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爸爸,我原来的目的是想找一家杂志社投稿,提高一下写作水平。那既然要投,自然要找最顶尖的投才有效果对不对?”
苏元正(点头)
“这本《回音》就是目前最顶尖的杂志之一,那既然要写,肯定就要奔着能发表的目的去对不对?”
苏元正(点头)
“那怎么样可以提高被选录的概率呢?那就要出其不意,与众不同,就要像我们家猪杂一样物以稀为贵,才会受追捧,对不对?”
苏元正(点头)
苏渺见父亲渐渐上套了,欣慰的点头:“而这个选材和写作方向是我研究过后决定的,目前看来,十分的正确,我应该继续对不对?”
苏元正(点头)嗯?不对!
“不是!渺渺,那你怎么写我名呢?你知道你叶阿姨和主编是老同学吗?刚才就是她把我认错了,我才猜到是你的!”
“叶阿姨和主编是老同学?这我倒是不清楚,爸!你不会把我卖了吧?”
苏元正连连摇头:“这怎么可能,爸爸和你还是有些默契的,把事情认下来了。你叶阿姨还是《回音》民风民俗板块的固定签约作者呢,所以她才需要不停出差。”
“原来如此,爸爸,你看连你这么了解我,知道我写这个题材的时候都着急上火,那要是别人知道岂不更反应更大?所以我才偷用了你的身份信息去投稿,你会怪我吗?”
苏元正认真思考了一下,说:“你能好好的保护自己,这做得对,爸爸不会生气的,但是,你真的要继续写下去吗?这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爸爸,有多少人想在《回音》上发表文章而不得,我现在好不容易走对了路子,还积攒了那么多忠实读者,怎么能放弃呢?你放心,这只会更拓宽我的视野,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的,这都是合法合规的出版。”
苏元正叹了口气:“好吧,只要你自己想清楚,爸爸就支持你!唯有一点,一定保护好自己!”
苏渺过去挽住父亲的手,将头挨在他的肩膀上,说:“谢谢你爸爸,有你在,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很有底气,那我是不是可以继续借用你的身份投稿呢?”
苏元正拍拍女儿的小脑袋:“爸爸什么时候拒绝过你的要求吗?”
“耶!老爸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渺的一声高呼,惊得刚要跨进门来的苏裕一顿,托盘上的两碗桂花小丸子差点滑落,他一头雾水的眨眨眼,嗯?他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自这晚开诚布公之后,苏渺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收邮件,自己去领钱了。
汇款单来了之后,苏元正都会抽空去领,他用苏渺的名字开了一个存折,每一笔稿费领出来之后就马上存进去,这以后就是苏渺的小金库了。
知道叶阿姨是《回音》的固定签约作者后,苏渺对她就更崇拜了,叶阿姨有空时,她总会去问一些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民俗。
叶阿姨也很喜欢和她讲一些,自己采风时遇到的奇闻轶事,鼓励苏渺将来长大有条件可以到各地去感受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并拿出了很多照片和笔记给她看。
现在稍微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化程度,还没有十几年后这么高。
一些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服装工艺品都是缤纷多彩,苏渺十分感兴趣,像他们家就是壮族的,她有见过奶奶留下的一套用壮锦做的传统服饰,收藏在爸爸的衣柜里。
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精致的彩色花边,配套的宽腿裤是一样的色系和花纹,还有一双滚边云头布底鞋。
除了衣服鞋子,在一个木盒子里还珍藏着一个五彩绣球,据说在当年的三月三歌会上,奶奶就是用这个绣球砸中的爷爷。
几十年过去了,上面的彩线没有丝毫暗淡,依旧熠熠生辉,缀着的小铃铛,照样清脆悦耳。
第103章
十一月份过后,温差渐渐变得大起来,中午的时候还是三十多度,晚上就只有二十度左右了,天气在慢慢转凉中。
苏裕看着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说:“我们这白天还有三十多度咧,北方已经开始下雪了,我们国家真是大,连天气的差别也这么大。”
苏元正说:“天气凉下来之后喝粥的人就减少了,我们要不要像上一年一样暂停销售自助粥,增加卤味和老友猪杂的供应?”
