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风雪 第40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因缘邂逅 正剧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正绝望之际,突然这时,外面再次发出一阵喧声,仿佛又来一拨人马。

  宇文敬尚未反应过来,便见寺门后疾驰冲入一匹高头骏马,一道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外响起:“太保勿慌!速速上马!”

  宇文敬辨出竟是谢隐山来了,顿时大喜,精神一振,当即看准机会,一个纵身翻上马背,随即调转马头。

  这时,人随声到。只见一名身形魁伟的汉子也纵马冲入,威风凛凛,硬生生地杀出来一条通道,接到宇文敬,护着他便又冲了出去。

  崔重晏做事一向会留后手。这一带靠近潼关,形势复杂,他早在送公主去往太原府时,便提早在此暗留了一百人,既作消息刺探,亦是为防不测,作接应之用。

  此次一路行来,身后始终咬着这队人马,距离越来越近,他早有所察觉,却无事一样,直到今夜,推断对方应会动手了,便预先设下埋伏。眼看就要彻底反杀,却没想到,那个最早追了他一路的信王谢隐山竟然又出现在了这里。

  崔重晏疾步奔出寺门。

  外面已陷入混战。谢隐山应也带了几十人马过来,两边人手齐平,斗得难分难解。宇文敬在谢隐山的保护下,骑马正在朝外冲去。

  这个宇文敬,看谢隐山这般救他,便能窥知一二,应是宇文纵的继位之人了。崔重晏岂肯就此让他逃脱,一个纵身,也跃上马背,疾追不放。

  谢隐山转头,看见崔重晏带人还在追赶,放了一箭。

  那箭星移电掣,疾射而来。

  崔重晏挥刀砍箭,追势被迫受阻。

  谢隐山此时厉声道:“崔小将军!你冒用我天王之名行事,坏天王之名在先,过错在你,岂不知见好便收之理?我看你也算是个人物,此事暂不追究,回去禀明天王再论!听我一句,今夜各退一步,各司其事,免得耽误正事!”

  言罢,命人撤退,自己继续护着受伤的宇文敬离去。

  崔重晏盯着前方远去之人,渐渐停马。

  “右将军,追不追?”

  崔交见险情解除,也赶了出来,问道。

  “罢了!你带个人跟上去便可,看他们究竟怎的一回事!”崔重晏吩咐。

  “多加小心,这个谢隐山不好对付。”他又叮嘱一句。

  崔交应是,叫上一名经验老道的斥候,两人纵马离去,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这场乱战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叫人意外。瑟瑟躲在后殿口看完经过,暗自咂舌。这时,又见崔重晏走来,说已无事,问公主是否受惊。

  她摇头笑道:“崔郎君运筹帷幄,有你在,何须担心。放心吧,公主很好,我会陪着她。”

  崔重晏望一眼后殿里的那道身影,向着瑟瑟行一谢礼,转身退去。

  第二天,一行人继续上路,平安无话。再过两日,他们将出虢州,青州也会有人前来接应。崔重晏开始加快行程。

  这一夜,宿在一间旅馆之中。一切安顿好后,深夜了,李霓裳发现瑟瑟一反常态,还是没有睡去,在榻上翻来覆去,仿佛心事重重的样子。

  傍晚的时候,崔重晏曾托瑟瑟再次问她关于前次所谈之事的想法。这边同行之人,皆是崔重晏自己的人,无须隐瞒,但青州之人即将到来,两方汇合在即。虽不知接应之人是谁,但无论谁来,她若不回青州,便需提早安排一番。

  自然,她依旧是当日的回复。

  李霓裳疑心崔重晏是否就此事又向瑟瑟额外说了什么别的话,或是施加过压力,她却不方便和自己说,这才闷在心里无法入眠,便起身,点了灯,执笔问事。

  瑟瑟凝眉半晌,终于仿佛下定决心。她下榻察看了下窗外,这才附耳,用极轻的声音告诉李霓裳,她早在青州之时,便暗中买通过崔交的一名手下,那人对她死心塌地。这件事,长公主也是不知。

