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的红楼生活 第64章

作者:半卷舒帘 标签: BG同人

因为好奇,白姨娘曾经过去看了一眼。当她遇见一个头发花白,说是她母亲都有人相信的婆子时,得知她原是和她一起当差,后来成了林海父亲姨娘,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姐妹,白姨娘差点没吓死。从她口中得知,作为老爷过世,没有生养的姨娘,等于就被囚禁在这片方寸天地,每天见的就是这么几个人,没有任何希望和期盼,就这么熬日子,一直到死为止。

白姨娘被吓住了,于是改了主意,不肯留在林家,投奔她侄子去了。章姨娘虽然原来是贾敏身边的人,但是她不是家生子,原是从外面买进来的,因为做的一手好针线,深得贾敏的心,所以在贾敏出嫁后,跟她到了林家。这些年在林家,章姨娘无事,除了吃斋念佛,就是摆弄绣活。除了给贾敏和林海做些针线外,章姨娘也暗中绣了不少东西,让人带出去帮她变卖。

虽然章姨娘的行为是偷偷的,贾敏一开始或许没发现,可是这么些年下来,若是贾敏还被蒙在鼓里,她也就不配做林家的当家主母了。不过是看在章姨娘老实的份上,贾敏对她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罢了。给林海守满百日热孝后,不等贾敏询问,章姨娘就找上贾敏,她要离开。后来,贾敏知道章姨娘用历年所积和林家给她的五百两遣散银子作本钱,拉上田姨娘,借着田家在扬州的势力,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小绣坊,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至于文姨娘,尽管贾敏向她保证,她若是离开,贾敏也会待漱玉很好,将来会给漱玉找个合适的人家,备上一份合适的嫁妆将漱玉嫁出去。文姨娘的哥哥也愿意接她回去,她嫂子还特意过来劝说,可是文姨娘却不肯离开,说是要给贾敏做个伴。贾敏见她态度坚决,也不好多说,于是就待她一起进京了。

贾敏身子不好,先是跟着唐公公昼夜不停奔赴扬州,到了扬州,也不曾好生歇息,就开始预备林海的丧事并招架各路牛鬼蛇神,虽有贾琏和几个孩子帮着,可还是累得不行。但是贾敏不敢倒下,因为林家目前就指着她了。回到姑苏,也没消停了,又因为是热孝期,不能动荤腥,只能茹素,所以营养摄入不给力,因此过了林海热孝之后,贾敏看上去憔悴苍白,似乎风一吹就倒。

见她这副模样,管家和几个孩子都担心她的身体,劝其休养几日再上路,被贾敏拒绝了。虽然林氏宗族的人已经安静下来的,可是和他们比邻而居,贾敏终究心有不安,还是尽早回京的好。想要休养,到京再说。因此贾敏不顾身体虚弱,坚持上路。几个孩子担心贾敏身体支持不住,所以吩咐船家不必着急,并不急着赶路,白日里他们随侍在贾敏身边,晚间休息时,再三叮嘱贾敏身边服侍的人,时刻注意着,若有不妥立刻报来。因此在大家将贾敏当作易碎的搪瓷娃娃保护时,一行人一路慢行。

过淮阴,停靠徐州的时候,因为这段水路是人力挖出的河道,水浅托不起大船来,还需得大河开闸放水,这些地方又常常是几日一开闸,不开的日子就得干耗着等,偏生贾敏一行来的不巧,昨日这边才开闸放水,因现在正逢枯季,雨水少,不同于雨季五日一开闸,这段时节是每十日开一次闸,所以贾敏他们需要等上九日才能前行。因呆在船上贾敏觉得气闷,留人看船,一行人包了城中一所客栈住了下来。

在客栈停留几天之后,贾敏将整日围在她身边的几个孩子撵了出去:“你们整日呆在我身边成什么样子?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可是我好着呢。你们也别总是呆在屋里了,清玉和霁玉你们两个带着釉玉她们出去走走,散散心,这阵子你们也闷坏了。虽然上次我们过来,也逛了徐州,可是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景致,再说,上次我们也不过在徐州停留了几天,走马观花一般,看的不细致,有些地方也不曾去,这次正好补上。”

