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的人生2 第91章

作者:倾碧悠然 标签: 打脸 快穿 复仇虐渣 穿越重生

  “我才刚刚换下湿衣,刚把脏的搓了晾上,没有多余的衣裳了。”温云起也不是胡编乱造,姜大川总共两身见人的衣衫,身上是最后一套。

  若是今儿不请客人,做饭的时候可以把湿衣拿到灶前烘烤着,一顿饭做完,衣裳至少能干上六成,等到明早,水汽去了大半,即便没干透,也勉强可以穿。

  用姜父的话说,穿穿就烘干了。

  小周氏又道:“那就让大表哥……”

  周氏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儿媳的话。

  温云起垂下眼眸。

  最近即将入冬,一下雨就特别寒凉,那股凉气几乎要透入骨子里,这种天气湿透了很容易着凉生病,风寒这病可大可小,严重了也会要人命。

  若不是有急事,没有人会选择淋雨。

  小周氏想要帮婆婆分忧,让人去接姜家母女。眼看温云起去不了,就想提议让姜富海跑一趟。

  周氏打断她,是不希望她把话说出口,也就是不想让姜富海淋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用姜家夫妻的话说,他们养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外头抱来的,一个是从刘家抱养来的。周氏想让姜大川跑一趟,却拦着姜富海出门,谁亲谁疏,简直一目了然。

  厨房里安静下来。

  周氏也发现了自己打断儿媳的那声咳嗽过于刻意,笑着道:“是我太着急。这么大的雨,去不去她们都会湿透,既如此,咱也没必要再添一个人淋雨,一会儿烧一锅热水,让她们泡泡手脚,再熬一锅姜汤……大川,家里有姜吧?你去找来,我先洗了煮上,多找点,天太冷了,眼瞅着就要入冬,不光淋雨的人要喝,我们没淋雨也喝上一碗。”

  温云起没有拆穿她,转身去找姜了。

  江南府这个地方,真的是得天独厚,不光每年粮食丰收,种姜蒜这些,随便找点种子往地里一撒,都能得到不少收成。

  家里的姜有半箩筐,只是最近天气湿冷,有些发了霉,温云起挑了两块好的拿到厨房。

  “舅母,今日请你们来,是送大哥一程。他那边找到了亲生父母,即将认祖归宗,以后大家再想坐在一起吃饭就难了。”

  周氏勤快,一来后听到姜父说要有人蒸馒头,立刻就到了厨房。而外面下着雨,堂屋那边众人的说话声透过大雨传来,只能听见特别热闹,听不清说了些什么。

  她接过姜时还笑意盈盈,听到这话,一脸的惊讶:“认祖归宗?那边是什么样的人家?”

  “是位大老爷,方才来时,那坐着的马车就和我们家屋子似的那么大,全都是绸缎,一点布都没有,干干

  净净,车厢里比我们的床还干净。我还看见车厢里好多下人等着伺候。大哥以后就是富家公子了。“温云起说到这里,适时露出了几分羡慕之色,“也不知道我的亲爹娘在哪儿……”

  关于姜家兄弟二人的身世,姜家夫妻一直就没有隐瞒过,整个荷花村的人都知道。老大是外面抱来的,二儿子大川是刘家的孩子。

  用夫妻俩的话说,他们害怕抱来的孩子养不熟,又抱了一个带有血缘的孩子放在膝下。又说夫妻俩没有生养过,不会养孩子,但想来和养猪差不多,养猪就得养一双,平时会抢着吃,长得要更好好。

  话糙理不糙啊!

  好多人都觉得这话有理,家中只有一个独子的,那孩子会格外娇气,平时容易生病不说,懂事也比同龄人要晚。而那种孩子一窝一窝养的,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赤脚赤身地在冰天雪地里跑,凉水随便喝,外头能吃不能吃的随便吃,从来不生病。

  也就是说,姜大川其实有从邻居那里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在十来岁半懂不懂时,对待刘家人要更亲近,特别想讨好他们。被刘家夫妻俩吩咐着做事,不光不会生气,还会特别殷勤。

  温云起说这话时,眼神深深看着周氏。

  周氏避开了他的眼神,不自在地道:“不管你的亲爹娘是谁,既然把你送出来了,那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你是吃姜家的饭长大,就该拿自己当姜家人,以后好好伺候你爹娘……唉,都说养儿才知父母恩,你以后成亲生子了,才会知道养大一个孩子有多难。”

  她看向儿媳:“火烧小一点,不要塞太多的柴火,浪费了嘛。”

  小周氏是周氏娘家的堂侄女,算是亲上加亲。婆媳之间还算亲近,周氏不会刻意为难她,成亲快一个月了,被这么挑刺,还是头一回。

  当着外人的面被婆婆说,小周氏羞得面红耳赤,赶紧退了些柴火出来。

  温云起惊讶:“照舅母这么说,大哥也不该认祖归宗了?”

