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第35章

作者:松雪酥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日常 穿越重生

  由于太多钱,寺庙会设立长生库借贷放款,收取利息。利滚利、钱滚钱之后,还利用免税特权经?营大量商铺,甚至还有以传习佛法为?由的出海船队,长期与东瀛等番邦国家进行大宗茶叶、香料的贸易。

  除了这?些?“支撑性主业”,兴国寺还办了好?几家刊刻佛经?、铸造佛像的工坊,还有制作?袈裟、幡帐、经?袱等丝织品的纺织和刺绣工坊,甚至因为?纺织工艺太过精湛,汴京城里有几年还风靡过“佛缎”这?种料子,甚至被官家赐予外邦使臣。

  不仅如此,朝廷还准许寺庙酿酒、制作?食品,兴国寺名下的数间工坊所酿造制产的“法酒”和“佛糕”也因此声名远播。[注]

  甚至俞婶子还说,南边一些?不大正经?的野庙寺院竟然还开?妓-院?!把她震撼得话都说不出了。

  说…说好?的方外清静之地呢?

  以往她还以为?寺庙仅靠上香拜佛的信徒捐赠的香油钱过活呢,没?想到那些?香油钱其实才是寺庙经?营中最微不足道的添头。

  得知兴国寺有不少“食品厂”之后,姚如意便?有了些?心动,她也想借无畔这?条线,看能不能搭上兴国寺做些?小零食。

  人家有现成的工坊,她提供一些?方子和思路,由其制作?,给些?分红,日后供货时再给予她绝对优势的进货价就可以了。

  但这?目前?只是她的一厢情愿,还不知能不能成。

  所以此刻,姚如意也没?有着急,她给无畔包了好?些?辣片儿,只说你拿回去与你师父尝尝,不必多提,下月她会主动来还账送利钱,届时请无畔引荐他师父与她相识相识便?是了。

  无畔到底是寺庙里长大的,见过不少人,了然地喔了声,不说答应也不说不答应,只是挠挠头道:“师父脾气可不大好?,回头他不愿意,小僧也没?法子。”

  “没?事?,若是不肯便?罢了,即便?不成,这?些?辣片儿也不收小师父的银钱,可放心了?”姚如意回头笑道,“我这?铺子里好?玩好?吃的东西可还不少呢,小师父要不要逛逛?”

  无畔刚刚吃辣片儿时便?已经?有些?好?奇了,他还没?见过这?样的杂货铺呢!东西都整齐地摆在货架上,东西虽多,但望过去却?觉着干干净净。

  他果然挎着篮子去逛了。

  先看到了一溜糖罐子,各种糖有大罐的也有小罐的,还能混一块儿散称,他看得砸吧嘴,将不同?口味的糖都称了一点混在同?一个罐里,约莫半斤,几十文钱,也不贵。

  无畔又继续逛,看到了各类果干蜜饯,竟然还有蔬菜干?姚如意倚在柜台处,还远远来一句:“小师父不要客气,可以试吃的。”

  他便?尝了个秋葵干,竟然是咸口的!脆脆咸咸,好?吃!称!这?个必须称上一斤,师父和师兄可没?吃过呢!之后又称了山药、芋头条,芋头条用花椒盐裹的,太香了!芋头条必须单独来一斤!

  无畔此刻已经?完全?逛得入迷了,胳膊上的篮子也越来越重。

  再往前?,有香囊、用来泡脚的艾草生姜草药包,闻着不错,这?个给师父带一包,他还常说腿疼呢。

  不得了,这?前?头竟然有拧了发条会蹦跶的木头青蛙、会转圈的小狗,好?玩得紧,这?么好?玩的东西他以往竟然从未玩过!他要了,要定?了!

  那是什么?好?小巧的一套灶具啊,木制的,有灶台、炒锅、锅铲,还有各种上了色、木雕的小蔬菜瓜果,甚至还有木头鸡蛋呢!一百二十八文?虽不便?宜,但胜在精细啊,他想要。

  买了!

