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娇妾 第90章

作者:甜糯 标签: 宫廷侯爵 宫斗 轻松 古代言情

  走进去,明思唤了弟妹来见礼,又问:“大郡主想去和他们一块玩吗?”

  大郡主常年待在正贤堂,基本上没出过院子,很少见到别的孩子,也没玩伴,虽说岁安她们长了几岁,大郡主瞧着还是挺向往,便抬头看向万良娣,“母妃。”

  万良娣对着大郡主温柔一笑,“去玩吧。”

  明思便让岁安带着点大郡主,别摔着了。

  不过范嬷嬷时刻盯着呢,也闹不出事。

  小孩子去玩了,明思与万良娣到屋内靠窗的软榻落座,推开窗,正好能瞧见在院子里玩的几个孩子。

  万良娣见大郡主面上带着笑,才渐渐放心,收回了视线。

  明思让人上了茶,两人之间来往甚少,能聊的好像也只有孩子,便说了句,“大郡主瞧着气色更好了。”

  “宜和先天不足,这几年没养好,我让太医给她瞧过,开了温补的药膳方子。”这几年为何没养好,两人心知肚明,正贤堂那位哪里有好好养呢。

  明思弯了弯唇,“有你精心养着,小孩子很快就能补回来。”

  “慢慢来吧,反正日子还长,”万良娣还年轻,说这话时却有一股老气,她喝了口茶,环视一眼四周,又看向明思。

  明思了然,挥手令左右退下。

  万良娣压低了嗓音说:“鲁王妃的父母进京了,薛家近来与京中权贵多番走动,也与信阳侯有来往,你让殿下多注意一些。”

  自从她不幸中了薛贵妃的毒手,万家就一直盯紧了薛家,因此有什么变动都清楚。

  万良娣见不着太子,也没打算拿这些事去邀宠,索性告诉明思,卖她个面子。

  明思不动声色地用茶盖撇开茶碗里的浮沫,“多谢,我会转达。”

  鲁王即将去封地,这个时候薛家还在折腾,别是真有那个胆子孤注一掷吧?

  “哈哈哈再高点……”院子里几个孩子在玩荡秋千,岁安搂着大郡主坐在秋千上,身后穆川和嘉平在推,几个人的笑声散在春风中。

  万良娣还是头一次见大郡主笑得这般开怀,想着回去也在仪禧院扎一个秋千,但没有孩子陪着玩,不知她陪着大郡主是否会开心。

  “我此生只盼着万家顺遂,宜和平安长大。”万良娣这话说得不轻不重,但也足够明思听见了。

  入宫是为了获得太子宠爱,但如今明眼人都知道太子一心牵挂在明思的身上,和明思作对,没有好处,万良娣不能像太子妃那般愚蠢,拿整个家族去赌。

  现下有了大郡主,宫里漫漫长夜也就有了宽慰,就这么过一辈子也不是不行。

  明思喝了口茶,说:“宣平侯忠心殿下,宜和有你照拂,都会如愿的。”

  万良娣愿意放下干戈,明思也不是非得要和她斗,后宫利益为上,能达成共识好过你死我活。

  “东宫妃嫔寥寥,今年只怕皇上会为太子选秀。”院子里大郡主向万良娣看过来,她抬手和大郡主打了个招呼。

  明思莞尔,没怎么上心地说:“殿下乃储君,是该

  多些妃嫔为皇家开枝散叶。”

  新人进东宫可以,能不能抢走太子的宠爱,就要各凭本事了。

  万良娣瞧了她一眼,没从她的眼中看见丝毫的嫉恨与担忧,蓦地就释然了,当初她和太子妃得知东宫要进新人时,皆如临大敌。

  可明思也一点也不急,无论是不在意,还是胸有成竹,这都是她的本事。

  能独得殿下宠爱,明思又怎么可能是寻常之人。

  万良娣待了会,见大郡主玩得身上出了汗,便带她回去更衣。

  明思吩咐了银烛,准备几样孩子们爱吃的菜,眼瞧着就用午膳了,肯定得留他们在风荷苑用饭。

  银烛才下去,穆川悄悄走了进来,还回头看了眼,见身后没跟着岁安才放心。

  明思搁下才拿起的书册,“大王子有事找我?”

