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17章

作者:大白牙牙牙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太后手上的权力,终究会交还于陛下。

  文盛安看着这个聪慧却有些天真的学生,忍不住笑了一下,眼中似有悲意。

  “你自幼聪慧,我早就没什么能指点你的了。师徒一场,我再给你一个忠告——至尊母子,与寻常人家的母子,岂能一样?你所看到的太后和陛下的关系,也许只是太后想让你看到的。”

  娘娘只有陛下一个孩子。

  但娘娘是君父,陛下却非太子。

  国朝可以有二十年不掌权的太子,焉有二十年不亲政的天子?

  这回沉默的人,轮到宋叙。

  “罢了。罢了。”

  文盛安的笑容里,有几分苦涩,几分落寞,却也有几分释然。

  “我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顶多只能守成,孙子里倒是有资质不错的,但还需要多加磨砺。

  “不要听你师兄的。我的事情已成定局,不用为我说情,但可以上一道折子声援我。如此一来,待我离开京师,我手中的一部分人脉和势力,可以名正言顺由你接掌。”

  宋叙愕然:“老师……”

  “我把这些人留给你,是希望你能多回护陛下一些。”

  文盛安不愿与宋叙多说。

  他扶着座椅扶手,慢慢站了起来,站定时,身体还轻晃了一下,仿佛不堪重负。

  不等宋叙伸手去扶,他就站定了身形,一步接着一步,迎着午后的斜阳,稳稳走出书房。

  天狩八年九月,文盛安以一道致仕折子,结束了朝中长达三个月的纷争。

  ***

  要说文盛安递了致仕折子上去,最高兴的人是谁。

  那自然是霍世鸣。

  斗了那么长时间,花了那么大力气,终于把文盛安扳倒了。

  他联合百官,把身为百官之首、辅政大臣的文盛安给扳倒了啊!

  这是何等扬眉吐气的事情!

  经此一遭,他在百官间的声望,也水涨船高,所过之处,颇有一呼百应的架势。

  怀着满腔的激动与亢奋,霍世鸣进了一趟宫,离开时,正好在宫道上和文盛安相遇。

  文盛安病情痊愈以后,就重新回衙门当差了。

  致仕折子已经递了上去,但只要致仕的请求一日未被批准,他就还是吏部尚书,隔三差五要进宫听差。

  “文尚书这是要去哪儿?”

  霍世鸣主动与文盛安打了个招呼,满脸笑容,若是让不知情的人看了,怕是要以为两人关系极好。

  两人都要出宫,这段路恰好同行。

  文盛安淡淡道:“回吏部。”

  霍世鸣其实不在乎文盛安的答案,只不过是为了找个话题搭话。

  寒暄一句,便直奔主题。

  “听说文尚书要致仕了?”

  文盛安瞥了眼霍世鸣,突然冷笑:“承恩公未免得意太早了。”

  霍世鸣只当这是文盛安败了以后恼羞成怒,不以为意。

  文盛安看出了他的满不在乎:“太后娘娘行事霸道,不满我多年,我想要继续在朝中立足,就必须要削弱太后娘娘的势力。”

  霍世鸣脚步一顿。

  他和文盛安不仅没有交情,还是政敌,结果文盛安突然对他说了这么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

  这未免也太惊悚了。

  文盛安无视了霍世鸣的视线,继续道:“吏部右侍郎上的那道折子,不会让承恩公伤筋动骨,顶多就是在娘娘和承恩公之间留下一道隔阂。娘娘和承恩公不够齐心,我方能在其中左右逢源。

  “但我不知道,承恩公如此积极主动地帮娘娘对付我,打的又是什么算盘?”

  难道没有他从中作梗,难道他倒下了,承恩公在燕西做的那些事情就能一笔勾销吗?

  承恩公不会真以为,帮助太后打倒了他,父女关系就能恢复如初,太后还能一如既往信任他、重用他吧?

