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然后苟下去 第112章

作者:达宋 标签: 随身空间 末世 系统 玄幻仙侠

  等到终于熬到五天后的清晨,周惟静和江述如释重负,揣着保温壶,背着他们的行礼和一箱压缩饼干,第一次真正的离开了这栋楼。

第137章

  周惟静和江述为这趟出行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外面的世界大雪纷飞,他们为了赶早,五点半天还没亮就带着行李出门。

  行李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衣服和一部分的小型电器,这些当然放在空间里会更方便,但为了减少风险,两人挑挑拣拣,还是选择用两个大行李箱和两个大背包装下要带走的东西。

  她已经做好了在雪地里走几个钟头的准备,因此按照爬雪山的装备给自己和江述原样准备了一套。

  登山鞋、护目镜、头灯、护膝、三层手套,里面穿了速干衣,羽绒服也套了几层,确保全身上下没有一个风能吹进来的缝隙,就连脚底她也垫了发热鞋垫。

  但即便是这样周全的装备,在走到小区楼最底下一层的时候两人也忍不住嘶了一声。

  原本的一楼已经被雪淹没了,大堆的雪将通道堵得死死的,只剩最顶上的一道缝还在不断地往里吹着雪花。

  想要进出,就必须得从二楼消防通道的窗户爬出去。

  大冷天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人行动时像一只迟钝的棕熊,还要费劲地从窗户口把沉重的行礼扔出去。

  “这才几天没铲雪啊?都堆得这么厚了!”

  周惟静感叹着费劲踩着行李箱爬上去,再跳到窗户的另一面。

  来往进出的人踩得多了,这窗下的一块雪面就比边上要矮一截,冰也更厚实,跳下去周惟静的双脚都被反震地微微发麻。

  等到江述和行李全都被扔出来后,两人不由得都深深喘了口气,粗重的呼吸在冰冷的空气中变成一阵雪白的小规模雾气。

  两人顺着人来往踩出来的小道往外走。

  “现在真是挺佩服那些天天在外面跑的人了。”

  江述作为男性,承担了更大更沉的那个行李箱,也承担了开道挡风的任务,周惟静猫着腰踩着他留下的脚印往外走。

  小吉安安静静地呆在她冲锋衣内羽绒服的帽子里,蓬松雪淋了它满头,它察觉到周围没有其他人,在快要被雪埋了的时候就展开翅膀抖一抖,顺带将掉进周惟静帽子里的雪抖落。

  周惟静的口袋里塞着那天陆夏夏给她的黄色手环。

  她拉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在满是雪的小道上,轮子几乎无法运转,全靠两人用自己的力气拉着走。

  他们走过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串脚印四排均匀的划痕。

  周惟静从隔壁吴丹丹口中得到了更确切的消息。

  七月三日,夏城会在凌晨四点左右悄无声息地更换公告栏上的告示,统一张贴上避难所开启的公告,与此同时,避难所开门的时间正是同一天八点。

  他们经过距离他们最近的公告栏时,空旷的雪地之间寥落地只有他们两人一鸟,还有漫无边际的雪原。

  一路上的静寂让她颇感意外。

  她从陆夏夏那里约等于被强迫得知道了避难所的消息,隔壁的吴丹丹则是作为农科院的内部工作人员,也早早知道了避难所的消息,甚至还确切到了当天几点。

  吴丹丹一家一周前就开始逐渐慢慢搬东西到她的单位,二号晚上全家都出门未归,想必是提前住进了避难所。

  周惟静本以为今天会从早上开始就非常热闹,所以她和江述尽量地提早出门。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知道避难所消息的人并不多?至少知道确切时间和地点的人很少。

  周惟静拨开被冰雪冻住的一簇头发,心想,吴丹丹在农科院的地位可能比她想象的更高。

  而她们作为接受了她珍贵情报的邻居,也理应送点回礼才是。

  告示上写明了避难所的详细地址,距离很远,在城郊原定作为新景区的文山古镇,在地图上显示约等于要跨越大半个夏城。

  文山古镇远离城市中心,也远离居民区,在天灾是个连公交车一天都只有两班的乡下地方。

  “这么远!?”

