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56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不等皇太后吩咐,苏曼轻手轻脚地走出去,皇太后重新阖上双目,苏曼作为她的贴身宫女,这等事情必然会很快处理好。

  然而出乎皇太后意料,在苏曼的低声呵斥下,外头的人并未离开,只压低了声音,快速说了段话,等那话音落下,苏曼居然掀开帘子,将外头的宫女带了进来。

  这实在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原本静心听经的妃嫔们,年轻些的都忍不住好奇,抬头望过去,惊讶地瞪大了眼,年长些的那些妃子面上倒是能端住,但心思却不知转了多少圈。

  无他,只不过随着苏曼进来的,是佟佳皇贵妃的贴身宫女,也是景仁宫的掌事宫女,杜蘅。

  杜衡一反平时镇定自若的模样,她看向佟佳皇贵妃的脸上全是慌张。

  宁寿宫中,到底还是皇太后是主子,佟佳皇贵妃也不能在皇太后开口前询问,皇太后皱着眉,听着高僧将这卷经书念完,才忍着怒意询问。

  杜衡望着乌泱泱的人,欲言又止。

  佟佳皇贵妃在宁寿宫中也不敢多言,她只杜衡不是大惊小怪的性子,能让她这般失态,必然有大事发生,却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急得不行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见此情景,苏曼快步走到皇太后身旁,小声说了几句话,黛玉只见皇太后的眼睛骤然睁开,手上盘着的佛珠掉到地上,绳子散开,小叶紫檀的珠子在地上转动,消失在诸位妃嫔的裙角之下。

  “你们都先散了,佟佳氏你留下。”皇太后脸色难看,铁青着脸让人散了,黛玉心知后宫中必然出了什么事,她也不多询问,立时行礼,与众人一道退出。

  此时宫妃们仍然茫然,宜妃趁机走到黛玉身旁,拍着她的手安抚:“出不了大事,别怕,宫中还有我在呢。”

  黛玉抿唇笑了,那一笑,如清风吹过水面,芙蕖在涟漪中绽放。

  难怪胤祺那小子这么喜欢,恨不得马上就娶回家去,宜妃亲昵地握着黛玉的手,又好好的安抚了几句,这才令人好生将黛玉送了回去。

  等黛玉回了林府,却只见林如海也散了值,坐在正屋里,沉重地叹着气。

  “父亲,您怎么这时候回来了?”黛玉疑惑地问道,作为翰林学士,康熙很喜欢点着林如海伴驾,今儿个黛玉和胤祺都入了宫中请安,林如海不用授课,按理不该这么早回来才是。

  林如海又深深叹了口气:“宫中阿哥闹气来了,万岁爷没心情听讲经,让我先回来了。”

  宫中真是是非之地,若非那个和尚的谶言,让黛玉必须嫁给五阿哥,林如海是真不想让黛玉嫁入皇家,世间极致的富贵,往往跟随着的也是极致的无奈,皇家的人,有谁是真的得意呢。

  “皇太后也让我提前家来了,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黛玉咬着唇,低声细语地沉思着。

  这份疑惑,直到胤祺从宫中回来,才得到解答。

  “你是说,太子与四阿哥打起来了?”黛玉张目结舌,只觉着每个字都听见了,但合起来却听不明白。

  林如海更是如遭雷击,坐在椅子上,久久起不来身。

  太子是大清的继承人,这是写在法理上的事情,对于儒生林如海而言,未来的君主本该有尧舜之德,但他公然责打兄弟,简直是桀纣之行,太子这般行事,哪堪当明君。

  “准确说,是太子单方面鞭打四哥。”胤祺也紧紧皱着眉,想着太子白日举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更何况康熙本身就存着推波助澜的心思,大阿哥与太子之前的争斗更是平息不下来。

  本来明珠被弹劾地丢了大学士位置后,大阿哥已经肉眼可见的颓了下来,纵然有野心,也埋藏地很好,然而午门广场上康熙的这一举动,好似又给了大阿哥什么信号,他在朝中愈发高调起来。

  更有甚者,原先一直醉心于书画的三阿哥胤祉,隐约也与重臣联络起来。

  几个大些的阿哥,也就四阿哥胤禛与五阿哥胤祺瞧着还算安分,没如何涉猎朝政,然而胤禛的养母可是景仁宫佟佳皇贵妃,作为康熙的母族,佟家的盛宠可不是虚的,有着佟家站在身后的胤禛,若心大了,也不容小觑。