吩咐完清玉和霁玉,贾敏又对釉玉她们说:“去吧,随着你们一年比一年大,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少,回头回到京里,更不容易出门了。这会子在这里,谁也不认识,再带上帷帽遮住相貌,由清玉和霁玉领你们出去,疏散疏散也是好的。别信什么大家千金就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种鬼话,真要整日关在后宅里,也就看得见鼻子底下那点地界。鼠目寸光,只知道在内宅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争长论短,眼界都被限制住了,那才不是大家闺秀的模样呢。”

将几个孩子撵了出去,贾敏又对坐在一边的文姨娘道:“你也去吧,我这边不用你伺候。如今老爷去了,这一辈就剩下我们俩,也没什么好争的了,往后你也不用在我跟前立规矩了,闲了来我这边陪我说说话就行了。其余的时候,都随你。”文姨娘知道贾敏说的都是真心话,算是肺腑之言,因此也不推辞,答应着,退了出去。

晚间,几个孩子回来,一起吃过晚饭,贾敏正津津有味的听几个孩子讲述白天出去后的见闻,外面陶锐家的进来回道:“太太,外面送帖子进来,是京中杨提督家,太太见还是不见?”贾敏接过帖子翻了一下,微挑了一下眉,道:“我家素来和杨提督家没有来往,如今又在孝中,回了吧。”将帖子丢回陶锐家的手里。

陶锐家的领命出去,不过一刻的功夫,又回来了,道:“太太,杨提督家里派人来给太太请安。”贾敏一怔,不是说不见了嘛,不过人已经来到门前,也不好将人轰出去,示意三玉她们进内室躲起来,清玉和霁玉在她下首坐好,然后请人进来。随后进来一身材微胖,肤色微黑,二十出头的青年。

贾敏看到杨家的贴子后,脑中立刻将杨提督的家中概况调了出来。到一地,了解一地的官绅权贵,及其家庭情况,这是大家贵妇必备的功课。因为贾家和杨家有来往,所以贾敏对杨家的事情知道的更多一点。知道眼前这位青年公子在杨家行三,乃是庶出,和已经出仕的两位兄长相比,并没差事在身,只是在家打理庶务。

杨三公子向贾敏请安问好,贾敏让了座,道:“不知此次杨三公子此次出京是南下还是北上?什么时候到的?杨提督和杨夫人这一向可好?我随外子离京多年,京中的旧交来往少了,也就疏远了,小一辈的大都不曾见过。没想到在这里会遇上杨三公子,若非杨三公子投贴上门,我都认不出。……”

贾敏说的不过是客套话。林家和杨家从来没有来往,哪里谈得上旧交?就是贾府和杨府有来往,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杨提督掌管京营操练事物,和曾经身为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一同共过事,这才有了交情。因王家牵线,贾家又和杨家搭上关系,真要说有多深的交情并没有。

原是贾家刻意结交杨家。杨家崛起的时间并不长,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和贾家这种“老牌”的勋贵相比,根基还差点,所以两家走动的倒也还算频繁。贾敏回京之后,也不过在贾家见过杨夫人几次,但是两下里都没有深交的意思,所以贾敏搬离贾家,和杨夫人就再无来往。

杨三公子如何不知道贾敏说的乃是客套话,实际上杨林两家并无交情,因此神色微有些尴尬,不过此次上门他是有所求,所以顺着贾敏的话爬了上来,“侄子的姑母嫁到何家,不成想姑父过世尚不足三年,姑母又病逝,留下两个妹妹年幼无靠,侄儿此次就是受姑母临终所托,到姑苏接两个妹妹入京。原是今天上午到的徐州,不想离开闸放水还有几天,这一路行来船中气闷,所以侄儿想带着两个妹妹在城中找间客栈住下。只是不巧,侄儿找了几家客栈都已住满,侄儿打听到这里,听说这家客栈还有空房,不过都已被林家包下了,所以……”

贾敏听到杨三公子打蛇随棍上,竟然顺着她的话执起子侄里来,一口一个“侄儿”好不谦卑,因此笑道:“杨三公子的意思我明白了。要说出门在外遇上个不方便的能帮一把是一把,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不过几间空屋子,这又算得了什么,莫说现在还有屋子空着,就是没有,现腾出几间也没问题。只是杨三公子也知道,我家现在在孝中,世人多有忌讳,这才将客栈全都包下来,……”