  身为

  承恩公,执掌燕西十几万兵马;平定羌戎叛乱;在端王和柳国公意图谋反时,及时带兵赶到京师;在大穆入侵燕北时立下过大功……

  如今又联合百官驱逐了他这位辅政大臣,俨然一副太后党执牛耳者的架势。

  这样的声势,可比当年的柳国公,还要煊赫三分。

  父女之间,尚可忍让。

  君臣若此,焉能相安。

第132章 她这一生,已经无需证……

  每个人站的立场不同,所能看到的,所能想到的,截然不同。

  就如霍世鸣,已经被“联合百官扳倒文盛安”带来的声望冲昏了头脑。

  可要文盛安说,你一个承恩公,一个驻守在边境的武将,要这份声望做什么?

  和我保持一份私底下的默契,彼此敌对,又不下死手,难道不好吗?

  场上存在三方势力,才能彼此制衡。

  要是一方倒下,只剩下两方,原有的矛盾不仅不会因此消弭,还会因为共同敌人的消亡而愈发尖锐。

  虽然宫里还没有批复文盛安的致仕折子,但是文盛安已经开始和下属交接公务。

  那些跟着文盛安一起弹劾霍世鸣的朝臣,也都纷纷偃旗息鼓。

  霍翎捏着文盛安的致仕折子,冷眼观望了几天,发现文盛安并非以退为进,而是真的有几分已经认命的意思在。

  当然,不管文盛安是真的认命了,还是在以退为进,他上了这道致仕折子后,就再无回旋的可能。

  “宋叙都和文盛安聊了些什么,效果这么好。”

  以霍翎的心性,都免不了在私底下嘀咕几句。

  不过她并非那种会因为好奇,就窥探臣子私事的人。

  丁景焕就没有节操多了,缠着宋叙追问了好几天。

  宋叙守口如瓶,不肯多言。

  被问得烦了,宋叙才简单透露两句:“在我登门之前,老师已有隐退之意。并非是我劝动了老师。”

  他还没那么大的能耐。

  形势比人强,他的劝说,顶多就是让老师更早一点下定决心。

  ……

  当文盛安再一次进宫听差时,霍翎召见了他。

  九月的天气已经转冷,即使是精心伺候的御花园,也都显露出一丝独属于秋日的寂寥。

  “娘娘,文尚书到了。”

  崔弘益快步走进凉亭,向霍翎复命。

  霍翎抬起眼眸,打量着一板一眼行礼的文盛安,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几天没见,文尚书怎么老了这么多。”

  文盛安被这话噎了一下。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意志消沉了许多,但能当着他的面,大大咧咧说出口的,还真就只有太后娘娘了。

  文盛安憋了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是老了一些。让娘娘见笑了。”

  “你也一把年纪了,该多注意注意身体。”

  霍翎摇摇头,还好心地给文盛安出了主意。

  “上回和陆杭聊天时,听他说起,他夫人常用何首乌炖汤给他喝。他比你还年长两岁,只有鬓角少许花白,可见何首乌的疗效。”

  经过初时的错愕,文盛安也很快适应了霍翎说话的风格。

  他顺着霍翎的话道:“陆杭那家伙,一贯会保养。也许正因如此,我都要致仕了,他还能在朝堂上多干几年。”

  霍翎道:“这话让陆杭听到了,定要得意许久。你与他同朝为官多年,可从来都是你压他一头。”

  炉上温着水壶,文盛安挽了挽袖子,给自己倒了杯梨汁。

  他用双手捧着茶杯,感受着源源不断的热意,从掌心一路蔓延。

  “没什么压不压的。我曾被贬出京,也曾仕途艰难,不似他一路顺风顺水。”

  文盛安年轻时,是有名的刚直和执拗。

  要不是遇到了能欣赏他、也能容忍他的先帝,文盛安很难坐到如今的位置上。

  陆杭则更为圆滑。这样的特质,让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上位者,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两人围坐在炉边,说着话,喝着温热的梨汁,倒有几分午后交谈的闲情雅致在。

  只是,如果有人靠得近了,听到他们在聊些什么,才会发现所谓的“闲情雅致”,不过是错觉。

  文盛安道:“老臣知道,娘娘一直不喜我。”

  霍翎问:“你有哪一点,值得我欣赏?”

  文盛安问:“是因为当年我反对先帝立娘娘为后吗?”

  霍翎道:“反对先帝立我为后的人,多不胜数。你也就是比他们官职高了点儿罢了。况且,你们再怎么反对,我还是成了皇后。”

  文盛安问:“那是因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你不喜我,我又为何要对你抱有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