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酒千觞
女子不解:“怎么?你还想多聊几句?”
“不、不,”皇帝回过神来,“你……救驾有功。等等,皇宫围得水泄不通,你是怎么进来的?”
二皇子倒地的声响,御书房外的兵士想必也听得到,有人扬声问了一句:“殿下?”
“陛下保证事后不予追究?”
“朕保证!”外面的人随时可能闯进来,但女子还在问话,皇帝只能一诺千金。
“地道,这边请。”
“朕竟不知……”
“您日理万机,”女子恭维道,“哪里有时间日日在皇宫里摸索着玩耍?”
“日日?”
“咳,”女子立刻转移话题,“我救驾来迟,陛下可好?”
“朕无事,”皇帝看着地上的尸首,眼神里包含的东西过于复杂,要沈乘月来说,其中大概是伤心居多的,“首恶已除,其他人想来不会负隅顽抗,朕可以开门劝降。”
“或者,”女子提议,“我们可以稳妥一些,干脆从地道逃命,等你口中的樊城驻军到了再做计较。”
她刚刚旁听了一会儿对话,听着听着觉得二皇子言之无物,又有些烦人,就不耐烦地一箭把人杀了。
杀他和杀其他人,对她而言没什么区别,死亡就是死亡,一箭的事,难道因为他是皇子以及谋逆者就该死得花样百出、隆重一些?
“你是何人?”皇帝今日过得大起大落,他毕竟年纪有些大了,几番冲击之下,脑子慢了一拍,此时终于想起来要问,“朕看你有些眼熟,是沈家女儿吗?”
“是,家父中散大夫沈照夜。”沈乘月边说,边把随身包袱里的粉末洒满整个房间。
“好,你很好,”皇帝似乎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女子轻轻松松取走了谋逆者的性命,“你为何会来救朕?不,待会儿再说,我们尽快离开吧,外面的人不会一直等下去。”
皇帝还有满腹的疑问,却也想起这不是问话的时候。
“请。”
“殿下?”门外的人见无人应声,终究是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门大开的一瞬间,火浪翻天,火舌和爆炸声席卷了整个御书房,将周围的人尽数吞噬。
冲天的火光,惊动了整个皇城。
皇帝躲在地道铁板之下,听着外面的声响,心有戚戚,哀声一叹:“何苦来哉?”
沈乘月没什么感触,举着火把示意:“跟上。”
“多谢你了,朕必有重赏!”皇帝的命暂时握在她手里,连忙承诺了赏赐,丝毫不吝将溢美之词堆叠在她身上,“你拯救了整个王朝,力挽狂澜,倾扶危局!”
沈乘月却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伟大的举动,闻言实话实说道:“顺手的事儿。”
第75章 陈三愿
“你炸了御书房。”相对沉默片刻后,皇帝说。
“不用谢。”沈乘月回答。
皇帝又安静下去,大概在默默消化今日发生的一切。
“我想顺路去弄点菜,家里快没菜下锅了,”沈乘月礼貌问道,“您愿意在地道里等我一会儿吗?”
这家伙是真没把朕当回事啊,皇帝看着她,欲言又止,最后淡定道:“哦,你去吧。”
他们在地道里前进了很久,皇帝也判断不出此时到了哪里,安静地等了一会儿,就看见沈乘月拎着菜肉返回,看他一眼,似乎是察觉了他的忧闷,贴心道:“对不住,是我太不体贴了,今日对您而言一定是个很难过的日子,您想哭就哭吧。”
“……”皇帝轻声叹了口气,语气放软了些,“朕没事,走吧。”
“嗯。”
“你救驾有功,想要什么,说说看,”皇帝主动开口,“不管什么宝贝,朕若能活下来,都赐给你。”
“您确定现在想谈这个吗?”他毕竟刚刚经历巨变,失去了一个孩子。
“朕想和人说说话,你说就是,”皇帝提议,“给你赐婚如何?听说你和萧家小子闹了退婚,如果你还喜欢他,朕直接给你们赐婚,不必顾及他的意愿。虽然以权势压人,恐怕只能做一对儿怨偶,但你至少占据了他的美色。”
“算了吧,”沈乘月忍不住回身看他一眼,“陛下日理万机,还有空关心臣民退不退婚?”