“但是我们这么大的店面,如果只用来做外带生意的话好像有些太浪费了。”
苏渺考虑了一下,觉得反正有铺子在也方便得很,既然冬天喝粥的人少,那就换成饭呗!
苏渺想了想,上一世在打工人群体里流行的盒饭概念,如果要弄很多菜色出来让食客自选,人手上还真不一定忙得过来,不如就还是做本店的特色。
“爸爸,不如把堂食,从自助粥换成卤味饭或猪杂饭,不用弄这么多的小菜了,炒多点青菜,煮大米饭,卤味和猪杂都是现成的,弄成一个套餐。”
“套餐?怎么弄。”
“一份米饭,一勺猪杂或等量卤味,再加上青菜,下饭的小菜可以炒两个放在取餐台,客人可以自己加。”
“这主意不错!下班放学的客人都是需要立即吃上饭的,这下我们可以不用损失这部分客人了,都是现成的饭菜,不用现炒,盛起来就能吃,但是这卤味要怎么配呢?”
“我们自己商量好一个能让客人吃好的定量,到时候先打好饭过来客人可以选两样卤味拼一块,其实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走的,我们的打包盒装粥不合适,但是装米饭和菜挺好,还能保温。”
苏裕也觉得好:“到时候就把饭装在保温桶里,随时有客人过来都是热乎乎的,青菜可以洗好了,先炒几盆,吃完了我再进去炒,也就几分钟的事情,现炒的青菜最好吃!”
既然商量下了方案,就要准备起来了,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采购了一番。
先是去选了堂食的餐具,既然是套餐,苏渺觉得用之前喝粥的碗来装好像不太合适,那个小碟子装菜也不够大。
所以重新买了四十个大大圆圆的搪瓷盘,说是盘它比盘凹一点,说是碗又没有碗那么深,上面画着最常见的花开富贵图案。
这种搪瓷材质的餐具和杯具,在这个年代特别的常见,既轻又瓷实,任你摔怎么都不坏,有种一盘用三代,人走盘还在的架势。
之前的打包盒是跟宁县的铁路局买的,因为卤味大多数人都是拎回去加菜,所以并不配有筷子。
但如果做盒饭的话,不配筷子别人想图方便在外头吃都不行,所以苏渺打算重新找打包盒的供应商,最好还能找到一次性的筷子。
一次性筷子原本先是在日本大面积普及,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掀起一场关于一次性筷子是否会破坏森林的争论。
之后日本筷子生产商为节省成本,把生产业务转移到中国东北,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才在中国普及开来。
自那之后,随着国内需求不断增长,到了90年代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一次性筷子生产国。
但是他们在市场里逛了一圈都没找到,也许是渠道商很少吧,正当他们想转战别的市场继续寻找时,苏渺灵光一闪,用商铺的电话给小胖哥的BB机传了个信。
现在没有手机,即使是给BB机传了简讯,也得在固定电话旁等着他回复。
好在小胖哥是个动作快的,几分钟的时间就打了电话过来。
“喂?渺渺吗?怎么了?”
“小胖哥,有个事儿想问问你,你知道哪里有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卖呀?就是我们店里那种打包盒,一次性筷子是木筷,用一次就可以扔的那种。”
“害!我以为什么事儿呢,我这儿就有啊!你要是有空就直接过来吧,我就在公司呢!”
事不宜迟,苏裕蹬着三轮就去了,从市里最大的交易市场到小胖哥他们公司大概二十分钟,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周日公司里只留着两个员工值班,听他们说是要找小胖哥的,其中一个就直接带他们上了二楼经理办公室。
还别说,小胖哥这办公室真挺不错的,空间大采光很亮堂,从窗户看出去就是车水马龙的市中心,有一套待客用的沙发和茶几。
这时的小胖哥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啃着烧鸭腿,他背后是一幅大鹏展翅的画作。
“小胖哥,我来啦!”苏渺敲了敲门。
小胖哥抬起头,嘴巴油滋滋的说:“请坐请坐,快请坐,等我两分钟,先吃完这个鸭腿哈!”
