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酒千觞
“不是我养的,不知从哪儿飘来的种子,自己在亭子下扎根了,我就随手浇浇水。”
“小帐篷也是你搭的?还挺可爱的。这是什么花?”
“不知道,”沈瑕并不识得,也不在意,“兴许是野花吧。”
沈乘月摇头晃脑道:“野花艳目,不必牡丹,村酒酣人,何须绿蚁……”
沈瑕头疼地打断她:“虽然我很高兴你中了探花,但真的不必见缝插针地展示你的才华横溢。”
“我粗俗你不喜欢,我有才华你也不喜欢,真难伺候。”
沈乘月拎起一边的水壶,把帐篷掀开,给小花适量浇了浇水:“其实你不必特地保护它,这种能在石子路里开出的花通常很坚韧的。”
沈瑕下了逐客令:“见你就烦。”
“那我走了。”沈乘月洒脱来去,一句话说完,已经飘然上了墙。
“等等,”沈瑕却又叫住她,“如果你发现周围有什么不对,哪怕一丁点周围人的错漏、任何让你不舒服的地方,都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好!”沈乘月留下个灿烂的笑容,纵身跳下墙,消失在沈瑕的视线里。
沈瑕叹了口气,俯身戳了戳亭子下那朵小花,又把那顶小帐篷盖了回去。其实沈乘月独当一面久了,凡事自有决断,可亲人之间,大概就是这样忍不住要彼此牵挂吧。
第173章 后宫空置
沈乘月走在街头,街上人熙熙攘攘,她经过一身着缎袍、富商打扮的男人,眼睁睁看着他被一个瘦小男子撞在肩上,那一瞬间指头上的金扳指被撸走,而他竟一无所觉。
这是撞到她手里了,沈乘月挑眉,跟上了那瘦小男子,在转弯处,也用力将他撞了一个趔趄。男子看她一眼,骂骂咧咧地转身走了,片刻反应过来不对,连忙一摸胸口,发现偷来的赃物已经消失无踪。
他回头去找沈乘月,却哪里还能见到她的影子。再转头,看到街边五城兵马司的人正向自己逼近。
另一边,富商还没走出多远,忽见人群里一女子对他一笑,抬手向他抛过来一件金灿灿的物事,他下意识抬手接住,细看下竟是件金扳指,他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丢了贵重物件,连忙要向那将物归原主的女子道谢,举目四顾间却也再找不到她的踪迹。
沈乘月融入了人群,深藏功与名,却忽听得一声“沈大人”,抬头望去,见路边酒楼二层窗口有进了户部的新科进士在朝自己招手:“沈大人,上来喝一杯吗?”
“好啊。”沈乘月欣然接受邀请。
倒是和进士一桌的同科们吓了一跳:“你和你上司一起喝酒?!”
“又不是第一次了,沈大人很平易近人的。”
不多时,沈乘月上得楼来,饮了杯酒,桌上和她不熟悉的人显见十分紧张,把腰板挺得笔直。她一入座,他们就成了陪客。
“户部还管捉贼?”大家显然是把刚刚的事看在了眼里。
“个人兴趣,”看着他们的神色,沈乘月又补了一句,“我是指捉贼,不是指偷东西。”
众人失笑。
沈乘月看出有人挺紧张,没问他们最近在其他司部担任什么职位,当差当得如何,只是捡了几件最近京城里发生的趣事说了,不多时,桌上便一片笑语欢声,众人都放下了那份紧绷。
沈乘月和谁都能聊几句,几杯酒下来,在座所有人都觉得她亲切。她却也没待太久,喝了几杯,就抽身离去,顺便到楼下找掌柜结了这桌的帐。
楼上众人还在聊天,有人不免羡慕:“沈大人人真不错,若是我上司看见我在外面喝酒,哪怕是休沐日,第二天怕也要损我一句,说我不好好在家想想文书怎么写,倒是有空闲去灌黄汤。”
“别说休沐日了,前两天朝班日我们下午出来喝酒,被沈大人撞见了也没说什么啊。”
其他人不免讶然:“下午不是要去衙门当值?你们怎么敢溜出来喝酒的?不怕被革职?”