  至于胤祺,资本就更加丰厚,饶是太子,都不愿意招惹宁寿宫阿哥,有皇太后老人家的庇护,就算是太子在他面前也讨不了好,即使为了笼络蒙古,康熙也不能薄待了胤祺。

  几个兄弟的背景与野心,被当做储君长大胤礽看得一清二楚,眼见着兄弟们渐渐长大,入朝当值,而他身为太子,还是只能在宫中听课学□□的心中如同火烧火燎,夜夜不得安寝。

  “太子爷,您是这天下未来的主子,老奴说句僭越的话,其他阿哥和您比算什么,日后您是君他们是臣,生死都只在您的一念之间,他们是怎么敢如此放肆的。”太子的奶公凌普,这一日一大早就到了毓庆宫,请太子做主。

  太子从乾清宫搬来毓庆宫之时,康熙忧心太子不在他眼皮子下了,会被下人慢待,索性指了太子的奶公凌普当内务府总管,负责皇家一应事物。

  这些日子正好赶上大阿哥准备开府,惠妃和大福晋的人往内务府多去了几趟,为了些小事和内务府闹了口角。

  凌普被明着暗着讽了一顿,咽不下这口气,一大早就来了毓庆宫哭诉。

  失眠多日的胤礽只觉着心烦意乱,对着凌普的话也只随意应了,见着胤礽这漫不经心地模样,膝行几步抱住胤礽的腿,痛哭流涕道:“太子爷,奴才自觉办差尽心尽意,那边是鸡蛋里挑骨头,就要挑出毛病来,奴才贱命一条,被打被骂倒是无所谓,就怕他们借着这个事将您攀扯上,若这样,老奴万死也难辞其咎,还请您将奴才内务府总管的位置撤了,免得牵连了您。”

  胤礽听了,只觉着恼怒异常,作为大清朝的阿哥,他的人都被欺负到头上,却也做不了主,只能任凌普被大阿哥欺凌。

  “你好生当差,只要有我在,谁也动不了你的位置。”最终胤礽只能说着这种看似强势的话,安抚这凌普,等凌普走了,他很是烦闷地甩着鞭子走出了毓庆宫。

  胤礽出了毓庆宫,直奔马厩而去,前些日子蒙古那头又使人送了些好马过来,其中一头纯黑色的汗血宝马最得胤礽欢心,每日都要去跑马一个时辰,只有在马上奔跑的时候,胤礽才觉着抛却了种种烦忧,能够自由恣意。

  然而这一日,等到胤礽走到马厩的时候,却见到他平日里骑得那匹马空荡荡的,不见了身影。

  “马哪儿去了?”胤祺淡淡问道。

  负责照料那匹马的小太监立时跪了下来,声音都在打着哆嗦:“太子爷。”

  原以为是被小太监牵去梳毛的胤礽,从小太监的声音中听出了不对劲,他沉声再次问道:“马呢?”

  小太监抖着声音:“太子爷,大阿哥的府邸建好了,万岁爷下旨给大阿哥赐马,大阿哥府上的人将那马牵走了。”

  听了这话,胤礽目眦欲裂,他咬着牙,额头青筋直冒:“胤褆,你欺人太甚。”

  说着,他便怒气冲冲地往南三所走去,刚到南三所,便听到胤禛与旁边人吩咐:“大哥搬迁在即,大哥喜马,我记着库房里有一副马鞍很是不错,找出来给大哥送过去,庆贺他的乔迁之喜。”

  太子本就为爱马被大阿哥抢了而恼怒,听到胤禛的话,他怒上心头,抬手扬着鞭子挥了过去。

第101章 手段

  “所以,太子爷就这般在众目睽睽之下动手了?”黛玉在宁寿宫的时候,便隐约察觉必然出了大事,却仍然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种事情。

  胤祺苦笑着点了点头:“四哥身上被打出了好几条鞭痕,皇阿玛震怒,将太子叫去乾清宫训话。”

  他这皇阿玛,一心望子成龙,却忘了培养成龙的人,又如何愿意臣服,面对着虎视眈眈的兄弟,太子又如何能心安。

  “这事闹出去,也不知朝堂上的大人们作何感想。”黛玉蹙着眉,看向大受打击的林如海,担忧不已。

  此时林如海面色灰败,他幼蒙庭训,梦想便是致君尧舜上,好容易得见圣明天子,只觉着满腔抱负能够发挥,却听见太子如此荒唐,太子可是大清朝的下一任的帝王,如此暴虐,若再出一个炀帝该如何是好。