  穆川今年十一了,在京城待了一年多,身量拔高不少,长得愈发俊俏,和京城贵公子也没什么区别,不大看得出来他是南邕人。

  “阿姐,”穆川面上有些踌躇,凑近了明思,小声说,“我能不能带安安回南邕啊?”

  明思攥着书册的手指紧了紧,面不改色说:“多谢大王子厚爱,只是南邕太远了,我舍不得。”

  父亲已经葬身南疆,她不可能又将岁安送去南疆,况且岁安跟着穆川回南邕算什么?两人都还小呢。

  穆川垂下脑袋,他就知道明思不会答应,可还是忍不住来问,“母后说我们马上就要回南邕了,可是我舍不得安安。”

  他从一开始见到明岁安起,就很喜欢这个妹妹,又相处了一年,越发喜欢,丝毫没有腻味,他甚至想留在京城,可是母后说他有他的责任,南邕子民还在等他。

  既然不能现在带安安走,那他可以日后再回来,穆川祈求道:“阿姐,再过几年,我来娶安安,你别把她嫁给旁人好不好?”

  明思整个呆住了,“大王子……你们还小,现在说这些太早了。”

  “我是认真的。”穆川抬头望着明思,神色郑重,刹那间仿佛长大了,“我喜欢安安。”

  两人都才十岁的年纪,明思是不信的,但也没必要说得太清楚,“既如此,那就过几年再说吧,我没打算这么快让岁安嫁人。”

  无论嫁得多好,出阁之后到底是比不上在家里做姑娘,所以岁安她打算晚几年再婚配,慢慢挑着好的,别像她似的。

  不过她并不打算将岁安嫁去南邕,太远了,她想见一面都难,心想两人还小,小孩子心性,说不定过两年穆川就给忘了。

  穆川人虽小,却聪明着,听出了明思语气里的婉拒,但并未气馁,“南邕四季如春,花开不败,安安会喜欢的,我也不会放弃。”

  明思正不知该怎么回,太子到了,进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儿子,“元朔呢?”

  “川儿也在,怎么不在外边和弟弟妹妹玩?”裴长渊转头才瞧见外甥。

  “舅舅。”穆川心情有些低落,喊了一句,扭头往外走。

  裴长渊摸了下他的脑袋,“垂头丧气做什么?”

  “没事。”穆川拂开舅舅的手,跑了出去。

  裴长渊手落了空,奇怪地看向明思,“他怎么了这是?”

  “小孩子脾气,他说要回南邕了,舍不得安安。”明思隐去了穆川想带安安回南邕的话。

  只要她不同意,想来太子也不会强逼,但她还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和太子说,她知道太子和宁国公主感情好,万一呢?

  “也不急,还没这么快离京,”裴长渊在明思身边坐下,“鲁王不是要回封地了,皇姐打算再留一个月。”

  原本要启程了,但他担忧朝中动荡,皇姐在路途中出意外,还是让皇姐多留一段时间,这下南邕王只怕真要杀到京城来了,一年多没见着自家媳妇。

  这裴长渊可管不了,巴不得皇姐在京城长住。

  “那也好,”明思倚在案上,顺便将方才万良娣所说的话转达给了他,“方才万良娣带着大郡主来玩了会,大郡主瞧着气色更好了。”

  “我知道,昨日让冯忠送了些东西过去。”至于薛家的事,裴长渊没细说,他的人一直盯着,薛家有什么动静都清楚。

  元朔刚好醒了,方才裴长渊问了句,乳母就将元朔抱过来了。

  裴长渊娴熟的将人抱到怀中掂了掂,“元朔重了。”

  “啊——”小元朔玩着口水,才睡醒眼睛还迷迷瞪瞪,不知是不是闻到了明思的气味,手脚扑腾着往明思那边靠。

  裴长渊抱着孩子笑,“好你个臭小子,就知道黏你娘亲。”

  明思用帕子擦了擦手,“我来吧。”

  元朔一到明思怀里就安分下来,小脸往她胸口蹭,哼哼唧唧的。

  明思脸颊微红,连忙把他的脸转回来,“也没喂过他,怎么就这么精。”

  裴长渊的视线落在高耸雪山处,眸子沉了沉,“你也没了吧?”