  周氏尴尬:“不一样嘛,他爹娘是迫不得已才把人送出来,你爹娘……”

  她说不下去了。

  温云起追问:“我爹娘如何?”

  关于姜大川知道自己身世这件事,几乎摆在了明面上。只不过他从来没有问到刘家夫妻面前。

  周氏颇为狼狈,却还是认真答:“你爹娘选择将你送出来,那是他们自愿的。”说到这里,她擦了擦泪,“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十月怀胎拼了命才生下来的孩子送给别人……”

  她啜泣了两声,看着格外伤心。

  温云起打量着她,问:“所以你是不愿意的,当初答应送我,是舅舅的意思?”

  周氏一惊。

  所有人都知道姜大川的身世,但从来没把话说到这样直白过。

  温云起直直看着她。

  周氏低下头:“不管谁的意思,我最后妥协了,是我们夫妻对不起你。但话又说回来了,姜家也没有亏待你,他们拿你当亲生的儿子养大,现在你大哥也走了,你……你也看到了,我们不缺孩子,如果你是问我们愿不愿意认你回家的话,我还是希望你能留在这里孝敬你爹娘。他们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传宗接代,在村里会被人看不起,会招惹不少闲话。你的存在能让他们心里安心,能让外人闭嘴。他们养你一场,要的也是这些好处,我没养过你,也不指望你来给我养老……若你还当我是亲……当我是长辈,愿意听我的话,以后就好好孝敬他们,留在这儿给他们养老送终。”

  她一番话说得飞快,不给温云起插嘴的机会。

  温云起沉默了下,追问:“当年是谁提议的抱养?”

  当年的事,周氏不太想回忆,但午夜梦回时,也想过那个抱出去的孩子如果哪天心血来潮非要问抱养的原因要怎么回答,她迟疑了一下,说出早就想好的答复:“你娘成亲几年没孩子,姜家其他几房逼迫得紧,非要让他们夫妻过继孩子,你娘回娘家哭诉,你舅舅要为她讨公道,也知道吵架不能解决问题,又心疼她,后来你娘提出过继,说与其养那些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还不如养刘家的孩子。你舅舅答应了。”

  意思是姜刘氏被婆家的人逼到走投无路,不愿意妥协养姜家血脉,选择回娘家抱养一个孩子堵他们的嘴。

  温云起再问:“你没骗我?”

  对面的周氏一直在用抹布擦灶台,听到这问话后,抬手去接了盖子。

  馒头蒸好了,外面天气冷,原本锅中就热气蒸腾,这一揭,整个厨房都是白气。温云起自然也就看不清周氏的神情了。

  白气里传来了周氏的声音,带着些喜气:“蒸好了,又白又胖,水满家的,拿个大碗,给他们送一碗去。”

  等到小周氏送了馒头离开,周氏也捡了一个馒头递给温云起:“大川,尝尝,这会儿的馒头麦香味很浓,特别香甜。”

  温云起深深看她一眼,转身就走。

  周氏被那一眼看得心中忐忑,总觉得这个孩子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姜家母女原本是想避雨的,可等了又等,大雨不见小,还是冒着雨回家。