“不急,不急,你慢慢吃。”
小胖哥是苏家最老的那一拨客人,还帮过他家不少忙,和苏渺又是忘年交,经常跑店里找她聊天,和几人都很熟了。
所以他们进了办公室也没有很拘谨,苏渺还跑到窗前看风景。
小胖哥三两下的把鸭腿消灭掉,用手帕擦干净了嘴和手,从抽屉里拿出一饼茶叶,上面写着两个大大的普洱。
茶几上有一整套干净的茶具,小胖哥从热水壶里倒了热水出来泡茶。
“这次去深圳,见了好多不一样的人,有好些潮汕老板,谈生意必要喝茶,每次都喝得我一肚子水。我们这里喝茶都是直接扔杯子里泡开就喝了,他们可就讲究了,拿个小壶一点一点的泡,一喝就是大半天。”
苏元正接过小茶杯,只浅浅吸一口就空了,可茶香沁满了整个口腔和鼻腔:“我不太懂茶,但是这个茶叶确实很香。”
“嘿嘿,我也觉得香,所以回来的时候带了两饼回来,对了,元叔,听说你们老家也有一种茶挺好喝的?”
“我们老家有姑辽茶,都是野生的,好不好喝我不敢说,但是对肠胃好,老家的人闹了肚子都是不吃药的,生嚼姑辽茶就能好,下次回去我带些来给你。”
“好好好,那谢谢元叔了,渺渺你喝不喝普洱?”
苏渺从窗口走回来在沙发上坐下,摇摇头说:“我不喝,喝茶我晚上会睡不着觉的。”
小胖哥一拍脑袋:“哦!我忘了你还是小孩儿了!”
第104章
“对了,你们是要泡发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吧?又开始准备专供外带生意了?”
苏渺回答:“过段时间天气凉了我们要把自助粥换成卤味饭或者猪杂饭,可以堂食可以打包,打包了盒饭肯定得配筷子,但是我们在交易市场没有找到卖一次性筷子的。”
“因为现在我们这里用的还少,有几家一次性用具的工厂是在北方,运过来成本高。不过你们问我算是问着了,有一个老板不久前来我们这开了家工厂,跟我舅谈好批发,价格不算贵,可以给你们优惠。”
“我们这也开了工厂吗?”
“对呀,我们这里木材资源还是可以的,人工也便宜,来这办厂成本较低。现在越来越多人在外头吃饭了,我估计一次性筷子推广出去之后可以发展得很快,我舅也是抢占了先机。”
小胖哥带着他们去看样品,打包盒跟以前订的是一样,一次性筷子尾巴那头粘连着,用的时候两手握住两根筷子一掰就行了。
不过现在的一次性筷子都不是单独包装的,一包是五十双打开一个外包装就直接是筷子了。
现在食客们也没有那么讲究,这样已经是很好的了。
小胖哥他们公司是做百货批发的,库房里什么样品都有,苏渺又定了两个规格的塑料袋。
小一点是可以装一个打包盒的,大一点的能装两个。
离开的时候库库往三轮车上搬了五箱货,小胖哥大概是打了个骨折,只收了15块钱。
回家后他们试了试分量,先在搪瓷盘里装一大坨米饭,再放上一大勺青菜,最后是肉菜。
之前用来舀猪杂的那个勺子就挺合适的,满满一勺和平时喝粥时给的一样分量。
卤味也是切两样将盘里空的地方铺满,大概就是打包盒半盒的分量,最后再根据客人的需要,让他们自行选择需不需要往饭里浇汁。
这样满满一大盘饭,主食管够,有荤有素还可以舀一些下饭小菜装进去。
苏渺捧着搪瓷盘感觉比自己的头还大,香味满分,分量满分,色泽满分!
然后是打包分量,先用一个打包盒装一份饭,再取一个打包盒一半肉一半菜,刚好和堂食的分量差不多。
两个盒子往塑料袋一装,再放上筷子,客人即使走到外头,随便找个地方都能享用美食。
既然饭菜做出来了,今天中午家里就吃这个了,也方便得很,直接把打包好了那两份提过去给叶嘉音和叶晗,他们用搪瓷盘来吃。
“渺渺,这个套餐要怎么定价格呀?这米饭可比粥的成本高呀,你看那老友猪杂粉都卖到1块钱一碗了。”
“我们大碗的粥是五毛,加猪杂的是六毛,那我们也卖一块钱?客人们一看,和老友粉一样的价格肯定觉得我们的饭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