“不妨事的,不妨事的。侄儿的姑母也刚刚过世不久,姑妈家的两个妹妹也正在孝中……”听贾敏这么说,杨三公子赶忙道。既然杨三公子都这么说了,贾敏只好将客栈的西面让给了杨家。因为杨家住了进来,三玉也不好出门,只得留在客栈中。杨三公子一行住进来后,他的两个表妹曾经上门拜谢。如此一来,三玉和杨家的两位表姑娘认识了。大家都来自姑苏,又都在孝中,年纪又相仿,所以不多时就熟悉了,两下里常常聚在一起说话谈天。

这日几人又坐在一起说话,清玉和霁玉买来徐州小吃,打发人送来。釉玉让着何家两位姑娘:“何大妹妹、何二妹妹,你们也一起尝尝,这个蜜汁地瓜做的很是美味,上次入京尝过之后,我曾让家里的厨子试着做一下,却怎么也做不出这个味道来。”

何二姑娘捡了一块蜜汁地瓜放入嘴中,吃完,叹道:“若是我们的兄弟还在,父亲和母亲也不会因哥哥去世而抑郁生病,相继离世,以至于我们现在无依无靠,寄人篱下。”何家两姐妹中间原有个兄弟,只是被一场风寒夺了性命,父亲原就在病中,听说独子身亡,心神激荡下吐血而亡。母亲因为丧子,丧夫一连串打击下,又因宗族的人不住来鼓噪,最终一病不起,丢下两个女儿西去。

漱玉道:“何至如此?哪里就无依无靠了?难道何家宗族无人了不成?”像林家这般堂族支派无人的,在讲究多子多福,家族枝繁叶茂才能昌盛的这个社会,少之又少。湘云就是因为父母过世,跟着叔叔婶子生活。贾母再怎么疼她,也不会说把她接过来养活,因为虽然湘云的父母死了,可是史家宗族还有人,没个史家的女儿丢给亲戚家养活的道理。

三玉以为杨家接何家两姐妹过来,不过是念她们失父又失母,才接过来住段时日,在出阁之前,终归是要送她们回姑苏何家的。何家在姑苏也算大族,也有些声望,这般人家总不能让族中女儿在杨家呆一世,甚至在杨家出阁吧?那也实在太丢脸了,将何家人丢给亲戚,传扬开来,没的落人耻笑。落得这般名声,整个宗族男子还如何说亲,女儿怎么嫁得出去?但是从今日何家二姑娘的言语来听,好像并不像三玉想的那样,其中似乎另有别情。

何二姑娘“呸”了一声,道:“父亲因为一直在外做官,和族中之人并不亲密。等父亲因病致仕回到老家,才过不久,哥哥就出事了。自从哥哥去了之后,族中上门求过继的几乎吵翻了天。若非如此……父亲和母亲哪里会那么快就去了,还不是他们逼的。……”何大姑娘偷偷拉了一下何二姑娘的衣袖,似乎让她不要说,不仅仅是交浅言深的问题,更重要的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是何氏宗族中一员,何氏宗族丢脸,难道她们脸面上就有光彩了?

“姐姐,你别拉我。难道他们做的,我就说不得了?他们既然有胆子作,就应该不怕被人说!”何二姑娘被姐姐这么一扯衣袖,如何不知道姐姐的意思,因此不满的大声嚷道。被妹妹点破她的小动作,何大姑娘脸红了,羞恼的坐在一边一言不发。

何二姑娘继续道:“这般行事做派,母亲怎么会放心在她走后,由族中养育我和姐姐?担心她去了,族里就会把我们姐妹给‘卖了’。所以写信给大舅舅,把我和姐姐托付给了大舅舅。虽然蒙大舅舅不嫌弃,将我们接了过来,可是舅舅家再好,到底不是在自家,何况今后我和姐姐的一纸一草,都要仰仗舅舅府里了。舅舅虽然不会说什么,可是难保府里其他人不会嫌弃我和姐姐。……”说着,何二姑娘滴下泪来。