  明思回眸嗔了他一眼,“你想什么呢,我回奶的方子都停了。”

  若非他厮闹,她早就回奶了,即便如此,月子都出了,肯定没了,她才不陪着胡闹,有奶不喂孩子,专喂给孩子他爹了。

  裴长渊薄唇微动,似乎还在回味,那滋味确实是好,下一次,得等明思再度有孕了。

  明思只瞥他一眼就知道他满脑子没想点好,用脚踢了他一下。

  裴长渊吃痛回神,笑了笑,“你踢我做什么?”

  “你出去晒晒太阳,把脑子里的脏东西晒掉。”明思抱着孩子,侧过身坐,懒得搭理他。

  裴长渊追了过去,展臂搂着明思和元朔,“我脑子里没脏东西,只想着怎么让思思舒服。”

  想起昨夜的事,明思耳根子发烫,啐了一口,“呸,我看是想着自个怎么舒服。”

  她的嘴巴用早膳时还觉得怪怪的,分明已经洗漱过好几次了。

  都怪他。

  “我今夜伺候思思如何?”裴长渊勾着她的下巴亲她,暧昧轻哄,“保管让良娣娘娘舒服。”

  明思在男人薄唇上咬了一口,美眸瞪他,“当着孩子的面,能不能有点当爹的正形?”

  太子在她跟前是越来越没储君威严了,这样子,倒有点像她父亲和母亲独处的时候,她偶然间撞见过几回,要不然都没法想象,西北十三营统帅,在外威风凛凛,在内也会被母亲罚跪搓衣板。

  “嘶——”裴长渊摸了摸嘴唇,见没出血,又继续笑着说:“我若有正形,哪里来的他?”

  正形这东西,在外边有就成了,关起门来,他和明思之间,有情趣便够了。

  青天白日的,明思恨不得将他的嘴巴缝起来。

  好在岁安他们进来,裴长渊立马就清了清嗓子,变了样子,不再放肆。

  明思似笑非笑地睨了男人一眼,他啊,还是要脸的。

  没一会传了午膳,两个大人三个孩子凑在一桌。

  裴长渊给明思夹了几筷子离她远的菜,穆川也有样学样,给明岁安夹菜。

  岁安眯了眯眼笑起来,“谢谢哥哥。”

  明嘉平瞧了穆川一眼,不甘示弱给妹妹夹了两筷子菜,把妹妹的注意力拉回来。

  妹妹可能还不懂穆川的心思,明嘉平更为早熟一些,尤其是这一年里,明家发生了太多事,他作为家中的男丁,势必要很快立起来,不能总拖累阿姐。

  因此穆川待妹妹的那些不寻常态度,明嘉平隐约知道一些,想起南邕那么远,他就有些防备。

  两人之间莫名的,倒有点像是争抢妹妹的关注。

  但他们年纪尚小,大人们也没过多在意。

  用过午膳,明思惯例要午歇,裴长渊就带着几个孩子离开,令人将穆川他们送去了崇文殿。

  自明思有孕后,她的日子确实过得舒服,先前不用给太子妃请安,后边太子妃又被圈禁,而以她如今的位份,也不足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没有晨昏定省,待在风荷苑,怎么

  舒服怎么来。

  午睡之前,想了想,她还是写了封家书,既然薛家有动静,太子妃被圈禁,想必孙家也急,这两人别搅合到一块去了吧?

  舅舅管着河间府军营采买,兴许能打探到一点消息,让他多注意些总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