  他听了黛玉的话,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身为人臣,必须对太子之行进行劝诫,我现在就去写折子。”

  说完,林如海冷着脸,往书房走去。

  见着林如海的这个反应,黛玉只觉发愁:“若明儿个朝堂上都是劝谏太子的奏折,是不是不太妥当。”

  这么些年下来,黛玉也知晓,康熙是最要面子的君王,大臣对太子劝说太过,不等太子发怒,康熙先就不能接受。

  伴君如伴虎,虽说林如海圣眷浓厚,黛玉也不愿意他去捋这虎须,思索着如何劝说下来。

  听了黛玉的话,胤祺却扬起眉,嘲讽地笑着:“妹妹放心吧,这事不会传到前朝,明儿个林大人看见风平浪静的,自然知晓万岁爷的意思,不会上这折子的。”

  胤祺的意思如此直白,没有任何含糊,黛玉瞬间明了,但也正是因为明了,黛玉才更觉着惊讶:“你是说万岁爷会将这件事压下来?”

  “不然呢?”胤祺摊着手:“太子再不成器,也是皇阿玛最心爱的儿子,就算皇阿玛将其他人提起来,与太子打擂台,也不过是制衡。他可从来没有想过废太子,今儿个这事,皇阿玛绝对不会允许其他人再提,太子的名声不能坏。”

  “那四阿哥能接受吗?”黛玉喃喃自语,随即意识过来:“是了,那不止是父亲,更是帝王。”

  无论胤禛遭了多大的罪,此番他注定要吃了这个亏。黛玉想到这,分明快到夏日,她却只觉寒意阵阵,天家无情,绝非空谈。

  树影婆娑,鸟儿钻进树枝,茂密地树叶抖动,发出簌簌之声,打破了屋内的沉默,胤祺瞧着黛玉面上似有惊疑之色,沉吟片刻,安抚道:“四哥到底是皇贵妃娘娘养着的,不会太过分。”

  如是再三安慰,黛玉的脸色才好看几分。

  翌日,乾清宫中,早朝之时,宗亲勋贵,文臣武将,按着品级雁翅排列,与前些日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的阿哥都没有来参加朝会。

  有消息灵通者低下头,心领神会地相互交换着眼神,更多的人全然不知,他们静默站着,等着朝会的开始。

  康熙穿着朝服,明黄色的衣裳上龙腾云霄,好似要冲上天际,他头上戴着的朝冠压得低低的,眉眼间一片晦色。

  果然如胤祺的猜测,林如海拿着他熬夜准备好的谏文上朝,朝堂上却风平浪静,那些经世的大儒没有一个就太子的不当行为提出谏言。

  林如海能在巡盐御史的任上全身而退,心智、眼力都是一等一的,他瞬间便反应过来,事情正如胤祺前一天晚上派来的小厮所言,万岁爷不想将此事闹开。

  林如海紧捏着袖中的折子,正在这时,听见上头御座上的康熙,轻描淡写地说道:“朕前儿个收到雅克萨将军送来的折子,说是鄂罗斯人请求议和,那边缺了能主事之人,索额图你带些人,去尼布楚主持大局,务必不能让鄂罗斯人占了便宜。”

  大清与俄罗斯在北边已经打了好几场,康熙一直忍着没有对准噶尔宣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不能同时与两边开战,此时终于有了议和的迹象,康熙极力想要促成与鄂罗斯的和谈,腾出功夫去收拾准噶尔。

  索额图冷汗涔涔,宫中前一日发生的事,虽说康熙下了封口令,但作为赫舍里家的主事人,太子早就令人给他送了消息。

  一听康熙的旨意,索额图便知晓,康熙对太子还是护着着,这差事是给太子的警告,但也是机会,只要他尽心尽力地做好,甚至还能某得些好处。

  “臣索额图领旨。”索额图伏跪在地上,涕泗横流地谢恩,赌咒发誓着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康熙静静地坐着,听着索额图的表忠心,心中恼怒异常,他的胤礽,多好的孩子,都是被索额图给带坏了,看在胤礽的面子上,这次就放过索额图,让他去北边走一遭,为太子戴罪立功了。

  冷哼一声,康熙沉着脸,从索额图身上挪开视线,等见着佟国维,神色才缓和下来。“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忠心可嘉,封为一等公。”

  佟国维,是佟佳皇贵妃的父亲,也是康熙的舅舅兼心腹。非功不能封爵,康熙最是讲究规矩,尽管对于舅家很是偏爱,也从未做过随意封爵的事,突然得了一等公,他喜难自抑,喜滋滋地谢恩,与索额图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见此情景,林如海又如何不知,双方已经达成了和解,他暗自叹了口气,将袖中未抽出的谏文塞得更严实。

