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99章

作者:妙鱼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励志人生 甜文 朝堂之上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如今皇帝肃正回来,如狄年这样的臣子都是信心大增,觉着皇帝已有明君之相。

  这样的想法维持没一个时辰,下朝后,皇帝回后寝用个早膳回来,朝臣们就发现,继东阁给皇后理商课提举司的事后,原来做为茶房的东配殿也清出来给皇后使了。

  宋提举和耿大有三日里有一日是要在东配殿里当差,回禀商课提举司的事外,再等着皇后分派后续的事项。

  另有一班四十许的麟卫们也会来此等着皇后差遣。

  皇后将宫务交给齐安、乐平三人协理,无特别的事,她都不往凤仪宫去了,齐安等有事都是往延华殿东阁来回。

  皇帝等于是将延华殿一分为二,他和皇后各占一边儿。

  于皇后进驻东阁时没强力阻拦,这会儿木已成舟,朝臣们只得咬牙接受了。

  知道是一回事,亲眼目睹是一回事,商课提举司成立不过一月,各地的商家都自发地来录报商册。

  吏部的官员估算了一下,皇帝私库里一年最少有二百多万两银子的进账。

  有这么些银子能添多少窟窿,朝臣们都是后悔无比。

  如今“藏富于民”的说法已是笑话一样,商户们自发地往商课提举司来申报,并且四处宣扬交商税后没了盘剥,利润反比之前厚许多。

  商户们都称颂皇后大义,皇后收商税之举才是真正的让利于民,皇后于商户之中已有贤后之名。

  元月十九,李宜锦于午间开始发作。

  稳婆和曹院判看过后,都认为早不了,今日一般是生不下。

  淑太妃只得稳下心来,又使人给崔兰愔送话,让她晚不了过去。

  崔兰愔有些坐不住,只皇帝过来用膳,又按着她歇了晌,才放她往鸾居宫去了。

  也是奇了,她过去陪淑太妃守在门口没多会儿,里头稳婆就说成了,半个时辰后,李宜锦就生了,是个六斤重的小子。

  端王喜得扒门直喊,“锦姐儿,咱们有儿子了,明儿我就上奏请封世子。”

  被淑太妃上去给了一掌,“边儿去吧,哪有这么小就请封的。”

  端王还以为她另有想法,跳起来道,“母妃,你疼锦姐儿是假的么……”

  淑太妃身边的彭姑姑实在看不下去,“有福不怕晚……”拉过端王附耳说了。

  端王才知怕孩子太小压不住福,一般人家最少都是等孩子两三岁才请封的。

  淑太妃懒得理他,她是个眼明心亮的,拉着崔兰愔的手谢道,“我们锦姐儿今儿生的这么顺当,是沾了皇后的福。”

  边上曹院判附和道,“这话不错,上回娘娘的姐姐生产,也是娘娘守着门坐了阵子,孩子风快就生下了。”

  淑太妃又是千恩万谢了,崔兰愔怀着身孕,也不敢多留人,小心再小心地给送出了鸾居宫。

  侄女儿平安生产,又得了大孙子,儿子也安于现状了,淑太妃已是心满意足,再没想奢求别的。

  第二日辰正的时候,皇帝使内侍来传端王过去。

  淑太妃以为端王背地里又做了什么,薅住他质问,“你个不惜福的,你又弄了什么鬼……”

  端王抻着脖子分辨道,“我天天守家里大门都不迈出去,我能做什么,母妃你再不松手,就勒死我了。”

  延华宫来传话的内侍觉着端王有些可怜,端王妃和淑太妃都是同皇后亲近的,他就提点了一嘴,“陛下这会儿心绪不坏。”

  淑太妃提着的心落回半截儿,知道内侍给这一句已是难得,是因着李宜锦同皇后交好,她没多问一句,张罗端王换了衣袍,目送他往延华殿去了。

  一柱香的功夫,端王喜出望外地回来,“母妃,陛下许了我差事,让我先做着光禄寺少卿,我品着意思,待我上手了,光禄寺卿也是使得的。”

  淑太妃被这巨大的惊喜砸得有些晕头转向,语不成声地问:“陛下……陛下是怎生说的?必是看在皇后的面上,你可给我记牢了。”

  “母妃不说我也知道。”端王不是笨的,这会儿已理出了大概,“该是皇后瞧我待锦姐儿不坏,在陛下面前提了几句。”

  淑太妃合掌道,“皇后真是咱家的大贵人,从锦姐儿和她交往上,咱一切都是顺遂的。”

  她又戳着端王道,“往后你但凡有一丝儿错待锦姐儿,这个家你就别呆了。”

  端王委屈道:“我这还不够一心一意么?”

