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网红打卡APP 第98章

作者:卷尾巴猪 标签: 美食 升级流 网红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刚下高铁,三人行李都不放就跑去吃卤菜粉,吃完还不够,又去买酸嘢和糯米饭吃。

  毕竟根据小迟的笔记攻略来看,她推荐的糯米饭、卤菜粉、酸嘢店,正好都在同一条街上。

  等三人把行李放完,跑去象山景区玩,晚上又去景区附近的两湖小火锅吃锅子,三个人加上酒水都没花够一百。

  吃完锅子,还能就近沿着两江四湖散步。

  她们当然也有不按照小迟的笔记,自己找东西吃的时候。

  自己找东西吃嘛,米粉类基本不踩雷,毕竟桂林米粉的粉好,哪怕碰上在桂林算难吃的店,和外地米粉店比起来也能算味道好。

  小吃倒是坑过几次,在步行街买的串油大,吃起来不是很新鲜,不如后来小迟推荐的烤翅店。

  那家店只做鸡翅,蜜汁黑椒味特别香。

  桂林市区的餐馆倒是基本都还不错,物价也低。哪怕点上一两个味道一般的菜,至少吃饱了价格不高也不影响心情。

  不过自己找餐馆,比较难找到某些不出名的当地特色菜。

  比如说牛八宝、卤味火锅等。

  所以兜兜转转,她们又开始跟着小迟的笔记吃。每吃一次,周明晴都会拍照发到小迟笔记的评论区,招来网友们各种各样的留言。

  按照笔记吃饭,居然让她吃出景点打卡的感觉来。

  三个人一路吃一路玩,终于玩到阳朔遇龙河。

  “我们中午到这家店试试怎么样?崖边鼎锅饭。”周明晴向她朋友们建议道。

  “有点远啊,好偏,也是小迟笔记推荐的店吗?”

  “嗯,昨天刚发的笔记,据说店里米饭是柴火煮的鼎锅饭,好像还挺不错。”说着,她把笔记转发给两位朋友。

  小迟拍的美食图一向诱人,加上三人玩得累,肚里空空早已有些饿。看笔记之前还嫌店子远,看完笔记觉得打个车也不是什么问题。

  反正遇龙河的餐饮店基本都是农庄,不像城里或是西街一样集中,到店里吃饭基本都得走一段路,或是打车才能到。上哪儿吃不是吃?

  于是午餐时分,她们坐到崖边鼎锅饭的店里,点了一份小迟重点推荐的酸芋苗焖鱼,以及芋头排骨、酸笋炒牛肉、上汤南瓜苗。

  先不说饭菜的味道怎么样,平日在城里看惯钢筋水泥的三人,已经很久没见过柴火灶,瞧着居然觉得挺新奇。

  “店里的饭真用柴火烧啊。”

  “直接把锅放在火上烧,不会糊底吗?”

  “会吧,不然锅巴怎么来的。”

  看过烧饭的锅,三人又跑去河边看养在水里的鱼,觉得老板真会想,又拍照各自发朋友圈,直到菜品开始上桌,她们才老实坐下吃饭。

  最先上桌的是酸笋炒牛肉。

  新鲜牛肉被切成片状,混合少量青红辣椒和姜蒜酸笋炒在一起,只加放了油炒,没有用淀粉勾芡,上桌时还热得冒着烟。

  凑上去闻一下,牛油带着少许辛辣香气扑鼻而来,还能在风中闻到少许酸味,不臭。

  店里炒菜用的酸笋和平时在米粉店里吃到的小料酸笋不太一样,本身不辣。

  原来广西酸笋其实也不怎么臭,只是会有一股腌渍品的味道而已。

  三人也不客气,直接伸筷子夹菜吃。

  周明晴夹起一筷子酸笋牛肉,夹起一片牛肉配两根长酸笋,荤素搭配,正巧是她满意的比例。

  入口时,最先被咬开的是酸笋。

  这家店的酸笋据说是自己泡的,选材不错,都是嫩笋,入口不带筋,一咬就脆得能裂开来。笋腌得不算很酸,里头的酸味仅仅只是起到给菜提味的作用,配上新鲜牛肉炒制,酸笋的酸味正好中和了牛油的油腻感,是一道搭配十分巧妙的下饭菜。