漱玉笑道:“这话可是真让人不解。如何一草一木要仰仗杨家了呢?何大人也曾为官多年,难道就不曾攒下些家私不成?”何二姑娘一面拭着泪,一面道:“父亲为官清廉,根本是身无余财,哪里有什么家底?可叹那些族人还以为父亲做官多年,不知道攒下多少钱财,所以削尖了脑袋想着把自家的孩子过继给我家。若非他们闹得厉害,让病中的父母不得安宁,他们也不会这么快就去了。……正是因为我家没有余财,而我和姐姐两个稚龄弱女,也不好出面和堂兄叔伯争什么。三表哥虽有心替我们主持公道,可到底是外人,所以最后什么都没争下来。……”

三玉互相看了一眼。何大人并不是因病致仕,而是贪污以致治下引起民乱才丢官罢职的。这个在杨三公子带人住进来,霁玉知道了何家两姐妹身份后,和她们说的。此刻听何二姑娘口口声声说她父亲“为官清廉”,“家中无余财”,她们怎么觉得像听笑话呢?不知道何二姑娘是真不知道她父亲的为人,还是知道却在这里虚言相欺?

不过外面的事,身为后宅女子知道的真不多,何况又是长辈在外所作所为?想了想,三玉觉得以何二姑娘的年纪可能真不知道实情。黛玉叹道:“虽是这般,你们也不必担心。本朝继承律虽不似唐宋完全承认女子的继承权,却也没有剥夺在室女继承父族财产。纵使没有父族财产,律法中也规定,妻之妆奁由所生子女继承,无子女者,于妻死后,发还娘家,夫家不得擅自使用,……”

不等黛玉说完,何二姑娘眼睛一亮,道:“林二姐姐你说的可是真的?你知道的真多?林二姐姐你家有律法书吗?若是有的话,能不能借我看看?”釉玉笑道:“虽然家中有律书,可是这一大堆东西,还不知道收拾在哪个箱笼里,实在不好翻找?其实何二妹妹不用这么麻烦,你只要打发人到城中的书肆买一本不就行了,也花不了多少钱。”

何二姑娘听釉玉这么说,也不好再说借了,坐在那里两只眼睛骨碌骨碌转着,不知道在想什么。稍微坐了一会儿,何二姑娘就借口有事将何大姑娘拉走了。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漱玉道:“何大姐姐看着比何二姐姐沉稳多了。只是何夫人既然知道族人靠不知,想着将两个女儿托付给哥哥,难道她就不做一点安排?”就这么将所有的财产全都被宗族占去,怎么也该把女儿的嫁妆预备出来呀!

釉玉笑笑,道:“那倒未必。你刚才也说何二姑娘不如她姐姐沉稳,藏不住话。想来何夫人也是知道她这个性子,这样一来,纵使有什么安排也不会交代给她。”若是真的不做什么安排,不要财产,只要派人将两个女儿送往京城就是了。何至于让杨家派人过来?

宗族势力庞大,为了财产不流出于家族,伯叔兄长以家族名义霸占孤女财产屡见不鲜,正是担心这一点,何夫人才让杨家派人过来,不就是存着以势压人,从而顺利带走属于两女财产的目的吗?这其中,何大姑娘身为长姐长女,应该知道一点,所以在涉及到财产的言语中,并不像何二姑娘反应那么大,反而是一脸平静。

开闸放水之后,原本杨家要和林家同路作伴,一起北上。只是被贾敏以行程太慢,恐耽误杨家而婉言谢绝了。在一起住的这几天,杨三公子也了解到,林家比杨家足足早走了近半个月,可是却被杨家后来居上,给赶上了,若是照这个速度走的话,他还真磨蹭不起,于是也不多劝,拜别林家之后扬帆而去。倒是三玉和杨家的两位表姑娘玩的极好,依依不舍,约定到京之后再联系。

