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 第169章

作者:暮兰舟 标签: 古代言情

  不应该啊,阿雷明明是个重情义的孩子,小基守丧的时候,她让出肉饼,自学孙悟空演戏,五年的玩伴,阿雷怎么没来送小基?

  沐春说道:“说累了,歇午觉去了,我去叫她,她还朝我发脾气,横眉冷对的样子,简直和你一模一样。”

  胡善围听了,不禁瞪了他一眼。

  沐春立刻改口:“简直跟我一模一样。”

  话音刚落,听见汪汪狗叫声,小黑跑过来,后面是骑着四川小矮马的阿雷,阿雷挥鞭,追着前进的队伍。

  马车上,小基听到狗叫,忙命停车,身边的小花也回应同伴的叫声,从马车窗户里探出狗头,嚎叫起来。

  阿雷骑在马上,满头满面的汗,都是在被窝里裹成蚕宝宝捂成这样的,她鞭指马车,“小黑,跳上去!”

  小黑听从小主人号令,终身一跃,被小基抱在怀里,“阿雷妹妹,你——”

  阿雷说道:“小黑和小花是一窝生的狗崽,一个碗里喝奶,一个窝里睡觉,一起在山里扑兔子,一起长大,现在你要回去了,我们不要把它们分开,就让它们陪着你一起回家吧。”

  小基晓得阿雷说小黑小花是假,其实是在说她和自己。

  阿雷一直都是这个性格,明明她和他轮换着吃素,对她而言却是每个人隔天都能吃肉的好事。

  他和阿雷分开了,两条狗各为其主,她却宁可舍了一手驯化的小黑,要小黑小花都陪着他,回到那个陌生的家,这样起码有一对不用分开。

  此时坚强如小基,眼睛都蒙了一层雾气,“小黑小花都跟了我,你怎么办?”

  阿雷指着春围夫妇,“我还有姐姐姐夫啊,我已经有很多了,小黑小花就留给你。”

  阿雷不是伪装坚强,她是真的有底气,没有小基,没有小黑,她觉得自己也能挺过去,因为她还有姐姐姐夫陪着,但是小基不一样,从小基近乎拼命的学习、用苛刻的标准来自我要求的事情来看,阿雷懵懵懂懂的觉得,小基哥回到他自己的家,恐怕会活的比现在还累。

  所以,在热被窝里冷静之后,阿雷从离别的焦虑里清醒过来,带着小黑追马车。

  小基将眼里的雾气逼退了,“我会好好养着它们,你和干爹干娘要好好的,我在京城也会好好的。”

  “嗯。”阿雷重重点头,“我们都要好好的。”

  护送的队伍从一条长龙,变成山下的一群蚂蚁,直到消失,胡善围和沐春一左一右按着女儿的肩膀,阿雷先是不言不语,而后扑到沐春怀里大哭起来。

  一路风尘,换上官船后,不舍昼夜赶到南京城,小基先被三保太监引到乾清宫,见到了他的祖父永乐帝。

  胡善围亲自教他的宫廷礼仪,一应繁复的礼数都无可挑剔,虽长在偏远乡野,却有自有一番皇家气象。

  永乐帝对大孙子爱不释手,先是用手比了比膝盖,“你被沐春抱走的时候才这么高,刚会说话。”

  又比了比胸膛,“现在你都这么大了。”

  摸到小基手上、尤其是无名指的老茧,便知大孙子在骑射上下了功夫,沐春这个干爹教的不错,永乐帝说道:“朕等天下初定,会挥师北上去亲征,到时候你跟朕一起去,朕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跟随高祖皇帝四处平定江南了。”

  又道:“你去坤宁宫见皇后,太子和太子妃都在那里等你许久了,晚上朕去坤宁宫,全家一起用晚膳。”

  小基被女官引到坤宁宫,一进正殿,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祖母徐皇后一把抱在怀里,“我的乖孙,你终于回来了。”