  就在今日,那人向她透露了些崔交前日刺探得来的消息,因事关裴氏,她十分犹疑,不知该不该让李霓裳知道。

  李霓裳心口咯噔一跳,下意识便觉不是好事,立刻攥了瑟瑟的胳膊,睁眸恳求地望着她。

  公主这等表情,瑟瑟怎会不明,一咬牙,终还是将事说了出来。

  起初,谢隐山潜入太原府,是为探查裴氏兄弟与青州联盟之事,并无插手之意。不料婚礼当夜,发现有人竟然冒充天王之名行事,目的可疑,怎会放过,盯上崔重晏后,想将其捉住,奈何他十分警惕,谢隐山一时也无法得手。随后,他收到另外一则消息,因事关重大,便放弃此事,匆匆赶了回去。

  能让谢隐山如此重视,自然是件极大之事。

  天王宇文纵早年便与裴氏结下了不解之怨,如今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裴大将军早已作古,裴家如今只剩小辈当家,天王自视甚高,自然不屑与小辈再去清算陈年私怨,但河东之地,山西之域,自古山河表里,天王早便想要纳入治下。

  此番潼关战后,关中到手,天王的下个目标,既不是世人以为的齐王青州,也不是孙荣的洛阳,而是裴氏兄弟如今据有的河东之地,太原府。

  天王定下战计,假意在潼关与风陵一带排兵布阵,作出一鼓作气,继续佯攻孙荣的假象,实际却是另有谋划。

  沿着黄河北上,有一古渡关口,名为龙门关。那里传言乃是大禹治水所凿,水浪起伏,如山如沸,状若破门,一泻千里,两岸皆是悬崖,唯有神龙可越,故得名龙门。

  龙关门往北,可直通晋州和太原。故此处自古便是黄河险关,如今依旧控在孙荣手中。

  但那个召国的龙门守将,早在潼关战后,便暗中降向天王,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天王的计策,便是大张旗鼓佯攻孙荣,实则趁人不备,暗中渡过谁也想不到的险关龙门,直接北上,奇袭晋州。即便一时无法拿下太原府,只要攻下晋州,便可截断裴氏南下交通。不但如此,太原府若失晋州,没了缓冲,如丢失大门,被破也是迟早之事。

  先打裴氏兄弟,另外还有一个目的,便是继续分化孙荣与崔昆。

  如今天王若是攻打这二人当中的任何一方,反或会促使两方摒弃前嫌继续合作,共同对敌。先不打他们,去打裴氏兄弟,两方没有压力,利益驱使之下,必会继续狗咬狗。先叫他们相互消耗力量,将来打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至于这个隐秘计划,如何会被斥候探知,那便要归功于宇文纵的那位族侄宇文敬了。

第46章

  昔年长安被破, 皇族与高姓名门,遭人手拿族谱逐一杀戮清点人头。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有侥幸逃生者, 实属大幸。

  而事实上,如此屠门之法,也不是什么新鲜之举了,先前早就已经开过先例。

  宇文纵少年时叛出朝廷,最后落得个家灭族亡的下场, 凡族谱上记有姓名之人, 悉数遭到检点,无一例外,人头落地,九族之人, 全部都被朝廷杀死,剩他孤身逃到河北,可想而知, 深仇重怨,不共戴天, 说是梼杌饕餮、饿虎饥鹰都不为过。化为巨寇之后, 从此彻底肆无忌惮,兴风作浪,玄黄翻覆, 直接成为了后来前朝覆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后却不知何故, 他竟孤家寡人了多年,始终不曾开枝散叶。如今的这个侄儿宇文敬,并非三服血亲, 严格来说,应是五服之外的旁支族侄。

  正常的大家族内,如此偏支,恐怕年终祭祖都未必能够轮得到上香,但在宇文纵这里,他却是唯一的家族后裔了。当年得知族内还有如此一个子侄辈仍活着,将人接来,自是厚待,处处加以栽培。

