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遁后他疯了 第74章

作者:陈年烈酒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

  所以这回,在经过数日的昼夜排查后,众人难免松懈,心想即便甘州真有疫病,应当也跟当年的定州、云州差不多。

  昨晚,五个校尉将近日进展禀报顾青树,顾青树听罢亦生出一丝“师弟此次有些小题大做”的感慨。

  是以今日一早,顾青树便去了府衙寻萧无衍,想禀报“减小各地医坊建造规模”之事,请他定夺。

  不想两人见面后话刚说一半,负责甘县筛查病患的校尉赵良竟匆匆赶到府衙,急禀噩耗——

  “城西刑场往北三十里山坳处发现一座村落,经查,村中如今存活人数共两千四百一十六人,或染伤寒、冬瘟,又或霍乱、天花。”

  “侯爷,顾将军,柔然人简直禽兽不如,竟将这么多人扔进山中自生自灭!”

  ……

  姜幼安在东耳房中换衣,趁此间隙,萧无衍站在门外廊下将甘州疫情和盘托出,只悄悄遮掩去自己跟顾青树的身份。

  待他说完,姜幼安已换上利落的马球服、围上面罩,抬脚往门边走。

  而听见她的脚步声,原本站在门侧两步远的萧无衍迅速后退,直往后撤了两三丈才停下脚步。

  姜幼安打开房门正好看见他刚刚站定,不由笑叹:“我都要去医坊了,你还躲这么远作甚?”

  萧无衍紧握跨在腰间的横刀,沉眸轻回:“不一样,医坊如今只收治了伤寒、和冬瘟之症的病人。”

  与霍乱、天花相比,伤寒与冬瘟的传染性并没那么强,且此两种病症有方可治,只要及时用药,大多可救回性命。所以他才敢让娘子去医坊。

  姜幼安身为医者,自然知晓其中差别,闻言面上笑意一凝,瞬间沉了脸色:“镇远侯竟派你随军医进山?”

  此次收复甘州萧伍功不可没,可镇远侯却迟迟未

  对他论功行赏,反倒又派他去做这种苦差……她真是分不清了,镇远侯对到底是看重他还是看轻他?

  萧无衍轻怔,心知娘子误会,眼睫一垂便道:“是我主动向侯爷请命。”

  姜幼安闻言一噎,忽然说不出话来。

  是她提议要建造医坊,萧伍是她夫君,的确很难置身事外。

  可即便如此,她看着如今“近在咫尺却只能看不能摸”的萧伍也仍是不快。

  沉默片息,她从挂满药草香囊的腰间狠拽下几个朝他扔了过去,继而冷声:“走吧,去医坊。”

  准备这些防疫香囊原本只是以防万一,谁想到刚到甘州就派上了用场?

  除了萧伍,离开院落时姜幼安还板着脸给叶晋、锦盘、萧陆三人各丢了两个。

  几人皆不听话,非要跟她去医馆。

  姜幼安无法以身作则独善其身,自然也就劝不动他们。

  况且,甘州在柔然多年的压迫残害下,医者已经所剩无几,医坊里确实需要人手。

  另外四个县镇未曾查探,尚不清楚医者残存几何,甘县的情况却早在萧伍初次潜入时便已探明。

  原本三十多万人的大县,如今只剩两三万燕民,医者更是只余二十七人,其中还有三人因染病被柔然人扔进山中村落。

  不过也幸好有那三个医者在村落。

  他们让患有不同病症的病人分居村落四角,带尚有余力之人在山间挖草药为症状轻的病人治病,又在重症病人死后当机立断用火烧了他们的尸体,这才没让那座村落真正变成的人间炼狱。

  即便如此,如今医坊中患有伤寒或冬瘟之症的病人却未必只有这两种病症。

  毕竟山间那座村落自去年冬便已存在,及至镇远军攻打甘州前日,柔然军都一直往山里关人,众人混居已久,染上其他病症也未可知。

  “眼下最重要的是药材,需从速在甘州各州县收集,再从定、云两州尽快调派。”

  出府上了马车,姜幼安在矮几上铺纸先写下十数种治疗伤寒、冬瘟之症所必需的药材,而后交给驾马车的萧陆传递。

  萧陆接过,悻悻看眼骑马在前头领路的侯爷,总觉得夫人应是生气了,可侯爷好像也没做错,他夹在中间真是左右为难。

  萧无衍虽隔得远,却清楚听见了马车里顾幺幺的话,当即停马等萧陆过来。

  此时众人皆按姜幼安吩咐带上了面罩、手套等物防护,可当萧陆跑到侯爷跟前送药材方子,还是听到侯爷一句冷血无情的吩咐:“去牵马,驾马车之事就幸苦舅兄。”

  萧陆:“……”

  但萧无衍这般做却并非区别对待,待萧陆牵马回来,他便将查看过的药材方子又交到萧陆手中:“你去府衙将此方交给侯爷,请侯爷尽快送药至医坊。”

  萧陆闻言瞬间脸热,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方才以为侯爷不在乎他的小命,原来竟是误会了,送信这事儿确实不能交给别人:“是,兄长,我定把此事办好!”

  他忽然跟打了鸡血似的保证,而后在萧无衍疑惑蹙起的眉心中策马离去。

  不过萧无衍很快便将视线从萧陆身上收了回来,转身看向秦晋,话却是在对顾幺幺说:“甘州府衙离此地不足二里,萧陆一刻便返,我们可先去医坊。”

  叶晋近日遭受的冲击太多,如今面对意外早已平静如水,闻言只麻木地敲敲车壁,问:“表妹以为呢?”