  太子和太子妃在两旁也垂泪不止,小基其实不想哭,但是众人都哭,他怎能不哭?他隔代遗传了祖父永乐帝的精湛演技,说哭就哭,眼泪货真价实。

  小基偷偷打量着家人,徐皇后和太子妃也就罢了,他看到大白胖子的太子亲爹,顿时觉得亲切起来——他的阿雷妹妹两年前也是这般白胖的。

第201章 皇室人员图鉴

  小基真是误会自家白胖帅太子亲爹了。其实这不是太子的真面目,他这两年为徐皇后侍疾,还有从北平搬到南京的长途跋涉,都要他管着,所以太子目前的体重,还是瘦了约二十斤的效果。

  小基晓得父亲因身体笨重不便,喜欢安静,喜欢文,便把他这些年每天练的大字拿出来给父亲看,从一个个肥蚯蚓到现在端方典雅、小小年纪就自成风格的字体,明显看出是下了苦工的。

  太子朱高煦看得点头赞叹,直说写的好,点头的时候,丰满的脸颊像是一块块夏天的凉粉,一颤一颤的。

  到了晚上,永乐帝果然来了,要看小基的骑射,他是马背上得天下的,自然更看重武功。

  亲娘太子妃丈夫见儿子消瘦纤长,衣服就像挂在身上似的打飘,实在心疼,尤其是看惯了白胖的丈夫,就越发显得儿子瘦弱可怜,但有公婆在,她不敢说些什么。

  小基正要去换方便骑射的衣服,被徐皇后怜爱的搂在怀里,对永乐帝嗔道:“好了好了,大孙子是回家,又不是来京城赶考的举子,一上来就考这个看那个的,他还是个七岁的孩子,舟车劳顿,回家连一顿饭都没吃,累坏了怎么办,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徐皇后竟是当着儿子媳妇大孙子的面,直接驳回了永乐帝的话。

  太子太子妃司空见惯这种场面,并无异样,永乐帝笑道:“梓童说得对,大孙子有些瘦,吃了晚饭早点休息,明日再说。”

  小基微微吃惊:他只是听干娘说帝后情深,永乐帝所有的子女都是徐皇后所出,皇后将门虎女,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嫡长女,肚子怀着二叔朱高炽的时候,居然骑着马,把二舅徐增寿绑在马后拖行两里,佯做砍手指,逼着二舅从此戒赌,堪称智勇双全。

  又听干爹说当年北平保卫战,徐皇后带着一万守军对抗李景隆五十万南军,武器用尽,人手不够,便组织了城中妇孺投掷石块,往城下浇冷水,一夜之间铸就一道冰雪围墙,苦战数日,终于等到永乐帝的援军。如此种种,徐皇后深得永乐帝敬重。

  但是道听途说总比不上亲眼所见的直白震撼,徐皇后远比传说中贤良淑德的名门贵女要更强势一些。

  小基察言观色,慢慢琢磨出了门道,徐皇后对外表现出来的只是皇权所需要的皇后,和真实的她是有区别的,在宫里关起门过日子,徐皇后的地位比所有皇后都要超然。

  家宴上,小基简直眼听八路、耳观八方,他吃的不是饭,是各种讯息,他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家人和家庭关系,吃菜只吃摆在眼前的,反正他也不晓得吃的是什么滋味。

  不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小基回自己家,简直堪比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是客人,小基明明是个最正儿八经的主人,却要付出比客人更多的心思去揣摩这个陌生的家。

  小基待永乐帝放下筷子,也跟着住筷——他不晓得饥饱,三餐对他而言是任务,不是满足口腹之欲,如果他可以选择,他宁可吃两个猪肉小葱馅饼这等简单的食物,吃完之后再舔干净手掌上香脆的饼渣,就更完美了。

  吃罢晚饭,小基跟着太子太子妃告别,一家三口从坤宁宫走到东宫,就好像在云南翻过一个小山的距离。

  胡善围早就和小基细细讲过东西六宫,还有东宫等皇宫格局,小基觉察到前头的宫人明显在绕路,但太子太子妃都没有说些什么,他只能默默不语,跟着父母身后,始终保持着半步的距离,简直比机械还要准确。

