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庐浅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这道菜带着的那几分茶香回甘,让人欲罢不能。
那边的老王妃也吃了那松鼠鳜鱼,吃完之后神色比刚才还要微妙几分,这道菜不仅和她曾经在宫里吃到的那道菜模样像,就连味道也是差不多。
这世上真有那么巧的事?
老王妃又见桌上还有其他菜色,什么锅包肉、白斩鸡,一道道摆在那里,也顾不上再想那么许多,夹起筷子继续吃起来。
“这厨娘手艺还真是厉害。”
就连端亲王也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上次这样大吃大喝,也记不得是多少年以前了。
吃的时候,端亲王还向老王妃那边挑了挑眉,颇有几分得意。
老王妃正在夹锅包肉放进嘴里,顾不得和端亲王斗嘴。
回头再让他得意去。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绿心]
97
第97章
◎连累◎
回去的路上,端亲王还和老王妃在那边说:“你看,我可没有唬你,这个厨娘也不知道和宫里的那个是个什么关系。”
老王妃也在想这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官家可是知道?”
“这就不知了。”
想着要是官家知道了,怕是也会亲自过来一趟。
“罢了罢了。”
老王妃看着一旁放着的匣子,里面放着的就是那厨娘做出来的吃食。
“我看还是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
“这厨娘。”
“能有什么不一样?都是个做饭的,你说她要有机会,会进宫里去吗?”
“你这就把人看扁了去,先前那位为什么不留在宫里,要闹着出去?你还没看明白?就是官家也没别的办法。”
老太太和周大娘子、大老爷也在屋里面说话。
老太太已经让手下的人去查,刚才吃饭的时候老王妃和端亲王之间的眼神,她也看在眼里,思来想去,只能是和桌上这些菜式有关。
林杏月这人却是他们府上的家生子,只是会的这些菜和其他人不同。
能让端亲王和老王妃都露出端倪,怕是事情牵扯不小。
要是这样,倒是得早点把林杏月放出去。
原本,老太太还想着多留林杏月一段时间,怎么也要等四娘子有了人家。
看来,还是等不到了。
大老爷没想到这一层,在那里兀自烦恼:“西府那边也太能折腾了,这样下去也不行。今儿是端亲王,明日谁知道又请来了谁?汴京城里达官显贵不少,可也不是谁都像端亲王这样大度不计较的。”
老太太回过神来,点点头:“你说的有理,回头我就把府里下人仔细归拢一下,再同门房叮嘱一声。”
老太太脸上意有所指:“怕是还要三顾茅庐呢。”
大老爷不明白:“都闹成这样子,多少人都在看咱们西府的笑话,还要再来?”
周大娘子没有插话,她也没急着走,竖着耳朵在那里仔细听着。
“自然,老二会一直撺掇着夏姨娘来的。想想这一辈子的体面全没了,还是被这个儿子给扒下来的,啧啧。”
老太太觉得很是解气,果然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老国公就算再宠夏姨娘又如何,还不是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可再看大老爷那副样子,老太太闭了闭眼:“且下去吧,十月初九的大日子可别出岔子,三娘子好不好的,也就看那几天。”
大老爷和周大娘子忙应了一声。
三娘子自赵家人定下日子提亲之后,这几日一直关在屋里面没出门。
一方面是觉得被人议论有几分羞耻,另一方面却是想清清静静的在屋子里读读书。
四娘子却还是常来,这次一过来就先问三娘子:“姐姐,你可是吃了那龙井虾仁?我一想这道菜应当是对你的胃口。”
三娘子翻了一页书,轻轻点头:“吃了,甚是好吃,嘴里留的也都是茶香。”
“是了,老太太不是说让你挑上几个方子,到时候作为压箱底带过去,你可想好了带哪些?”
这是老太太许诺给三娘子的,那方子分量不轻,也不是寻常金银能买到的。
三娘子叹了一口气:“这是那林小娘子自个儿想出来的法子,我却要拿了带去当嫁妆,让我怎么开口?”
四娘子托着下巴歪着脑袋:“老太太怎么说的?直接要从那林小娘子那边抢了不成?”
三娘子摇摇头:“当然不会明着抢的,老太太这人做事也是要个体面的,只不管许诺了那林小娘子什么好处,我的心里都有几分过意不去。”
银珠给四娘子倒了杯茶,听了就说:“娘子既如此,不如我把林小娘子叫来,咱们问问她是个什么意思?”
三娘子皱眉:“这样会不会不大妥当?”
“我先去看看她忙不忙。”
银珠派了个小丫鬟过去,听说林杏月已经回到院子,她就直接过来。
林杏月见她依旧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笑着说:“可是要吃些清淡的东西?”