“我们户部只要完成当日手头的活计,就可以下衙,爱做什么做什么去,怎么你们不是吗?”
对面的人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你看我们的表情像是吗?”
“哦……哈哈,”户部的人打了个哈哈,“不说了,喝酒!”
酒过三巡,明日还要上衙,大家也不敢喝太多,互相倾诉了刚刚入朝的遇到的难题与苦闷,便凑了银子,下楼要结账,却被告知刚刚一位姑娘付过账了。
众人几乎是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几乎想扑倒在户部大门口,问一句可还招人否。
———
又是一日早朝,金銮殿外等待上朝的百官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些闲话或朝事。最近朝中没什么大事,其中几位大人便聊起了皇帝后宫空虚的问题,决定待会儿早朝上奏,劝陛下广纳后宫。
此事不涉及私密或党争,没什么可避着人的,几位大人讨论得光明正大,路过的人也就跟着听了一耳朵。
沈乘月经过的时候,和几位大人打过招呼,正听他们说什么子嗣单薄,便也驻足听了两句。
何止是单薄,目前陛下膝下就只有淑妃所出的一个孩子。考虑到历朝以来皇子折损数量之高,众位大人的担忧似乎也不无道理。
沈乘月很想插一句话,说只有一个孩子的话折损的可能反而低些,但这些人未必听得进去。
其中和沈乘月交好的一位大人见她欲言又止,不由问道:“沈大人也关注此事?”
“当然,”沈乘月积极点头,“我一向关心陛下后宫。”
“那待会儿一同上奏?”
“也好。”
不多时,皇帝驾到,早朝开始,例行议过天南海北民间事,帝王问起众卿家可还有本要奏时,便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登基日久……”
一听这开场,皇帝就开始皱眉,对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心知肚明。
果然,此人下一句便是“后宫空置,子嗣单薄”,他说完,又有下个人跟上“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年,当广纳嫔妃,多子多福”。
而皇帝没法用“私事”这一借口来堵百官的口,当了皇帝,身上就没有私事,一切都是公事天下事。
“过段时间再说吧,”皇帝使出拖字诀,随口搪塞道,“朕目前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后宫。”
然而这不是他想搪塞就能搪塞过去的,百官的套话已经准备好了,自然要好生表演一番为国尽忠。
皇帝坐在龙椅上,尽量放缓心思耐心听着这些换汤不换药的言辞。也不知这些官员是怎么想的,同样的话第一次说时他不肯应,难道说个十次八次他就会妥协吗?这群
人难道是试图用“唠叨”达成目的?
也怪不得父皇在位后期开始整治百官,任是脾气再好的人怕是受不了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啰嗦。
正当皇帝耐心即将耗尽之际,正见沈乘月站了出来,他怔了一怔,甚至还多问了一句:“沈爱卿有何本要奏?”
“启奏陛下,后宫空置日久……”
沈乘月一开口,与刚刚几位大人一模一样,连开头的套话都是照搬过来的。皇帝怔怔地望着她,心下一时生出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不管皇后之事成与不成,沈乘月在他心目中总是一位难得不虚伪的官员,她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会过多关注这种并不涉及民生国体之事。如今怎么却……难道是因为自己的提议让她……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沈乘月已经话锋一转:“陛下短时间内既无广纳后宫之意,如今后宫空置,宫人富余,不若将今年宫女太监之遴选一并取缔,令百姓休养生息,陛下意下如何?”
其他官员不由侧目,说好的关心陛下后宫呢?感情这就是你关心的方式?
眼尖的官员,正看到龙椅上的陛下抬手,似乎是掐了掐自己的人中。
第174章 削减人手
“参见陛下。”御书房里,沈乘月对帝王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沈爱卿免礼,何事求见?”皇帝看着她,面露犹疑,“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你笑得有些奇怪。”
“陛下,您几日前于朝上应了削减太监宫女之事,”沈乘月笑道,“所以臣近来连夜拟了个章程。”
“嗯?”皇帝用力回忆,“朕不是只应了取缔今年宫人选拔吗?还有其他的?”