  路过一个路口,前方正在砌墙,把一大块地给圈起来,里头霹雳哐啷直响,像是在修路。

  小基回想起干娘的讲述,这才明白绕路的原因——前方出现地陷,地基软塌,导致沿路宫墙和宫殿不稳,摇摇欲坠,为了安全,干脆修一道围墙圈住这个地方,直路无法通行,就要走弯路。

  皇宫路线错综复杂,小基记住了新路线,确保即使没有人带路,他也不至于在宫里迷路。

  路线记起来并不难——因为太子是大白胖子,走的慢,气喘吁吁,很是辛苦。

  太子妃时不时拿着帕子给丈夫擦汗,这种事情本该宫人来做,太子妃亲自动手,看来父母关系还不错。

  小基暗道:按照规制,太子在宫里是可以坐轿子和马车的,都累成这样了,为什么不坐?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不敢问出口。

  直到太子妃用掉了三块帕子,一家三口才走到绿色琉璃瓦屋顶的东宫。

  出坤宁宫时天色还算明亮,到了东宫,已经是掌灯时分。

  东宫宫门大开,灯火通明,无论大小宫人,还是侍妾等大小嫔妃,都肃立在侧,迎接这三位正牌主人。

  小基看得眼花缭乱,到了正殿,太子太子妃坐定,家人过来见礼。

  太子妃指着自己下首坐着的一个面若牡丹、气定神闲、气质不输太子妃的妃子说道:“基儿,这是郭良娣。”

  小基通过大明后宫百科全书胡善围那里得知父亲有个出身相当了不得的侍妾,娘家郭家出了两个侯爵、一个贵妃、一个亲王妃、一个驸马、家族弟子个个都是官,活生生的满床笏。

  这其中,端敬贵妃郭氏差点就封为继后了,可惜因儿子鲁荒王误服丹药暴亡而伤心,一病去了(胡善围肯定不会如实说郭氏其实是因鸩杀孝康皇帝朱标,而被高祖皇帝赐死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郭家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依然屹立不倒,在靖难之役的时候,郭家弟子暗中递送军情、各种放烟雾弹,立下汗马功劳,更别提侧妃郭氏在北平保卫战时也披上戎装,跟着徐皇后登上城楼杀敌的功绩。

  父亲封太子,母亲封太子妃后,郭氏也封为东宫良娣,地位仅次于太子妃,几乎可以说是平起平坐。

  小基连忙向庶母郭良娣行礼。

  郭良娣站起来受了他的礼,这又让小基对这位地位超然的宠妃有了新的认识:郭良娣不是持宠而娇之人,礼数上一点都挑不出毛病,她没有坐着,而是站起来受嫡长孙的礼。

  不仅如此,郭良娣一挥手,服侍的宫人端来厚重的见面礼,“几个小玩意儿,拿去耍。”

  郭良娣出手,小基当然不会真的以为只是“小玩意”,慎重其事的道谢。

  郭良娣对着太子妃笑道:“小时候我还经常抱他,软绵绵像个汤圆似的,这一晃五年过去了,小大人似的模样,更让人疼爱了。”

  小基越是懂事,太子妃心中越是心疼,在那个动荡的岁月,谁都不敢肯定北平是否能够守住,儿子作为燕王府唯一的孙辈,必须想办法保住“火种”。

  但凡事皆有代价,儿子是保住了,沐春胡善围夫妻把孩子教的也不错,可是她能够感觉到儿子的焦虑和疏离,七岁的男孩子啊,应该是调皮捣蛋狗都嫌的年龄,儿子懂事的模样,让她心疼又愧疚。

  养孩子太操心的了不行,一点心都不操、眨眼变成成年人般懂事也不行,就好像白得了一个儿子,让人惴惴不安。

  郭良娣一语道破了太子妃的心事,太子妃颇有知己之感,便顺手推舟的揽过儿子,时隔五年来第一次磨蹭着儿子的脸,一张白净面皮下都能摸到骨头,“我的儿,你太瘦了,回到家里,我给你好好补补。”

  小基被母亲一摸,立刻紧张起来,分析着母亲是什么意思,好像暗指干爹干娘没有把我养好?可不能让母亲误会了干爹。

  小基忙说道:“儿子在云南,干爹干娘一直很精心的照顾儿子,凡阿……善祥妹妹有的,儿子都有,儿子就是舟车劳顿,路上食欲不振,有些消瘦,过几个月就好。”