  还有大马将军哎!雕得好?,买了!

  无畔抱着一大摞东西去找姚如意付账时,把她都吓一跳,这?孩子怎么买了这?么多?

  因为?太多,不仅柜台的台面被他堆满了,姚如意甚至头一回拿出了她的算盘开?始算账,一算,她便?瞄了一眼无畔,小声道:“小师父,这?些?拢共便?要四百多文了,你…你可有带这?么多银钱啊?要不然还是放回去些?,回头知晓你乱花银钱,可别被你师父训了。”

  无畔站在柜台看姚如意算账时,也觉着自己?确实买太多了,这?么多东西他可拿不动,等会回去不还得雇辆车啊?

  但听见姚小娘子小心翼翼生怕他没?带钱的样子,无畔又好?面子且骄傲地把胸膛挺起来了:“我有钱!都是我自个的钱,这?点小钱儿,我想怎么花师父也不管的。”

  四百多文算什么钱呢!

  他年纪小,但他可不差钱,他是寺庙里最小的和尚,每年过年师父和各师兄都会雄赳赳气昂昂地领着他去各禅院讨要压岁钱,从主持、首座、监院、司库等等一路要过去,大伙儿都是一路笑骂他师父貔貅成精又一路给他塞福钱的。

  这?些?压岁钱,师父可不会要,还给他换成交子或者金银,存在寺里的长生库里,让他每年都跟着吃利钱呢。

  不仅如此,平日里出门,他师父也还会额外给他买饼吃的银钱。如今他身上正好?就有四百多文,都是师父给的“零用”。

  一口气全?花了,但没?事?儿,明儿再跟师父要就是了。

  看无畔那财大气粗的模样,姚如意便?知晓自己?是白担心了,想到巷子里的孩子一文两?文的过来买糖,真是天差地别啊。

  “好?嘞,那收你四百六十七文。”姚如意笑了,没?想到她竟还做成无畔的生意呢!

  无畔快活地付了账,便?坐在姚如意的铺子里等着,顺带摸了摸姚如意铺子里的胖小狗。

  外头下雨,他便?使唤了个闲汉去给他雇车。

  雨声滴滴答答,已经?渐渐小了,天却?还是暗暗的,姚如意有一搭没?一搭与他说话,就见尤嫂子掀开?门帘子来,收了伞,便?急匆匆地唤了她一声:“如意,你铺子里那装娃娃的木头屋子应当还没?卖吧?”

  姚如意瞥见尤嫂子有些?凌乱的发,脸上神色也是愁云密布,她一眼便?看出她心绪不对,便?问道:“还在呢,嫂嫂,你这?是怎么了?”

  尤嫂子松了口气,挤出了一个笑:“前?几日茉莉说要买,我没?给她买,她今儿回来说,铺子里已经?卖了俩了,你关嫂嫂给她外甥女戎戎买了一个,姜博士给他闺女也买了一个。这?孩子哭得天都要塌了,说是铺子里就剩最后一个了,再不买便?没?了!她爹今儿便?道,给她买了吧,别叫孩子一直为?了这?几百文钱而难过。”

  原来是为?了这?个事?儿啊,姚如意赶紧摆摆手:“没?事?的嫂嫂,日后周木匠还会做的,我每月都托他做两?三个呢,你与茉莉说,日后还会有的。”

  尤嫂子摇摇头,叹口气:“今儿便?买了吧。”

  姚如意见她神色不对,便?从柜台后走出来,将她搀到一边,两?人站在僻静些?的角落,这?样有货架遮挡着,没?人能看见她们。姚如意小声地关切道:“怎么了嫂嫂?你怎么哭了?”