  过来探望李宜锦母子的徐太后都看不下去了,“你呀,端王都改了,你就少做些后娘样子吧。”

  鸾居宫和宣薇宫是前朝顺帝同美人行乐之地,是依景建的大小的殿阁,这次打通后,又隔出了一座座院落,这样太后太妃们虽守着一起住,却有各自的院落,有子女的进来探看也方便。

  徐太后住在中心处最大的院落,淑太妃为和徐太后相邻住着,就将安排给她的院落同惠太妃换了。

  相处了这几个月,两人情谊日深,都是想起来抬脚就往对方的院子来。

  端王同徐太后问候了,赶忙往西间陪李宜锦母子去了。

  宫里藏不住事儿,转天就都知道了。

  这天崔兰愔歇晌起来,皇帝不急着走,又过来问她:“想好了么?”

  一身玄色龙袍的皇帝,玉带将身形束得挺拔有形,让人忍不住就打量过去。

  在皇帝看过来时,她赶紧扭头,“说不成就不成。”

  恰好不语进来回:“安王妃过来给娘娘请安。”

  崔兰愔就道,“先请到东侧殿吧。”

  皇帝也不同她纠缠,于她换衣赏时,就歪靠在那里展着身形给她看。

  崔兰愔是口干舌燥着出门的。

  延华殿寝殿两侧接着东西侧殿,既不往凤仪宫去了,崔兰愔就将东侧殿收拾出来待客。

  东侧殿和西侧殿都有后门,从两殿的后门出来,斜对着就是延华宫的后门如意门和吉祥门。

  这样宫里谁过来请见,就可从这两个门里进延华宫,她于东侧殿接待,走的都是后门,就是皇帝还在寝殿也扰不到他。

  各处门里都有内侍守着,来的人都越不过后殿,想窥探延华宫的事就更不可能了。

  安王妃在东侧殿里坐了一会儿,还不

  见崔兰愔过来,心里不由忐忑,向守在殿里的内侍询问道:“许是我来的不是时候,皇后该是很忙?”

  这却是不怕说的,内侍低声回道,“是陛下还没走。”

  安王妃看了眼刻漏,已是未正了,听内侍的意思,皇帝是在后殿同皇后一起歇晌。

  皇后可是有孕在身的,帝后不但没分房,连歇晌都在一起,想到自己每次有孕,安王就多两个妾室,安王妃心里泛起涩意。

  又等了一刻,皇后才过来,歉然道:“三弟妹久等了。”

  安王妃忙起来问了安,“是我打扰了娘娘歇息。”

  崔兰愔让她坐到罗汉榻上,安王妃执意不肯,坐到了下首的椅子上。

  说了会儿闲话,崔兰愔就问,“不知三弟妹来是?”

  眼前的皇后可不同以往,是于前头还担着事儿的,是没功夫同人扯闲篇的,安王妃就直说了,“是安王打听着娘娘的堂妹还没说亲事,他舅家的表弟程圭也是一直没说上合适的,就想问问娘娘的意思,能不能亲上做个亲?”