  得配米饭吃。

  说起米饭,这三个平时没少在鹏城下馆子的人有话要说。

  她们这几天在广西饭馆吃到的米饭确实不太好,口感不是很好,优点是便宜,一般1~2元就能随便吃,价格和味道是相符的,在广西,饭馆里的米饭不赚钱。

  鹏城则完全相反。

  鹏城的饭馆很卷,他们会卷一些比较容易用钱就能解决的事,比如说米。

  这样他们就能有理由把菜品和米饭卖出更高的价格,尽量提高客单价。

  是的,鹏城的大米饭价格不便宜,一般饭馆现在已经大多收取3元一碗,某些饭馆甚至要5元。

  用的米大多是品牌东北大米,某些专门做下饭菜的店为了让米饭更好吃,还会配专门的电饭锅。

  小锅米饭,一桌一锅。

  店里一共多少桌,就有多少电饭锅。小锅米饭的味道会跟家里自己煮的差不多,晶莹剔透粒粒分明,不夹生也不会水了吧唧。

  所以在鹏城,要是正常到饭店里吃饭,大米饭都不会太难吃,毕竟卖那么贵呢。

  然而崖边鼎锅饭的米饭,却是好吃又便宜,2元自助。

  本地大米经过柴火烹煮,饭粒干爽松散,还有柴火香,配着猛火炒出来的酸笋牛肉,农家田园风味十足。

  酸笋牛肉被扒着配饭吃掉一半时,重头戏来了。

  外表看起来十分朴素的酸芋苗焖鱼和上汤南瓜苗接连上桌。

  周明晴回忆着前不久才看过的笔记:“小迟说酸芋苗焖鱼是她第一次打车过来时,本地司机推荐给她的菜,据说本地居民来这大多是为了这口鱼。”

  “好像是,”说着,其中一位朋友往隔壁桌使眼色,“刚才那桌也点了这道菜。”

  周明晴没吃过酸芋苗,对它的味道很好奇,于是没有马上吃鱼,而是夹起一块酸芋苗先尝尝味。

  酸芋苗的口感对她来说还挺神奇,她口中这块不知道是不是有些老,外头能感觉到有一层薄薄的芋苗皮,咬下去有一点点韧劲。

  芋苗里头更柔软,和一般酸菜还不太一样。

  在周明晴琢磨芋苗的功夫,她两位朋友已经分别夹走自己心仪的鱼块。

  三人也点的剑骨鱼,毕竟刺少。

  新鲜鱼肉吃起来味道就是好,鱼身肉质紧致弹嫩。酸芋苗的酸味已经在炒制时浸入酱汁里,配着少许辣椒的香辛味,让鲜香的鱼肉吃起来味道层次更丰富。

  煮过的鱼肉与鱼骨之间已经产生少许缝隙,要是夹起靠近鱼尾部分的鱼块,放到嘴边略微用力一唑,鱼肉便会与中间的鱼骨分开,连着皮,以及刺边上的鱼脂胶质,一并滑进嘴里。

  剩下的鱼骨干干净净。

  刚上桌的鱼更适合直接吃,煮久了酱汁更浓,配米饭会更香。

  等鱼被三人啃掉一半,芋头排骨才悠悠上桌来。

  芋头和排骨都是需要花费些许时间慢慢烹饪的食材,这种搭配其实在不少地方都能看见。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蒸。

