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 第15章

作者:袖里春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天作之合 古代言情

  太后同宁王说了几句家常话,嘱咐他好好跟着老师读书,李元净应声称是,眼瞧着要走,太后对荷回道:“去送送你们小爷。”

  荷回愣了一下,应是。

  李元净起先不乐意,不知想到什么,换了脸色,竟主动等起了荷回。

  荷回受宠若惊。

  要知道,往常宁王一个眼色都懒得赏给她,今儿却破天荒等人,怎不叫人稀罕。

  走到外头宫墙下,荷回主动问宁王:“不知姚女史的伤怎么样了?”

  见她主动询问,宁王似有些意外,然而转身便将神色恢复如常。

  “好些了。”顿了顿,又道:“你呢,你的病怎么样了,可真大好了?”

  真人菩萨!

  宁王今日竟主动大白天关心起她来了!

  荷回不知怎么的,竟当真有些感动,往日在夜里,瞧不见他的时候,这人才稍稍和气温和一些,一到白天,照旧换张脸不理人。

  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此刻正是拉进感情的好时机。

  荷回缓步走近李元净,仰着脑袋,学戏本子里的勾人模样。

  “劳小爷记挂,本是不能好的,可妾实在想快些见到小爷,就好了。”

  柔柔怯怯,不胜娇羞。

  两人此时恰好站在月洞门前,而不远处的长廊上,皇帝一双黑漆漆的眼睛正静静注视着这一幕。

第14章

  “皇爷您被女人耍了!”……

  竹影斜斜,浮光在红墙上晃动,少男少女衣襟鲜亮,恰如三月春桃,凑在一处说悄悄话,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

  皇帝的目光只稍稍在两人身上停留片刻,便移开视线。

  荷回这厢正为自己能如此利索说出这样酸牙的话而感慨,冷不丁察觉到身后不对劲,下意识回头。

  只见眼前花影闪动,竹叶苍翠欲滴,远处长廊幽深,如彩带一般蜿蜒盘旋,里头空无一人,只有竹帘在清风里微微晃动。

  荷回眨了眨眼睛,只觉得有些奇怪,疑心自己是不是病还未好透,竟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那一瞬间,她竟恍惚有种错觉。

  方才有人在那廊庑上,盯着自己。

  或者说,盯着自己,和宁王。

  这念头太突然,好似真的一般。

  看来回去需得叫姚朱找医婆来,再开一副安神药才成。

  正怔愣间,荷回蓦地想起宁王还在,急忙回头,不好意思地对宁王笑了笑,仍旧是方才那副娇怯模样,望着他。

  李元净倒是全然未曾发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只是被她方才那一番话语给惊着了。

  这柴头是哪里学的这一招,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

  他记得她刚入宫之时,胆子比耗子还小,对着他,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后来好些了,也是木呆呆的,无趣的很。

  没成想不过几日的功夫便开窍了。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改不了一身的乡气,同他的司司有云泥之别。

  还是要把她赶出去才成。

  李元净思忖片刻,告诫自己不能心软,顿了顿,努力弯起唇角,笑道。

  “是吗,如此说起来,姑娘好起来,倒是我的功劳了。”

  这句话被他说极其轻缓和煦,倒有几分皇帝同荷回私会时的影子。

  荷回睁大眼睛。

  姚朱说的没错,宁王果然比较喜欢娇媚的女子。

  往常她在他跟前,守礼少话,他对他不假辞色,如今,还有之前几次夜间相遇,她言语讨好,乔模乔样,与平日不同,他反倒待她温言细语,和善亲近。

  她在心中暗自叹气。

  原来宁王白天黑夜性情不一的原因,竟是这个。

  亏得自己之前还以为是她不小心认错了人,亦或是宁王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疾病。

  找到缘由,往后讨好宁王便有了方向,荷回不由松口气。

  垂下眼帘做害羞状,歪着头,轻声道:“小爷莫要打趣妾。”

  李元净却不耐烦再同她虚与委蛇下去,转身往前走。

  司司还在等着他,她脚伤还没好,如今哪里都去不了,宫里人都排挤她,除了自己,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每日只能待在直房里等他过去瞧她。

  这样可怜。

  越想越觉得身后女子可恶,闭眼压下心中厌恶,这才缓了声音道:“哪里是打趣,我不过同姑娘说笑罢了,姑娘莫脑。”

  停下脚步,忽然转过身来道:“对了,下个月就是万寿节,姑娘给父皇的寿礼可备好了?”