一家人就这么慢慢悠悠的抵达京师。贾敏一家弃舟登岸后,早有林家的马车在码头候着。贾敏和文姨娘带着几个女孩坐车,清玉和霁玉骑马带着跟着的丫头婆子等人先行回了府。后边的行李等物,自有林家的人去清点,装车运回去。收到林海过世的消息,京中林宅早已按照守孝的规矩布置好了。贾敏一行回到家,先将林海的灵位安置好,因为祠堂尚未翻修好,所以暂时将林海的灵位供到了后面的佛堂中。众人拜过之后,这才各自散去。

贾敏梳洗过后,向留守在京中的万宪家的和丁嬷嬷询问家中概况。丁嬷嬷道:“请太太放心,太太和少爷、姑娘们不在的这段日子,家中一切安好。只是太太的娘家那么出了些事情。”一路奔波下来,贾敏有些累了,因此斜靠在榻上,倚着靠枕,眯着眼睛听丁嬷嬷说话。听丁嬷嬷这么说,贾敏也不睁眼,带着几分睡意,接口问道:“出了什么事?”

不等丁嬷嬷说话,万宪家的抢着道:“先是廊下的瑞大爷病好了,太太走的次日,六老太太带着瑞大哥过来了。六老太太说,原本瑞大爷病一好,就想上门拜谢来的,只是听说大爷准备考恩科,想来太太忙着照顾大爷,就没上门打扰。这次上门,除了拜谢太太对瑞大爷的救命之恩,顺便送喜帖过来。瑞大爷定了街边一家原来开店卖油的人家的女儿为妻,女家原世代卖油为业,据说家里有几个银钱,日子倒也过得。女家的哥哥今年中了秀才,所以把店兑了出去,在乡下买了几亩田地,收租为生。六老太太家虽对女家家世有些不太满意,嫌弃人家是卖油的,不过因为现在人家把店兑了出去,也就说不得了。但是对姑娘满意的很,说虽是小家出身,可是模样和行事做派比一般的大家闺秀都不差什么。冲这姑娘,才定下这桩婚事。因太太们都不在家,所以我这边擅自做主,备了一份礼送了过去。……”

“唔,瑞大爷?六老太太?喜帖?……”因为困倦,贾敏的脑袋有些迟钝,半晌才反应过来。贾瑞没有死,活了?她这只“蝴蝶”的小翅膀又扇动了一下,改变了一点事情。只是娶妻?若是没记错的话,秦可卿就死在她离开之后,喜事被丧事这么一冲,岂不晦气!

万宪家的叹道:“要说瑞大爷这个日子定的也真不巧,媳妇过门才三天。这边刚回完门,第四天头上宁府的小蓉大奶奶就去了。跟在小蓉大奶奶身边的两个丫头也是忠心的很,名唤瑞珠的那个,见小蓉大奶奶去了,也触柱而亡。被珍大爷以孙女之礼殡殓之。名唤宝珠的那个,请愿为小蓉大奶奶的义女,按未嫁女之礼在小蓉大奶奶灵前行事,并任摔丧驾灵之任。”

“小蓉大奶奶虽是小一辈,可是丧礼办的隆重热闹。听说小蓉大奶奶的棺木原是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拿着银子都没出买的好东西。出殡的时候那队伍长的排出三四里,头前看不到队尾,朝中官员来了不少。北静郡王更是亲临路祭,真是好大的体面。……据说见识了那场面的人,有那没见识的竟然编排出什么小蓉大奶奶乃是皇家的身份,什么亲王郡王之女,理由也充分的很,说什么若非如此,怎么会用那么好的棺木,丧事会办的那么隆重,而且京城近半的官员都去给送丧。说的有鼻有眼,若非我们这边是知道事实的,恐怕听了之后也都会信了。……”

丁嬷嬷冷笑着在一旁插话,声音稍微高了一点:“那都是些没见识的人胡诌乱造的,真当皇家亲王、郡王之女的葬礼只要来的官多,肯花钱,就行了。都是有一定规制礼仪的,可不是用了一具原本亲王要用的棺木,多来几个官员,就能抬高身份的。……”

贾敏只听到贾瑞刚刚办过婚事秦可卿就死了,后面万宪家的说什么,她迷迷糊糊的根本没听清,还是丁嬷嬷说话声音高了一点,将她吵醒了。清醒过来的贾敏对于秦可卿的丧事并不关心,她只是好奇,怎么贾瑞的婚事这么快就办了呢?贾代儒那个读书读腐了的迂腐老头竟然肯不讲大家规矩,就这么急急忙忙的把婚事给办了?