“倒不是这个,月姐儿你先别忙,我是替我家姑娘来问一问。”
银珠压低声音,把方才听三娘子说的话一字不落全说了出来,“她心里也不好受,不知道这可是夺了你的东西,索性我就来问问你。要真是这样,我家娘子也断然不会再带过去的。”
林杏月没想到三娘子竟然这样替她考虑,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几分,上前拉住银珠的手:“这事是我同老太太先前就说好的,倒是无妨。你也知道,平日里我就在教厨房这些人做吃食,虽然明着没给方子,但和给方子又有什么不同?让三娘子只管放心挑了去就是。”
银珠没想到她这样大方,皱了眉,拉着林杏月的手小声说:“你可是个傻的,这些方子还用我说有多重要?你怎的就这样平白拱手让人。”
林杏月也知道这些方子的重要性,在这些人眼里,哪怕只得了一个,也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可她当年拼了命学这些方子、做出那些好吃的,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让它们派上用场?
若是能让她脱籍出去,也算是对得起苦学厨艺的自己。
“姐姐你莫替我着急,我的心里都有数呢。”
银珠见林杏月眨了眨眼,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那行,你若要是不忙,跟我走一趟,怕是我空口白牙说,我家娘子还不信。”
林杏月点点头:“行,那我就跟你去一趟。”
她还想着顺道回来的时候再拐到园子那边,看看冯大娘近来在做什么。
三娘子听了,果然问了和银珠差不多的问题,让林杏月不要怕:“到时候我去和老太太说,和你没关系。”
林杏月又把那样的话重复了一遍,在三娘子面前就没什么好隐瞒的:“我这也是想要出去,老太太应了我的。”
三娘子怔了一下,仔细看着站在那边的林杏月,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个头又往上窜了窜,不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个小丫鬟了。
“你倒是个有主意的,这样也好,省得你不懂这些事,再被人欺了去。”
三娘子心中的大事放下,也不让她白走一趟,让银珠给她抓了一把铜钱玩:“那等我改日想好了,就和老太太说一声。”
林杏月点点头:“娘子要忙的事情多,我就不多留了,回头有什么想吃的,只管来大厨房。”
四娘子好奇地问林杏月:“大厨房可是还会做那些面包?我总共才吃了那么两片,没吃够呢。”
林杏月看她这样馋,就笑着说:“面包倒是不难,难的却是那牛乳里的黄油。咱们大厨房的人就是全都上阵,费尽力气,也才能得了那么一点,做出来的面包自然就少了。”
四娘子有些失望,又问起饼干,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小嘴就撅了起来。
林杏月见她粉嫩可爱,心里欢喜,就说:“娘子要是想吃甜食,回头我做一道红糖糍粑出来,那个也是香甜软糯的。”
四娘子的眉眼一下子就弯了,赶紧点头:“那就劳烦你做这红糖糍粑出来了。”
“你个小馋猫,我来问林小娘子事,你还讨要起吃食来。”
林杏月退下,也没让银珠送她,自个儿从后面绕了一圈,到了园子这边。
天冷之后,冯大娘、元婆子她们就都到了小屋子里,茶叶鸡子一直放在炉子上,小火煨着,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子香味。
走进了,就听到冯大娘骂骂咧咧的抱怨声:“白瞎了我那一笼子蟹黄包,可把我心疼坏了。”
“真是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你拿来同我们两个分了,我们两个也让你舒舒坦坦高兴,何必拿去给那些人吃?”
林杏月听了,往前走的脚步就顿了一下,在门口竖起了耳朵。
“可不是呢,就图我拿去的那些东西,还让我接着再往去拿,亏得我多了个心眼。”
原来冯大娘拿了那蟹粉小笼之后,就去找了徐叔那时候宴请几个管事,想让他们帮忙一块儿拖个关系。
这几个管事最近也是忙得很,收礼都收到手软了,谁家有个亲戚在西府那边,又不想跟着一块儿分家出去的,都是找他们来帮忙。
冯大娘一来,他们也以为是想让西府的谁留下,正要登记一下名册,回头看看人妥不妥当,就见冯大娘把那蟹粉小笼给掀开了。
帐房那边的管事一看见这个,直接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那小笼包一个个虽然不大,却是晶莹剔透,连里面的馅儿都看得清清楚楚。
其他几个管事也没好到哪里去,一边使劲吸着鼻子,一边问冯大娘是不是林杏月做的。
“这还能有差?就是才做出来的,想着几位管事也辛苦了,这才拿来让你们尝一尝。”冯大娘很上道的说着。
几个管事迫不及待就要伸手去拿那小笼包,却被冯大娘眼疾手快地盖住了。
这几个管事无奈,知道冯大娘有话要说,只得按捺住馋虫,问:“可是要让谁留下来?”
“咱们家人少,没有要留下来的。”
说到这里,冯大娘又怕那林婆子和林大海从中作梗,加了一句,“谁要是说是我们的亲戚想留下来,那全都是放屁,咱们可没想着留任何人。”
管事们隐隐也听说过一些事情,更是不解,既然不是留人,那是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