又无从辩白。
自己主持的殿试,竟出现考题泄密这样的大事,着实是叫他始料未及,只是被父皇训斥一顿,暂且罢掉在朝中的职务,已经是意外之喜。
只是到底连累了自己的老师们,如今他们被罢官在家,自己的势力大不如前,若非自己是独子,无兄弟来争,如今怕要更惨。
前些时日刚因为插手后宫之事被父皇敲打,如今又......
李元净想起皇帝望着他时那道失望的眼神,心下惴惴不安。
自己虽是父皇唯一的儿子,又蒙他积年教诲,将来必得继承大统,然太子之位到底没在他手心里攥着,父皇春秋鼎盛,难保将来不会为他添几个皇弟,若自己早早失了圣心,到底不妙。
姚司司见他一脸愁容,宽慰道:“皇爷不过一时气恼罢了,过些日子就会好的,小爷不必忧心。”
李元净想想也是,父皇一向厚待自己,想必也不会一直生他的气,过些日子就会好的。
于是朝姚司司笑起来,“有你在,我的心总是能安。”
想起万寿殿里那个乡下丫头,又蹙起眉头,“只是我无能,不能说服皇祖母,叫你当我的王妃,倒让个不三不四的人进来,占了你的位置。”
上回本能将那沈
荷回赶出宫去,只是李明福这厮办事实在不力,没能将差事办好不说,还差点将他连累了进去,受了父皇好一顿数落。
幸好他机灵,提前将王女史赶出宫去,又封了李明福的口,否则少不得要查到姚司司身上去,没得连累了她。
如今父皇回京,又在西苑里管着他,往后再冲沈荷回下手便难了。
想到这里,李元净少不得有些烦躁。
没成想他这番言论却叫姚司司眼圈发红,慌忙捂着他唇道:“小爷若还稀罕我这条命,往后就再别说这样的话。”
李元净被她的眼泪弄得心如刀绞,说,“我省得,你别哭。”
姚司司别过脸去劝他,“沈姑娘挺好的,小爷别错看了人家。”
李元净冷哼一声,“满身的乡气,木头一样的人,有什么好的,也就皇祖母稀罕,父皇还没见过呢,等他见了,必定也不喜欢。”
“这也不一定,陛下的心思谁又能猜得透。”提起皇帝,姚司司掀起眼帘,“说起这个,我差点忘了,过些日子就是万寿节,小爷可想好要准备什么寿礼给圣上?”
李元净摇头,“未曾。”
姚司司略有些嗔怪地望着他,“如此大事,小爷该早做准备才是,若是一个不好,寿礼送得皇爷不舒心,那可是大罪。”
原本还在头疼送什么寿礼的李元净听到她后半句话,似被点醒什么,腾的一下坐直身体,双眼发亮。
“怎么了,小爷。”姚司司拿扇子为他扇风,恍若未觉。
李元净下榻,摆手道:“无事,司司,你先回去,我去瞧瞧太后。”
父皇不许他插手后宫之事,可若是那丫头主动在他的万寿节上失仪,惹恼了他老人家,那就与他不相干了。
连衣裳都没换,快步出了殿门,见到庭院中荷回的身影时,明显愣了一下。
小宫女唤他,“小爷,沈姑娘给您做了吃食,您看......”
李元净如今心情好,想着反正往后多半也见不到这烦人的柴头了,于是乎,竟觉得荷回今日比往日顺眼许多,破天荒头一次对她露出一抹微笑,那笑带着浓浓嘲讽,淡淡叹息。
其实荷回生得并不差,若正常入宫,不非要当王妃的话,他倒挺乐意赏她个侍妾当当。
可惜了。
然而很显然,荷回并没读懂他的心思,只是被他的一番表现震住,久久未曾回过神来。
宁王。
冲她笑了。
荷回睁大眼睛,转头望天。
姚朱说得对,最近的日头,当真是从西边升起来的。
在听见宁王声音,瞧见他容貌后,荷回便一直沉浸在关于那晚的回忆中,以至于并未听见他们之后的谈话。
音色是有些相像,只不过比那夜听到的清亮些,不如那夜醇厚。
在宁王出来之前,她还有些怀疑,是不是她认错人了,毕竟宁王从来对她不假辞色,哪里会好心助她脱险,不趁机将她踹进太液池都算他大发慈悲。
难不成是那夜天太黑,他没认出她来?