  姜幼安:“那就走吧。”

  *

  甘县有不少了无人烟的村落或民坊,但多被烧成废墟,重建需要许多人力物力,也要耗费许多银钱,非一时之功。

  倒是天莲山脚下柔然军曾驻兵之地,房屋完整且其中本就有军医医帐,医帐中又残留着不少药材,恰是建造临时医坊的绝佳之选。

  镇远军这几日只稍作修缮,便已可做医坊。

  马车疾奔半个时辰后终于停下,姜幼安跳下马车,抬头便见山峰高耸入云,碧空如洗,当真是美不胜收。

  然而如今无暇赏景,她只匆匆眺望一眼便收回视线,转眸看向正将马交给医坊守兵的萧伍,凝眉扬声:“速带我去见军医,山村那三位大夫若在医坊,也要见。”

  萧无衍闻言应声:“随我来。”

  他从善如流,却在带路过程中始终与顾幺幺保持着两三丈的距离。

  及至医帐,萧无衍也并未入内,只在帐外向军医引荐顾幺幺,目送她入帐,而后继续守在帐外。

  姜幼安远远恼他一眼,气哼一声,绷着脸走入医帐。

  医帐中的军医是徐大夫,曾在伤兵帐中与顾幺幺有过一面之缘。

  如此一来,两人之间倒是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寒暄与试探,速速揖手见礼后便径直谈起要事——

  “镇远军中如今军医几何?”

  按大燕军律,每千人营便需配一位军医,按规制,镇远军二十万大军,军中应有两百位军医才是。

  可姜幼安知道,这些年经过大大小小的战疫,镇远军不止损失数万将士,也损失了许多军医。

  而军医比将士更难寻,培养起来也更慢,所以去年战后,镇远军才会临时在城中召大夫进军营救人。

  “全军不过七十三人,但此次与柔然交战,有两三万将士受伤,侯爷能抽调出我们五人已属不易。”

  “五人?”

  “是,甘州三县两镇各有一人。”

  “那城中大夫何时能到医坊?”

  “侯爷已下令征医,若是顺利,午后便该有人到。”

  姜幼安明白徐大夫的意思,并非所有人都会愿意冒险。

  这种时候,便需要镇远侯以势压人。

  可两千多病患,未来还可能发现更多,就算将县中大夫全都带来医坊也未必够。

  “徐大夫可看过病人?”

  “看过。”徐大夫颔首:“已看了十几人,以他们目前的症状确实是伤寒之症。”

  “不过伤寒之症也并不相同,我才疏学浅,只知一方麻黄汤,正要开方唤小兵来煎药,顾大夫可要看看方子?”

  姜幼安尚未见过病人,看不看方子并无区别,况且麻黄汤方的确是治伤寒之症最常用的药方。

  然徐大夫谨慎,话一说完便将方子递了过来。

  姜幼安只好接过,低眸迅速扫了一遍方子。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煮沸,撇沫去渣,温服。

  “您这副麻黄汤方没有问题。”

  她先肯定徐大夫,随后才指出一些细节问题:“只是麻黄、桂枝最好去皮,杏仁去皮尖,甘草要炙过,煮药时要先煮麻黄撇沫,而后再将其他药放入药罐中继续熬煮,如此才能让药效最佳。”

  若顾幺幺一口否决他的方子,那么徐大夫即便性子再谦虚都不会听她后面的话。

  但年轻大夫认同他的药方,且言之有物的说出哪些地方该改善,徐大夫便只觉得顾幺幺果然医术了得,值得钦佩。

  毕竟顾幺幺当初那手精湛的针灸止疼之术便已经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徐大夫立刻唤了几个军卒进帐,让他按顾幺幺的法子抓方煎药。

  姜幼安见状便让叶晋和锦盘一起帮忙。

  两人在煎药方面都是熟手,过程中还能教几个煎药的军卒一二。

  徐大夫紧接着便邀顾幺幺与他同去第二间病房为病人看诊:“咱们快些过去,快快多看几个或许便能多救几个。”

  姜幼安闻言没有任何犹豫,果断颔首:“好,我随您去。”

  尽快看过病人,她才能尽快对症开方,如此,帐外那个非要与她隔开两丈远的人才能平安无事、毫无后顾之忧地到她身边来。

第74章

  “娘子,你无需激我,我不……

  医帐外,萧无衍不远不近的守着。

  徐大夫走出营帐,瞧见人一时糊涂下意识便朝他拱手作了作揖,萧无衍见状瞳孔一缩,连忙抱拳回礼。

  姜幼安撩开帐帘自内而出,瞧见这幕凤眸轻扫二人,倒不觉有异。

  萧伍出生入死为收复甘州立下汗马功劳,确实当得起这一敬。

  不过到底还气着,她没在男人身上放多少眼神,转头就委婉的催促徐大夫:“徐老,幸苦您带路。”

  “哦是,顾大夫快随我来——”徐大夫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脑门霎时出了一层虚汗,但见身后的侯夫人并未察觉不妥才悄悄松口气,急忙带着人往病患营房走。

  姜幼安大步跟在徐大夫身后。

  萧无衍抬眸看向两人背影,见人走远,这才落拳抬脚,信步跟上。

  柔然曾派两千精兵驻守此地,近些年一直效仿大燕的兵制,每十人为一伍人,其中为首之人称作伍长,故而营房或营帐使用也与燕军相仿,视营房/帐大小,每间房中大约住两伍或三伍人。

  今日清晨,镇远军百年也按照病症的轻重缓急将伤寒和冬瘟的病人分别送入西营和北营的营房中。

上一篇:媚妾为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