  尤嫂子便?再忍不住了,拿颤抖的手捂住脸:“今年雪少天暖,南边甚至都还能穿单衣,气候暖和,叫桂州的疫病入了冬竟闹更凶了。官家今日收到急报,已经?下旨,再派五十船的药材粮食去岭南,还要从国子监的医科博士、上舍生中选派上百名医官医员远赴岭南。茉莉的爹,那个杀千刀的,他竟背着我,竟不告诉我,主动请缨,要带上他所有的门生,五日后便?要出发了……”

  姚如意听得一怔,她想起来了,平日里她便?很少见尤嫂子的郎君,因为?她郎君不仅是医专科的讲学博士,还是太医局里的“大方脉医正”,他日常教授学生医术之余,还时常要去太医局点卯,每日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值夜还得宿在宫中。

  尤嫂子擦了擦泪,哭了一通倒是慢慢缓和了下来,苦笑道:“这?么大的事?,临行前?,他竟还有心思惦记着茉莉想要的木头屋子,叫我过来买了。”

  姚如意揽住尤嫂子的肩,轻声安慰:“嫂子你别太担心,尤医正学医行医这?么多年,他知晓自己?在做什么,此行肯定?不会有事?的。”

  尤嫂子却?再次摇摇头,担心得眉头紧皱:“他去是应当的,他是医官,本就应救死扶伤。但是他还带着那么多学生们去,我是为?这?个忧心,万一出了什么事?儿,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那些?孩子的家人?”

  那是瘴疠之地,又是冬日,她怎么能不担心?

  在家时怕被茉莉看出端倪,尤嫂子得忍着,不敢露出一点异样,现在一股脑说出来了。

  她反倒好?了些?。

  她沉默了会儿,便?抬手将脸上泪水一抹,垂落的发丝也随手往后一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低声与一直宽慰她的姚如意道谢,买了娃娃屋便?回家去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隔日一早,尤嫂子又来了,身后跟着白发苍苍的一老妪,这?老妪生得与尤嫂子还挺像的,果然,她便?对姚如意引荐道:“如意,这?是我娘,往后这?段日子,她来替我们夫妇俩照顾茉莉,以后也麻烦你帮嫂子多多看顾她和茉莉了。”

  姚如意瞬间便?想到了一个可能,不由瞪大了眼:“尤嫂嫂你……你……”

  尤嫂子今日穿得窄袖褙子,将头发全?都梳了上去,梳了一个极为?利落飒爽的同?心髻,也露出了一整张的干净脸庞,她也没?有了昨日的那种忧虑和悲伤。

  相反,她眼中如燃了火般熠熠生辉:

  “我也要跟着去。”

  “我听闻张娘子医馆的女大夫们已经?揭了官家招募医者的皇榜,她们都去得,我为?何不能去?我家郎君把我看扁了,他忘了,我嫁给他之前?,也是老太医的女儿,我爹教我的,我还没?忘呢!”

第34章 话家常 谁是最俊的?

  今年的冬日总带着股温吞黏糊劲儿,不爽利。

  下雪不下,光阴着天,偶尔下几场雨,也是敷衍了事。俞婶子说,这?是雷公电母两口子吵架,再把来劝架的雨师老爷一并骂了,从天庭东廊追打到西角,连过路的龙王爷都挨了记窝心脚。

  所以今年才没了雨雪。

  姚如意听?得有趣,那这?架吵得可谓声势浩大了,而且俞婶子嘴里的天庭听?着怎么也跟个小四合院似的,有点拥挤。

  时至今日,只怕神明们还没和?好呢!冬至已过,按理说渐渐步入深冬,应当是雪如鹅毛的。但下雪的日子仍屈指可数,日头若是出来了,连风也不怎么凛冽了。

  暖冬有好也有坏,街上冻饿倒毙的贫民少了,但“冬旱接春旱”“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无积雪保温,麦苗反倒容易被冻坏根系,无融雪补充,拔节抽穗水源不足,便容易减产,而深埋土壤越冬的虫卵也可能?无法冻死,古来旱蝗相生,便是这?般道理。