  荷回脚步顿住,脸上的笑霎时僵在那里。

  她眨了眨眼。

  这件事,好似确实被她忘得一干二净。

  原本上个月司礼监命令下来后,她已经开始准备了,可谁知很快就得了一场风寒,躺在床上小半个月,之后好容易好些,又在雨花阁面圣后晕倒,风寒复发,又躺了不少时日,直到今日才出来。

  若不是宁王提醒,她怕是不知何时才能想起。

  索性早前已经想好要送绣品,如今还有大半个月,来得及。

  荷回对宁王感激不尽:“多谢小爷提醒,还没呢,不过也快了。”

  李元净‘哦’了一声,点头道:“那就好,这是爹爹回京后的首个大典礼,宫中上下都很重视,马虎不得。”

  荷回称是。

  宁王又同荷回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便急不可耐地去宫正司见姚司司,将荷回独自撇下。

  荷回倒是不伤心,只是望着他急切的背影,暗自叹了口气。

  看来自己讨好人的功夫还是不到家,往后还要继续努力才成。

  姚朱从远处走过来,望着远处,轻声道:“小爷今日好像怪怪的。”

  荷回没听清,问她怎么了,姚朱摇头说没什么,问荷回:“姑娘方才同小爷都说了什么?”

  荷回便将两人的话一五一十说了,谁知姚朱听罢,竟沉默起来。

  “姐姐?”荷回拉她的手。

  姚朱握着她的手道:“我是瞧姑娘身子才好,才没提醒姑娘,而且......”

  她顿了顿,道:“而且这本就是往年的旧例,就算不准备,咱们屋里的凤仙花,姑娘的簪子、络子,随意拿一样送上去,司礼监也不会说什么。”

  宫人给皇帝送寿礼,本就是为了替天子向上天讨个好彩头,至于具体的东西,并不要求多金贵。

  真正金贵的,是各国送上来的贡礼,还有各省、洲、府、县送上来的百姓缴纳的税银。

  女官秀女的所谓寿礼,跟这些东西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倒是各宫娘娘们,为了取悦皇爷,得到盛宠,倒是会真送些拿得出手的东西,但大多也是一些别出心裁的小玩意儿,鲜少有贵重的。

  先帝在时,有一年万寿节,一位新进宫的选侍来不及准备,直接将自己所住宫里的枣子打下来,送了上去,竟也得到先帝赞赏,说‘果子甚甜,宫中可多种。’

  就因这句话,顺贞门廊下家到西二长街那块,如今还遍地都是枣树。

  这样的事情,宁王从小在宫中长大,不可能不清楚。

  可他却煞有其事地劝告沈姑娘,提早准备寿礼,马虎不得。

  烈日炎炎,快晌午了,就算是在树下,热气也还是止不住地往身上扑。

  姚朱摇了摇头。

  或许是她多想了,宁王当真只是重视此事,所以好心提醒罢了。

  -

  临近万寿节,朝务也比往常多起来,为了方便上朝,皇帝住回了紫禁城,偶尔才回西苑居住。

  这日好容易同阁老见完面,处理完甘肃巡抚贪墨一案,便被一道嘹亮的声音吵得抬起了头。

  “皇爷做什么呢,臣上了多少道折子了,连个回信

  儿都没有。”

  话音刚落,帘子下便钻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头戴乌纱帽,一身青色圆领孔雀补子,腰围革带,笑盈盈地看着皇帝。

  王植要过去阻止,被他礼貌请开:“大伴,您这就是不对了,怎么能碍着我给陛下请安呢。”

  随即笑嘻嘻走到皇帝身边,撩袍子下跪:“皇爷圣躬金安。”

  皇帝重新低下头去,并不搭理他。

  王卿也不害怕,自顾自起身,坐到皇帝对面的炕上,脱掉乌纱帽,说:“我娘说皇爷最近心里不痛快,叫我来同您说说话。”

  王卿是诚益夫人的幼子,从小跟在皇帝屁股后边长大,同他感情深厚,如今在朝里任一个司经局先马的虚职,除了上朝,便是每日里在外头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自从那日听诚益夫人说起宫里的事,他便想着进宫来,谁知连上了几道折子,都没有回复,于是他干脆自己过来了。

  都知道他与皇帝的关系,谁也不敢拦他。

  皇帝批折子的手不停,“朕好得很。”叫他回去。

  王卿却道不成,“臣好容易进宫来一趟,却什么都不干,回去会被我娘打死的。”

  于是死皮赖脸地拉着皇帝去了内校场。

  两人都换了一身贴里,头戴圆帽,背着箭囊射柳。

上一篇:一篇狗血鳏夫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