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 第35章

作者:远上天山 标签: 业界精英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贯风格。

  若是麻烦事,朝廷政令下来的那一年,执行度能达到百分之百,第二年打个八折,第三年再八折,之后便会抛却脑后。

  若是对众人皆有好处的事,朝廷屡禁不止,之后便会成为定数。

  即便耿定向为官清直,在取士之事上也难挡士林舆论,就如同考试扩招,扩招了皆大欢喜,可若是招生率下降二成,考生和家长绝对都会闹的。

  何况在这大明朝,取士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可以说是大明政治的核心之一,又岂是一条缩招之令能够轻易逆转的?

  公告一出,就算柳贺平日读书辛苦,此时也不由更紧了紧皮。

  ……

  而此刻的提学道衙门内,新上任的提学御史耿定向正在吃早饭,早饭与常人家无异,只多了一碟驴肉,因耿定向是湖北麻城人,更准确地说,他是黄安人,只此时还未有黄安一县,正是因他的提议,黄安才建制为县。

  驴肉便是黄安特产,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称。

  等耿定向吃完早饭,便有下人来报,说本地某大族来访,耿定向洗净了手,道:“院试前一概不见。”

  此次巡视南直隶各府,耿定向只觉江南一带出众的士子多,然而到了凤阳、庐州及和州等地,士子文才大不如苏松之地,但苏松士子固然才华横溢,为人骄横者却也有不少,稍不如意便群聚讲学,甚至有妄议官府者。

  他在这提学道衙门也是一日闲不下来,时刻有各府的豪族来访,以期为本族士子谋个秀才功名。

  南直隶的提学道衙门并不在应天府,而是在常州府的江阴县,因南直隶合并了下江及安徽,需寻一处连接南北交通之地,这既方便提学巡视,也便于完成岁试与科试的考察。

  耿定向很满意提学道衙门的位

  置,在江阴县内,他这御史官位最高,便是遇上常州知府,他巡查一省学道,知府也得先让三分,若是到了应天府,省城内有巡抚有左右布政使,且还有南京各部的官员,虽然南京的衙门都很清闲,是养老的好去处,可官员虽无实权,官阶及俸禄却都不低,得罪了任何一个都是麻烦。

  相比之下,耿定向宁愿留在江阴。

  耿定向喝完了茶,下人便呈上数卷文册:“大人,这是各府呈上的程文集,请大人阅览。”

  耿定向扫了一眼,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府试程文皆在此处了,还有如华亭、昆山及江阴这样的科举强县,连县试程文都塞了进来,耿定向也不好拒绝,尤其华亭县乃当今首辅徐阶的老家,他能一任南直隶提学御史,都是因为徐阶的保举。

  各府州为何纷纷送来府试程文,自是希望耿定向能对本府士子网开一面,毕竟院试一场事关各府士子参加乡试的资格,各府参加乡试的士子越多,今后出举人进士的几率便越大。

  耿定向进士出身,但他作学问时一贯欣赏纯实的文风,并不喜这种进呈程文的行为,但眼下各级科试出程文集已成为痼疾,并非他小小一个提学御史就能改变的。

  耿定向先看最上面几册,这都是来自科举强府的府试程文,士子们果然文采出众,但耿定向看久了,便会生出一股华而不实之感,只觉得这些文章文辞固然漂亮,却不知平实典雅之美。

  但耿定向也记下了数名士子,如无锡施策、苏州刘瑊、武进唐鹤征等人名。

  尤其武进唐鹤征之文,一看便是大家风范,与旁人为应试而写的生硬文章截然不同,耿定向找来左右一问,与他一同来江阴上任的师爷笑道:“这唐鹤征乃是荆川先生先生之子。”

  “原来如此。”

  荆川先生便是唐顺之,这唐鹤征是唐顺之的儿子。

  之后耿定向又看其他各府的文章,只能说江南江北士子实力差距颇大,江南士子的文章中,耿定向能选出数篇合心意的,江北士子的文章却只有寥寥几篇而已。

  耿定向之后便翻起了镇江府的府试程文:“这镇江府虽地处江南,文章不如苏松多矣。”

  不过他看了府试第一的文章觉得不错,之后才知姜士昌乃是姜宝之子,当上府试案首倒也实至名归。

  “咦?”耿定向道,“这镇江府当真奇怪,府试第一仅有一篇文章入选,第二却有两篇文章。”

  他先读姜士昌文章,于镇江府试的水平已有了基本了解,此刻再读柳贺文章,却觉两篇程文理通词顺,皆为不逊于姜士昌头篇的佳作。

  “那为何府试第一是姜士昌而非柳贺,莫非是姜宝的缘故?”