  小基本想说阿雷妹妹,半路改口,觉得阿雷七岁了,不好总是叫她的小名,于是改口叫大名“善祥”。

  其实太子妃没有怪罪春围夫妻的意思,只是作为一个母亲本能的表达,说儿子瘦了,但儿子明显紧张过度,误会她的意思。

  唉,纵使亲母子,也不能放任随意,一个不小心,就有了误会。

  太子妃有些黯然神伤,太子却摸了摸腆下去的肚皮,对郭良娣说道:“有没有给孤留点吃的?孤还饿着呢,刚好要基儿陪孤一起吃,两个人吃的香甜。”

  郭良娣噗呲一笑,“就知道太子在皇上皇后面前不敢放开吃,今儿又是步行回来的吧,想必太子也饿了,早就备好了席面,饭菜都隔着热水温着呢,就等太子回来了开席。”

  大明皇室的亲子关系,简直就是遗传厄运,一代接着一代,都各有各的痛处。皇上皇后并非不爱长子,只是作为一国储君,太过肥胖了终究影响健康,于是帝后都要太子少吃点,多走路,太子是孝子,当然说好,不会违背父母的意愿,可是他那么庞大的体型,吃着正常人的饭量,着实饿的难受。

  小基明白了亲爹不坐轿子的原因:要减肥。

  郭良娣在身边一打趣,太子妃立刻从伤神里走出来,心想来日方长,总有一天能够修复母子感情。

  于是太子妃也是一笑,“这下太子更有正当理由吃加餐了。”

  太子憨厚一笑,“稍微填一填肚子,不会吃撑的。走,儿子,陪爹吃夜宵去。”

  相比其他人,太子是和小基最天然亲近的,或许是胖子天生带有亲和力的缘故。

  小基跟着太子出了正殿,心想东宫不是还有一个李姓的侍妾生了儿子,封了良媛吗?小弟弟可能因为还在襁褓里睡觉,不能去正殿见他这个大哥,但李良媛为何在正殿不配有座位?良媛地位仅仅在良娣之下啊……

  小基真是有操不完的心,满腹心事陪着太子吃夜宵,太子妃和郭良娣轮番为他布菜,长者赐,不能辞,只要夹在碗里的都吃完了,小基吃得有些撑,但不敢拒绝。

  还是太子叹道:“你们两个有了儿子忘了丈夫,尽往他碗里夹菜。差不多得了,一口气吃不了个大胖子,小心儿子积食。”

  郭良娣笑道:“太医说了要你少吃多动,这动筷子夹菜也算是动过了,我们也是为了你好。”

  太子妃亲手舀着碗火腿豆腐汤,“喝了这个就停,别吃了。”

  太子点点头,盯着太子妃手里的汤勺,“喂,你别只舀汤啊,这跟喝水差不多,你舀几片火腿进去,这火腿本来就切得像纸一样薄,还切成了细丝,根本就不占地方。”

  太子妃说道:“这火腿炖过汤,滋味都在豆腐里,你吃豆腐,就算是吃过火腿了。”

  竟一片火腿丝也没加,只是两块豆腐一碗汤。

  太子无奈,堂堂一国储君,居然“屈服”在妻妾的安排之下,喝了碗豆腐汤住下了。

  小基却越发觉得太子亲切——太子馋肉的样子,和阿雷妹妹好像啊。

  小基心想,要不要从明天起给亲爹偷偷捎点肉吃呢?

  且说东宫小基正以父亲为突破口,渐渐了解和融入皇室。纪纲刚刚完成护送任务交差,一路紧张这个宝贝疙瘩的安全,累得要命,连宅邸都不回,交了差事,就立刻去瓮堂(澡堂名)的泡澡放松。

  早有锦衣卫去瓮堂清了场子,纪大人的“贵体”岂能被人围观,偌大的圆形池子里只泡着纪纲一人。

  纪纲舒服得快要睡着时,心腹过来说道:“南康公主府的女官江全要找您说话,这么晚了,要不要她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