  周惟静不可置信地从雪地里拔出双腿,又往公告牌凑近了一步,确认不是自己眼花。

  这时候她心里开始冒出‘要不别去避难所,出城算了’,可转念又忍不住叹气。

  出城……出城他们现在能去哪呢?找到下一个有暖气有电有秩序治安还不会存在任何强迫压制的‘夏城’吗?

  显然是找不到的。

  去避难所是目前的唯一选择。

  周惟静和江述喝了两口温热的红糖姜茶,继续赶路,走到需要靠头灯照亮的黑夜渐渐明亮起来,走到原本空无一人的积雪街道上慢慢出现有人冒头。

  是赶着风雪出门上班,或者习惯性早早起床出门瞄一眼公告牌的人。

  周惟静二人在经过的时候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在激动的尖叫,然后飞奔跑回家收拾东西迫不及待地想赶去避难所。

  也有人在看到公告牌之前先看到了雪地里拖着行李,一看就走了很长一段路的夫妻俩。

  有人只是随口问问去哪,也有人看见了他们身上的衣服簇新行李箱里沉甸甸的,还孤零零地只有两个人,心中起了歹念,默不作声地叫上了自己的几个家人,悄悄地尾随在二人身后。

  雪地很难走,尤其是天天都在下雪的雪地,每一片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松软平坦,但只有你走上去才会知道,哪里下面有冰冻住,硬邦邦的,哪里下面是悬空的,措不及防地踩一下很可能会直接脚腕一别摔一跤。

  江述随手找了根登山杖,权当在雪地里行走的扫雷棍了。

  也因为小心,两人走的速度不快,身后跟着的人很容易就沿着脚印藏在建筑的阴影里一点点靠近。

  但这种小把戏瞒不过周惟静身上的罗盘,那几个人的方向,几个亮点明显得像玩上帝视角的躲猫猫。

  走了这么久,即便是身上穿得再多,也被冷风吹麻了,周惟静和江述在上一次修整时商量过,只要走出人口聚集的居住区,他们就从空间里取出在阿美莉卡时囤的装甲车。

  只有堪比战车的装甲车才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依然保持性能,粗大结实的轮胎套上防滑链在冰天雪地里也能驰骋奔驰。

  距离走到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影的新城区边缘,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脚程,周惟静转头看了一眼尾随着藏身的角落,烦躁地加快了脚步。

  来吧,想打劫我就给你机会。

  十分钟后,尾随在两人身后正留着口水搓着冰冷的手讨论怎么分赃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几人,像一只只布袋般横躺在洁白的空旷雪地里。

  脸上得逞的笑还没来得及收起来,就被前方忽然回头的女人一人一针麻醉扎在脸上。

  等到终于走到罗盘无法检测到人影的地方时,周惟静和江述终于能爬上装甲车靠新式装备来给自己减负了。

  暖气打开,再脱下束缚住身体的一层层衣服,周惟静惬意地松了一口气,从空间拿出冻伤膏抹到两人脸上。

  收拾完后,走了一路体力消耗不轻的两人又畅快地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香辣牛肉面,在温暖中一路向西。

  连接上系统地图的蓝牙导航精准地指出方向,这回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达到了目的地边缘。

  原本应该是荒郊野外的文山脚下,却比城市中更热闹,停在山脚下的汽车大多是经过改装的越野车,这个时期还能做到这点的家庭非富即贵,能得到消息提前感到也是情理之中。

  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在身穿绿色马甲的避难所内部人员的带领下正在卸下随行行李,惊人的数量证明了即便环境再恶劣,顶层的那拨人依然能过得非常好。

  旱灾时开泳池趴体,寒灾时在家地暖出行有车,到哪都不受冻。

  周惟静和江述两人拉着箱子穿行在车辆中间,显得既突兀又和谐,走了几百米,才有新的引导员拉着拖车姗姗来迟。

  “你好,不好意思,刚才没有看到您!请出示一下进入凭证!”

