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98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最终,双方的博弈都没有尽全功。

  娘娘没有下罪己诏为这场火灾担责,但身为心腹的邱鸿振和内务府总管都被贬出京。

  四月,丁景焕上折子,提议让太后和天子摆驾苍州行宫,在苍州行宫里庆祝千秋节。

  太后批准了这道折子,却出人意料地将文盛安和陈浩言留在了京师,由她带着天子和一众朝臣前往苍州。

  七月,千秋节一过,太后就带着天子和他们几人微服前往苍州城。

  苍州城是苍州最繁华的城镇,也是苍州各大世家汇聚之地。

  清河崔氏与苍州城周家世代交好,常有通婚。

  出身清河崔氏的刑部尚书崔明,就娶了周族长的幼妹,周成弘的三姑母。

  左都御史陈浩言,与刑部尚书崔明是连襟,娶的是周族长的长姐,周成弘的大姑母。

  正是因为上头有这样两个权势滔天的姑父,周成弘在苍州城横行霸道这么久,都没有人敢真正追究他的罪过。

  对于高家村的事情,以及周家的所作所为,崔明和陈浩言两人到底知不知情,又是否真的牵扯其中,重要吗?

  一点儿都不重要。

  身为刑部尚书,不能好好约束自己的族人,自己的堂弟断案糊涂,是非不分,包庇亲眷,还有何颜面继续担任刑部尚书一职?

  身为左都御史,负有监察百官的任务,三年前曾陪同妻子回了趟苍州城,在周家住了一个月,却没能监察到周家的罪行,自然也算失职,又如何能继续执掌都察院,挑起辅政之责?

  这两人,都是老师在朝中坚定的盟友。

  兴泰殿大火,致使娘娘的两名心腹被贬出京。

  如今兴泰殿还未重建完毕,娘娘对老师的反击就先一步到了!

第120章 《霍翎微服私访记》之请……

  平静的海面才刚掀起一丝波澜,宋叙就已经窥见了一股风雨欲来之势。

  他的反应称得上是十分敏锐,这名自称“高家村村长”的老者一出现,他就看穿了霍翎、无锋和丁景焕联手布下的后招。

  如果宋叙没有猜错的话,这个计划应该是由娘娘主导,而无锋和丁景焕,都是知情人。

  高家村的案子过去了七八年,早已掩埋在岁月中,却突然被人翻出来,还直达天听,这定然是暗卫的功劳。

  而丁景焕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关键。

  他是负责取代崔照,坐镇府衙断案之人。

  丁景焕嫉恶如仇,断案如神,有娘娘撑腰,就算这个案子背后牵扯到的利益错综复杂,他也能查得一清二楚。

  反观宋叙自己……

  宋叙唇角逸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同样是跟随在侧的臣子,他这一回算得上是彻头彻尾的旁观者。娘娘会带上他,更多的应该还是为了让他教导天子,陪同天子游历。

  就在这时,宋叙对上了霍翎突然抬起的视线。

  他微微一愣,知道自己方才走神得厉害,盯着娘娘的时间过长,被娘娘察觉到了。

  宋叙略有些狼狈地移开眼。

  霍翎没有计较他的些许冒犯,平静道:“这一回,丁景焕的名声,怕是不止于京师了。”

  宋叙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情,跟着开了个玩笑:“想必再过一段时间,苍州坊间就要有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戏文了。当然,有关娘娘微服私访的戏文也是少不了的。”

  他看懂了娘娘的布局,也知道这是娘娘对老师的反击,但宋叙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静静看着事态朝着既定的轨迹发展。

  娘娘已经落子,老师只能接招。

  霍翎笑道:“得让人留心一下。若是出了戏文,我就带着陛下去凑个热闹。”

  以宋叙的才智,就算一开始被蒙在鼓里,现在也该察觉出端倪了。

  从新帝登基、太后摄政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

  这六年时间里,她一点点消化手中的势力,笼络朝中重臣,提拔年轻官员,不再像最初掌权时那般,在朝中毫无根基。

  当她羽翼已丰,三位辅政大臣的存在,就显得太过碍手碍脚了。

  如果说文盛安和陈浩言,能像陆杭一样知情识趣,那霍翎自然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计较太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她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文盛安和陈浩言对她的掣肘也越来越大。

  有些政策,明明是于国于民有利,却因为彼此立场不同,在提出之初,就遭遇了重重阻碍。

  别说落实了,商量来商量去,过了几个月,都还停留在纸面上。

  今年三月份,有关兴泰殿雷火的争执,更是让霍翎下定了决心——

  她要收权。

  三位辅政大臣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她想要强化手中的权势,提高在朝中的威望,就必须要和文盛安、陈浩言正面碰一碰。