  如今没了雪,汴京城周遭乃至整个北方州府的农户们都要发?愁开春闹灾而过不好冬了。

  但眼前,汴京城里里外外的官民倒还是在庆幸今年是和?暖的:天气暖,汴河没有完全?封冻,浮冰敲碎后?,医官郎中们乘坐的漕船便能?每日疾行约八十里,途经陈留、雍丘,五日后?便能?抵泗州入淮;入淮后?折向东南,自楚州南下,经扬州入长江。

  长江水流湍急,根据精通水文地理的姜博士推算,借东南风昼夜疾行,每日航程可达百里,三日过金陵,五日后?抵鄂州,便可转入湘江。

  之后?经潭州(长沙)、衡州(衡阳),十日后?抵永州,转入灵渠。到了灵渠,桂州便近在咫尺了,沿漓江顺流而下,两日即可抵达桂州。

  加之官家也已下令,赐此行的船队金字牌,沿途州县需优先提供纤夫粮秣。如遇河道拥堵,可强令商船官舫避让。

  之前还有个消息,说这?回船队要在扬州换海船下广州,溯西江、漓江至桂州,航程便只需十五日,更快些。但后?来这?说法很?快便被辟谣了。冬季东海风浪极大,如今大宋海船虽有较为先进的隔舱,但抗浪能?力终究有限。

  算下来,尤嫂子夫妇、其他?医者以及所携带的大量赈济药材米粮,即便日夜兼程,最?快也要二十日方能?抵达。不过,好在先前官家便急递了旨意,要南边各州府就近调拨人?手药材支应,或许还能?撑些时日。

  汴京离桂州实在太远了,当知晓漕船疾行二十日才能?到,姚如意原担心,尤嫂子他?们赶到时黄花菜都凉,倒不如就近调拨州府援手。还是林闻安淡淡几句话叫她明白了过来,大宋并不是后?世,无法八方风雨共济。

  此行虽远,却必要有朝廷的医官带队走这?一遭。

  一是汴京集天下岐黄圣手,有整个大宋医术最?精湛的医官,熟悉各种病症,能?治疗各类病症;二是全?靠地方自发?救援,将无人?统筹监督赈灾事宜,群龙无首,必然会乱做一锅粥;三是稳定民心,正因?桂州太远,如今瘟疫已生了两月,尚且反复得不到控制,朝廷再不行动?,百姓寒了心,来日再生天灾便会演变成各种人?祸。

  第?四……林闻安轻微摇头:“岭南道各州本就穷困,冬日艰难,如何能?单靠地方支撑这?样大疫灾?邻近州府只怕早已畏疫如虎,若无官家下旨,或许都不敢派人?过去。各地父母官守土有责,也要对自己治下百姓安危担责,能?拨些粮米药材,已是不易。”

  姚如意听?得心里一阵沉甸甸的,最?终千言万语全?变作了一声叹息,心里也愈发?为那些不顾己身、奔袭千里救死扶伤的医官、郎中而感到敬佩。

  今日也出了些软绵绵的太阳,屋瓦上的霜每日夜里刚结了软塌塌一层,天一亮便又?化了,让夹巷里每家每户的屋檐都泛着水光,濛濛的,地面的石板也总是潮潮的。

  今儿辰时不到,巷尾姚家的院门便开了,门上挂的厚棉帘子用布带束起了半边,方便来客进出。

  窗下原本供学子们坐着吃东西的两套桌椅拼在了一块儿,桌面上堆满了各色碎布、麻布料子。姚如意正和?巷子里的婶娘嫂子们缝蒙面用的布罩、药囊以及麻布帐篷。

  这?东西讲究实用,不讲究美观,只要针脚细密便成,姚如意便也很快上手了。

  自官家下旨再遣医官赴岭南,不光国?子监里掀起了一阵“我去”“我也去”的声浪,汴京城里外也四处都是谈论这件事儿的人?。

  昨日,沈记带头捐了两万贯给朝廷,用于调集生石灰、被褥、衣物以及各类成药制剂。之后?汴京城里的权贵富户、官宦人家、巨贾商户、寺庙道观也都不甘人?后?,纷纷慷慨解囊。