  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年轻男人,穿得很厚,戴着手套也能看得出手指指节僵硬粗大,明显冻疮严重。

  周惟静从口袋里拿出那条黄色手环,对方确认后语气明显松了一口气,大概是确认她不是不该在此时出现的普通平民。

  “您是怎么来的呢?”男生很好奇,一边帮他们放行李,一边问。

  这么远的距离,现在才九点半,在这个点赶到这里的,全是开车过来的。

  靠两条腿再带着行李走过来的,他们俩是第一个。

  周惟静早就料到了会被这么问,含糊道,“路上碰到了一个好心人,顺道带了我们一程,就是路上他老婆要给孩子喂奶,就让我们先下来了。”

  男生懂了,热切道,“那走了一路很冷吧,避难所里马上到午饭点了,可以尝尝素面!很好吃!”

  “我刚才听到有人说这车以后就开不到了,这是什么意思?”周惟静和他闲聊着,好奇问道。

  男生是个实心眼的,回答道,“因为车也算财产嘛,这些人都是和你们一样通过捐赠大额财产进避难所的,所有的财产和物资以后都避难所所有人集体拥有。”

  “你怎么知道我们也是走捐赠财产的?”江述惊讶。

  “当然是因为手环啊,”男生笑了笑,“手环分成红蓝黄绿白五个颜色,前三个颜色只会给捐赠大额资产的或者特殊贡献人才,比如我们农科院的黄院士,他可是研究出了耐寒水稻呢!”

  “农科院?你也是农科院的,好巧啊,我有个邻居就是你的同事,她也来了避难所。”

  周惟静和江述都是搭话能手,帮他们拉行李到山脚下的十分钟路程,就被套消息套得差不多了。

  等到他微笑着朝坐上缆车的夫妻俩挥手告别,心想这俩夫妻可真不像有钱人,一点都没距离感,下次还要和他们聊天……诶,他们叫什么来着?

  这时候,一脸懵的男生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别人连姓氏都没告诉自己,可自己就差把自己工资多少一年多少奖金都说出来了。

  他摸摸头顶,默默转身。

  有钱人真可怕。

第138章

  文山古镇是偌大一片雪地里唯一的黑色。

  两百多米的海拔,占地面积广阔的平顶山峰,让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趴在雪地的乌龟,在鹅毛大雪中,远处姗姗来迟的人流宛如雨季搬家的蚂蚁。

  缆车里很冷,但能从高处俯瞰整个夏城的新奇让周惟静握着暖手宝勉强忍耐。

  “那里是锦绣华亭吧?边上那栋长得像蟑螂的就是市政大楼。”

  “雪地履带车?这人来头不小啊!”

  “好多人啊——”

  耐低温钢制的铁钩一边在机械的作用下带着车厢缓缓往上爬,因为低温,铁钩上滑时不断搅碎着黏在铁索上的冰壳,发出咔吧咔吧的声音。

  两人津津有味地互相依偎着讨论着下面的场景,在家里闷了几个月,最远也没出过小区门,此时看到外面新鲜的世界,恍若隔世。

  缆车的速度很慢,但不过十几分钟也到了山顶。

  文山古镇是在天灾前就着手开始开发的景点项目,以数百年前的文山庙宇作为核心,从山顶往下建造了一系列的商业街,酒店群等各式建筑。

  天灾后,因为这里地方偏僻,开发商破产,建筑到了收尾阶段烂尾,被夏城官方接手。

  避难所在旱灾时就已经开始动工,不过那时只是作为一项备选,缓慢动工中,后来,在寒灾刚开始时,陆夏夏在市政回忆上拿着她准备的方案正式确定了将文山古镇改造成避难所的规划。

  周惟静在等着上山的履带将属于自家的箱子运上来时,站在履带边就听完到了这个。

  穿着绿马甲的志愿者亲切地递给她一杯温热的姜茶,又转头绘声绘色地和另一个刚下缆车的女人聊起了避难所的由来。

上一篇:不要相信温柔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