“陛下过目成诵、博闻强记,洞察力和记忆力都令臣惊叹。”沈乘月恭维。
“这有什么好夸的?前几天才发生的事,朕忘了才奇怪吧?”皇帝觉得好笑,“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我写了份折子,”沈乘月在皇帝示意下,把折子递上御案,“每座宫室需要多少太监宫女都经过我的严密计算,目前人员之冗余实在不容小觑。”
“图穷匕见啊。”皇帝感慨。
“什么?”
“没什么,”皇帝看着折子,叹了口气,“那沈爱卿打算怎么解决此事呢?”
“首先,取缔未来几年内的宫人遴选,除非眼下这批宫人被放出去了,不然至少十年内宫里都用不上增添人手。”
“……那万一朕将来还要纳妃立后呢?”
“让娘娘自己带丫鬟进宫?”
“嗯?”皇帝瞪眼。
“我是说,到时候臣定亲自为娘娘挑选忠心不二的宫人。”
“目前的理由不足以说服朕。”
“大楚宫女和太监选拔以自愿为先,在那些凶年饥岁、荒时暴月,成为宫人为很多人提供了一条活下去的路,这一点也许无可指摘,”沈乘月正色道,“但如今乃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进宫对他们而言已经成了一种……负担。”
皇帝蹙眉:“此乃大楚祖制,百姓自愿进宫,比之几朝之前强征百姓家中适龄儿女,已经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了。”
“的确是自愿,但有赖先皇和陛下的励精图治,如今物阜民安,百姓们鲜少会生出把自家儿女送进宫里为奴为婢的念头,如此一来,每次宫人遴选人数凑不够时,地方官怕惹怒天子,又会如何施为?好听一点叫说服,难听一点就叫强迫。”
“你继续说。”
“宦官一旦进了宫,就很难再过上正常生活,要在宫里待上一辈子,到了年老才能放出宫去,他们的晚年生活多半也较为凄凉,”沈乘月道,“宫女则十五到二十岁进宫,二十五岁以上才能离开,若是得了主子青眼要留她们,那就要留下,留宫三十年者亦有之,宫里由宫女留成嬷嬷的人数和名单我记在奏章第三折 了。这世上哪还有什么活计是这样的?一入宫门就失去了自由,规矩森严,数年之间,和家人一面都见不得。”
“你说得也有些道理,取缔未来几年遴选,朕也不是不能应。”
“还有,宫女太监遴选时都要相貌周正的,免得伺候的时候惊吓贵人,”沈乘月摇了摇头,“说真的,陛下,您有这么容易受惊吗?”
“……没有。”
“所以,臣提议改制。”
“你所图甚大啊,看来不只是为了未来几年,改制可是要延及后世的,”皇帝翻阅着折子,“我看见你写在后面了,宫女任职两年可离宫,离宫后,每人有两个月的犹豫期,可以在两月内选择续签两年契书,重新返宫。”
“这样对她们而言,这就成了一份活计,做上两年,攒一笔银子,就可以离宫,自愿的百姓也许反而会更多。”
“想法很新颖,就是有点不顾朕的死活,”皇帝无奈,“如此频繁更换人手,若有刺客或心怀不轨者混入其中……”
“陛下您没有什么大内高手潜伏在侧吗?”沈乘月环顾四周,甚至还探头看了看房梁,“再说若真有什么势力想刺杀您,不轮换也有办法混人进来行刺。”
“所以就随便他们了?!”
“臣是说,我们应当严格审核人手,尤其要把控御膳房、御书房、寝宫、太医院等各处人选。”
皇帝叹了口气:“两年太短了,三年一轮换吧。”
这就是应了,沈乘月恭谨应声:“是。”
上一篇:穿书后我和儿子们的金手指合并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