对贾敏提出的疑问,万宪家的笑道:“太太这话不错,六老太爷是爱讲礼,可是那也得分是什么时候呀!瑞大爷这一病,差那么一点没去阎王殿报了道。六老太爷和六老太太那么大的年纪守这么个孙儿过日子,若是瑞大爷有个万一,不仅他们这一支绝户了,而且你让六老太爷和六老太太将来靠谁去?因此在瑞大爷病有所好转,六老太太就请媒人上门,帮瑞大爷说情。六老爷也是被瑞大爷这一病给吓怕了,也不说什么考中功名再说亲的话了。所以很快就挑中了人家。定下来之后,也依着六老太爷的意思过了六礼,不过不到三个月就走完了全部流程。……”

贾敏笑笑,这倒像贾代儒的行事风格。万宪家的又笑道:“太太的娘家,还有一桩喜事,就是大姑娘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如今家中正忙着建省亲院子呢。……”正说着话,外面小丫头进来禀报:“太太,午饭摆好了。”

用过午饭,贾敏和几个孩子说着闲话,又听外面回禀,说是荣国府的琏二奶奶来了。贾敏微怔,她知道这次回来,是一定要往贾家走一趟的,本来她打算休息一夜,明日就去,谁知道贾家竟然这么派人来接来了。让清玉和霁玉到门口将凤姐迎进来,叙过几句寒温之后,凤姐就道:“当时二表弟到府上说姑父不好之时,差点没把老太太急过去。如今老太太知道姑妈回来了,急得不得了,连声催着我过来接姑妈过去。我这边忙忙的发下手里的事,马不停蹄地就赶了过来。还请姑妈赶快过去,不然只怕老太太担心的亲自跑过来呢。”

凤姐都这么说了,贾敏自然不好推辞,于是略微收拾一下,带着几个孩子去了贾府。进了府,一样的路程,两样的心态。见过贾母之后,贾母拉着贾敏的手叹道:“可是瘦了好多。姑爷既然已经去了,纵使再伤心,人死不能复生,日子还是要过的。你这般模样,让死去的姑爷如何安心?”邢王两位夫人闻讯也赶来过来,在一旁劝了几句。

被贾母这么一说,想起自林海死之后的种种,贾敏忍不住鼻子一酸,哭了起来。贾母也跟着掉下泪来,她擦干眼泪,又拿出帕子给贾敏拭去脸上的泪水,劝道:“别伤心了。事已至此,不为别的,就为了几个孩子你也得打起精神才是,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刚没了父亲,难道你让他们再没了母亲不成?……”目光落在下面几个正默默哭泣的几个孩子身上,贾母道:“你们也别哭了。你们母亲伤心,你们本该开解劝慰才是,你们这副样子,陪着她伤心,岂不是更让她心里难受!”

贾敏止住哭声,拿出帕子抹了抹眼角,笑道:“可是还没恭喜母亲呢,我不在京中,听说府里出了娘娘了。”不等贾母开口,坐在下面的王夫人就道:“正是呢。元丫头这次被皇上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可怜她进宫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来了。……”说到后面,王夫人还拿出帕子拭了拭眼角。“如今府里正在盖省亲别院接娘娘回家,等到了娘娘省亲的那日,姑太太也带着孩子过来,沾沾喜气,……”

见王夫人一番表现,贾敏哪里不知道她是在炫耀。只是她这边和贾母讲话,她这个做儿媳的无视婆婆,就这么把话抢了过去,若是放在以前,王夫人可没这个胆子,看来女儿成了娘娘,她的腰杆一下子硬了不少。贾母不理会王夫人,拍着贾敏的手道:“姑爷去了,几个孩子还小,要不你带着几个孩子搬回来好了。西跨院一直给你们留着,都没动。”

贾敏摇摇头道:“还是算了。我这边守着孝,府里有喜事,不合适,若是冲撞着什么岂不糟糕!清玉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皇上开的恩科中,中了举,有了举人的名头,他这个年纪出去人家也不会把他当作小孩子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