“从古至今,从上到下,无人不爱打探他人隐私,闲言碎语,道人长短,”皇帝摇摇头,“朕亦不能免俗。”
“您还挺诚实。”
“那朕的三皇子如何?”
“为什么是三皇子?”
“太子成亲了,三皇子是朕最拿得出手的未婚儿子了。”
“……”
“不要?四皇子呢?其他皇子呢?全都不要?”皇帝为不招待见的儿子们长叹口气。
“我不想要赐婚,我想要点实际的。”
“你说。”
沈乘月想提楚征的事,又怕破坏了沈瑕的计划,略作思索:“我想替家中二妹求一个愿望,到时候让她自己来提。”
“可以,”皇帝颔首,“你有什么愿望,也可以提,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别错过了。”
“我想要……”沈乘月心思百转,从皇宫宝库到行商自由,片刻后做出了选择,“我想问,您能下令关停天下所有青楼吗?”
皇帝微怔,大概没想到这就是她的愿望,看向她的眼神有了些微变化,语气稍稍诚挚了些:“朕当然可以,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为什么?”
“朕自然可以毫无顾忌地下旨关停青楼,但其中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很多,比如,现有的青楼中人该如何安置?”皇帝耐心解释,“那些年纪轻轻刚进楼门的也许还好,但那些已经在青楼里度过了大半辈子的人,没有谋生的手段,也未尝还有谋生的心气。骤然被赶出青楼,她们可能只有两种结局,流落街头或改做暗娼。”
沈乘月有些惊讶地看他一眼。
“你看起来很意外,”皇帝捕捉到了她的眼神,“朕好歹也是皇帝,半辈子都在考虑如何维持朝野稳定,这些有什么想不到的?”
“您说得有道理,”沈乘月完全靠直觉去谈条件,“但请您为我让一步。”
“如何来让?”
“您是皇帝,您来想。”沈乘月一时也想不到好主意,就逼对方来想。
她可以买下一间两间三间青楼改成酒楼,但她没办法买下所有青楼,世上无人有这种财力,皇帝也不行,靠他一道旨意强行把所有青楼改成茶馆酒肆,不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九成九是经营维持不下去的。
“二皇子此次谋逆,必然有宗室中人受损,比如九王爷,”皇帝的脑子转得果然快,很快给出了能退的一步,“就以这些人的名义,下令举国哀悼,所有青楼一年之内不得买入新人。”
“五年。”沈乘月讨价还价。
“最多三年,”皇帝如实交了底,“九王爷没那么大面子。”
“好。”沈乘月想了想,大不了三年后自己再去杀个宗室中人续上一年。
“三年的事朕应了,你可以再换一个要求,”皇帝十分通情达理,“毕竟朕只应下一半,前面两个要求,又都不是出自你个人利益。你救了朕一命,朕总该再为你做点什么。”
沈乘月思考了片刻,试探着看他一眼:“让女子可以科举做官?这样才公平。”
她之前被称赞“姑娘若能参加科举,定能金榜题名,耀祖光宗”时,就有过模糊的想法。如今也算急中生智,转瞬间想明白青楼的事急不得,不可能短短几年就让全天下青楼彻底绝迹,这是涉及后世的议题。想让流落青楼的女子越来越少,不是简简单单堵上青楼买人的口子就可以的,而是应当开辟新的生存之路。
她的思维并不复杂,想法也很简单,并没想到什么大道理,只是想着如果大家都有谋生的手段,那就不必流落青楼了。
科举就是其中一条,百姓们见证朝中出现女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让家中女孩去读私塾,读书明理的人越来越多,将来才会越来越好。不过沈乘月还需要时间来思索其他的路。
皇帝听了她的请求,轻轻松松一点头:“可以啊。”
“嗯?”沈乘月一时没反应过来,“您怎么应得这么容易?”