  然而宇文敬其人,性偏狭量。一面自恃特殊,高自期许,一面却又总是担心旁人会在背后不服自己,随着年岁渐长,心态非但没有改善,疑虑反比从前更甚,故处处争强好胜,想要表现自己,以证明他的能力匹配得上如今的地位。

  宇文纵大约看出他的秉性,有些失望,对他的栽培,也没早年那般上心,这几年,几乎不会再对他委以重任,但这在宇文敬看来,却是他受到旁人挑唆的后果。

  宇文纵身边最受他倚重,亦是跟随他最久的亲信,一个是义王陈永年,另位,便是信王谢隐山。

  义王陈永年是当年接来宇文敬的人,除去叔父宇文纵,宇文敬独对他言听计从,二人私下关系密切,自然不会在背后对他不利。

  从前他尚未成年,也就罢了,如今转眼二十五六了,位置却始终不动。遇到大事,宇文纵更不会叫他独担重任,上次攻打潼关,只派他领了支人马充为侧应。

  没有机会,如何立下大功?没有大功,又如何向叔父证明自己?

  陈永年这些年与谢隐山暗地有些龃龉,谢隐山平日对宇文敬的态度,在宇文敬看来,也不够敬重,故心中一直存着不满,总疑心谢隐山图谋篡权,在叔父面前诽谤自己。尤其,此次宇文纵定下佯攻洛阳实打太原的策略,那关键的龙门渡守将,便是谢隐山早年在河北还做豪族巨富之时施过恩情的,此番就是谢隐山出面,才投降了过来。

  与从前一样,这次又没有轮到立大功的机会,宇文敬怎能甘心?恰好,前些时日,他从陈永年那里获悉谢隐山去太原府办事,便带人也跟了过去,意在争功。谢隐山追索未果,考虑龙门用兵更为重要,天王或随时都将下令出兵,决意返回,劝宇文敬也一并回去。

  龙门那边,自己是使不上力气了,这边,他若能将那个疑似是公主的女子连同齐王义子一并拿了,回去之后,足以扬眉吐气,怎肯听劝,执意不从,谢隐山越劝,他反越疑心是谢隐山不愿看到自己立功。等到谢隐山劝说不动,无奈离去,他便亲自带队跟踪,终于等到那一夜的机会,本以为十拿九稳,万万没有想到,竟中了崔重晏的圈套,若不是谢隐山放心不下,掉头回来,只怕此刻已是作了阶下之囚。

  他被谢隐山救走之后,面上表谢,然而心中,实却倍加郁闷。谢隐山急着赶去龙门,见他受伤不重,似也不愿再与自己同行,毕竟身份特殊,不好勉强,送他到了潼关镇后,便再次分道。

  周围之人皆在为着即将到来的又一场大战各自忙碌,唯独他无所事事,苦闷至极,又担心此番过后,愈发遭人轻视,更不得叔父之心,当夜借酒浇愁,悒悒不乐。

  他的亲信知他喜好美人,府中早有不少宇文纵赏下的宠姬美婢,但每每外出,总也不忘猎艳。当夜为他在镇上的一间酒坊里物色来了一个酒娘。

  酒娘不但貌美,更晓风情。一面劝酒,一面慰问心事。他喝得大醉,怎肯在美人面前示弱,将心中的苦闷全部转作幻想,称自己将统军奇袭晋州,拿下前朝北都,见美人不信,索性又将龙门关的内幕讲了出来,当夜最后,烂醉不醒,等到次日,日上三竿醒来,美人已是不见,他再回忆昨夜自己仿似说过的一些话,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更是后怕,为防万一,立刻命人去将昨夜的酒娘杀了灭口,没想到赶到酒坊,却被告知,那个美人并非店内女郎,而是临时外来之人。有人给了店主重金,叫那女郎当街沽酒,店主乐得有钱可拿,至于什么来历,是半点也不知晓。

  宇文敬惶恐万分,怀疑自己已是闯了弥天大祸。然而以他秉性,叫他此刻去找宇文纵认罪,以防范军事行动万一因他而造成的损失,他怎有这个胆气?思忖一番之后,终究是不敢声张,只能寄希望于上苍保佑,不要出任何岔子,又吩咐亲信,对外半句也不可提昨夜之事,随后悄悄离去。