  将芋头铺在碗底,排骨放在芋头上边,加上少量调味,一并蒸制,排骨里头渗出的肉汁会慢慢沁到芋头里,让芋头吸足肉味,吃起来香糯软滑。

  崖边鼎锅饭对于排骨和芋头的处理其实也和一般做法差不聊多少,但他们不蒸,而是选择焖煮做法。

  焖煮过的芋头和蒸的不一样,会有些散。散开的部分混合肉汁,会像泥一样裹在排骨身上,吃起来软滑得很。

  这道菜喜欢芋泥的人会很爱吃,可对于喜欢排骨的人来说却有些残忍。

  排骨的味道被芋儿盖过风头,三人在这道菜上桌时,第一筷子都瞄准了里头的排骨,然而没过多久,排骨变得无人问津,倒是芋头被消灭得飞快。

  平时三人吃饭喜爱聊天,然而店里的饭菜实在味道好,这顿饭前半程几乎没什么人说话,哪怕偶尔聊几句,话题也都离不开这桌饭菜。

  直至大家吃个半饱,平日里的闲聊话题才再次出现在饭桌上。

  一顿饭吃完,周明晴已经开始琢磨着把照片发到小迟的笔记底下,表示自己已经来这里打过卡的事。

  跟着美食博主的笔记打卡其实有点意思,笔记和美食博主越火,推荐的店家越偏,就越有意思。

  因为会有很多很多人在打卡评论底下发表各种言论,有羡慕的,有问味道的,有整活让炫自己嘴里的,还有震惊党。

  震惊她怎么能这么快到达博主笔记推荐的店里打卡。

  吃过饭,三人也没马上离开崖边鼎锅饭,而是选择靠在店里的椅子上,喝茶欣赏风,并闲聊路上的见闻。

  她们不知道,其实这天前不久,小迟刚来店里吃过饭。

  尝的还是桂林特色菜——

  醋血鸭。

第102章

  完蛋,醋血鸭踩雷。

  其实不少地方都有血鸭这道菜,禾嫒尺虽没尝过,却也曾有听闻。她对于没见过的美食大多抱有一定兴趣,所以见店里有这道菜,就点来试试。

  血鸭,就是将鸭血同鸭子一块烹煮焖烧的菜品。烹制过程中,鸭血会逐渐凝呈暗褐色,像泥浆一样裹在鸭肉外。

  醋血鸭,则是在这基础之上,往里面再加些醋。

  只可惜崖边鼎锅饭的大厨也有不擅长的菜,也不知道是醋加多了还是调料的原因,让这道菜尝起来怪怪的,一股子浓重姜味,没能给禾嫒尺带来特别的新体验。

  “嗯,这道菜不推荐。”倒不是醋血鸭不好吃,而是这家店的醋血鸭味道不太行。

  没尝过味道好的醋血鸭,禾嫒尺也不好仔细评判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只能暂时归类为自己不爱吃。

  吃过午饭,禾嫒尺带着打包剩下的醋血鸭,骑着自行车回民宿写稿。

  在她心中,第一篇关于广西美食的推文稿已经初具雏形,内容是——

  米粉。

  说起广西桂林的美食,大多数人都会想起米粉。

  毕竟桂林米粉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和当地山水景色不相上下。

  禾嫒尺来桂林这些天当然也没少到处吃粉,桂林的米粉已经成为她每日的主食之一,不光早餐,甚至午餐晚餐,也偶尔会买米粉吃。

  于是她察觉到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那就是只要开在桂林的米粉店,味道都不差。

  这里说的不是广西本土米粉,而是特指某些外来品种。例如贵州的遵义羊肉粉,湖南的衡阳鱼粉。

  桂林人其实也跟其他地方的人一样,喜欢品尝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当地除本土特色餐馆以外,也有非常多湘菜、川菜、粤菜、西餐、贵州菜等各种餐馆。

  所以当地的米粉种类也多种多样,不仅只有本土品类。

  虽说禾嫒尺这次来桂林主要目的为探店取材,得尽量吃本地美食才行,只是她偶尔也会想尝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