  “难道这事就这么了了?”散朝后,林如海回了家中,脸色沉郁地与黛玉和胤祺转述了早朝时发生的事情,黛玉睁大眼,皱着眉询问。

  林如海这些年也见识过不少的朝堂变动,远的不说,曾经作为大学士,深得盛宠的明珠,说革职就革职,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煊赫与落魄,不过在康熙的一念之间。康熙对索额图的所谓惩罚,留着很大的余地,主持谈判,非重臣不能行此事,索额图此次被外派出京,让他远着太子,康熙都给他找了个体面理由,更别说等盟约签订,索额图再次回京,摇身一变又成了有大功之人,对太子一派还能有正面影响。

  “万岁爷对太子爷没有真罚,对佟家也有了交代,双方都满意,万岁爷这手制衡,做得漂亮。”即使林如海觉着太子所为不妥,却也不得不钦佩康熙的手段,双方都打了巴掌,又都给了甜枣,既让佟家心甘情愿地不闹,又护住了太子的名声,甚至给他留下了巨大的余地。

  “就是苦了四阿哥。”林如海带着不忍:“到底不是皇贵妃亲子,与佟佳一族能得到的巨大利益相比,只能让他生受了这份委屈。”

  黛玉不忍地眨眨眼,却也只能沉默,莫说她只是林家姑娘,就算她和胤祺成婚了,成了五阿哥福晋,这个事情都没有她的置喙之处。

  胤祺同样默然,康熙最终选择将此事放到前朝处理,胤祺便注定了要吃亏。德妃性子最是和顺,不会为了胤禛与康熙争吵,皇贵妃有着资本为胤禛讨公道,却是为了家族妥协。

  也不知皇贵妃后续要如何安抚,胤祺兴致缺缺地想着。

  此时的胤祺还不知道,皇贵妃的安抚手段,却让他也跟着受了些益。

  景仁宫中,佟佳皇贵妃脸色苍白,靠坐在引枕上,已经是初夏的时候,她的身上还是搭着厚厚的羊毛毯。

  早朝的事情传到了后宫,皇贵妃强撑着着应付过给她请安道喜的后妃们后,她失了气力,深深地陷在炕中,失神半晌,她握着杜蘅的手,说出的话都带着气音:“杜蘅,你给家里送信,让他们将京中家世好、品貌佳的人选出来。”

  “娘娘,您是想?”杜蘅犹豫地看着皇贵妃。

  皇贵妃见了杜蘅眼中的担忧,她虚弱地笑了笑:“傻丫头,你想哪儿去了,我到底养了胤禛一场,这次真真个委屈了他,趁着我还有精神,给他选个好的福晋。”

  杜蘅的眼睛都红了,自从小格格夭折后,她家主子的身子便一日比一日的坏了,隔三差五的要病上一场,今年圣上南巡都没能跟着伴驾,前些日子更是大病一场,尽管每日还靠着梳妆打扮,强撑着见人,太医却摸着脉连连摇头,方子换了一个又一个也不见好。

  这也是佟佳皇贵妃为何应了康熙的条件,以佟国维的一等公,换来不再追究。

  虽说不是亲生的,但到底从襁褓中养大,皇贵妃对胤禛也是有着感情的,若她身子还好,佟家在宫中有人,她是绝不会答应此事,奈何她身子已经垮了,按着太医的话来说,就是时日无多,即使自私,她也要为家族铺好路。

  对于胤禛,只能欠着了,只希望能给胤禛找到个合心意的福晋,也让她能放心。

  接到皇贵妃旨意的佟家,本来想着将家中姑娘送进去,再出一个皇子福晋,续上几十年的富贵,却被皇贵妃否了,佟佳皇贵妃喘着气,说出的话却格外坚决:“咱们家的依靠是万岁爷,等我去了,你们可以再送妹妹入宫,万岁爷看在佟佳这个姓氏的份上,不会亏待她,也不会亏待咱们家,但绝对不能将侄女嫁给阿哥。”

  皇贵妃的母亲,赫舍里氏见着她连说话都吃力的模样,心疼地连连掉泪,忙不迭地应了,等出了宫,满京城的物色着合适的姑娘,挑出了个十来人的名单。

  皇贵妃翻着册子,瞧着姑娘的父祖品貌若有所思,来回翻阅过几次,终于下定了决心:“杜蘅,派人请万岁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