  等于既浪费了时间,雨也没避上,到家还是湿透了。

  好在馒头已经蒸好,热水也烧好了,母女俩各打了一盆热水回房洗漱,而周氏已经接过她们买回来的菜开始收拾。

  除了鸡,还有鱼虾和螃蟹。

  在江南这地方,鱼虾螃蟹这些价钱不算高,和吃肉差不多,勤快一点,自己都能去河里捞。但是下午去买菜,基本买不到肉,再想要做出一桌不错的饭菜,只能拿鱼虾螃蟹来凑合。

  当然了,自己去水里都能捞到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卖到钱的,一般品相都不错。

  婆媳俩忙活做饭,温云起没有再去厨房,等到再缺东西,都是姜母自己去找。

  又是半个时辰,十来样菜陆续上桌。

  一般农家的桌子最多就是坐十个人,今儿两家凑在一起吃,总共十多个人。

  屋子不够大,靠墙的桌子拖出来摆,一边要尽量靠墙,这样才显得屋子宽敞,也有走动的余地。温云起干脆坐到了窄的那一方最里面,后面就是墙,想出来要不止一个人让路。

  如此,倒酒也好,缺碗少筷的,都是坐在外面的人准备。

  姜父不可能使唤到妻子娘家侄子身上,最多就是使唤自己的儿女,姜富珠跑去厨房吃了,守着锅边做边吃。桌上姜父能使唤的就是两个儿子,原本都使惯了嘴,结果小儿子跑到里面去坐了,若是要出来,得让刘家人至少起来两人让路。

  客人都坐下吃饭了,让啊让的不太好。

  于是,姜父这一顿饭,尽量不使唤人。但不可避免的,姜富海还是跑了好几趟。

  温云起不好酒,吃得差不多就出来了。

  天色已晚,屋中亮起烛火,他站在屋檐下,周围一片黑暗。

  刘氏和周氏轮换着添菜,这天阴冷阴冷的,菜全部上桌,一会儿就要凉透了。

  周氏又一趟送饭时,忍不住问:“你不在里面吃饭,怎么站在这儿?”

  “我在想一些事。”温云起也不等她询问,自顾自继续道:“这天底下真的会有男人心甘情愿养妻子娘家的孩子?我看爹娘之间,似乎也没好到那份上。”

  周氏眼皮一跳,强调:“你爹娘年轻的时候感情好。”

  “是吗?”温云起一脸不信,“可养孩子是可以反悔的,爹完全可以再去他堂兄弟那里抱养一个孩子啊。”

  周氏心惊胆战:“胡说什么?孩子又不是猫猫狗狗,哪能随便抱养?抱来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别胡思乱想了。要么进去吃饭,要是吃饱了就去厨房烤火。或者……你拿个

  火盆给他们点盆火呢,这种天气,屋子里坐久了也会有点冷……”

  今年还没开始点火盆,年初天暖时收起来的火盆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藏着,这大晚上的,上哪儿找去?

  冷盆子第1回点火,烧起来艰难些,总之是个麻烦事。

  温云起似笑非笑:“舅母,你可真会给我派活儿,不干!谁冷谁点,反正我不冷。”

  语罢,抬步去了厨房。

  周氏心里发虚,不太敢惹他了。

  厨房里,几个女人或是坐在灶前,或是站在灶后,手里都拿着碗吃着聊着。

  倒不是姜家不让女人上桌,而是屋子坐不下,加上那边冷,还不如厨房暖和。再有,今儿吃晚饭有点迟了,是边做边吃着,厨房这边离不得人,不知不觉,所有的女人就都到了这边。

  看见温云起进门,小周氏立即起身,去了最里面小姑子的旁边。

  男女有别,但是农家没那么多的讲究,同处一室是避免不了的,只要不靠在一起坐就行。

  姜母今儿从淋雨回来到现在,都没来得及跟小儿子说话,此时问:“你不吃了?”

  温云起嗯了一声:“娘,我有些事想不通。大哥的爹娘都来找他认祖归宗了,为何我爹娘就不想着认我呢?”

  姜母惊讶,做梦也没想到小儿子居然会问出这话来:“你……”

  她看了一眼周氏,“你爹娘不缺儿子,我缺!当初就是为了让你给我们夫妻养老送终才把你抱来的,别说你爹娘没有抱你回家的念头,就算是他们想认亲,我也不答应!”

第86章 真公子的弟弟

  姜母的语气不容商量。

  她话说得直白, 不允许姜大川认祖归宗,这一辈子,姜大川只能做他们夫妻的儿子。

  气氛凝滞,灶前坐着的三个女子是晚辈, 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周氏目光在母子二人身上扫过, 笑道:“今天蒸这个馍馍味道不错, 她姑, 你觉得呢?”

  姜刘氏面色缓和了些, 点点头道:“嫂嫂的手艺一向好, 我是学都学不会。”

  闻言,周氏有些自得。

  “我放水都不需要算,只管往里加,然后手一捏面,就能感觉到水合不合适。”

  温云起转身往外走, 天已经黑透, 还下着雨,他却不管不顾往外走。

上一篇:情况有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