  程家原来不显,待安王长起来后,宣宁帝开始用起来,安王的舅舅程毓也干练,被一再提拔,升到了大理寺卿的位置,待皇帝登基,于各部大轮换后,被调到户部做了侍郎。

  如此,程家不说多显赫,在应城也上得牌面了。

  程家一直很低调,同安王一样,从不往各方势力掺和,家风上倒是和崔家相合。

  崔冕已将崔兰婷的婚事拜托了崔晟和姜氏,姜氏又托了她帮着留意,有合适的,崔兰愔是想着说和的。

  “我家里兄弟姐妹的婚事,大人看过后,最终还是要个人愿意才成,回头我得问下我们婷姐儿的意思。”

  边上不语想起来,他知道崔兰愔最介意什么,也不避着安王妃,提醒道,“娘娘,元宵节那日,程圭也于吴杨河上包了艘画舫。”

第109章 细思极恐是想找个新奇事宣泄一下么……

  不语一说,崔兰愔就没想法了。

  崔兰婷要是只求往高了嫁并不难,就算她不出面,常氏打着她的旗号也能做到。

  之所以至今未成,还是崔兰婷不配合,崔兰婷心许的是洪佶和崔兰芝那样的婚姻,求的是两心如一的良人,婆家的门第却是次要的,不上不下即可。

  洪佶可是连通房都未有过的,程圭这样没成亲就往吴杨河上招妓玩乐的,崔兰愔先就替崔兰婷否了。

  她委婉拒绝道:“三弟妹,我们婷姐儿是个老实的,太活泛的性子与她合不上,这事儿就算了。”

  安王妃却是知道的,“娘娘该是误会了,程圭平素是爱呼朋唤友地玩儿,也包过几回画舫,请酒也常往吴杨河对岸去,我却敢保他和那些妓子没那样事儿,他出奇爱干净,恭房都不能和人一起用,别的就更不行了,娘娘使人打听就知道了。”

  崔兰愔仍是不置可否,“待我问问婷姐儿的意思吧。”

  该说的都说了,安王妃也不是长袖善舞的,又说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崔兰愔让不语送出去,准备明儿耿大有过来,让他去打听下程圭的底细。

  她很明白,安王之所以这样,是看皇帝给端王分派了差事,也想走通她这里讨个差事。而两家结亲是最容易走近的。

  皇帝登基后,一直晾着他的一众兄弟,端王是第一个被启用的。

  送走安王妃,崔兰愔就去了福宁宫陪陈老太后说话。

  开始陈老太后怕她劳累,不让她天天过去,听得曹院判说孕期多走动才好生,陈老太后就没再拦着。

  高姑姑领着福宁宫的人已给小公主做了好些针线,西寝的衣柜里,陈老太后的衣物已全清了出去,专放给小公主做的衣物。

  崔兰愔看着摆置的一摞摞的,小公主哪穿得过来。

  她拉着高姑姑说:“尽够了,不用再做了。”

  高姑姑却说,“哪能呢,咋也得给小公主三岁前的都准备充足了,这才是金枝玉叶的气派。”

  “你别管,西寝的衣柜必得装满了才行。”陈老太后给崔兰愔塞了块点心,让她没空说。

  这还不算,陈老太后又给她说:“得赶紧给小公主的屋子布置起来,你那里布置一间,我这里她来玩儿也得有自己的屋子,待她大些,若是随你喜欢住园子里,就将澹月居重新给她收拾了。”

  崔兰愔这会儿就开始担心,陈老太后这般娇宠着,皇帝让小公主习武,陈老太后能舍得么?到时两人会不会争执起来?

  到了福宁宫,徐太后、婉太嫔和惠太妃三个在,淑太妃要看顾李宜锦坐月子没来。

  惠太妃并不常往陈老太后这里来,都是隔个五日八日过来一趟。

  她前日才来过,今儿又来,怕是有事。

  还真是,崔兰愔坐下没一会儿,惠太妃就找她诉苦,“端王都有儿子了,平王这个兄长的亲事还没着落,我催他去找陛下做主,他总说陛下忙于政务,哪好拿这样事去烦着。

  待我托娘家帮他说了几个,他又不去相看,我实是拿他没法子了,只得来请皇后帮他做主一门亲事。”

  想到之前平王意在李宜馨,现李宜馨去归真观做了女冠,李首辅又称病不出,李老太后在宫里也静悄悄呆着,无大事不现身。

  平王是觉着李家失势,他的想头难以实现,准备老实做个富贵闲王了么?

上一篇:菩提修不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