  那美人自是崔交安排,不费吹灰之力,探到这个惊天内幕,立刻赶回,转告给了崔重晏。

  崔重晏获悉消息,起初也是吃惊,没想到宇文纵竟如此老奸巨猾,玩得好一手声东击西。

  接下来,无论是裴家吃亏,还是孙荣齐王相互争斗,与他,都是乐见之事。自然是当什么都不知道,坐看结果便可。

  然而他又怎会想到,黄雀在后。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的手下里,竟也有人在他浑然不觉的情况之下,暗拜在了瑟瑟石榴裙下,将事都告知了瑟瑟。

  李霓裳听完,半晌一动不动,只将双手握得越来越紧,到了最后,指节泛白,已是不见半分血色。

  瑟瑟在旁默默看着,心情极是复杂。

  实说的话,她知道,自己此时就应像崔重晏一样,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该开口,将此事告知公主。

  只要她叫公主知晓了,事实上,便也如同默认,她愿意通风报信,将消息传递给裴家之人。

  否则,她又何必多此一举,主动将事告诉公主?难道就是为了让公主知道,却又恨自己什么都做不到,让她平白焦虑不成?

  瑟瑟自己也是无法明了,如她这样一条已被长公主牢牢系在手里的此生再不可能翻覆,长公主案上有食,她才能在地上获得残羹的犬马,怎就不愿看着裴氏遭难。

  李霓裳低着头,几捏折指甲,咬碎银牙,忽然,她抬起眼,望向瑟瑟,只是,未及有任何表示,便见她已开口,低道:“公主安心,我会尽快安排,叫人将这消息送到裴家人的手里去。”

  她说完,见李霓裳一怔,一双美目露出惊喜之色,整个人也终于跟着恢复了些鲜活,不再像此前那样如槁木死灰。

  李霓裳确实没有想到,瑟瑟此事竟会应得如此快,甚至不用恳求帮忙。

  要她帮忙传信,便意味着承担风险。这一点,李霓裳怎会不懂,这是要将瑟瑟置于险地。可是如今这样的境况,不求她,又能求谁?

  此刻,惊喜感激之余,李霓裳更是惭愧不已。

  瑟瑟和自己不同。

  为裴家之人心折也罢,不愿河东那片宁静之地遭宇文纵那种魔头蹂躏也罢,她不知也就算了,既然知道,必是要想法子将消息送过去的。

  可是瑟瑟不一样。她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件事涉险。

  崔重晏的态度如何,她不用看就知道。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消息走漏出去的。

  瑟瑟将事告诉自己,已是冒险,此刻竟又一口应了帮忙。

  李霓裳心中的感激与惭愧,几无法全然表达。她跪在榻上,欲向瑟瑟行礼,却被她拦了。

  “公主不必负疚,更不用向我道谢,我受不起。”瑟瑟拒道。

  “我也并非是在为公主做事。”

  李霓裳面露惑色,不解地看她。

  她沉吟了片刻。

  “这一趟河东之行,君侯夫妇的风度,叫我颇感新奇。”

  “我生平坏事做了一箩筐,好似从没做过什么好事。这一次……”

  她望着李霓裳,微微一笑。

  “就当我在积德吧。日后下了阿鼻地狱,也不至于一件好事也说不出来。”

  言罢,她附耳低声说了几句,便将李霓裳扶着躺下,给她盖被,随后转身,轻轻走了出去。

  瑟瑟告诉她,她会叫那人另外安排信使,连夜将这消息送往河东。顺利的话,七八天就能到,应当能够赶在宇文纵出兵前,让裴氏知晓。

  星河耿耿,长夜难眠。夜渐深沉,本应回的瑟瑟,却始终不见踪影。李霓裳等得忐忑不安起来,心里开始生出不祥的预兆。

  月影渐渐移窗,蓦地,三更鼓声传入李霓裳的耳。

上一篇:瑶衣

下一篇:返回列表