正迷惘间,宁王出来,对她笑了笑。
荷回直直望着他,险些要将他盯出个洞来,只觉得从身形到五官,越看越觉得像,即便那夜她只隐隐瞧见一个模糊的轮廓,根本没瞧见那帮她之人究竟是何模样。
是他吧,否则他对自己笑什么呢。
然而有些事终究要确认过才放心,正要拦住宁王询问清楚,却发觉他早早便在宫人簇拥下离去,已然没了影子。
荷回不免失望。
正气馁间,忽察觉身后站着一人,一瞧,却是姚司司。
想着自己打搅了她同宁王的相会,荷回有些不好意思,十分自然地将手中食盒抬起,问,“我做了荷包饭,姚女史,你吃吗?”
姚司司似乎愣了片刻,不过很快便将神色恢复如初,嘴角泛起合宜的微笑,“多谢姑娘,臣已经用过了。”
她对荷回的出现,既无惊讶,也无伤感,言辞得体,叫人如沐春风。
“不过姑娘。”姚司司忽然再次开口。
荷回抬头。
姚司司望着她,说:“宫里的主子们,尤其是太后、皇爷、小爷,他们的吃食都是由光禄寺采买,尚膳监烹调,再由尚食局的女官们试膳之后,方可入口,一道程序都不能错。”
她声音轻柔,却言辞犀利地指出荷回的言行失误之处。
“所以。”姚司司道:“您今日的这顿饭,便是小爷未曾出去,也是用不上的。”
荷回愣愣点头,随即脸颊发烫,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站了片刻,抱着食盒落荒而逃。
-
玉熙宫西暖阁内,皇帝正在批阅奏章
。
一摞摞的奏章
在矮桌上堆成高山,险些要将人淹没,以至于王植掀帘进来,手上东西没处搁,只好放在不远处紫檀圆桌上。
“淑妃送回去了?”
“是。”王植道:“娘娘知道主子在处理朝务,不敢打扰主子,在外头站了好些时候,说了好些要奴婢们好好照顾主子身子的话。”
皇帝连头都没抬,“只说这些?”
“主子耳聪目明。”王植犹豫片刻,还是道:“娘娘还私下朝奴婢打听了些宁王殿下的消息,说殿下年纪小,自小没生母在眼前照看着,难免行差踏错。”
淑妃说话滴水不漏,全然是以一个庶母的身份在感叹孩子不懂事,别的再没多嘴,叫人寻不出她的错来。
皇帝将御笔放在三彩芙蓉晶石云纹笔架上,小小‘啪嗒’一声,却惊得王植眼皮跳了跳。
科考舞弊一案,有萧家旁支子弟参与其中,也难怪淑妃这样忙慌赶来,明着是替宁王求情,实则是在旁敲侧击打探消息。
“朕记得几日前织造局新从江南进上来一批织金缂丝。”皇帝已然重新拿起御笔,声音轻缓沉稳,“叫淑妃派人去挑几匹,交给尚服局做衣裳。”
王植称是,看来主子对淑妃,还是有些情分在的。
明面上是赏东西,实则是告诉淑妃,科举舞弊一事,不会牵连到她父兄,叫她安心。
聪明人之间打交道,就是如此,权衡利弊,互相试探,话从来不明说,对方随便一个眼神,意思就明白了。
只是这样过日子,难免会觉得累,就比如现下,虽然皇帝不说,但王植还是从他微皱的眉眼间瞧出一丝无聊与烦闷,只是这种感觉稍纵即逝,不过眨眼的功夫,皇帝的神色便恢复如常,仿似方才的一切都不过是他的一场幻觉。
皇帝立志要做明君,可这明君哪里是容易做的,尸山血海里翻滚不说,好容易回鸾,就得赶紧收拾小辈儿不小心闯出的烂摊子,没日没夜地批阅奏章
,同阁臣商量治国之策,连个打盹儿的时候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