“因为这个决策对朕并没有坏处,”皇帝实话实说,“它影响的是朝中现有官员的利益,而朕很开心看到他们的利益受损。多一些人来竞争 ,他们才能努力做得更好,更讨朕的欢心。而朕其实并不关心这些竞争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猫是狗。”
“……”果然心不黑,当不了好皇帝。
“朝中的官员拉帮结派太过严重,一群人给朕提一模一样的建议,同一件事写了几十本加厚的奏折,就是赌朕读不完,这点心眼儿全用朕身上了,”皇帝叹道,“他们需要有新力量来制衡,需要引入一股活水,互相倾轧,才能集权于朕。”
“这么夸张?”
皇帝又出言维护了一下朝臣的体面:“当然也不是所有臣子都不干人事,朝中还是有能臣的,不然国早亡了。”
“……”
“何况,”皇帝开了个玩笑,“命捏在你手里的时候,朕当然很好说话。”
“别这样,”沈乘月劝说,“我一向忠君爱国,您怎么说得好像我在威胁您一样?”
“不过,”皇帝话锋一转,“这也不是简单下个圣旨就可以解决的事,你需要拉来一些支持,来自于百姓,也来自于现有朝臣的夫人、女儿。并且开女子科举之后,你得尽快让大家看到成效,不然此事难以为继。别急着争辩,我知道这不公平,都说书生十年寒窗,我却要求你一年两年就出成果,但你想做与众不同的事,就必须拿出高人一等的本事。”
“好,”沈乘月忍不住又问,“假如,我是说假如我能考中科举,您能给我安排一个比我父亲高一品的官职吗?”
“朕刚刚依稀听你提起过公平?”
“公平是给其他人的,”沈乘月恬不知耻,“我还是想要一点特权的。”
皇帝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就只要四品,不要更高了?”
“官职大小都是为国为民嘛。”
皇帝被她逗笑了:“还是要从翰林院开始攒资历,你若做得好,朕多多提拔你就是。”
沈乘月看着他,越发觉得这位陛下实在心黑,似乎什么都答应了,又似乎什么都没答应。
她保证朝野之间有足够的支持声,他才肯下旨。她保证有女子中举,他才肯确保政令继续运行。她做成了,他也有一份好处;她做不成,他却没什么损失,最多也就是动了动嘴。
“陛下,”沈乘月突然好奇,“您既然想引入活水,之前怎么没想过开女子科举?”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不是没想过,而是这个计划太麻烦、耗时太久,未必能惠及当下,远不如去引其他活水方便。何况之前没有合适的人选为朕冲锋陷阵,如今你提了,朕才顺势应了,”皇帝苦笑,“很多事并不是朕想想就能做到的,朕还想攻打夷狄呢,还不是被朝中众臣硬生生拖了这么多年?”
沈乘月摸了摸脸,心知自己被选为了负责冲锋陷阵的冤大头,心下一时五味杂陈,救这厮一命还给自己救出份责任来。
但救都救了,她也不可能再把人塞回皇宫去。
“放心,”皇帝忽然给了个甜枣,“朕对自己人一向优容。”
沈乘月追根究底:“怎么个优容法?”
“朕可以和亲信打个配合,万事俱备之时,让他在上朝时提出女子科举,趁着朝臣反对的时候,朕当场发个大疯,说要攻打夷狄,明日就出兵,不容商议。这时候他们为了安抚朕,就对女子科举之事没那么抗拒了。”
“……”你平时就用发个大疯这种话来形容自己吗?
皇帝辛酸:“和朝臣斗了这么多年了,都是老路数了。”
“您这皇帝当得也不容易啊。”
说话间,两人到了地窖口,沈乘月示意他稍安勿躁,自己爬上去看看情况,皇帝只听得地面上箭声、刀声,片刻后听她示意爬上去,见不远处已经倒了一地的兵士,约有一小队十人左右。
上一篇:穿书后我和儿子们的金手指合并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