  耿定向觉得唐知府不会犯这种基础性错误,大明的官员要脸的还是多,即便本人相当不要脸,表面功夫还是要维持一下的。

  耿定向特意派人去问,才知柳贺丢了案首全因为五言八韵诗的缘故。

  “此人若是生在前朝,怕是难走科考一途了。”

  但柳贺的文章他着实喜欢。

  耿定向是心学大家,虽年少时专习程朱理学,但在文章上,他并不是保守一派,否则也不会与李贽交游,柳贺文章内容丰富,并非那等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之文,且文章往后可谓气势磅薄,大家的轮廓已是成形了。

  他又在清单上记下柳贺名字。

  待十四府四州士子的文章都看完,耿定向也不由揉了揉腰:“江南之地文章风采果然非凡。”

  耿定向虽这么感慨,但他是湖北人,会试考的也是南卷,湖北科考竞争力已经不弱,但依然不如江南。

  自有科举始,江浙二省及福建江西等地的科考实力便不容小觑,如宋时的福建官员,王安石甚至都忍不住以“福建子”之蔑

  称形容福建人,只因闽人在宋一朝出了不少奸人,王安石变法毁于吕惠卿,吕惠卿是闽人,章惇是闽人,蔡确、蔡京等奸人传上有名的都是闽人。

  而到了明朝,浙党也曾辉煌一时,出了多位内阁成员。

  而南直隶这边,大概是自古以来,结党的倒是不多,毕竟到了后世老乡这个概念要精确到镇,要是一个村的才更亲切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能结成一派,以一省之名代表一批人人,足以证明这些地域科举实力的强劲。

  ……

  柳贺自是不知自己的大名已经到了提学御史这里。

  天气凉快之后,他读书更是勤快,每日读书、练字、写文章不休,他一日至少写上五六篇文章,两三日便能读完一本书,效率甚至比在丁氏族学时更高一些。

  毕竟有纪娘子操心他的生活,他吃得好睡得好,闲暇无事时还有猫玩,每天都觉得精力相当充沛。

  柳贺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院试之前。

  等到了院试前几日,他将自己所作文章整理了一番,只见竹纸摞得老高,笔筒里毛笔也写秃了好几支,手上的老茧更是变硬了不少。

  但柳贺并不觉得累,反而有种满足感。

  对即将到来的院试,他心中也多了几分自信,无论如何,他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至于取不取,决定权在考官身上,而非由他来定。

  ……

  院试之前,柳贺去了一趟施允家,商议该如何出行,考试该备些什么,两人虽未考过院试,但对院试的流程却已耳熟能详,出发之前丁显几位先生还特意把两人叫去族学,叮嘱两人院试中的注意事项。

  柳贺与施允都不太紧张,毕竟之前已经考过县试和府试了,院试的流程与这两场不会相差太多。

第47章 赴考

  纪娘子为柳贺打点的行装可谓细致到极点,连衣服都多塞了几件,只怕考场上冷,柳贺一不注意就会冻着。

  “娘,不会的。”柳贺无奈道,“穿厚了我手脚伸展不开,字就写不好了。”

  这个时代的衣服可没有现代那么柔软,衣服硬往里塞就硬邦邦的,写字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拘束。

  何况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以他的一身正气勉强还能扛住。

  其实天最冷的时候,柳贺甚至考虑过拔点鸭毛做一件大明朝的羽绒服,之所以没有考虑鹅,实在因为大鹅太凶,他加上滚团也打不过,但是鸭子的话……这么干实在太对不起鸭鸭。

  下河村养鸭的人家算不上多,就算养了,鸭子也是等着下蛋用的,还要卖去集市换钱,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要把鸭子给保护好了。