  听?闻不到两日,水门码头便已堆满了成捆的艾草、成箱的药材,商户们捐的银钱也兑成了米粮药材,只等着装船一路南下了。

  夹巷里的人?家、学子们,也是你?一贯我一贯地捐了不少。姚如意算了算自己铺子里的流水、货款和?日常开销,除去这?些后?,她便也将这?些时日开铺子挣来的利润都捐了。

  钱总还可以再挣的,但人?命重于泰山,她这回可一点儿也不抠搜了。

  她今儿也没怎么做生意,有人?来买就卖一些,专心和?婶娘嫂嫂们做了大半日的针线活。忙起来时辰是过得最?快的,如今一转眼都快到国?子监散学的时辰了。

  晒着不怎么热的太阳,俞婶子已经缝好了几顶棉帽子、麻布罩衣,做好后?往后?一抛落进箩筐攒着,接着缝下一顶。

  朝廷里虽也有制备这?些,城中好些官营作坊与寺庙的纺织都连夜赶工,供给的衣物用具已经装了两三艘大船了,但谁也不知究竟够不够用。

  她们也帮不了其他?,除了捐些银钱,也只能?尽绵薄之力多备一些。她们做的是专门给尤嫂子夫妇俩以及他?们的学生们带去用的,疫病如虎,多缝一顶便多份安心。

  俞婶子一边做一边瞥了眼尤家人?来人?往的门庭,尤医正要带国?子监的不少医科学子们同去,朝廷为鼓励这?样的义举,还专门拨了一艘纲船与他?们乘坐,这?几日他?家中,便都是他?学生的家人?来来往往,一趟趟地送东西。

  棉衣棉帽、药材粮食,还有各式各样的护身符、除秽药符,把尤家的小院塞得都快堆满了。

  “……不过我是真没料到,青琅她竟也能?有这?份心气,真了不起。”俞婶子低头缝帽子,小声与如意、程娘子等人?絮絮地道,“平日里我是没看出来,以前我总觉着她是个穷讲究的怪人?,家里的地日日要擦得光可鉴人?,洗衣洗碗还要用滚水先浇一遍,那多费煤饼啊!而且,她之前分明还说,只叫茉莉日后?嫁个好人?家就成了,我便不喜她。如今,我算是对她刮目相看了。”

  青琅是尤嫂子的名字,婶娘们说,她是已故的薛医正的女儿。青琅在此时是一种色如青玉的青石,不仅美丽,在宋时还作为一种矿物药,常被磨成粉用在眼药上,可明目去翳。

  薛医正给她取名字时,一定也曾绞尽脑汁地细细思量过,最?终才选定这?个名字。青琅。乃石之美者,可医人?间蒙昧。

  他?是盼她既具美质,又?怀慧心。

  姚如意来了这?么久,还是头一回知晓尤嫂子的名字,边缝棉布面罩边把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程娘子是今儿缝制这?些用品的主?力,她缝得飞快,还能?抽空接俞婶子的话茬:“这?也寻常,尤嫂子多疼茉莉啊!她只怕是觉着自己吃多少苦头都无妨,但不愿叫女儿吃一丁点苦头罢了。她与尤医正又?是琴瑟和?鸣的,自然会想着希望茉莉也能?平凡地相夫教子、平安顺遂一生,便够了。做个平凡人?又?不丢脸,那些所谓的大功业,没有也无妨。”

  “那是我先前误会了她。”俞婶子点点头,忽而也有些怅然地眺望屋檐之上寡淡的天光,“也是,这?份心我是懂得的。我如今啊,也不求其他?了,只求我那在洛阳的小女儿身体能?好起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别叫我日日牵挂着,也就好了。”

上一篇:八十年代少年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