  正好在那个时候,驻守在苍州的暗卫查到了高家村一事。

  无锋这个暗卫首领收到情报,第一时间进宫禀报。

  霍翎理清案情背后的利益牵扯后,才有了丁景焕上折子,提议摆驾苍州行宫之事。

  在最初的计划里,没有刘氏,没有祝婉,也没有无锋和周成弘的争执。

  大戏原本是从高村长击鼓鸣冤,以民告官拉开帷幕的。

  但霍翎一行人才入苍州城,就巧遇了祝婉。

  今天一天的时间里,先是开堂审理祝婉的案子,又开堂审理刘氏的案子,再到无锋和周成弘前来府衙,霍翎摘下帷帽,主动暴露身份——

  一个接着一个的案子,看得人目不暇接,也将崔照的无能和周家的猖狂彻底暴露在众人的眼皮底下。

  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时机了。

  本应在几日后才执行的计划,也可以提前行动。

  ——高村长以民告官,是今天的第四起案子,也是整场大戏的最高潮!

  因为此案牵扯颇广,丁景焕在收下高村长的状词后,没有立刻开堂,而是宣布道:如今天色已晚,他需要派人好好彻查高家村的案子,等到五日后的巳时,再开堂审理此案。

  丁景焕道:“大家可以奔走四方,广而告之,届时,本官欢迎苍州城的老百姓都来府衙旁听。”

  有个胆子比较大的老百姓,看丁景焕没什么官架子,就回了一句:“丁大人,府衙太小了,可挤不下这么多老百姓。”

  丁景焕笑道:“那我就在府衙外头搭个台子,保证让大家来了都能瞧见。”

  那人没想到丁景焕会这么好说话,又紧张又兴奋:“那敢情好,我那天一定带着我家娘子和孩子过来。”

  总之,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丁景焕也顺利接管了苍州府衙。

  晚霞染红整座苍州城,黑暗一点点侵吞着天地,府衙外头挂上了照明用的灯笼,用暖黄色的烛火驱散黑暗。

  旁听案情的老百姓一边激动说着方才的见闻,一边走出府衙,准备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赶回家。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几辆华贵的马车,匆匆向府衙驶来。

  有人一眼就认了出来:“嘶,这不是崔家的马车吗。”

  “何止是崔家。你注意看,最后面跟着的那两辆,是周家的马车。”

  “他们怎么在这个时候来府衙……”

  还能是为了什么。

  崔照当了这么多年的苍州知府,身边还是有一二心腹的。

  在霍翎主动暴露身份后,就有心腹悄悄溜出府衙,去向崔、周两家报信。

  崔族长和周族长听了心腹的禀报,惊得冷汗直冒,都知道大祸要临头了。

  他们不敢耽搁,第一时间赶来府衙请罪。

  周族长还带来了好几箱金银元宝,想全部送给无锋,向无锋赔罪。

  这些金银

  元宝的价值,远远超过一万两。

  无锋只收下了一箱金元宝。

  折算一下价格,差不多等同于一万两。

  周族长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请无锋收下其余几箱元宝。

  周成弘是他膝下唯一的儿子,自小被宠得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太后和陛下,怕是性命不保。

  当然,事已至此,周族长不敢奢求还能保住周成弘的性命,他现在只希望太后娘娘的怒火不要波及太广。

  但是,这可能吗?

  霍翎没有直接派兵拿下整个周家,不是有意高抬贵手,而是在等五日后明正典刑。

  这一箱金元宝,无锋也没有私吞,而是按照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全部献给了霍翎。

  “这笔钱正好能用来创办慈幼局。”

  区区一万两,霍翎还不会放在心上,就算无锋全都收入囊中,她也顶多一笑。

  这又不是什么不义之财。

  但无锋有心将其用于慈幼局,霍翎也就笑纳了。

  “等回到京师以后,哀家允你进入皇家宝库,重新挑选一柄趁手的宝剑。”

  无锋眼睛大亮,这一箱金元宝果然是献对了。

  能被珍藏在皇家宝库里的,绝对都是青史留名的绝世宝剑。

  至于外头跪着的崔族长和周族长,压根无人在意。想跪就跪吧,等跪晕以后再命人抬走就是了。

  天色一暗一明,一夜过去,在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下,原本平静的苍州城顿时掀起千层浪。

  四起案子在苍州城传得沸沸扬扬。

  酒楼茶馆里的说书人,不再说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纷纷讲述这四起案子的内情。

  就连瓦舍里的戏班子,也都琢磨着要不要将这四起案子改编成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