  人生多艰,他是注定当不了发明家的。

  纪娘子将锅碗瓢盆等一应备了,书袋这些则由柳贺自己检查,尤其是考凭与保结,两者柳贺都保管得极其细致,毕竟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两样若是丢了,临时补根本来不及,何况大明朝官府就是官府,可没有后世公仆的概念,丢了什么柳贺都只能自认倒霉。

  “上了考场,若是有什么能花钱买的,也尽量买一点,以备不时之需。”纪娘子叮嘱道。

  “儿子知道。”

  纪娘子看着柳贺的脸,轮廓已与柳信年轻时越来越像了,眼中的坚韧也是一样。

  柳信当年就是不服输的性子,柳贺与他一模一样。

  纪娘子很清楚,若是这场院试柳贺能过,回来他就是秀才了。

  她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柳贺决定读书时,纪娘子只是希望他上进罢了,倒从未想过要柳贺得个什么功名回来,可柳贺比她以为的要争气百倍千倍,不仅通过了县试府试,名次比他爹当年也强了不少。

  柳贺自己也以秀才功名为目标,不过随着他县试、院试接连考出好名次,他的目光已在展望几年后的乡试了。

  他也想为纪娘子争一口气。

  功名之路没有尽头,考中县试便想府试,秀才功名过了自然也会惦记举人的功名,这都是人之常情。

  何况他也有考出名堂的需求。

  ……

  临出发前,施允约着柳贺去一趟书肆,主要是采购笔。

  考试之前,两人总得给自己买支好写的笔,虽然其中有心理安慰的作用,但这也是两人几场考下来的习惯。

  平时两人是舍不得买贵的笔的,但考试专用倒也不必计较那么多。

  施允和柳贺逛了一回书肆之后就一直叫柳贺了,因为他不会砍价,而柳贺不仅会,还深谙量多便宜的道理,每回同柳贺出去,买的书都至少比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便宜几十文。

  施允家境要比柳贺好上不少,但供养一个读书人也并不容易,能省一文是一文。

  今日挑毛笔也是一样,柳贺先选了一支问价,之后便拿起两支要求掌柜便宜一些,掌柜若是答应了,他便拿四支要求掌柜再便宜些,这么有来有回数次,他将掌柜磨得没了脾气,也收获了小伙伴施允敬佩的眼神。

  柳贺拿着笔感慨道:“这羊毫与兔毫兼具的笔我还未用过,你用过吗?”

  施允摇了摇头。

  眼下书写以狼毫、羊毫和兔毫为主,也有鼠须、马鬃等制成的笔,写起来手感不一,价钱上也是不同,柳贺与施允今日来买笔,掌柜极力推荐他们买混了貂毫和獾毫的笔,显然是想把两人当成冤大头。

  不过貂獾混合的笔他虽然买不起,羊毫和兔毫混合的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柳贺和施允虽然都不是学渣,

  但是哪有学生会嫌文具少的呢?

  柳贺又开始疯狂砍价,砍到掌柜都无语:“下回再不便宜卖你了。”

  柳贺和施允两人加起来其实都未花多少银子,偏偏砍价厉害,把掌柜利润都砍没了。

  在书肆掌柜眼里,书生的钱向来是最好骗的,只需夸上两句,再为他们的考试献上美好祝福,之后自然财源滚滚来。

  之后掌柜便不想理会柳贺这两个抠门的,见得门外来了一位熟人,他连忙迎了上去:“楚老爷许久不来我这小店,您一上门真是蓬荜生辉,楚老爷今日是看书还是看文房,小店上了新货……”

  这掌柜的声音着实热情,店中不少士子都朝来人看了过去,柳贺的视线也是一偏,却恰好与这位楚老爷的视线对上。

  他连个视线也欠奉,直接当对方不存在。

  楚贤也没想到会在书肆看到柳贺,他见柳贺手中拿着笔,便知柳贺这是为了院试准备笔墨,一想到此,楚贤心中更是郁郁。

  得知柳贺考入丁氏族学起,楚贤便有种事情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谁能想到,这才短短几年,柳贺就过了县试和府试,更在府试之中取了第二,才名连知府大人都夸赞。

  楚贤想起自己当年府试考了整整三回,考一场,他夫人便嫌他不中用一回。

  知晓柳贺府试拿了第二那日,楚贤在书房坐了整整三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